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西和C罗一直被称为“绝世双胞胎”,也许这个称号就到此为止了。
如果你看过近两届世界杯,你会发现C罗和梅西在各自的国家队受到了不同的待遇:虽然都是队长,但C罗的球星并不多;梅西在阿根廷队中几乎就是神。同样的存在,他的队友与其说是队友,不如说是他的粉丝和崇拜者,甚至是他的信徒。整场比赛都可以围绕着梅西进行。
除了位置上的差异(中场和前锋)之外,这种待遇上的差异与个人技术和性格没有特别的关系。这与阿根廷的传统有关,更大程度上与拉丁美洲的历史和气质有关。 。
我是梅西球迷。梅西神一般的支持,一定是源于他的个人能力和人格魅力。但不可否认,这与历史遗留问题有很大关系,也是阿根廷民族的性格——他们需要梅西和这个大力神杯,他们需要一个神,他们需要一个救世主。将自己从尘世的苦难中拯救出来。
因为阿根廷人民最后的神马拉多纳去世了,梅西只能接班继续前行。这个冠军甚至就像一个神话,完美得令人难以置信。
为什么马拉多纳是阿根廷人的神?
阿根廷队于1978年和1986年两次夺得世界杯冠军。
1986年6月,马拉多纳率领阿根廷队征战墨西哥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中,阿根廷队以2-1的比分淘汰了英格兰队。马拉多纳用“上帝之手”和百年进球带领阿根廷队杀入世界杯半决赛。第二个进球连续过掉5人,被评选为足球史上最佳进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视频,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目标。
击败英格兰并最终夺冠后,马拉多纳成为了阿根廷比总统还要高的存在。他的肖像经常被描绘成耶稣。随后的每场阿根廷世界杯比赛中,都有球迷挥舞着马拉多纳的标语。为什么国旗这么夸张?
这要追溯到4年前的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之间的马岛海战。
马岛战争爆发前,阿根廷就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急剧上升。人们生活悲惨,对当时的军政府怀有强烈的仇恨。面对国内严重的经济问题和人权问题,军政府主席加尔铁里试图利用对外战争转移公众注意力,缓解国内危机。
这就是马岛海战。
马尔维纳斯岛的全称是马尔维纳斯。其地理位置如下图所示。
加尔铁里为何选择更危险的战争来解决国内问题?从图中就可以得出答案——他认为阿根廷凭借地缘优势志在必得。
那么问题来了:这是谁的岛?
据说,最早在福克兰群岛定居的人是来自阿根廷的土著巴塔哥尼亚巨人。在有记载的历史中,第一个发现福克兰群岛的人是16世纪的英国航海家。最先在岛上建立定居点的是法国人,其次是英国人,最后被西班牙人赶走。总之,来来往往的殖民者都留下了足迹。
最终,1816年,阿根廷宣布脱离西班牙殖民统治独立。 1820年,它还声称对马尔维纳斯群岛拥有主权。
1833年初,英国人一枪不发地将剩余的阿根廷官员驱逐出该岛。
1841年,英国派出一名总督前往福克兰群岛。
1892年,福克兰群岛成为英国正式殖民地。
阿根廷一直反对英国占领这些岛屿。二战后,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问题移交给联合国,但英国与阿富汗的谈判多次失败。
于是,新旧恩怨放在一起,1982年英国和阿富汗开战,爆发了冷战时期最大规模的热战。战争并没有按照加里·加尔铁里设想的剧本进行。毕竟英国是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强国,拥有数百年开拓海外殖民地的经验和世界一流的航海技术。就连阿根廷政府预测的长途供应困难也被忽视了。英国克服了它。
反正阿根廷输了,耻辱地输给了自己家门口的殖民者,不得不继续让英国实际控制马岛。
可想而知,阿根廷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被这样欺负,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于是四年后,马拉多纳带领阿根廷击败了英国。事实上,他改变了战场,为阿根廷赢得了比赛。多么自豪啊。
从此,马拉多纳成为了阿根廷人的弥赛亚,是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的英雄。马拉多纳年纪越来越大,不再是战场(足球场)上的勇敢战士。梅西又出现了。阿根廷人的精神支柱虽然不高,但肩上的担子却很重。
顺便说一句,直到今天,福克兰群岛仍然属于英国。虽然国际社会和阿根廷不承认,但实际控制权掌握在英国手中。 2013年,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也曾表态,将不惜发动战争捍卫“领土主权”(马岛)。
这种情况在我们国家是很少见的。这不是明显的个人英雄主义,也是曾经被诟病的“个人崇拜”吗?为什么阿根廷人如此执着地寻找一个又一个凡人作为他们的神?
这就需要讨论一下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拉丁美洲的历史传统——对英雄的迷恋和个人崇拜。
为什么阿根廷人需要弥赛亚? ——元老主义和民粹主义盛行
弥赛亚是耶稣的另一个名字,是犹太人所期待的救世主。
阿根廷是南美洲第二大国。这里是16世纪之前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第一批欧洲人于1502年抵达这片土地,西班牙人于1580年在此建立了永久殖民地。整个南美洲,除巴西外,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当然,巴西成了葡萄牙的殖民地。整个大陆长期被非常相似的拉丁文化所统治,慢慢地发展出了一些共性——不仅是语言,还有个人崇拜。
荣格将这种巧合现象描述为集体无意识。虽然拉美国家并没有完全脱节,但我认为用这个概念来描述拉美也很有趣。
个人主义与拉丁美洲一种称为“caudillismo”(西班牙语)的现象有关。在这种现象中,政府由领导人控制,而领导人的权力往往取决于武力和魅力的结合。简而言之,拉美人民更相信个人魅力和权力,而不是某种政治哲学或政治制度。 Caudillo在中国文坛曾被译为“Caudilloism”。它是拉丁美洲独特的军阀、大地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地方性独裁制度。
历史学和政治学领域的学者也会用民粹主义来形容这一现象,但究竟应该翻译成充满拉美特色的中性词“民粹主义”还是贬义的“民粹主义”,国内拉美历史和政治研究作者之间至今仍存在争议。本文仍采用“民粹主义”这一中性术语来指称这一现象。
拉美民粹主义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在长期殖民统治期间,依靠所在国领先的文明和技术,一些拉美国家经济发展良好,甚至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繁荣。但哪个国家不想独立呢?在独立运动的席卷下,拉美国家纷纷独立。 1816 年,阿根廷在民族英雄何塞·弗朗西斯科·德·圣马丁·马尔托拉斯(“圣马丁”)的领导下,对抗西班牙殖民势力,获得独立。圣马丁是阿根廷、智利和秘鲁的国父。
这也是本届世界杯阿根廷门将马丁内斯被尊称为“圣马丁”的原因。和1816年的圣马丁一样,他通过扑出数个进攻球拯救了阿根廷队。不得不说,马丁真是一位勇敢的门将。
但此后,阿根廷陷入了长期的分裂和动乱,因为这个混合民族缺乏自治经验,始终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制度。而因为圣马丁的出现,让人们不断地期待着这位天将和英雄。
其他拉美国家也有类似的经历,也陷入了这个循环。
19世纪末20世纪初,拉美国家摆脱欧洲殖民者的统治后,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原材料(如委内瑞拉的石油、糖等)参与全球贸易。来自古巴)。它们在经济上严重依赖出口,在政治上普遍由寡头主导。由精英集团和军事独裁者控制。虽然名义上有民主选举,但诸多限制(财产、性别、社会阶层)使得真正能够参与政治的人口比例相当低。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原有的世界秩序,美国逐渐取代英国在拉美经济的主导地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发展也逐渐改变了寡头政治的经济基础。墨西哥革命和争取普选权的阿根廷激进党政权都标志着寡头统治的崩溃。 1929年华尔街崩盘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是拉美国家历史上的转折点:原有的经济框架崩溃,民众不满情绪沸腾,追求社会正义的浪潮此起彼伏。个人英雄主义再次占据人们的心。
我们来数数在这片热情浪漫的土地上出现过的政治家和军人:玻利瓦尔、庇隆(著名庇隆夫人的丈夫,阿根廷的《别为我哭泣》是韦伯创作的《庇隆夫人》的主题曲) ),古巴的巴蒂斯塔和卡斯特罗,委内瑞拉的戈麦斯、希门尼斯和查韦斯,巴西的巴尔加斯和布兰科,智利的皮诺切特等等。人们基本上都是军事独裁者或民粹主义政客。
如果从头开始的话,这个名单上的人数将达到三位数。
但没有人真正解决该国的经济问题。以著名的庇隆夫妇为例。庇隆是一位军事独裁者,收留纳粹战犯,甚至与纳粹佛朗哥密切合作。当时的阿根廷在其领导人的领导下是亲纳粹的。著名的纳粹领导人艾希曼在阿根廷躲藏了10年才被抓回耶路撒冷受审。这样的人怎么能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呢?庇隆夫人与大家印象中的智慧和勇敢不同,她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了表面问题——给穷人送钱。这就是她出名、受人喜爱的原因,但稍微清醒的人都知道这怎么可能解决问题。
尽管如此,每次出现这样的人,阿根廷的问题就会暂时得到缓解,至少社会的某一阶层会受益,民粹主义或者个人崇拜就会一直存在。这已成为拉丁美洲的普遍现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思潮席卷拉美,民粹主义再度流行。涌现出一大批左翼领导人,但除查韦斯外,普遍较为温和。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阿根廷经济问题依然严峻。要知道,20世纪初,阿根廷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十。简而言之,阿根廷曾经是一个发达国家——“它的祖先很富裕”。 20世纪80年代,阿根廷负债累累。 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开始走下坡路。国家风险指数飙升,财政金融崩溃终于在2001年底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危机爆发后5个月内更换了5位总统)。 ),还没有恢复。
阿根廷目前的情况可以简单概括为:政府常年财政赤字,失业率居高不下,人民平均收入低,物价高,经济增长缓慢,与昔日的辉煌相比已经出现倒退。
顺便说一句,贝隆建立的正义党自1940年代以来就已存在,至今仍是阿根廷政坛的主角。
在这些充满压力的日子里没有任何转机,因此足球成为了热爱这项运动的阿根廷人的出路。任何能把他们带回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人,都会成为阿根廷人的英雄、救世主和救世主。再夺一届世界杯已经成为阿根廷人追求的目标,也是他们为自己寻找的动力。
自2006年梅西诞生以来,他就接替了马拉多纳,肩负起带领阿根廷重拾昔日辉煌的重任。
所以夺冠后,阿奎罗让梅西骑在自己的肩上,举起了大力神杯,复制了1986年马拉多纳的庆祝方式。我想阿根廷人早就想这么做了。
2022 年大力神杯和梅西
看看阿根廷夺冠后本国人民的反应就知道,称梅西为民族英雄是轻描淡写的。
时至今日,阿根廷人民仍然期盼有人能缓解他们的压力。虽然大家都知道足球不一定能拯救阿根廷的经济,但有希望总比没有希望好。
毫不夸张地说,街上空无一人(我们什么时候也能做到这一点)
甚至有人支持梅西夺冠后竞选阿根廷总统。且不说他愿不愿意。我觉得成功的机会太高了,但是这是不可能的。他只是踢足球。从古至今,一个国家的问题不是任何一个人能够解决的。
这场关于梅西的造神运动是阿根廷人集体完成的。参加今年世界杯的几位阿根廷小球员,如阿尔瓦雷斯、恩佐·费尔南德斯,从小就是梅西的粉丝;德保罗在球场内外都是梅西的保镖。德保罗在决赛中被打得体无完肤;门将马丁内斯表示“我可以为梅西献出生命”。
看来大家都在努力让梅西成为空前的足坛之王,力争大力神杯,才能让梅西活得不留遗憾。事实上,梅西并不需要大力神杯。我认为即使阿根廷最终输给了法国,梅西的地位也是无与伦比的。但他几乎一生都在努力(真的,他已经35岁了),从防守到逼抢,无所不包。即使是24岁的姆巴佩也不必防守和断球。
因为梅西知道,阿根廷更需要冠军,更需要大力神杯。当人们为集体和他人而奋斗时,往往会更有动力。心理学实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阿根廷这一次的胜利似乎是一个寓言,也像是一个完美的世俗神话。只要有诚意,再加上努力,似乎就可以实现,哪怕面对比自己高很多、年轻很多的对手。
可以断定,未来10年,梅西将会像死去的马拉多纳一样被画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和罗萨里奥的街头,就像神一样。
但这就像布洛芬,是一种镇痛药。我暂时感觉不到疼痛,但药效消失了怎么办?
不管怎样,我为梅西感到高兴。自从小学时在扑克牌上看到马拉多纳穿着蓝白相间的球衣,我就一直向往这个离我们最远的国家。他赢得了冠军,成为了人生赢家,作为球迷也很开心。
也许他拥有地球上最完美的生活。除了没有女儿,他没有什么遗憾。
虽然已经快两天了,但我还是想说:鹅姑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2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