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顿饭几毛钱甚至1毛钱,“递出去”真是“把白鹭腿上的肉分了”的终极诠释。
▲齐世国,长春市七开区第七小学原后勤主任。图/电视专题片《惩治飞蝇蚂蚁腐败》截图
文字|哈姆
1月5日晚,央视播出电视专题片《反腐败为人民》第一集《惩治腐败》。一起“学校伙食微腐败”案被披露:2008年起,吉林高尔夫餐饮管理公司为长春市七开区第七小学提供伙食。 2010年,该公司为了维持与第七小学的长期合作关系,与时任后勤主任齐世国等人相互勾结,通过给予回扣的方式输送利益。
据了解,该公司与当时负责这项工作的校长和后勤总监达成协议,每人每餐8元中给予10分钱的回扣。到2014年,校园伙食费用已提高到每人每餐12元,回扣也提高到每人每餐30分钱。经查,2010年至2019年,该公司因工作贿赂从校园餐费中扣除70万余元,其中齐世国一人收受23万余元。
近年来,校园送餐收回扣的现象屡屡被媒体曝光。然而,仅一名学校后勤主任,每顿饭收取几分钱的回扣,“日积月累”就赚了23万多元,这一数字仍然令人咋舌。
一方面,每顿饭付几毛钱甚至1毛钱的“递出”,实在是“把白鹭腿上的肉劈了”的终极诠释,食物看起来极其难看;另一方面,多年来明码标价拿回扣,已成为十年来未曾“打破”的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反映出校园餐相关监管仍存在明显漏洞。方面。
学生餐费的使用关系到家长合法权益的保护,关系到学生的营养健康保障。绝不是别人可以随意吃的唐僧肉。这是基本常识,也是法律和纪律的要求。
校餐腐败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仅是从孩子们嘴里夺走食物,更扭曲了正常的校餐供应生态。长此以往,将会带来“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对相关市场秩序和校园食品安全造成双重损害。
要知道,校园餐返利潜规则一旦流行,不仅意味着原来的竞价流程可能沦为流于形式,也意味着餐饮企业将把“竞争力”主要集中在“砸”返利上。最后的情况是,谁给出“大方”的回扣,谁就有资格提供餐食。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何有动力专注于提高食品供应质量?很难说一些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与此无关。
例如,在本案中,涉案公司9年来扣留受贿金额70万余元。如此高额的“灰色成本”支出必然是建立在对校园餐食质量甚至安全性打折扣的基础上。因此,校园伙食“回扣风潮”不仅是基层腐败问题,更是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当地营商环境问题。
近年来,围绕校园餐供应回扣现象,相关治理和制度完善不断推进,但其实际蔓延程度却不容小觑。近日发布的《国家监察委员会打击民间不良风气和腐败问题工作报告》透露,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贪污学生餐费、收受回扣案件3.8万起,并处罚了23,000人。这些数字背后反映出的一些混乱的普遍性应该引起更多关注。
同时,校园餐费返利的管理不能仅限于学校层面。上述报道还指出,湖南省隆回县两名县委书记收受贿赂,纵容不法商家将劣质大米掺入学生营养餐中。可见,要彻底杜绝校园伙食“微腐败”,不能完全忽视地方权力运行“大环境”的优化。
“每餐几分钱的回扣,一名学校后勤主任从学生的餐费中赚了23万多元。”这个案例再次传达了一个简单的常识:腐败并不取决于权力的大小,只要缺乏阳光,就可能藏污纳垢,留下“惊人”的腐败空间。
如此看来,想要有效扭转校园供餐的一些不良趋势,最重要的是要从提高各个环节的透明度入手,通过“看得见的”监管,让各种“歪脑筋”无处可去。隐藏。
撰文:Hamu(媒体人)
编辑/马小龙
校对/王欣
新京报评论,欢迎广大读者朋友投稿。提交邮箱:
评论的主题必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最好的提交将被选择出版并获得报酬。
提交文章,请在邮件主题行写下文章标题,并在文章末尾,遵循我们的发表标准,并包含作者签名、身份和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银行账户(包括账户名称、开户银行分行名称)等信息。如果使用笔名,需要注明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5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