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能以玉之美,扫尘埃?
今天,大年初七,中国国家男足已经实现了范将军“不敌越南”伟大目标的前七粒进球。这也是女足姑娘们时隔16年再次夺得亚洲杯冠军的一天。为了纪念前后发生的这两件足球大事,这位伪球迷写下这篇文章。
女子亚洲杯是半决赛
昨晚女足姑娘们夺冠的时候,我还在修改昨天的文章《》。当我发出去的时候,我发现整个朋友圈都沸腾了。许多人都在为这场胜利欢呼。人在高兴的时候,往往会说得太多。
比如,我看到朋友说:“整个春节真是像坐过山车一样。初一的时候,男足1:3输给了越南,就像打鸦片战争一样。初中那年,女足再次夺得冠军,就像打了一场解放战争一样,感到自豪。”
我觉得这有点夸张了。记得唯一带领中国男足打进世界杯的教练米卢在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就告诉我们要踢快乐足球,并说:“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输赢更重要。”
当时他的言论受到了很多批评,因为很多中国球迷对足球的定义就是“给我们发出声音”。如果他们赢了,那就太好了。如果他们输了,他们就会制造麻烦。如果他们输给了越南,他们会认为这就像一场“鸦片战争”——事实上,根本没有那么远。这只是一个游戏。
如果说男足输给越南必须被视为“鸦片战争”,那么女足亚洲杯夺冠就不能被视为“解放战争”。充其量只能算是“三元里人民抗英起义”……
最大的意义就是告诉大家“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男足和女足实际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运动项目,其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
与男足不同,女足实际上在世界上发展得很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各国才开始启动。
就亚足联而言,即便是现在,真正能认真踢球的女足也只有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澳大利亚。在其他国家,一些运动才刚刚开始。 :比如越南、泰国、缅甸。有些情况下,由于宗教等原因,女性地位极低,踢球时被要求戴头巾,把头藏起来(有很多,沙特阿拉伯、伊朗、阿联酋、印度尼西亚)都有这个规则)。
头部是人体主要散热部位。拿着那玩意跑两圈都会出满汗,更不用说踢足球了。
因此,我们排除了女性不踢足球的东南亚,以及严重女性无法踢足球的西亚。这是亚洲仅存的五支女子足球队。再加上朝鲜近年来没有参加过比赛,所以所谓的女足亚洲杯,唯一真正的悬念就是半决赛。
证据是,今年女足亚洲杯四分之一决赛,我们正好在越南比赛,但央视五盘都没有转播,同时转播了一场温网女足比赛。
为什么?因为女足对阵越南毫无悬念,是一支“花哨的球队”。除了亚洲的中国、日本、韩国、朝鲜、澳大利亚这五支女足互有胜负之外,前五名球队与其他球队交锋时,唯一的悬念就是是否是几比零或十比零。所有其他球队加起来,这五支球队在常规赛中几乎没有平局,获胜的可能性更小。
所以,中国男足输给了越南,但我们在心理上还不能接受。从体力上来说,女足不可能输给越南。相当于非洲土著用木棍炸美国坦克的那种。
当然,也无意否认这支女足所取得的成绩。
中国女足确实曾经有过历史的辉煌。 2000年之前,我们一直是女足亚洲杯的冠军。唯一构成轻微威胁的是同样从事职业体育的朝鲜。当时的女足实力非常强大,证明了国家体系下的职业球队相对于体育运动尚未广泛发展的业余球队无可比拟的优势。
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女足借助男足职业青训的优势,水平迅速提升,我国“黄金一代”纷纷退役,中国女足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女足很快就陷入了低谷。
有多低?
在征战亚洲杯之前,在2021年最新的国际足联排名中,中国女足位列世界第19位、亚洲第5位,创造了历史最差年终排名。如果排除那些女子无法认真踢球的西亚国家,这个排名其实比男足还差。
2010年初至2021年底,中国女足对阵日本1胜1平12负,对阵澳大利亚2胜3平7负,对阵朝鲜3胜3平8负。仅对阵韩国队,以9胜7平3负占据统治地位。
我以前的一位搞体育的同事,去年底和我一起吃饭,还跟我开玩笑说:“现在中国女足的退步空间比男足还要小。”
这是事实,与市场化刺激的全球男足比赛不同。全世界认真对待女足的国家只有这二打,亚足联也只有这五个。继续跌还能跌到哪里去呢?
如果再次跌倒,中国女足作为一项职业运动,可能会被体委亮起红灯,甚至解散——因为对于这个没有商业前景的项目,国家还要掏钱组建一支职业队。付出了钱,就必须产生结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女足姑娘们这次夺得亚洲杯,不仅创造了奇迹,为祖国争光,也让受男足阻碍的中国人民松了一口气。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她们挽救了中国女足的职业生涯和自己的未来。
就像上世纪末中国男足一片狼藉时,女足连续两届获得世界杯亚军,顿时让足协感到自豪,掀起了一股强烈的女足热情浪潮在国内。中国女足夺冠后,估计也会受到类似的关注。至少他们作为顶级职业运动员的工资微薄的问题有望得到改善。这也可能会给女足产业带来一针强心剂。
总之,这场胜利的效果是积极的。
而在亚洲杯上,女足确实踢得非常顽强,这一点必须得到肯定。
但这又引发了另一个问题:中国女足的顽强精神从何而来,男足是否可以借鉴?
女足顽强,但为何如此顽强?
是的,顽强。翻阅了女足亚洲杯的所有相关信息(之前也说过,唯一真正有价值的是半决赛对阵日本和决赛对阵韩国),不得不说女足姑娘们可以做到这一次。胜利,胜利的主要原因其实就是这个“韧劲”。
半决赛面对的日本队,是女足一路走来遇到的最强对手。
说实话,中国女足在技术水平上其实是落后于日本的。本场比赛我们在控球、射门、射正、传球次数、传球成功率、角球次数等方面均处于劣势。场面并不好看。
但整场比赛下来,我们成功将对手拖入点球大战。
能够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感谢主教练水青霞的战术对手。
二是佩服女足姑娘们的顽强:日本队领先,但我们扳平了比分。如果我们再次领先,我们就会再次扳平比分。
如此顽强的比赛,在职业化程度很高的男足赛场上都很少见,更不用说普遍处于业余水平的女足了。真的很难。
所以到了点球大战的时候,看得出来日本队已经有些迷茫了——光是这两年他们就赢了我们十二次,他们大概也没想到我们会被拖到点球大战。
中国女足显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尤其是心理上。
而我们知道,点球大战说白了就是一种战斗心态。你更顽强,更有准备,80%的机会你都会赢。于是中国女足爆冷击败了日本队。
决赛对阵韩国队,更是体现了女足姑娘们的顽强拼搏。
事实上,本次参赛的四强中,韩国是实力较弱的球队,但在半决赛中却意外击败了澳大利亚。因此,这是韩国女足首次进入亚洲杯决赛圈。
这本来是个好消息,因为我们对韩国队会有优势。但谁也没想到,韩国女足竟然在我们身上打进了两球。
这种情况如果落到男足身上,恐怕就注定了。这是我们大年初一对阵越南的时候发生的事情吗?进了两个球后,我们就停止了比赛。我们无法进攻或防守。他看上去就像是在等着挨打。
但女足打得确实顽强。在两球落后的情况下,所有球员仍然积极奔跑,攻防思路清晰。顽强地打出比分,似乎已经锁定了胜利:
0:2
1:2!
2:2! !
3:2! ! !
比分居然这么突然就恢复了。两支水平相近的竞技队伍能够在决赛中上演如此顽强顽强的逆转,实属罕见……
不过等一下,你是否对这种“不自然的反转”感到熟悉?
是的,如果你关注中国体育(男足除外),尤其是女子体育,你会觉得这种罕见的情况是那么的熟悉。在女排、女乒、女子羽毛球等项目上,经常可以看到中国运动员和姑娘们一开始大比分落后,然后又在一个又一个赛点上扳平比分。
尤其是女排。作为三大强队之一的中国女排,曾被戏称为“不到赛点就打不了”。在淘汰赛乃至决赛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先是大比分落后,然后教练叫暂停。随后女排姑娘们开始扳回一球又一球,一个又一个赛点。最终,总比分从0:2来到3:2。
这种顽强不屈、总能复活的精神,就是我们常说的“女排精神”。
如果照此思路,似乎也可以说,这一次的女足体现了“女足精神”。
而“女排精神”和“女足精神”如此相似,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是什么让中国女运动员在赛场上如此顽强——或者至少比其他国家的女运动员更加顽强?
真相:“输不起”的中国女孩
记得当我当记者的时候,我的一位学长是当地著名的足球记者。他曾经对我做出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结论:中国很多女运动员之所以如此努力,就是因为她们“不能输”。上升”。
这种“输不起”不是心态的问题,而是他们的生活状态。
由于我国大部分体育项目都是国家体制下的专业选拔,很多运动员都来自农村,是由县体校、市体校、省队、国家队选拔出来的。在这个金字塔中,运动员的成绩每提高一级,级别上升一级,他退役后的待遇和未来就会好很多。一旦落后,被上一级“拒绝”,他的前途就会瞬间得到改善。它会变得非常暗淡,你甚至可能提前退休,结束你的运动生涯。
在这个选择过程中,说实话,男生其实比女生有更多的选择。受中国很多地区农村风俗习惯的影响,男孩会被视为整个家庭未来的希望,哪怕体育这条路行不通。 ,父母也会想尽办法帮他寻找其他的出路(虽然也很困难)。但很多地方的女孩子就不一样了。一旦他们被体校淘汰,往往意味着他们几乎同时被家人抛弃——他们通常会被安排尽早结婚、进城打工等等。
所以,进入体校的女生是没有出路的。她们必须培养顽强的拼搏精神——或者说,只有那些天生最顽强、不服输、敢于拼搏的女孩,才能登上金字塔的顶端,代表中国。在世界舞台上。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些中国女运动员在世界赛场上遇到的对手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因为发达国家的女子运动很多都是业余的,运动员都来自富裕家庭、爱好广泛。参加活动的女孩范围广泛。这项运动只是她们生活中的一种爱好,但对于我们女运动员来说,却是决定她们命运和未来的事业。
这种微妙的心态差距往往会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就像那个笑话里说的:“猎狗追一只狐狸,狐狸却跑了。猎人问,猎狗说:我能做什么?我跑只是为了吃饭,他却跑是为了吃饭。”他自己的生活啊。”
是的,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很多中国女运动员其实就是靠着选拔过程中塑造和强化的这份“努力”赢得了比赛。
这一特点尤其体现在女足亚洲杯的胜利上。
正如我之前所说,亚洲杯开赛前,中国女足和男足一样,已经跌入谷底,无法再退缩。不过,与男足有“高价球星”、“归化球员”不同的是,即使国家队解散,也有职业球队“捂住底线”,即使他们也已经赚够了钱。不要掩盖底线。如果女足在亚洲杯上表现不佳,如果国家真的放弃足球,她们的未来就很堪忧——没有荣誉和关注,这些月薪只有几千的女孩退役后会做什么?因此,他们必须思考自己的未来,必须努力奋斗——相信这就是主教练在休息室里向他们传达的信息。
延伸到女足,很多中国女性其实也是因为类似的心态而在“拼”。
有一次,我和一个来自农村的女孩聊天。她很直白地对我说:“小希,你知道吗?我上学的那些年,几乎每天都是在压力下长大的。我很早就知道,我和我哥哥不一样。同样,即使他不争气,父母会保护他,把家产留给他,还会攒钱供他以后娶妻,但如果不争气,我就会被“甩”。出水”并找人结婚......所以我一定要不负众望,我一定要奋斗,我一定要留在大城市,再苦也要咬牙坚持!”
听后我真的很感动。我忍不住想起了妈妈。她是一个城市女孩,家庭背景比这个女孩好,从小成绩就很优秀。可有一次,她无意中听到父母正在讨论,说家里经济困难,孩子又多,不如让她暂时停止读书……
我妈妈说,她当时感觉很害怕,哭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她就起床了,学习更加起劲了。
写到这里,我实在是忍不住长叹了一口气。作为男人,我们可能容易忽视,中国有多少女孩从小就多了一层“证明自己”的枷锁——
至少在计划生育时代农村普遍存在的一姐一弟的家庭环境中,父母给予弟弟的爱往往是无私的、无条件的,无论是否幸福都会一路追随。他们成功与否。
但父母对妹妹的爱是有条件的、视情况而定,随时可能“减少”甚至“撤资”。女孩需要不断努力,不断证明自己值得投入和爱,才能得到父母和弟弟同等的关注。
当这种心态投射到社会上时,就造成了当今社会十分普遍的“斗争妇女”甚至“阴强阳弱”的现象。而当这种现象投射到体育中时,就变成了“女排精神”、“女足精神”。她们其实是当代中国女性在奋斗中“证明自己”的投射。
而这种精神,高情商的说法就是“敢于拼搏,敢于拼搏,永不放弃”。情商低的说法是:这些中国女孩没有出路,只能拼。
是的,没有出路,我们必须战斗。这赋予了很多中国女孩超人的毅力和耐心。
所以虽然女足的精神值得称道,但如果你设身处地为这些女孩着想,她们的日子其实过得很辛苦。今后,我们真的应该继续“发扬”他们的“奋斗精神”吗?
或者我们应该努力给她们一个更好、更平等的环境,让她们轻松成长,即使我们未来的女儿不再有如此强烈的紧迫感和随之而来的好结果?
我想如果后者能够实现的话,我们宁可丢几枚金牌也是值得的。
更何况,就像本届女足亚洲杯上所展现的那样。光靠这斗气,能够弥补多久的实力差距?这其实是一个问题。
“享受足球”还是“享受胜利”?
体育是现实社会的反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男女足球队的现状,真像一个一姐一弟的中国家庭:
“弟弟”男足缺乏斗志,因为他们有出路(职业化),但他们也受到父母更加严格和教条的控制。因为“姐姐”女足已无退路,必须不断用考试成绩证明自己,即使无能为力也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然后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如果妹妹考得好,家长(粉丝)就会拿着卷子骂弟弟:你看你妹妹,都不打扰我们,成绩那么好,你看又对你了!为什么就不能更加顽强、更加努力地奋斗呢?
问题是,你能学会吗?就像弟弟受到父母的宠爱一样,男足也受到专业精神的保护。男足和女足注定心态不同。
我知道有些人会说:“那就停掉男足职业联赛,发展女足职业联赛吧!砍掉男足!”
说这话的朋友,不知道你是否认真看过女足比赛——如果看过的话,你就会知道,女足和男足虽然都叫足球,但实际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运动。女足比赛确实远不如男足比赛漂亮,基本没有商业价值。
现代足球的特点是场地大、时间长、运动量大、自由度大。这些都是有助于男性发挥身体优势的特征。这些特点导致了男女足球实力的巨大差距。它应该是世界上广泛推广的竞技运动,仅次于橄榄球,与男子棒球和女子垒球同等。
考虑到女子比赛基本上不进行橄榄球,因此男子棒球和女子垒球的名称有所不同。足球应该是男女同名竞技运动中性别差距最大的运动。许多足球强国及其顶级女足国家队可以与U17甚至U15男青年队进行练习赛,但也有可能被对手击败。
那么那些喊着“让女足代替男足去参加世界杯”的人可以休息一下了。任何一支女足在男足赛场上比赛,都会被对方球队教训得怀疑人生。这不是拼搏精神能够弥补的差距。足球场上的性别差距是如此之大。
这一特点决定了女足比赛的观赏性注定不如男足。大多数国家所谓的“女足职业化”是男足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二次发展。想要女足职业化,必须先让男足职业化。
中国要想走这条路,恐怕也得效仿:正如张鹭所说,首先做好青训,减少约束,改变男足职业化的不正常现状。当足球训练和市场环境改善了,身体健康了,女足的水平自然就会提高。
如果我们不愿意承受这个低谷期,仍然维持现有的女足体制,那也可以。依靠我们已经精通其他体育项目的国家体系,以及基层体校派出的“硬妹子”,女足相对较高的水平或许还能维持一段时间。只是未来女足姑娘们的战斗力肯定会越来越艰难——随着商业和民间足球在世界其他国家的不断推广和普及,这将是不可改变的趋势。
米卢曾表示,希望中国人能够踢“快乐足球”,明白“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比输赢更重要”。这句话的含义非常深刻,可惜我们一直没有明白。
如果我们真的“享受足球”,就应该从更刺激、更激烈、更容易推广和商业化的男足开始,稳步前行。我们应该先把胜负放在一边,集中精力做好青训和普及,拆掉一切考虑,当民间普及程度提高了,男女足球自然就会更强(张主任说,如果有500万青少年踢球的话)中国有足球,足球就有希望)。
但问题是,大多数中国人在足球中享受的从来不是运动本身,也不是赛场上追逐的乐趣,而只是胜利带来的自豪感。
这种心态在女足亚洲杯夺冠后表现得尤为明显:很多人其实并不关心中国女足目前的状态。他们不分析自己为什么赢,是否赢得漂亮,是否能再次赢。刚刚听说男足没赢,女足赢了,所以我们就去“支持”女足……
说到底,或许,我们热爱的既不是男足,也不是女足,更不是足球。我们所爱的只是胜利的感觉。
这种对基础知识的放弃最终会导致任何运动的失败。男足发展了几十年,却越来越不理想。它已经逐渐被其他在普及方面做得很好的国家超越,这已经表明了这一点。
所以我很担心男足最终不会从女足身上学到什么——但女足如果不能重蹈男足的覆辙,继续用战斗来支持它精神,不突破极端,就会成功。非常罕见。
只是,女孩子确实过得很辛苦。作为一个看比赛的人,我想我们至少应该为他们感到难过。
让我们祝愿姑娘们好运,也祝愿中国足球好运。
最重要的是同意黄健翔老师的号召,先给他们多点奖金。无论未来如何,他们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完整文本
今天的配乐是约翰·施特劳斯的《Mazu Kapolka》《女人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2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