1月3日上午,中国足协宣布,将重新开放包括一线队在内的各级职业联赛俱乐部的商业冠名权。
在今天上午发布的《中国足协职业俱乐部和球队名称管理规定(试行)》中,涉及新赛季联赛的多项政策变化,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商业冠名权。实行俱乐部中性名政策后,冠名权的回归意味着足协希望为俱乐部创造更加宽松的生存空间。
此外,冬季转会窗口期间,中超俱乐部最多可注册外籍球员6名。冬窗和夏窗期间,每个中超俱乐部可注册的外籍球员累计不得超过7名。每个中超俱乐部每场比赛可同时注册5名外籍球员,且最多可注册外籍球员5名。场上球员为5人。外借至其他俱乐部的外援占用原(租借)俱乐部的外援注册名额。
坚持俱乐部使用非公司名称
赞助名称可以是公司名称或品牌名称
据新华社报道,1月3日,中国足协发布《中国足协职业俱乐部和球队名称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中国足协相关负责人接受新华社专访,介绍了《规定》出台的背景、主要变化和保障措施。
足协负责人表示,2023年11月,中国足协及中国足协筹备组在苏州召开2024年职业联赛工作会议。会上,三级联赛俱乐部和会员协会代表讨论了新赛季联赛的相关政策,并对俱乐部和队名政策提出了要求和建议。
经过认真研究分析,中国足协认为,俱乐部提出的完善俱乐部和球队名称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为支持俱乐部更好发展,促进职业联赛长期稳定发展,规范俱乐部、球队名称使用,中国足协制定出台了一项政策调整方案。
足协坚持俱乐部的非企业名称(中性名称)。在此前提下,俱乐部获准在2024-2028赛季命名球队。命名对象必须具有合法资质和良好的社会形象。赞助名称应为赞助商所在公司或品牌的名称,不包括产品或服务类别、组织形式等,并符合广告法和行业管理的相关要求。
此外,俱乐部所属球队不得接受俱乐部股东的姓名、商号或品牌(包括类似的汉字或词组);他们不得接受赌博、烟草等赞助商的名字。命名内容应当符合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整体形象和品牌战略,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误导性信息。一支球队只能接受一个赞助商的称号。不同俱乐部的球队不能由同一赞助商冠名(包括其前十名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的姓名、商号或者品牌)。
企业命名申报表
“是为了支持俱乐部的生存和发展”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事实上,随着“金元退潮”,尤其是经历了三个不平凡的赛季后,国内相当多的足球俱乐部陷入了经济困难,拖欠工资等乱象接连发生,严重危害国内职业足球生态。据中国足协及中国足协筹备组统计,2018年至2022赛季,中超、中甲、中乙已有44家具乐部从相应联赛注销。这个数字在国际足坛是极高的。稀有的。
中国足协对新版《职业俱乐部和球队名称管理规定》的官方解释是:“按照《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国国情和职业联赛发展现状,为支持俱乐部生存和发展,促进中国足协职业联赛长期稳定发展,规范使用俱乐部还有球队的名字。”
足协此时决定做出如此重大的规则调整,实际上是为了通过多种方式帮助陷入困境的俱乐部改善处境,为联赛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行俱乐部中性名政策后,冠名权的回归意味着足协希望为俱乐部创造更加宽松的生存空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2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