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从学习的角度来看,体育教学中的“学”自然是基础,“练”是提高,“游戏”是应用。小学体育实施“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时,必须坚持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以体育课在课堂教学中的主阵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同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时间。学生充分练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日常的帮助和融合班间体育活动、体育俱乐部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施展能力、竞争的舞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并让学生体验运动。体会体育的魅力,理解体育的意义,进而养成真正的体育习惯,达到提高身体素质,成为具有四种素质的新人的根本目的。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具体方法。
1、以体育课为重点,提高学生解决体育健康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主要使学生掌握体育和保健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体育技术和技能,从而提高体育技术水平,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新颖、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三通”体育活动。
第一个环节的准备(开头)部分力求新颖、生动、有趣。过去,体育老师通常会进行“组队、数数、慢跑、做操”或“摇头、转肩、扩胸举臂、前交叉、弓箭步、压腿”等热身活动。现在,我们从新颖、实用、可行、有效的角度出发,提前为上课准备了足够的活动器材,精心布置了场地设备,设计了每个教学过程前后的过渡环节、场地过渡路线等。 .,并添加了许多有趣的练习,例如如:用“请和我一起做这个”、“反指挥练习”、“高子和矮子”等活动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他们还采用“斗鸡”、“抓尾巴”、“踩影子”等对抗性活动。游戏激发学生运动热情。这样,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就大大提高了。
第二个环节的基础部分力求生动、新颖。针对小学生好奇心、主动性、竞争性等心理和行为特征,教学的基本内容是立足学生发展。教师的动作示范、重点讲解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机结合。学生集体训练、小组训练将学习、实践与个人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一些有难度的动作,首先要分解动作的重难点,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和反复练习来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对于一些重复性的练习,教师要适当处理。比如,如果也是精准的投掷练习,今天练习“打靶”,明天的训练改为“狩猎野鸭”。今天使用的目标物体是“篮子”,明天就改为“气球”;有的老师用垒球把射击练习比作解放军的打靶练习,把障碍训练比作红军长征,或者把全班学习内容组织成“铺石过河”等故事情节”。故事内容环环相扣,吸引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学习;常规项目如跑步、立定跳远等以竞赛、游戏等形式呈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质量。基础部分是体育教学的主体。只有设计完整、互动良好的学习活动,将“学、练、赛”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充分锻炼、干中学、学中思、思中得。
第三段的结尾力求轻松愉快。我们“依课而教”,不仅达到了不同班型身心放松的预期效果,而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课堂上的兴奋逐渐降低到安静状态。在跑、跳、投等田径项目中,放松练习的重点是上肢和下肢,一般采用有趣的摇揉或滑稽的肢体舞蹈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体操项目一般让学生进行动态锻炼,在音乐的伴奏下,集体表演小舞蹈或玩“石头、剪刀、布”等小游戏;球类比赛一般排成四横排,小组在老师的指挥指导下进行摇晃放松或精神放松。
2、以课间活动为补充,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课间活动是课堂体育教学的有效延伸,是落实“有教、勤练、常赛”的常用辅助手段。通常,课间活动包括小组课间练习和班级特色活动。
集体课练习时,我们将《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经典以及手语练习与广播体操巧妙地结合起来。每周一、三、五,孩子们都会表演朗朗上口的《人类的起源》。性本善,天性相似,习惯相差甚远……”在经典的朗诵中,踢腿、跳跃、伸展,整齐地挥舞着身体的各个关节,翩翩起舞。每周二、周四,孩子们做舞蹈体操。经典的课间操将古典文化融入体育健身之中,将有节奏的身体锻炼与精神滋养融为一体,学生们在轻松自然的节奏中舞动、摇摆。运动与运动的完美结合艺术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身体。
班级活动包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自由选择项目,以班级为单位在操场指定区域进行活动。一、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主要玩一些有趣的游戏,如:跳广场、跳绳、踢毽子等。跳皮筋、扔手帕、扔沙包以及当地的民俗游戏;三、四年级学生参加广播体操比赛、队形练习、乒乓球、跳绳、踢毽子、呼啦圈等活动;五、六年级学生喜欢球类运动,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项目,还有立跳、原地高腿跑、俯卧撑、蛙跳、12分钟耐力跑等有氧耐力活动。
学生身体状况差异很大,班级活动也多种多样。与有一定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的体育课和课间练习相比,没有压力,没有规则。学生可以得到彻底的放松,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健康成长。
3、以特色体育社团为载体,搭建体育特长学生多元化发展的舞台。
特色体育俱乐部是校园体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我们以学生社团为抓手,努力培养热爱体育的学生的体育精神和竞技意识,使学生在校期间每年至少掌握一项体育技能。
将体育运动与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的腰鼓社是我们组建过的规模最大的队伍,最高峰时容量达400人。为了让俱乐部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学会打腰鼓,我们独创了“看视频和老师小示范”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利用学校多媒体网络从俱乐部下载腰鼓技巧教学视频或表演场景。上网,老师和学生可以一起玩、观看、练习。另一种学习方式是聘请原腰鼓队成员担任小学教师,进行现场示范。当遇到听不懂的动作时,师生们一起观看视频、讨论、徒手表演。为了使腰鼓社区能够世代相传,每年至少需要组织一次腰鼓比赛。
毽子社、羽毛球社、乒乓球社等其他体育俱乐部的活动主要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开展“锻炼身体、达标、争创优秀”活动。定期组织篮球、乒乓球、踢毽子、跳绳、仰卧起坐、扔健身球、扔沙袋、立定跳远、短跑、中长跑等各种竞赛活动。以竞赛促训练、促学习,定期为国家输送优秀体育人才。
此外,我们还充分发挥校外活动的独特功能。对于一些在家比较容易完成的项目,如仰卧起坐、立定跳远、跳绳等,我们以作业的形式安排作业,增加学生的练习时间,促进校内校外的锻炼。 -学校活动。我们努力通过有机结合创造良好的课外体育活动环境。
总之,小学体育“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应多渠道、多形式实施,以激发学生体育兴趣为基础。学生年龄越小,越要注重趣味性,要包括有趣的运动和活动。游戏、团体竞赛、小规模班级竞赛等方式相结合,做到从宽到严、从严到松的平衡。
(作者:范西廷,单位:山东省安丘市兴安街道百分子小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1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