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一直这么差吗?当然不是!事实上,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足球曾有过短暂的辉煌时期。在65场国际比赛中取得了30胜16平19负的好成绩,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的球队之一。一。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贺龙、邓小平两位领导人的关心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贺龙
新中国成立之初,时任西南军区司令员的贺龙就开始组建足球队。他从官兵中选拔了一些身体素质好、有一定体育基础的年轻人组建了足球队。然而,这支球队的成员并不完全了解足球的基本规范。他们只是疯狂地抓、踢,不讲技巧和战术。足球队整体水平不高。
贺龙觉得这样不行。只有再组建一支足球队,让两支球队不断地比赛,才能提高水平。他还组建了一支当地足球队。队员大多是热爱运动的高校学生,其中有的还接受过一定的足球训练。地方队和陆军队的水平相差无几,每场比赛的竞争都相当激烈。两队的水平很快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贺龙作为前卫球员为本场比赛开球
贺龙知道自己组建的足球队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所以他必须寻找更多的人才。他觉得优秀的教练员尤为重要,所以他一直在寻找优秀的教练人才。
1953年,战斗体工队副政委陈巨江向贺龙汇报,上海青年足球队主教练但福镇曾经是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当了教练后,他也有自己的一套训练足球运动员的规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贺龙知道后,决定请他执教西南军区足球队。
当时,谭福珍担任华东针织一厂综合科副科长。他每月工资50元,工厂分配的住房条件也比较好。他不愿意离开上海。贺龙多次向谭富珍找工作,并承诺只要他来,就会给他更好的待遇。最终,谭富珍被贺龙的求贤若渴所感动,举家来到重庆,担任军区足球队的教练。教练。
谭福成
在贺龙的推动下,足球运动开始在西南地区流行起来,许多学校开始组建足球队,为国家队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当时以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很多人都说“四川人会踢球”。这其实得益于贺龙执掌西南时的功绩。
1954年11月,贺龙兼任国家体委主任,成为国家足球队的直接领导。当时我国的足球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为了扭转国足的颓势,贺龙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努力。
贺龙上任后,首先在国内球员中大力发掘人才。当时西南军区有一位门将曾学林,身体素质极佳,跳得高,弹得远。贺龙很想把他招入国家队,但他觉得踢足球是一项“四肢强壮、头脑简单的人被人瞧不起”的职业,不想加入国足。
曾学林
为了邀请曾学林,贺龙多次与他谈心,并强调搞体育、踢足球也是革命。曾学林终于被说服了,不久之后,在贺龙的推荐下,他进入了八一队和国家队。
当时还有一位大连球员,孙福成。他的凌空射门在当时是绝活,但他一开始并不愿意加入国足。贺龙又放狠话:“你再不来,我就通知大连市,工人不要你,田也不给你!”在贺龙的“威胁”下,孙福成无奈加入国家队。后来,他成为1950年代国家队的主力球员,并兼任队长。
在运动员训练方面,贺龙主张训练的难度要大大超过比赛的难度,这样运动员的技术才能在比赛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他提出“三从”原则,即难、严、实。从上述入手,加上“大运动量训练”,最后总结为“三从一”的原则。
贺龙知道,要想提高中国足球的水平,就必须走出去,出国留学。他称之为“走出去”。当时中苏两国还处于友好状态,苏联主动提出招募中国足球运动员前来学习。但贺龙认为,苏联足球并不是最好的,技术和战术都比较落后。于是经过多方考察,他决定派国足去匈牙利学习。
队员们出发前,贺龙特意叮嘱他们:“你们每一个人一年的费用,需要数百名农民辛苦一年,你们一定要对得起他们!”
在贺龙的感召下,国足队员在匈牙利训练非常认真。他们的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很快就成为亚洲最好的球队之一。
当时的中国国青队
1956年2月中旬,南斯拉夫国家足球队访华。贺龙听说后主动安排了中国青年队与南斯拉夫队的比赛。当时南斯拉夫队已经连续三届奥运会获得亚军,实力非常雄厚。不过,贺龙在赛前鼓励大家:“不要害怕,要有战胜对手的勇气和信心。”
本场比赛,中国青年队充分发挥了敢打敢拼的作风。虽然最终2:4输给了对手,但贺龙对此非常满意。
第二天,贺龙再次与青年队队员见面。他发现有些球员看上去有些郁闷,就鼓励他们说:“怎么都像霜一样?还不错,南斯拉夫是一支很强的球队。你们进了两个球,尤其是下半场,而且现在,你必须坐下来认真吸取教训!”
贺龙与球员见面
在贺龙的带领下,中国足球队在20世纪50年代末成为世界顶级球队之一。这是新中国体育史上中国足球发展最快、最辉煌的时期。
1957年4月,中国足球队首次参加世界杯预选赛。他们首轮的对手是印度尼西亚队,这也是当时的世界强队。首场比赛,国足客场0:2落败。返回主场后,国足以4:3获胜。这也是中国足球历史上世预赛首场胜利!
根据当时赛制的规定,如果前两场比赛双方各赢一场,则第三场比赛将进行附加赛。如果加赛后90分钟内无法决出胜负,则将继续进行30分钟的加时赛。如果当时无法决出胜负,则计算前两场比赛的进球总数,进球多的球队晋级。
中国队参加世界杯预赛
附加赛中,中国队虽然一直占据场上主动,但始终没能取得进球。经过120分钟的激战,比赛最终以0:0结束。按照规则,前两场比赛印尼队比中国队多进一球,成功晋级。中国队就这样结束了首次世界杯预选赛之旅。
这是国足首次参加世界杯预赛。这样的结果已经不错了,但是贺龙还是很生气。他对体委相关领导说:“让球员好好练,练不好就喂饱吗?” ”
但自1960年以来,中国足球水平有所下降。 1962年的比赛,中国队无法击败缅甸、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球队,这让贺龙非常生气。 1963年,国足参加首届新兴大国运动会前,贺龙训诫他们:“本届新兴运动会,如果足球队进不了前三名,我们就解散,回来重新开始!”
但遗憾的是,国家队1:2不敌乌拉圭队,没有进入四强。
运动会结束后,中央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晚会。按照会议安排,各运动队代表必须上台向中央领导敬酒。当选国足队长陈嘉良上前敬酒。
陈嘉良端着酒杯走上台后,眼含泪水激动地说:“我们足球队没能完成任务,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我感到非常难过。”但我们不气馁,要认真吸取教训,努力提高自己。”
陈家良下台后,贺龙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给我复习啊!”
贺龙看望球员
陈家良心里更难过了。没打好显然是我们的错,现在却要何老师来承担责任。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
随后,贺龙在体委会议上再次提及此事。他说:“今天,陈家良在人民大会堂敬酒时说的话是给我检讨,我是导演!运动队做得不好,是我们。我们不能责怪运动员和教练员。”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我们的领导就不好!”
随后,贺龙并没有解散国家队。总结后,他认为国足的风格太软,踢的是“女子足球”和“绅士足球”。有些球员技术不错,但不够勇敢。于是,他作出指示:足球队要到“硬骨头六连”去当兵,学习和培养硬骨头精神。
贺龙看望外籍球员
在贺龙的安排下,国足来到硬骨头六连当兵训练一个月。在与战士们一起战斗的同时,他们接受了大量的训练和教育。
但1964年,中国队以1:4输给来访的巴基斯坦队,舆论一片哗然。贺龙对此十分着急。在与体委几位领导交谈时,他说:“三大目标为什么上不了?解放已经15年了,如果再上不去,是不是还要50年?”快点努力啊!我都快70岁了,希望在遇到马克思之前能看到三个大球翻身,处理不了三个大球我就不得安宁了!
当时,全军正处于竞争热潮之中。贺龙指示国足也来参观学习。他特别强调了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足球训练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体力,要有冲刺100米的速度,还要有耐力;三是射门,苦练30米以内的技术。”米,左右脚都可以踢,左脚射门别人很难招架;第三是防守,尤其是禁区内防守不顾主场,是一种心态。流氓强盗。”
贺龙当时与青年足球队会面的消息
在军比赛的影响下,国足也掀起了练基本功的热潮。在贺龙的严密控制下,国足终于再次起色。 1966年,中国足球队参加首届亚洲新兴国家运动会并获得亚军,终于让国家松了一口气。
邓小平
邓小平的子女曾回忆,父亲一生有三大爱好:桥牌、严巨鹏的京剧、足球。
邓小平与足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在法国勤工助学期间,他热衷于观看足球比赛。有时他宁愿挨饿攒钱去看足球比赛。
1924年,第八届奥运会在法国巴黎举行。邓小平特别想看足球决赛,但当时的经济状况太困难,买不起球票。突然,他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对啊!如果你把衣服送到当铺去换取买球票的钱,你不就能爱上足球了吗?”
邓小平青年时期
想到这里,邓小平赶紧跑回自己的公寓,拿出一件外套送到当铺,花了5法郎买了票。邓小平晚年回忆观看比赛时曾说:“我看比赛时坐在最高的位置,连球都看不清。”不过,他依然清楚地记得,那场比赛的冠军是乌拉圭队。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一如既往地热爱足球。女儿邓蓉曾回忆:“他一直是个热心的足球观众,有球就一定要看。他甚至还去北京先农坛体育场观看了娃娃队的比赛。他不仅去看了他自己也带我们去看了,看不懂的也可以去看。”
1958年五一劳动节,中国国家足球队一、二队举行了一场名为“工人杯”的内部比赛。比赛当天,体育场内人头攒动,邓小平也赶到现场观看比赛。
但邓小平越看越觉得不对劲。比赛结束前他离开,比赛最终战成2-2。几天后,邓小平打电话给有关负责人,严厉批评他们:“比赛之前怎么能同意比赛结果?以后决不允许这种假球行为!”
原来赛前两队都不想输,所以私下约定以平局结束比赛。但他们在场上的表现却躲不过“超级球迷”邓小平的眼睛。
1959年,邓小平因腿骨骨折住进医院。这是当时一场重要的足球比赛。他不想错过这个机会,所以他把腿挂在病床上,坚持观看整场比赛的电视直播。兴趣和津津有味的足球让他忘记了骨伤的痛苦。随后,邓小平在病床上问国家体委主任贺龙:“我什么时候可以多看转播的足球比赛?”
邓小平贺龙陈毅一起看足球
20世纪60年代,邓小平特别喜欢看上海足球队的比赛,因为他是一名坚定的技术型球员。他认为上海队的球员技术好、战术灵活、协调性好、足球组织性很强。他们以后肯定会玩的。非常有前途。
邓小平的设想确实是正确的。 1965年第二届全运会,上海足球队获得亚军。邓小平观看了上海队的全部比赛。他还特意对当时正在北京出席中共中央会议的上海市委第一书记陈丕显说:“我最喜欢看上海足球队的比赛,你们上海队球员们打得灵活、漂亮。”一书记,你要关心这个团队,回去后要把这个团队的工作做好!”
很多球迷还不知道,第一家外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访华是邓小平亲自做出的决定。 1964年5月,巴西马杜雷拉队飞抵中国,在北京与中国队进行了一场比赛。
马杜雷拉队来华之前,由于中巴此前尚未建交,而马杜雷拉队提出了中国闻所未闻的“出场费”,比赛险些“流产”。幸运的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亲自批准了此次比赛,开创了中国邀请高水平职业足球队来华参赛的先例。
邓小平与外籍球员握手
1974年,邓小平第二次回来后不久,听说体委科学研究所有1974年德国世界杯的档案。他立即要求观看,体委派人到邓小平家里放映。据当时的工作人员陈家良回忆:“我记得很清楚,放映是从上午9点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1点,小平看得很专注,很投入!我告诉你一个细节。三个小时的拍摄,他很少问我问题,有时看到一些有趣的事情,他也会简短地评论一下。”
资料片70到80分钟就完成了,但邓小平仍不满意。他问陈家良:“还有什么?再玩一遍!再玩一遍!”于是工作人员根本没有休息,立即播放了世界杯决赛等纪录片。他看了看。
1977年,邓小平第三次回来时,他来到北京工人体育场观看了中国青年足球队与香港队的比赛。当看台上的观众看到他的时候,一万多名观众都站了起来。 ,并开始热烈鼓掌,持续了两分多钟。邓小平只好走到主席台前排,向观众鼓掌。
比赛中,香港队一记刁钻的弧线球即将射入,中青队门将李福生迅速将球接出,但他本人却倒地不起。替补门将已经开始准备,李福生突然站了起来。 。邓小平对李福生的救人行动表示高兴。
邓小平接见球员
中场休息时,邓小平特别向国家体委负责人指出:“可以选派几名裁判到德国学习,培养国际级裁判,提高裁判水平。”赛后接见运动员时,他补充道:“今后,我们一定要走出国门,打比赛,学习先进技术,积累经验,尽快提高我国足球水平。”
不久之后,中国足球队访问美国,原本计划从莫斯科出发,因为虽然费时,但可以省钱。当邓小平得知从日本前往速度更快但费用更高时,他立即做出决定:“既然是访问美国,就应该在美国展示最好的一面,花更多的钱,以最好的状态去比赛。 ”
改革开放后,中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但足球却一直无法冲出亚洲。这让邓小平非常着急。有一次看球的时候,他对家人说:“我这辈子最喜欢看足球了,但是看了几十年,我感到窒息!”
邓小平接见球员
1985年8月,邓小平在观看U16世锦赛后指出:“发展中国足球,必须从婴儿、青少年做起”。在他的支持下,中国第一个足球特区在大连成立。他还要求中国足协派出中国青年队和“健力宝”青年队到巴西、德国等足球强国学习先进的足球意识、技战术,促进了中国足球的发展。
1986年,马拉多纳带领阿根廷队夺得墨西哥世界杯冠军后,他的知名度达到了顶峰。第二年,邓小平在电视上观看了世界杯比赛的录像,对马拉多纳的球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禁感叹:“如果马拉多纳在中国就好了!”
一旁的工作人员提醒道:“马拉多纳虽然在阿根廷,但我们可以邀请他来中国踢球!”
邓小平听后,点点头说:“好,这是个好主意,你可以试试。我们要郑重邀请马拉多纳来中国踢球,你可别忽略了!”
马拉多纳
几经周折,工作人员终于联系上了马拉多纳,并表示希望他能来中国踢比赛。但马拉多纳当时表示:“没有3亿里拉(约合23万美元)的出场费我不会去,合同中并没有规定我想在那里踢球。”
23万美元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这只是他的出场费。如果加上球队的随行人员,费用无疑会更高。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并不现实,最终不得不放弃。
1989年,邓小平正式退休,以便有更多空闲时间观看足球比赛。在邓小平的影响下,他的儿子邓朴方也成为了一名资深足球迷。 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期间,邓小平不能再熬夜看一些深夜的比赛了,于是邓朴方白天小睡了一会儿,晚上又爬起来。我起来一边看一边帮爸爸录下游戏视频,第二天给爸爸看。就这样,86岁的邓小平坚持观看了本届世界杯的全部比赛。
邓朴方
邓小平对于足球比赛的结果始终保持着超然、冷静的态度。他说:“说到看球,进球多并不一定说明你水平就高。即使没进球,看球也很好。虽然我们输了,但我们的球员都努力了。”而且打得不错,虽然水平和其他人不在一个层次上,但他还是打得不错!”
数亿中国球迷能够观看完整的足球直播,这要归功于邓小平。 1992年初,中央电视台每晚8点滚动新闻。这个时期是无与伦比的。恰巧,1月份中国国奥队参加了奥运会足球预选赛亚洲区决赛,晚上将与科威特队进行一场比赛。
当晚7点59分,胡志军刚刚为中国队攻入一球。重播前,八点滚动新闻开始。数亿粉丝焦急万分。不少粉丝致电电视台,要求不要中断直播。不过,这个规则并不是央视有最终决定权的。
但几天后,球迷们惊喜地发现,他们可以不间断地从头到尾观看比赛。原来,当天邓小平也在现场观看比赛。他让秘书给央视打电话,要求今后所有中国队的转播都转播。比赛过程中,不要打扰新闻报道。粉丝的心都是相连的,粉丝不再有阶级和地位之分。作为球迷,邓小平的讲话确实为中国球迷做了一件大事。
邓小平看足球
1994年美国世界杯期间,90岁的邓小平仍然坚持白天看比赛,晚上看录像,还看了很多场比赛。
后来,邓小平的妻子卓琳回忆说,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邓小平一直痴迷于两件事。一是他无法亲眼看到香港的回归,二是他生前无法看到中国足球的崛起。
希望现在的国足队员能够加紧训练,早日取得好成绩,以告慰邓公和何帅的精神!
作者简介:狄哥,90后上班族,全职写作2年,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发表多篇点击量超过10万的文章。如果你对自媒体、写作、赚钱感兴趣,每个月想在下班时间做副业或兼职,可以搜索关注我的公众号“地哥说事”共同讨论,共同进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9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