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小男孩认为我没有情感需求,因为我给人的印象很冷淡。为此他建议将我释放到非洲。除了冷之外,他还认为我...
懂的人不需要解释,不懂的人也不需要解释。于是他告诉他,如果他把我扔向太阳,太阳就会熄灭,而我是宇宙中最好的。
没有情感需求?这不仅是对我个人天才的误解,也是对整个人性的幼稚偏见。正是因为对无尽的情感需求的迷惑,才衍生出人类、万物、以及梦幻的世界。作为人类的一员,我怎能超然呢?
“尤其是在静谧的夜晚/我的情欲很大/飘落下来/覆盖了树枝和窗棂/唇涡、胸脯、臀部/平原和远山路路/都被我的情欲覆盖了/因为第二天/再次漂浮更低/更安静,更大/我的欲望。”
第一次读木心的《我的情欲》是在一个冬夜的床上。窗外没有雪,但字里行间却能闻到冰冷的雪花飘落的味道,落在莫干山的深夜里,落在他寂静世界的原野里。当一个人的欲望如雪般汹涌,如雪般洁净,如雪般寂静,而他自始至终都只是一个人时,身心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你是否用情欲点燃心中之火,以雪为柴,在寒冷的天气里燃烧?
温暖的被子属于我的莫干山。混沌的梦境,山上茂密的丛林。
木心从未结过婚。作为一位长着希腊面孔、精通诗、文、画的艺术家,他丰富的人生史中没有一丝关于男女关系的故事或传闻。
事实上,没有任何空白,一切都清楚了。在两卷厚厚的《文学回忆录》中,我曾读过他对当年恋情的回忆。短短的几个字,似乎一下子就过去了。
年轻时,他交了一个笔友,两人书信往来,谈论文学和圣经。我们讨论了五年。
五年后,两人相遇。用现在的网络流行语来说,就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死亡。木心自己这样描述第一次见面:“我们恋恋不舍地吃饭,恋恋不舍地走,晚上,月亮恋恋不舍地挂在天上。”
不知道是因为他不喜欢他们,还是因为他们不喜欢他,又或者是他们彼此没有感情?我忘了我们是继续通信讨论文学和宗教,还是木心没有写信。也许从现在起就停止了,因为幻灭了。
红尘漂泊,世间那么多人,却找不到自己向往的温柔。庆幸的是,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有趣的。于是他写作、绘画、编曲,并将全部热情投入到文学和艺术中。
他形容自己是一个在大雪中的黑暗中的人。大雪落在纸上,化作他生前羞于向人展示的独特诗、散文、小说、画、乐谱。
欲望可以成为一个人的创造力源泉。有很多的激情,还有过去混乱的工作生活。
木心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欲,让它们一一落下,看着它们铺满田野,但不能让它们变成野马狂奔。所以才有大家读的木心诗,有木心的诗。
有时候,欲望真的很烦人。
就像《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斯特里克兰一样,当他到了中年,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无法再与周围的人合作,扮演生活中的傀儡角色。从此,他离家出走,走自己的路,再也没有回来。
他的目标坚定而明确,画画,画画!画! !我这辈子唯一想做的事就是这幅画。他想通过艺术追求真理和自由。为了全身心投入目标,工作、家庭、繁琐的婚姻生活,包括可能的爱情,统统放弃。
作为一个男人,他不需要爱。他认为对爱的渴望是人性的弱点。即使有这样的想法,有时情欲还是会不请自来,让他无法专注于创作。
情欲,为了熄灭一时升温又愤怒的情欲,他做出了违背道德的事情——
勾引他救世主的妻子。他之所以选择她,并不是因为她有多么性感,也不是因为她离水近而他真的喜欢她。
一旦沉迷于性欲,他就立刻抛弃了这个被“利用”的愚蠢女人。这成为她自杀的直接原因。
“一旦我的情欲得到满足,我就想做点别的事情。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欲,所以我讨厌它,它禁锢了我的精神。情欲是正常的、健康的,但爱情是一种疾病”
从道德角度来看,斯特里克兰的言论,包括他的整个做法,都是无耻和混蛋的。如何才能冷静地看待事物、了解人性?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到世界上“坏”人所做的“错误”事情,也可以理解斯特里克兰的操蛋行为。他的无耻源于人性的弱点,但他的自我剖析却接近冷酷的理性,甚至是清晰的神性。
作为一个女人,难免喜欢色欲,沉迷于色欲,甚至沉迷于色欲。这似乎是女人与生俱来、难以割舍的本能。如果站在女性角色的角度看这两个词,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往往会让人无奈,让人欲罢不能,让人又爱又恨。
批评斯特里克兰的不道德行为很容易。我更喜欢欣赏他的真诚和无情。如果有人看到他的天才,欣赏他的才华,无条件支持他的追求,愿意成为他热爱的对象,让他更好地投入到艺术创作中,那么他才是真正爱他、热爱艺术的人。
女人对于人性、情欲始终缺乏清醒的认识。一生相爱,相爱,来来去去,患得患失,仿佛是一座女人难以走出的庐山。
这实在是一种无奈的本性。
有一年夏天,我无意中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一篇关于索尔仁尼琴的文章,说他独自在树林里大喊:
“我想要性!”
读着读着,我心里暗暗害怕——这个人(当时我还不知道“索尔仁尼琴”是男是女)怎么会这么狼狈?你怎么敢!原来可以这样表达……
在那个与“性”这个词无关的年纪,我为他感到有点羞愧,因为那时我把“性”理解为只是“性”。虽然很浅,但我也知道喊者的孤独。
多年来,这句简单粗暴的句子多次从我的脑海中跳出来,引导我去理解它。理解它,就是试图通过这句直指人心的句子来了解自己、了解人心。
童年,匮乏,性格,欲望,渴望,追求,命运,这些生命的组成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影响全身。表面上看,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里面却是四海三河相连的蝴蝶。影响。
周国平先生认为,人的情感总量是有限的,要节约使用,不要把情感浪费在不值得的人身上。
我小时候没读过这句话,就算读了,也可能学不到什么。我依然会毫无顾忌、毫无衡量、无所畏惧地付出我的情感,我的痴情,我的深情,甚至……
这种无知和无畏,让我受苦、绊倒,也明白了爱生恨的原因(现在看来,只要有恨就不是爱)。回想起来,我按捺不住自己的爱,有时也觉得自己曾经的热情已经毫无意义。那些向往那些绿柳粉花,那些昏暗火热的油菜花,自我感伤就像巫山沧海,那么可笑,那么多余!然而,这就是那个阶段的我。就是这样。
当女孩不再存在时,无知依然存在。疤痕愈合后忘记疼痛的能力似乎与日复一日的毛发数量和脱发程度成反比。一度,我也怀疑自己的情感需求大大减少,这似乎不错,因为我以为情感需求永远是一个甜蜜的陷阱,用一点点甜蜜的诱饵,一步步把人诱入爱情的苦海。和仇恨。
终于,我又想起了索尔仁尼琴的话。当我试图理解他时,我实际上也在试图理解我自己。当我们读到自己喜欢的文字时,我们就是在观察自己的内心。
那个时候,至少那个时候,他是被困在了荒芜的深渊里吧?
重要的绝不是肉体上的交往,而是心灵上的舒适、深刻的理解、天衣无缝的理解。
人类生来就具有多维度、全方位的矛盾体,既互补又对立。一旦有了“我”,就有无尽的矛盾和沉重。只有忘记自己,才能变得轻盈。性是通往无私的未完成的道路。
大多数人的心都是云、石、沙的混合物。柔软如云,冷硬如石。
与其说爱情的代价,不如说受伤的代价、成长的代价、“成熟”的代价。代价就是逐渐失去情感需求的热情和纯真,取而代之的是防御、怀疑、无聊的理性、无聊的冷静。
“一生淡泊一知己,一曲渺茫过此生”固然是一种简单而自足的生活方式。如果你能吸引朋友,驰骋马场,和你有缘分的人做快乐的事,这也是一种真实的人生体验。
即使后来读到了周国平先生的告诫,我还是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觉——情感是不受限制的,生命本身就是它的活水源泉。当你把它当成限制并控制它时,它就会随时被封锁、停滞。
就算真的有限,我也不愿意刻意节省。
即使多愁善感总是被无情所烦,也没有怨言——建立在清醒的基础上。
寂寞沙洲冷,万水千山有水,万水千山月。当我看着远处的月亮时,你在做什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9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