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运动场迎来健身市民
“丰富公共体育设施”是昆明市政府2024年“惠民十件实事”之一。7月20日,昆明市首批39个中小学试点体育场地免费向社会开放方便市民就近锻炼身体。有关人士表示:“在全省率先试点开放学校体育场馆,既是回应群众健身诉求、改善民生的具体举措,也是探索解决学校体育场馆问题的一次尝试。通过共建共享解决体育服务供需矛盾。”
盘活存量缓解体育服务供给矛盾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昆明常住人口将达到868万人。与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体育场馆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利用不足等问题长期存在,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体育消费需求。 、多层次、多形式的需求。尤其是在人口相对密集的主城区,通过新建体育场馆扩大承载能力的方法周期长、成本高、难度大。昆明市教育体育局群众社会体育处处长杨晓月表示,“经过广泛调研分析,我们有创新试点,盘活现有资源,努力缓解体育服务供给矛盾”以更加密集和快速的方式。”
2022年,昆明市政府印发《昆明市全民健身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建立规范管理的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制度,强有力的监督,科学的评价。形成政府、部门、学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开放式工作机制。
昆明市教育体育局成立专门工作组,会同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等部门,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并充分征求公安、卫生部门的意见、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和县。 (市)区、学校、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2024年6月,昆明市正式印发《2024年昆明市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方案》,确定市属学校率先开放,以主城区学校为主,郊区县区至少1个,覆盖全市。按照“一校一策”工作方案的原则,选定39所具有示范作用的学校为第一批试点学校。
试点开放时段主要在暑假期间,范围主要是学校户外体育设施,如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体能训练区等。今年暑假,开放的学校体育场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锻炼身体。截至7月31日,昆明市体育局预订平台“昆明体育”新增关注者13650人,注册用户5893人,预订量4577人。
“家门口”就有锻炼健身的好去处
“在路上跑步不安全,小区太小,去健身房的费用又高。现在我可以去小区旁边的学校锻炼身体,既安全又方便。”金康园小学同德校区门口醒目地贴着一封公开信。按照政策规定,金星社区居民李伟熟练地站在人脸识别设备前。屏幕显示个人身份信息正确后,他就可以进入学校体育场开始锻炼了。
晚上,学校的操场慢慢热闹起来。 “我们现在每天大约接待80到100人预约锻炼。每天16:00到20:00是参加人数最多的时间,而且基本都是附近社区的居民。”金康园小学副校长姜胜说,现在校园里有跑步的年轻人、打篮球的孩子,甚至操场一角还有打太极拳的老人。掀起了一股全民健身热潮。
“我对这项政策竖起大拇指。”李伟笑着说,“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真正实现了‘15分钟健身圈’的梦想,希望不仅暑假期间开放,周末也开放” ,让我们上班族有一个方便的放松和锻炼的场所。”
据了解,本次试点开放期间,昆明市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全民健身。试点学校已安装或部署人脸识别闸机,与后台预约APP小程序连接。公民可以在平台上实名注册并进行身份验证。在学校运动场馆(馆)预约后,在预约时间内通过闸门系统人脸识别后即可进入学校进行健身锻炼。演习结束后,可以按照同样的方式离开学校。
多方合力拓展全民健身“服务圈”
校园向公众开放,确保安全是重中之重。原本封闭管理的学校重新开学后,如何保障校园安全?体育设施和校园卫生该如何维护?
“您好,进入校园后请注意不要进入不对外开放的区域,运动时请注意安全。”在昆明市三中门口,保安人员正在向进校的市民强调进校须知。作为首批试点的昆明三中,已开放三个校区共180人的招生名额。学校公告栏上详细介绍了入场须知、预约操作、拟向社会开放的体育场馆开放时间等具体信息,供市民查阅。
“学校加强巡查指导,全面管控安全门,同时加强对保安人员的专业培训,要求他们树立服务意识,使用文明语言,耐心解答问题。”昆明市三中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成立了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小组,建立了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工作制度和安全保障机制。为改善社区居民的体育体验,学校还对部分体育场馆进行了维修改造。
“开放前,学校对运动场馆进行了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并对教学区和运动场开放区域制作了安全隔离和警示区域标志。”蒋欣介绍,金康园小学还向运动场开放了配套的洗手站和厕所。将对配套设施进行检查,确保正常运行,同时提高安全和清洁要求。
“对于学校来说,要在公益性和效率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对于进入学校的公众来说,应该提高自觉性,避免破坏校园设施和环境。只有这样,学校的体育资源才能得到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体育场馆的大门越开越大。”云南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陈恒兴说。
昆明市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好、长远,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政府、学校、公民等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努力,将使更多体育场馆加快开放步伐,推动全民健身战略实施。
跟进
为校园体育场馆“不放假”点赞
近日,昆明市首批39个中小学体育场馆已向社会免费试开放。学校放假,但体育基础设施“不放假”,扩大公共体育资源容量。此举遭到了学生、家长以及周边居民的批评。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和广泛赞誉。
随着运动健身理念的普及,人们锻炼热情与健身设施匮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健身场所建设涉及资金、场地、管理等,短时期内难以弥补短板。在此形势下,开放假期“睡觉”的学校体育设施,优化现有存量资源配置,提高使用效率,是缓解公共体育资源总量不足问题的更加集约高效的路径。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到便利的体育条件的压力。
学校体育设施免费开放,体现了政府服务民生的责任,是回应人民群众民生关切的有力举措。在全民健身成为趋势之际,体育设施的免费开放不仅丰富了大家的锻炼选择,也有效减轻了市民的经济负担,吸引更多人加入体育运动,养成更健康的生活习惯。
此外,学校体育设施的开放还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缓解公共体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学校数量多、分布广,与城市发展和人口密度相一致。根据群众需求选择有条件的学校开放体育设施,解决公共体育资源空间分布不合理、结构不良等问题,体现普惠性和公益性。方便快捷,对于促进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学校、公众等多方。推进过程中必然面临人身安全防护和事故处理、设施维护投入、学校管理痛点等诸多挑战,从试点走向全面推广,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一起。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对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和维护的投入,对意外伤害责任等问题进行立法,让学校放心开展运营;学校要转变观念,以精细化管理服务回应社会关切;公众应该以更加包容、积极的心态看待新生事物的发展,在享受红利的同时,努力做文明校园的守护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0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