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丽红 摄影 吴迪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锻炼来保持身体健康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因此,近年来,健身房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前景广阔的行业。
然而,本报新闻热线接到的投诉显示,行业中存在预付费纠纷、健身房赚钱、私人教练未通过考试等问题,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少麻烦。这是在告诫善良的人们,在健身热潮的背后,一定要冷静思考。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纠正呢?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健身行业需要“健身”
在采访健身行业时,记者咨询了市体育局等相关部门,了解健身行业属于哪个部门管辖,是否有行业规定。经多方询问得知,截至目前,还没有明确健身行业集中管理的文件,也没有实行行业准入。
据了解,目前,国家体育总局已会同多部门起草相关规定和规范。未来,健身房可能和教育机构一样,需要申请牌照、满足必要的标准、并拥有具备一定资质的相关从业人员才可以运营。有业内人士认为,相关规定的出台将为整顿健身行业乱象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撑。
相关业内人士指出,作为健身场所的投资者和运营管理者,为顾客提供优质的体验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一些投资者“乘势而上”,急功近利,期望以低投入在短时间内获得高回报,导致健身场所硬件设施投入不足。再加上缺乏专业人才等瓶颈,很难给健身客户带来实惠。为了提供高质量的体验,每年都会流失大量的潜在健身客户。从长远来看,这对健身行业是一个很大的伤害。
消费者自身也应提高防范意识。市消协提醒消费者选择健身房时要货比三家,查看资质,听听口碑,尽量避免预付费用。在选择私人教练之前,储备一定的运动知识,在与私人教练交流时多问、多听。检查对方是否具备相应的知识,切不可根据营销人员的片面言论盲目消费。您还应注意与健身公司签订详细的健身服务合同,避免出现霸道条款,并在发生纠纷时保障您的权益。
常见问题
“太阳小姐”的烦恼:赚钱、逃离健身房
2017年初,东丽区市民孙女士花费3588元在君梁市一家健身房办理了两年卡。那时健身房还没有开业。据说4月份就要开业,直到同年10月初才投入试运营。 10月中旬,孙女士到达健身房时,发现门被反锁,还有其他会员前来询问情况。加入相关微信群后,了解到已有400多人被骗,被骗金额从1000多元到近万元不等,总计超过150万元。我们从区相关部门了解到,该健身房负责人携款跑路,无法联系上。孙女士说:“我们的钱都被浪费了,收回来的希望渺茫。”
近年来,我们的新闻热线接到了很多类似的投诉。很多健身房或俱乐部都被指责赚钱跑路。业务地点分布于河北河西、北辰、西青等地区。收到反馈之初,记者进行了单独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读者与孙女士有类似经历。买卡之初,健身房尚未开业却大肆宣传,消费者忍不住作弊花钱买卡却又等啊等。如果不开门,健身房最终会在开门之前就被关闭或者“好像已经开门有一段时间了”。消费者想要注销卡,但要么找不到人,要么被告知没钱,很麻烦。
王先生的烦恼:跟着私人教练训练后被诊断出患病
34岁白领王先生2018年5月5日在西青区中北镇一家连锁健身公司门店办理了健身卡,消费5100元。当天私人教练进行了体能测试,显示左腿力量比较弱。私人教练建议加强肌肉锻炼。 5月7日晚,我在私人教练的带领下进行了左腿力量和伸展训练。第二天,我感觉左腿肌肉酸痛、麻木,而且越来越严重。 9号晚上,我发现我的尿液变成了棕色。 10日,我被医院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和肾功能损害。医生告诉我,我容易出现肾衰竭和心肌无力。如果我没有得到更多的休息,我可能会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记者联系了涉事健身公司。该负责人称,王先生在锻炼几天后被诊断出患有横纹肌溶解症。没有证据证明与健身房训练有因果关系,所以健身房不承担责任。目前,王先生已就此向法院提起诉讼,案件正在审理中。王先生在投诉中表示:“私人教练缺乏基本的运动知识,导致我因运动过度受伤,健身房拒绝承担责任,令人失望。”
在处理王先生的投诉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对于健身房私人教练的批评也不少。目前我国对于健身教练资格尚无统一规定。私人教练的工作门槛很低。许多健身房在招聘私人教练时甚至不看资质。他们只关心私人教练能否卖掉课程,能否给健身房带来利润。健身房私教里各种乱七八糟的。有的很有道理,但指导和培训却不太一样。消费者花了钱却整天面对“无知”的私人教练,心里不爽;一些私人教练已经卖完了。课没了。消费者对接任的私人教练不满意。他或她想换人,但他或她不能取消该卡。很多钱都被浪费了。
原因调查
影子健身房导致头痛
天津目前有多少家健身房?记者登录大众点评网,输入“健身”二字,弹出984个“健身房”、985个“健身中心”、874个“健身工作室”(为了描述方便,本文统称为“健身房”) )。三者合计2843家,是KTV的两倍多,酒吧的三倍多,电影院的五倍多。仔细看了评论,发现很多健身房都出现了差评,有的甚至被评为“关门了,别再骗人了”。
在记者进行调查采访的一个多月里,他多次外出逛街、办事或者其他采访时,尝试用百度地图随机搜索,结果跳出了一长串健身房的名单,都在附近几百米到千米之内。几分钟后即可到达。这种经验在河西、南开、津南等地区都有过。
在津南区微山路金堂菜市场,记者在方圆300米内发现了两家健身房。走访过程中,他们发现一间已经关门,大招牌还挂在屋顶上,门也锁着,里面空无一人。这让记者想起了投诉人的话。有的健身店明显倒闭了,但“影子”依然不少:大众点评上的“好评”还在,百度搜索结果还在,门前的招牌还在,网上促销网页仍然存在。这让消费者对大众点评的数据产生质疑。 2843个“健身房”有多少是真实的,有多少是“影子”?记者多方询问但未得到答复。
一些“影子健身房”甚至更可怕。它根本没有打开。它依靠印刷传单、促销卡和网站上的大量宣传来吸引消费者,并销售大量卡片,但开业却遥遥无期。
消费者手中的预付卡还在,但健身房兑现承诺的能力已经不复存在。每家影子健身房的存在,都成为消费者心中的痛。痛定思痛后,消费者赵先生表示:“监管层面缺失,开健身房门槛低,违法成本低,大量消费者资金被浪费。”久而久之,就败坏了行业氛围,损害了企业声誉,破坏了商业环境和市场秩序。我们真的应该照顾它吗?”
如果不注重管理,就只是卖卡。
记者以普通消费者身份走进健身房时,也遇到了大致相同的情况。他们被要求在前台填写姓名和手机号码,然后由会员顾问带入店内。参观时,有人向他们出售会员卡。记者获悉,一年卡多少钱,两年卡多少钱,卡年数越多,优惠力度越大。还有各种促销活动,需要抓住机会。
“虽然总价有几千元,但平均价格一天也就几块钱。”在津南区一家健身房,身高近1.9米的会员顾问一边扶着记者登上一台高大的椭圆机,一边做运动。听听他的演讲。记者发现,身材矮小的他突然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男成员的笑脸就在他身边。再加上极具诱惑力的折扣,一不冷静就很容易被“洗脑”。
在南开区仓琼路附近的一家健身房里,记者被直接带到了一台所谓的人体测试仪前。他脱掉鞋袜,赤脚站在金属底盘上,双手各握一个手柄,会员顾问将电线插头插入。走到插座上,按下开关,仪器的微显示屏上就会开始旋转一个卡通人物图像。几分钟后,卡通人停止转动,仪器自动打印出一张表格。会员顾问表示,这是记者的身体成分分析报告,需要付费办卡后才能提供。办卡前,必须查看后才能收回。记者看到,上面有很多指标,其中“健康评估”一栏写着84个。会员顾问用彩笔在上面画了一个圈,并表示,这个结果表明被检测者必须立即开始锻炼,否则的话,那么16分危机就会在某个时候爆发。如果你想保持健康,就必须申请一张卡。办卡一年多少钱,办卡两年多少钱……
一位市民向本报热线表示:“为了卖卡,健身房会不择手段。”市民吴女士在购物时,收到一张传单:免费进店。进入附近一家健身房后,我发现自己上当了:“几个大男人围着你卖你,而且眼神很凶,不办卡就出不去。”
还有的瞄准老年人的钱包,用折扣、小礼物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办理两年甚至三年的卡。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没有得到荣誉,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早在2012年试点的商务部《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规定,发卡机构应当进行注册,注册卡不设有效期。发卡机构应当严格管理预收资金。如果未提供产品或服务,则应退回该卡。但也有健身行业从业者表示,健身企业遵守规定的很少,预付费经营管理混乱无序,大量资金存入健身房账户,给了他们赚钱跑路的机会。
私人教练“很神秘”,能力跟不上
走访过程中,记者不断强化了请家教的观念。在豪尚健身富力桃园店,会员顾问带着记者来到健身器材显得更加精致神秘的区域。会员顾问说:“这是一所私立学校,只有购买私人课程才能进入。”
在和平区的一家健身馆里,私人区域占据了营业面积的一半。一名女子在私人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腿部弯曲练习。记者被告知,他必须聘请一名私人教练。如果他不请私人教练,这里根本就没有办法锻炼身体。
拥有两年健身经验的苏先生说:“我办卡的时候就被告知可以有教练免费指导。但是申请卡之后我发现,如果你不买私人课程,就没有人教你了。如果去找教练请教,还是得看对方的脸色。 ”
据了解,我市健身行业私人培训班没有统一定价。一节课80分钟或一小时从300多元到500多元不等。一个培训周期至少有20节课,动辄就花费近万元。
收费高昂,私人教练的素质如何?
采访中,记者询问了不同健身房的私人教练是否具备资质,均被告知有“证”。至于到底是什么“证书”,答案各不相同。有的说是在北京的培训机构获得的,有的说是体能教练。学院颁发的文凭。记者搜索了北京这家培训机构的官网,添加了一位老师的微信,在他的朋友圈里看到了很多关于学员的成功留言。其中一张写道:“看看今年毕业生的华丽逆袭,从厨师到教练,从月薪5000元到月入4万元……”
在西青区富里金门湖一家健身房,记者看到一则私人教练招聘启事,拨打了上面的电话。他被告知不需要任何教育或资格。然而对方突然话锋一转,道:“至少你做到了。”表述有问题吗?”经过几次提示,记者明白了“你得会卖课程”。
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国家健身教练员职业资格证书》被业内称为“国家职业”。采访中,记者不止一次被告知,“国服”考试只是考题库,通过短期培训和速记就可以拿到证书,所以“不要迷信证书”。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不信任证书,你还能信任什么?
天津师范大学运动科学学院张传忠副教授一直致力于健身行业的研究。早在十多年前,当私教还是一个“新兴职业”时,他就指出私教人员应具备教学服务能力和对会员的影响力,在健身教学情境中采取高效行动,并能够回顾自己的健身经验。自己的教学行为结果。商业健身房的私人教练应具备健身消费、健身科学、健身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幸的是,直到今天,这个标准还没有实施。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健身行业从业者表示:“私人教练的准入门槛低,健身房经营者过度追求利润。私人教练不是靠技术和服务赚钱养家糊口,而是靠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如果没有任何进展,那才奇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9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