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头球是足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美国足协(US Soccer)因青少年球员头球频频造成头部(脑部)受伤,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法庭上被提起一起轰动一时的诉讼。因此,根据医疗委员会的建议,美国足协近日正式宣布,从即日起,13岁以下的球员将不允许在足球比赛中头球。其中,10岁以下的球员甚至不允许在训练中头球,而11至13岁年龄段的球员则必须限制训练时的头球练习次数。
毫无疑问,这样一个看似“怪异”的新规则不禁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足球比赛中的头球动作上。那么,头球对我们的健康有害吗?哪些措施可以有效限制或降低这种风险?
【典故:头球与足球合拍】
(图)历史上球员都是用头球进球的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足球的历史。早在我国宋代,当头号球星高球统治足球蹴鞠时代时,就规定除了用脚踢球外,还要用头、肩、胯、胸、腹、膝等部位踢球。可以接住球。进入现代足球历史后,足球将手臂列为禁止触球部位,而头部则被列为合法触球部位。根据最早的《剑桥规则》,只要不是投掷、击打或用手携带,一切动作都是允许的。
1862年,英国成立了第一个足球协会(足球协会),统一了足球规则。虽然当时制定的足球规则只有14条,但却为今天的足球规则奠定了基础。规则第十三条明确规定:比赛过程中,球员可以用身体的任何部位触球,但不得用手、手臂、肩膀持球或击球。尽管一百多年来足球规则不断修订和创新,但关于允许触球的身体部位的规定仍然沿用至今,而这些规则却很少受到重视和调整。 。
(图)身体条件出众的C罗是头球大师
当然,毕竟足球主要是用脚来完成的。现代足球发展之初,比赛中很少使用头球。但到了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以后,德国、英国等欧洲强国开始推广高飞战术,头球的作用开始被认识。注意。 20世纪80年代,为了向欧洲学习,希望培养出实力球员,中国足协居然巧妙地规定了头球要进,一球算两球。于是,中国高中锋的数量急剧增加,甚至出现了带球到门前,然后用头挑衅进球的奇观。幸运的是,这个规定只持续了一年就被废除了,阻止了中国足球向篮球的转型。
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头球已经成为足球运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专攻头球的“空霸”球员不断增多,对球员头球的训练也不断推进。擅长头球的前申花前锋谢晖曾在微博写道:“我从踢球以来平均每天头球100次,20多年肯定有100万次。”年!”然而,回顾过去,由于头球只是足球运动的一部分,作为辅助动作,很少有人对其危害性进行深入讨论。然而,随着一系列涉及足球运动员头部和大脑的悲惨事件发生后,各国医学专家开始密切关注和研究这一话题。
【危害:头球可能造成脑损伤】
(图)英格兰足球传奇人物阿瑟于2002年去世,享年59岁。他曾经高超的头球技术给他带来了一系列痛苦的折磨。
前英格兰国脚杰夫·阿索尔是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头球专家,擅长飞身头球。在当时以长传和吊射打法为主导风格的英国足坛,阿索尔的“金头”可以说屡创非凡的战绩。不过,当时的足球比现在重,对头部的冲击更大。退役后,阿索尔逐渐患上了退行性脑病,表现为认知障碍,并突然崩溃去世,享年59岁。尸检显示,大部分脑部疾病位于他的前额,也就是他头球的地方。 “阿索尔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多次遭受头部脑震荡,这在他的大脑状况恶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
美国普渡大学的专家利用放置在头上的力传感器和磁共振成像进行研究发现,头球受到的冲击力大多在50到100g(重力加速度的倍数)之间,相当于一个人的重量。一名拳击手。一拳一击。这还只是业余选手的踢球水平。平均球速约为每小时55公里,而职业球员的速度可能会提高一倍,头球的冲击力甚至可以达到150~160g。此外,如果你反复顶球,多次较小的击球通常会比一次较大的击球对大脑造成更大的伤害。
(图)当你击球击顶时,就像受到重拳一样。
美国的一个神经医学专家研究小组对数十名运动员的头部进行了研究。所有这些受访者都有从小练习头球的记录。研究表明,经常练习头球的人的额叶和后脑勺大约有五个地方会受到损伤。这种损害往往会影响人们的注意力、记忆力和视力。此外,脑成像研究还发现,头球后大脑白质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白质中含有数十亿条细小的神经纤维。研究人员检查了这些运动员的大脑功能,发现他们在言语记忆和手眼协调速度方面表现不佳。
目前,虽然还没有权威的医学研究报告证明头部与脑外伤疾病(如脑震荡)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但头部持续承受剧烈的冲击对于健康来说显然不是一件好事。造成的伤害更加明显,尤其是对于无法掌握头球技术的业余球员。这对于那些喜欢标头的朋友来说无疑是一记警钟。
今天,《IKnown》的某位编辑(猜猜是谁?)对小编说:“周二我们练习头球,额头还疼。”在听完有关头球危险的介绍后,他惊讶地回答道:“哇,那我最好躲起来……”确实,作为足球运动员,包括业余爱好者,他们需要了解其中的风险并明智地做出决定。做出相应的选择。这不仅是编辑的建议,也是Athol女儿的建议。
【警告:儿童应严格控制头球训练】
(图)孩子不宜接受大量头球训练
2014年2月,波士顿大学麦吉博士发表了一份关于橄榄球运动员帕特里克·格兰奇死因的报告。报道称,格兰奇死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这是由慢性创伤性脑病引起的,而格兰奇引以为傲的头球能力是这种疾病的重要同谋。由此,格兰奇成为世界足坛第一位被诊断出患有慢性创伤性脑病的球员,而这种疾病在对抗碰撞激烈的美式足球、拳击、冰球圈里也不再是新闻。
据格兰奇的父母介绍,格兰奇3岁的时候就开始头球,这个习惯一直伴随着他长大。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格兰奇开始出现身体问题,先是小腿疼痛,然后行走困难,然后年仅27岁就被诊断出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根据随后的研究发现,格兰奇萎缩最严重的区域是他头球时总是使用的额头部分。麦吉博士的报告无疑在美国足球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尤其引起了家长们的恐慌。
(图)青少年接受头球训练存在巨大危险
对此,伯明翰大学运动神经科学专家格雷博士解释道:“儿童的颈部肌肉发育还不够成熟,无法应对撞击带来的冲击力。头球会对大脑头骨造成严重损伤。” ”。在这项研究中,通过对儿童进行的脑部扫描显示,青少年球员在头球后遭受了严重的脑损伤。研究人员估计,如果青少年头球次数达到1000次,就会对大脑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
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建议:“我们建议13岁以下的青少年踢球时减少头球,因为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的大脑髓磷脂较少。髓磷脂就像电话外面的橡胶一样。”此外,青少年的头颅在5岁时也已达到成年人的90%,但颈部仍然“细长”。当你的头很大时,你很容易想象它会更危险。”
(图)美国制定禁止青少年头球规则
据统计,2010年,美国高中橄榄球比赛中发生脑震荡等事件超过5万起,远高于棒球、篮球等其他运动项目。 2014年8月,一些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及其家长向美国足协和国际足联提起诉讼,要求他们增加措施,防止头球造成脑损伤。正是这一点,推动了上文提到的美国对儿童的“头禁令”。虽然“禁头令”有矫枉过正的嫌疑,但我们还是希望国内家长和年轻球员能够感受到头球隐藏的风险。
【注:有些事项需要警惕】
(图)足坛天王贝利讲解正确的头球动作
上面虽然已经讨论了头球造成的危害,但“头”变色就不用说了。研究者上面的实验强调了“频繁”这个词。叶史瓦大学爱因斯坦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偶尔的头部撞击对大脑的改变非常轻微,这些微小的变化不会对正常生活产生太大影响。另一项统计数据指出,只有当每天头球次数达到 5 次时,大脑受损的可能性才会增加。因此,对于成年业余球迷(青少年除外)来说,如果只是偶尔头球,则无需太担心健康问题。
那么,除了建议控制头球数量外,什么样的头球方法最能有效减少脑损伤呢?对此,小编走访了当地多位医学专家,根据他们的意见提出以下注意事项:
1. 将球打到正确的位置。足球比赛中正确的头球位置是前额和左右额。不要用头部的颞部和枕部部位击球,因为这些部位是头部相对薄弱的部位,更容易受伤。同时,头球时要注意利用腰腹部的力量或利用球运动的力量来进行头球,不要将全部力量集中在颈部。另外,如果你没有吉鲁的“脸”功,就不要尝试用脸触球,否则脸色不好怎么办?
2、注意动作要领。贝利在纽约宇宙队效力时,生动地向人们展示了如何头球。球王指着自己的额头,分开双手的拇指和食指,拉动眼睑使眼睛尽量睁大,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捂住嘴,将头向前移动,拉动肩膀回来,准备接球。 。贝利说:“每次争顶时,颈部肌肉都需要绷紧。标准动作是——额头、睁眼、闭嘴、上半身向后倾斜。”还记得球王的解释吗?头球时千万不要像乌龟一样,因为其中的危险是不言而喻的!
(图)克洛泽在人群中头球攻门
3.提前做出预测。头球只适合高个子吗?显然不是。曾在世界杯上上演头球帽子戏法的克洛泽曾说过:“争头球时,三分靠身体,七分靠意识”。而头球大师K神身高是多少呢?只有182厘米。因此,无论是起跳还是争顶,选择正确的位置是成功的基础。同时,头球前一定要睁开眼睛接球,提前判断球的速度和路线,千万不要盲目闭上眼睛。与主动迎球和被动被球击打相比,解决后的球接触力是后者的1/3甚至更低。
4、注意装备。随着技术的发展,足球的重量与历史相比不断减轻。符合规定重量和充气压力的足球可以提供舒适的头球感觉。不过,业余爱好者要注意,如果遇到重量过大、充气过大的“硬球”,请谨慎处理。毕竟头顶足球和铅球的结果是不同的。另外,球的速度也是不可避免的考虑因素。如上所述,球越重,击球速度越快,对杆头的伤害也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眼镜迷”踢球时一定要选择运动眼镜或隐形眼镜,否则尽量避免头球,否则悲剧就会向你招手。据报道,各大医院都收治过因踢球时戴眼镜导致面部受伤的病例。
(图)足球场上头球碰撞造成的伤害不胜枚举。
5、仔细观察情况。比赛中头球往往与身体对抗和球权争夺混合在一起。因此,在争头球之前,一定要注意周围的球手和对手。巅峰争夺战中,出现了无数玩家正面碰撞的惨烈场面,双方受伤的凶杀案不断敲响警钟。对于业余球迷来说,在激烈的身体对抗中头球是不被鼓励的,因为与职业球员相比,业余球员的自我保护能力明显较差,无意识的头部碰撞造成的伤害可能非常严重。 。
6.避免高难度动作。头球作为足球运动中的一项基本动作,现已演变为一系列高难度的延续动作,如鱼跃冲顶等。但难度越大,风险也就越大。如果你没有这两把刷子,或者你心爱的女孩不在看台上,你仍然应该尽力避免危险和困难的动作。一旦不掌握要领,损失就小了,得不偿失。几年前,国足一次训练中,某小将在练习投篮时使用了鱼跃投篮。然而,他的肘部不小心撞到了腰部,导致他受伤数周。
因此,标头更有价值,但安全更有价值……看完这篇文章,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呢?以后无论是自己踢球还是教别人踢球,在尝试头球时都要记得使用正确的方法。这样,你既可以有效地施展头球技术,又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保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0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