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办全国和谐乡村篮球赛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决定举办全国河北农村篮球比赛。比赛分为草根赛、分区赛和决赛三个阶段。金秋十月,全国冠军赛将在贵州省台江县决出胜负。
通知指出,篮球运动在我国农村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农民的喜爱。比赛将秉承“农民为主体、务实简约、安全有序、农耕乐趣”的原则,旨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农民健身意识。农风乡村篮球赛彰显新时代农民风采,展示乡村风采,引领乡村时尚,营造全社会关注宜居乡村、产业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通知鼓励各地将竞赛活动与农时、民俗节日结合起来,与地方文化展示、农产品展览、乡村旅游相结合,举办篮球比赛进农村,营造农业情趣和风味。
活动安排
基层比赛将于6月至7月举行,各省将利用闲暇时间组织基层农村篮球比赛。组织形式自行确定,无硬性要求;区域赛将于8月至9月举行,各省以乡(村)为单位开展。 2支代表队作为省级代表队参加地区赛。全国设立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四个赛区,各赛区将举办省级团体比赛。各赛区获胜队伍将晋级第三阶段决赛;首届全国和美农村篮球比赛决赛将于10月在贵州省台江县举行。
事实上,在南海
“乡村BA”年年流行!
那是
南海区百村(住宅)男子篮球赛
今晚(6月13日),
“南海农商银行杯”
2023年南海区百村(居)男子篮球赛
开幕式将在狮山体育场举行。
在一些城镇和街道上
今年的百村篮球赛已经开始了!
丽水“村BA”有“村”味!
5月26日晚,“南海农商行杯”2023年南海区百村(居民)男子篮球赛暨溧水镇村(社区)男子篮球赛拉开帷幕。
至今举办的每一届“乡村BA”都座无虚席。这背后释放的不仅是大家参与健身的活力“荷尔蒙”,还有村民、长辈追忆乡愁的幸福“多巴胺”。
场上激情澎湃,队员们投篮精准;场外气氛热烈,球迷欢呼不已。陈家军 摄
一群球迷在各自的村(社区)为球队加油。丽水镇文化发展中心供图
篮球走进农村、走进百姓家门口,体现了丽水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日益完善。
丽水镇目前40个行政村(社区)体育公园覆盖率100%。陈家军 摄
近年来,溧水镇还带领各村(社区)开展篮球“私赛”、“丰收杯”、“重阳杯”等村(社区)级比赛,为普通体育搭建了更加广阔的舞台爱好者。年年有比赛,村村有球场,人人热爱运动,“村BA”运动会在农村掀起了一股篮球“旋风”。
小型篮球比赛增强了人与人之间、人与家乡之间的情感认同,也深深影响着人们的乡情。
《中国体育报》专题报道
南海“村BA”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BA》以篮球为纽带,
掀起乡村运动热潮,
推动全民健身、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发展。
而南海的“村BA”早已出圈
3月31日,《中国体育报》以《广东“村BA”流行“自然而然”为题,以南海百村(驻地)男篮比赛为例,介绍“村BA”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全文如下
(左右滑动查看)
↓↓↓
广东“乡村BA”走红“水到渠成”
佛山村(住宅)男篮邀请赛、佛山市南海百村(住宅)男篮邀请赛、均安镇男篮邀请赛、广州番禺“乡村振兴”男篮联赛、南沙区男篮联赛、中山村男篮邀请赛联赛、东莞麻涌篮球赛、梅州五华县男子篮球赛、河源龙川篮球赛、潮州饶平海山镇篮球赛……近三个月来,本报记者报道,广东各地举办了多场乡村篮球联赛。 “乡村BA”火遍粤南,以篮球为纽带,掀起乡村体育热潮。 ,推动全民健身和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发展。
记者近日走访佛山市南海区文化旅游体育局,以南海百村(居)男篮赛为例,了解“村BA”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西樵民乐团获得2022年南海区百村(居)男子篮球冠军。 (资料图/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穆吉武)
南海区百村(公寓)男篮比赛被誉为“南海NBA”。自2005年起已连续举办18届,多年来已成为南海区参赛运动员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关注群体最广的赛事。个人体育赛事。赛制在18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目前的赛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预赛由南海区7个镇(街道)组织实施。小组赛和淘汰赛结束后,将做出最终决定。 2-3名获胜队伍将参加第二阶段分区半决赛;半决赛的比赛将在预赛获胜的20支球队之间进行,分为4个小组,最终决出1-8名。目前南海有292个村庄。 2022年,将有262支队伍、3000多名运动员参赛。赛事两个阶段共举办583场活动,线上线下观众超过407万人次。
2022年南海区百村(居)男篮比赛花絮。
本次活动特点明显,亮点较多。一是筑巢引凤,激发社会力量活力。多年来,平均每年有260个村参加此项比赛,村庄和居民参与率超过90%。活动的品牌影响力引起了社会企业的高度关注。 18年来,各企业持续赞助,历年赞助金额均超过千万元。
第二个是成为同类中的第一个,并在各个层面上引发后续事件。 18年来,赛事影响深入人心,不仅带动了当地篮球文化发展、掀起全民健身热潮,还产生了“蝴蝶效应”已辐射佛山及广东全省。目前,南海区百企篮球赛(狮山)、佛山市村际篮球赛、广东省万村篮球赛等都是在南海百村篮球赛的影响下举办的。
三是夯实基础,促进篮球场馆发展。佛山的篮球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20%,南海的比例更高。篮球运动在佛山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目前,南海区已完成区、镇(街道)、村(居)三级体育设施网络建设。持续推进各镇(街道)“一场两场”和社区“一场三场”建设。全区现有区级体育场馆4个,镇(街道)级体育公园8个,1766个村民小组配备至少1个篮球场、1个综合体育室、10件户外健身器材,已实现全面覆盖。村(居)公共体育设施覆盖。
四是弘扬新风气,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经过18年的发展,这项赛事已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每个村民的精神力量。成为南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国参与率最高的体育赛事,也是南海文化振兴的品牌赛事。各村居民通过举办篮球比赛,团结群众,凝聚南海的进取精神,积极参与村(居)治现代化建设,打造现代化、充满活力的新南海。
最后,大赛是发现篮球种子球员的摇篮,人才辈出。 18年来,南海区白村居男篮邀请赛中草根球员不断涌现,成为南海篮球训练的沃土。涌现出了无数的明星草根球员。如“佛山易建联”麦子健、“千粉先生”吴源根、“地南双星”孔祥健、钟俊杰等。
瞥见一处,就能看到整个豹子。事实上,佛山“村BA”只是广东篮球发展的一个缩影。广东是我国篮球强省,东莞是我国著名的“篮球城”。无论是竞技体育、职业联赛还是业余比赛,成绩和水平都相当高。广东篮球氛围和群众基础相当浓厚,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地加大投入,篮球IP赛事遍地开花,篮球培训和产业方兴未艾。因此,“村巴”的流行在广东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来自“BA村”
看乡村文化振兴的底层逻辑
表演民族歌舞、奖励工艺品、举办民俗比赛,热闹场面让人名声大噪……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太盘村的“村巴”贵州省地级市被媒体称为“世界级体验”。对于当地村民来说,它是当地文化世代保存和传承的成果;对于社会各界来说,这是一个值得深入剖析的乡村发展范例。为什么“村BA”这样的草根活动如此有价值?从中能提取出怎样的文化振兴密码?
▲张罗摄于“村BA”
01
火是有道理的:顺应潮流
从2022年贵州省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走红被称为“乡村BA”,到今年大班村“乡村BA”惊艳全网,乡村正在展现魅力,而最迷人的就是这种“土气”,最幸福的人就是草根人民。
有场就必须打篮球,有场就必须练球,有比赛就必须看球。篮球是大班村男女老少共同的爱好。篮球已经成为这个偏远山城独特的代名词。它连接着几代人的情感,是最受村民认可的文化符号。
今年的“乡村BA”冠军争夺非常激烈,数万名观众挤满了体育场。文化元素是整个“村BA”的亮点。村民们吃火锅、看足球、喝米酒振奋精神。拉拉队员们穿着民族服装。 “气氛团”跳起了苗族传统歌舞。作为冠军奖品的苗族银饰频频登上热搜榜。 “这顶饰有蝴蝶、牛、鸟、鱼等图案的苗族银帽,是我们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手工制作的,采用錾刻、镂空、锤打、缠裹等传统工艺,精细打磨而成,重达1000斤。” “村BA”相关负责人表示,台江鲟、木龙舟、鸳鸯、绣品等奖品都很受群众欢迎。
此外,“村BA”的强大号召力还来自于一个“硬杠杆”:从比赛规则的制定、选手资格审核到赛场气氛、奖项设置,一切都是当地人组织的。村民自发完成、自主开展的活动是“扎根”的,但这也是基层文化活动的底气和优势。
▲ “Village BA”体育场壁画受访者提供
02
火爆有一个办法:趁势发力
如果说“村BA”的崛起是无意的,那么“村BA”带动当地文旅发展的巨大IP效应则是人为的结果。借助网络传播、多视角呈现、明星互动,篮球这个曾经是大班村村民休闲娱乐的项目,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吸引全互联网关注的文化现象。
据记载,大班村举办篮球比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6年。每年“六六”过年吃饭节期间,村民们都会举行各种活动,祈求农忙过后五谷丰登,篮球比赛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一项。 2022年夏天,198支球队在大班村的“村BA”比赛。无人机航拍场景,全新视角,让场景更具视觉冲击力。火热的气氛很快通过网络感染了全国网友。此后,“保姆打球”等对外人来说新奇的场景广为流传,并引发网络热议。就连篮球运动员姚明和马布里也表示震惊。姚明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想去贵州的“乡村BA”现场。
随着“乡村BA”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不少企业纷纷前来合作、赞助,以换取称号。不过,当地参与活动组织的村干部和年轻人一致认为,“村BA”是群众的盛会,而不是生意。篮球场应始终露天向村民开放,不收取任何门票,也不收取商业租金。
贵州乡村文化振兴专业委员会主任王盛荣表示,品牌化不等于商业化。它们是两个概念。基层活动可以主动宣传、乘势而上,但必须高度重视村民的文化权益,避免经济驱动破坏群众基础。 “政府一旦发现群众的文化需求,首先应该注重在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品牌建设、宣传推广等方面发挥作用,而不是干预群众自发的组织形式。必须改变传统的、传统的单向文化思维。 “逐步利用资源平衡供需。”王盛荣还认为,在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充分发挥群众智慧的前提下,政府可以引导村民对传统文化形式进行适当创新。从审美方法和艺术手段上讲,提高乡村文化品质,让传承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成为现代人表达情感的媒介,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辉煌。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原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康杰认为,地方文化本身具有强劲的势头和个性特色。基层不缺乏文化资源,群众不缺乏文化热情。只要有合适的舞台和创意的结合,就能点燃当地人的热情,引发人们对本村本土文化的认同,进而产生组织自身文化活动、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行动。例如,河南“农村文化合作社”致力于整合分散在农村的文化资源,采取政府引导、新农村人才返乡创业、文化人才带动、跨界深度融合等模式做到“一盘沙”。到“火球”的发展。
▲ 河南“大叔文化”志愿服务队受访者提供
03
霍德有道:防守靠“村”
基层文化活动长远发展的关键是坚持姓“村”,保持公共属性。想要让群众买账,就必须给群众话语权、评判权。
“村BA”所体现的乡村文化振兴的底层逻辑,特别是包括基层文化活动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方式和理念的转变,值得深思。
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李兆全认为,首先要注重初心、本源。初衷以人为本,起源基于地域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环境。要营造良好乡村文化氛围,鼓励农民通过自组织、自我教育等方式,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乡村文化振兴更具乡土气息;此外,还要注重传统和时尚,树立诚信意识。创新理念推动地方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入新元素、赋予新色彩,把新活力化为新乡愁,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特别重要的是要注意询问需求和建议。群众既是精神文化的享受者,又是乡村文化的创造者、乡村文化振兴的推动者。因此,乡村文化振兴不仅要问群众的需要,更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我们还要向群众征求意见,想办法满足群众的需要。”李兆全还提出,要注重点餐、注重服务。除了传递文化,更重要的是培育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工作者的角色在发生变化,政府的职能也在发生变化。在引领潮流的同时,要强化服务意识,换位思考,引起农民共鸣,连接百姓同理心。形成共识,共同努力。
实践证明,乡村文化振兴的“根”和“魂”在群众。如今,随着基层文化工作的深入、基层文化活动数量的激增,农民高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背后,有一份热爱和一份荣誉。这增强了向心力,彰显了建设和谐宜居乡村的主人翁意识。以“村BA”为例,乡村文化活动的举办必须顺应民意、顺应民心。此外,我们还要从人民群众的衷心热爱中寻找灵感,让本土文化自然融入其中。
来源:综合佛山新闻传媒中心、新华社、中国体育报、中国文化报等
部分文章:佛山新闻传媒中心 记者 邓世恩 通讯员 赵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3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