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体育问答
  • 80后是否过气?从玻璃球到房贷压力,探讨80后生存现状与挑战

    玻璃球是很多80后的童年玩具。

    在小红帽编辑部,我们几个人讨论了三天三夜的一个话题:“80后,你落伍了吗?”经过一番思考,我们决定把它写下来。

    该事件源于网络讨论(网易网讨论):“80后在日益艰难的生存挑战中挣扎;但他们认为赚钱很难,而90后光靠玩就能赚钱”。 “80后备受诟病,房贷压得喘不过气来,但90后的父母却拥有几套房子,根本没有生存压力。”……总之, 80后似乎做得很差。

    当然,网上的讨论没有答案,但却吸引了数以万计的网友加入讨论。这个话题的社会意义超出了讨论对象本身。

    或者说每个人都有直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80后如此庞大,85前和85后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简单地证明它们是否“过时”可能是不谨慎的。所以,这有点像标题。

    然而,小红帽编辑部认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80年代出生的一代是非常典型的一代。他们的面容十分清晰,命运也有很多相似之处。随着传统社会结构的变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革开放的深入,80后们已经无法站稳脚跟,陷入了谷底。 80后虽然普遍感觉时光在追赶,但青春尚未完全绽放,已进入“中年危机”。

    实在是有点尴尬。

    用一句俗话说:扔掉头盔和盔甲。

    80后的生活方式_80后的生活态度_80后房奴的生活方式

    1. 80后的Facebook

    “80后”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文坛提出的。这是文坛对几位80年代出生的年轻作家的称呼。后来逐渐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 80后一般指1980年至1989年出生在中国的人。

    他们出生于改革开放时期的20世纪80年代。那大概是中国近年来最美丽、最动人的时代。那是一个人人读诗、人人写诗的时代。那是一个尊重知识、相信真理的时代,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他们记忆中的有中国女排、西游记、黑猫警长和香港“四大天王”。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他们的目标是“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想到“张海迪姐姐”。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获得了良好的成长环境。他们也充满正义感。他们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他们的梦想是“为国争光”。

    在80后熟悉的教室里,黑板上方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

    口号“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80后具有鲜明的特征。在他们身上,或许有一种中国人少有的独立意识。 “独立思想,自由精神”是他们的口号和愿望。他们生长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最稳定的时期,是改革开放成果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经历过经济体制改革和普及义务教育的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比他们的前辈有更强的独立意识和更活跃的思维。他们的成长阶段正是应试教育的顶峰,坚韧、努力、坚持的精神成为他们不断“升级”的法宝。与前辈相比,他们极其幸运地赶上了国内高校扩招的时代。高考录取率逐年上升,80后能够接受本科教育的人数远远超过70后。而且,在中国高学历群体中,80后拥有博士学位的人远远超过70后、60后、50后。这可能是中国最有精英思想的一代。

    80年代出生的人出生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时代,“与国际接轨”是当时最响亮的口号之一。许多有条件的80后都选择了出国留学。他们看到了世界各国多样化的制度,西方价值观的冲击和碰撞让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再单一。他们坚守传统价值观,不排斥实用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利益原则。在他们眼里,个人价值观和国家价值观同样重要,个人生活方式应该受到尊重。介于 70 年代出生者和 90 年代出生者之间。

    在中国,80后几乎与互联网同时成长。他们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互联网普及和发展的过程,就是80后国际视野和批判精神提升的过程。透过互联网的窗口,80后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世界发现了更多的可能性,他们的全球意识已经开始萌芽和成长。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受到很多80后的追捧。他们热衷于美剧、英剧、欧美明星,推崇西方生活方式。乔丹、贝克汉姆、莱昂纳多、MJ、比尔……盖茨等欧美知名人物都是他们的偶像。从小看过美剧、日漫的他们认为自己有一定的审美趣味,喜欢品牌。他们看不起抗日剧、环球时报和山寨货,很少成为民粹主义者。

    80后的生活方式_80后的生活态度_80后房奴的生活方式

    80后的生活态度_80后房奴的生活方式_80后的生活方式

    NBA公牛队和身穿“23号”球衣的乔丹是很多80年代男孩的偶像。

    他们追求时尚,注重个人形象。在他们眼里,“购物”不再是简单的生存需要,而是一种态度的表达和对品质的追求。 80后注重生活情调,追求小资生活体验。他们喜欢去有文化品位、艺术气息或者新潮时尚的地方,比如各种文创园区、酒吧街、小剧场、时尚书店、咖啡店等。然而,在90后的年轻一代眼中,“80后的一代注重打扮,但不时尚”。

    当然,这只是一般的表象。我们所说的80后不是一个标签,而是一个拥有共同记忆、共同命运的群体。这个群体有偶然性,但也有共性。这个共同的部分是时代的印记。

    2. 尴尬

    他们的青春期是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度过的。 2003年,周浩导演的纪录片《高考》记录了80后努力学习的灰暗青春。在书海中度过的高中阶段消耗了那个年龄该有的激情和疯狂。当美国、法国的同龄高中生在享受露营、体验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时,中国的年轻人却在高考的重担下艰难前行。

    激烈的竞争远远超出了高考的范畴。严格来说,最尴尬的时刻是80后真正步入社会之后。就业环境遇冷水,不少80后大学生陷入“毕业即失业”的困境。我曾经想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但我发现自己还不够资格。 2010年前后,甚至出现了毕业生集体报考公务员的现象,部分职位的录取比甚至达到了800比1。严酷的就业环境让80后们措手不及,曾经的奋斗意义也随之而来。已经变得荒谬了。有报道称,北京985大学一名女硕士毕业生在就业市场找到了月薪2500元的工作。她露出无奈的表情:“这是对我之前努力的嘲讽。”

    这岂止是对她的嘲讽?这是一代人的无奈。

    在这个就业市场上,道路出人意料地狭窄。

    大约10年前,80后还被寄予厚望。他们被认为是改革开放的一代、思想解放的一代,被认为代表了中国的未来。但10年后,他们似乎并没有展现出应有的活力。最小的80后也即将步入三十多岁,最大的80后也已36岁。曾经贴在他们身上的、与“新生代”有关的标签,早已转移到90后、00后身上。

    “打败他们的是房价。” 《新周刊》一度完结。 “他们还没来得及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房价就已经打败了他们。”我们都知道,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在10年间上涨了近十倍,北京的房价(均价)已达到每平方米5万元。其次是上海和深圳,分别为 4.8 万和 4.9 万。虽然80后的收入已经是父母望尘莫及的,年薪过10万已是家常便饭,但谁都知道这样的收入远远不够买房。 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成为房奴是很常见的事情。 (不过,也有人认为,90后只是富裕一代的一部分,更多无法与父辈竞争的90后可能会面临比80后更绝望的境地。)

    2013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题为《“80后”一代为何抑郁?》的文章。直指“80后”过早地失去了应有的激情和活力,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诋毁80后”的论调此后不绝于耳。重庆晨报对1870名城镇居民进行调查后发现,70%以上的80后认为自己“未老先衰”,但该系列文章也引起了80后的强烈反对。 20世纪80年代典型的反驳是:“房价怎么那么高,我们为什么不抑郁呢?”

    妥协是80后的关键词。进入职场,80后必须接受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他从小就满怀热情,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然而,毕业后,他发现找工作、找工作,甚至在大城市找地方都很难。所以,我们只能向现实妥协,与生活共存。 80后培养了特殊技能。他们的努力、拼搏、奋斗并不逊于70后。在这个知识时代,他们拥有远远超过前人的知识和才能。这或许就是应试教育给80后带来的独特禀赋。然而,工资增长难以跟上房价和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增长。当他们发现“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时,他们开始醒悟:老路已经行不通了。挫败感开始蔓延,这或许就是萎靡不振的原因。

    近年来,不少影视作品都以鲜明的时代气息描绘了80后。电视剧《蜗居》讲述了80后年轻人在高房价下的无奈和痛苦; 《北京爱情故事》讲述了80后人们缺乏安全感、虚幻的爱情故事; 《欢乐颂》则更为深刻,通过一个80后出生的灰姑娘樊胜美,不仅讲述了80后在物欲横流的时代的悲剧,也展现了她的时代局限性。

    80后的生活方式_80后的生活态度_80后房奴的生活方式

    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剧照。这部电视剧深刻反映了80后年轻人在都市的漂泊、坎坷。

    或许,爱情和婚姻对于80后来说是难以言喻的痛苦。中国青年网2015年的一份报告称,40%的80后在结婚三年内离婚,成为离婚的主力军。这样的数字或许有点水,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些一线城市,80后的离婚率高得吓人。一方面,中国“男娶女”的传统价值观中一直存在强迫婚姻,很多婚姻缺乏爱情的基础。这对于80后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在父母包办的婚姻(相亲)中,以离婚告终的也不在少数。另一方面,更发人深思。 80后在个人意识突出的同时,也存在人格缺陷、对爱情婚姻缺乏认识、缺乏沟通能力等严重问题。作家周冲曾指出,这一代人在青少年时期几乎没有接受过爱情的训练,还没有学会如何去爱一个人。与此同时,80后的爱情婚姻也伴随着观念的冲突。老一辈的观念(成家、养丈夫、养孩子)和新一代的观念(女性独立、优雅)一直在互相碾压,无法信服。

    在混乱的局面下,很多80后的婚姻并没有达到“白头偕老”的时刻。

    3.过早衰老的一代?

    80后房奴的生活方式_80后的生活态度_80后的生活方式

    终于有一天,“80后”发现自己的身体开始发生变化,熬夜变得越来越难受。他们不再认得广告海报上的新面孔,也渐渐无法与办公室里的“年轻人”好好聊天。他们开始问自己是否变老了。

    在华南某大学互联网专业的毕业设计展示中,一群90后的学生设计了一款追星APP。辩护现场的很多老师都一头雾水,就连80后的老师也一头雾水。时代变化太快了。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远远超出了上一代人的理解。 “代沟”的跨度越来越小。 “三年一代沟,五年一代沟”说得很形象。地面告诉我们,随着年龄差异越来越大,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方面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

    很多80年代出生的人已经不知道TFboys和Big Bang是什么了。他们不知道湖南卫视跳楼的人是谁。他们不知道年轻人在微信聊天中使用的表情符号是什么意思。他们对现在的“小孩子”很困惑,为什么总是喊“起床”……是的,80后在和年轻人交谈时,发现自己越来越听不懂了。 80后被90后、2000后看不起,就像当年他们看不起老一辈一样。

    80后的生活态度_80后房奴的生活方式_80后的生活方式

    BigBang是韩国人气偶像团体,深受90后、2000后的追捧和喜爱。

    但很多80后的人却对他们一无所知

    近三年来,移动互联网革命正在改变传统社会结构。多达20个行业将受到移动互联网的冲击,甚至可能被洗牌。零售、媒体、教育、邮政、出版等行业出现大幅下滑。很多80后刚刚在传统行业站稳脚跟,或者已经获得官方、半官方职位,却要面对新媒体的挑战。然而,在互联网的战场上,他们未必能与90年代出生的“互联网原住民”抗衡。

    如今的90后,已经不像80后刚就业时那么尴尬了。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有了父母,为他们奠定了基础,比如拥有房产。即使有些人没有背景,面临的处境也不容乐观,但他们却简单、自由得多。 “如果房子太贵,我可以继续租房。如果工作很难找,我还不如不找工作。”动不动就辞职,动不动去旅行。

    这种观念对于80后来说是难以说服自己接受的。无论房价有多高,他们仍然把“拥有房子”作为自己的梦想;不管婚姻的代价多么昂贵,他们仍然争先恐后地结婚、恋爱。无论他们有多大的野心和野心,他们仍然会接管这个家庭。责任感。这些保守的价值观在90后的人眼里显得过于守旧、过时。

    正因为如此,他们变得沮丧。一味向时代和传统妥协,患得患失,自怜自艾,一路坚持。就连一些80后,资产因房价上涨而大幅增加的人,依然一副生死未卜的样子。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60、70后的人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他们抓住了进入市场的机会,制定了游戏规则。 80后别无选择,只能遵守游戏规则。然而90后却更加叛逆。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他们废除了现有的游戏规则,开始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领地。我们都知道,在互联网创业浪潮中,90后的团队似乎比80后的团队更受投资人欢迎。 90后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追赶前辈、颠覆价值。在这种包抄的局面下,80后充满了担忧和焦虑。

    4、太听话?

    造成被动局面的原因一定是在你自己身上。

    80后的弱点其实被前辈们看得很清楚:从生活行为上来说,80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中的许多人在享受家人的照顾和宠爱的同时,也失去了吃苦、承受压力和较强的自理能力。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责任感增强,但仍然得到长辈的支持。他们一直受到传统价值观的影响,无论是出于道德考虑还是现实考虑,他们都会选择听从长辈的教导。因此,80后的行为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具有50后、60后的价值观。比如,千万人考公务员的热潮,来自于父母对官位的追求、对安稳生活的向往;再如“男上大学、女上大学”的传统婚姻观也绑架了80后。那些与亲人相爱的“剩男剩女”,成了社会的外星人。

    80后的生活态度_80后的生活方式_80后房奴的生活方式

    图:80后转职数量调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2054.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