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现在对中日两国篮球运动的未来发展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因为这几年国内对于日本篮球的研究还只停留在新闻报道上。我们知道,日本出了八村瑠衣、渡边雄太、马场雄大等人才。我们知道日本有B联赛,我们也知道他们有混血球员。 、归化球员,但对于判断日本篮球整体发展的一些关键信息却知之甚少。比如,日本篮球人才的摇篮——日本高中篮球的情况如何?日本职业联赛和日本青少年篮球有何联系?而如果连这些情况都不了解的话,又如何判断日本篮球未来的发展趋势呢?如何根据他们的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对策?所以在喊“狼来了!”之前,我们应该静下心来仔细研究一下日本青少年篮球。
日本青少年篮球基本情况
与中国篮球相比,日本篮球是一个拥有完整人才供应链的国家篮球体系,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将体育与教育融合做得非常好的国家之一。青训体系完全由校园篮球承担,所有人才都来自教育系统,有统一的比赛平台,有一套完整的训练、管理、比赛规则。从管理角度看,相比中国篮球青训,日本青少年篮球具有结构清晰、人才更集中、资源更多、管理更高效的优势。日本校园篮球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本高中篮球,所以要了解日本篮球,首先要从日本高中篮球开始。
说起日本高中篮球,就不得不提日本著名的“甲子园”(全国高中棒球锦标赛)。日本校园体育的发展与甲子园密切相关。由于甲子园是日本校园体育迄今为止最成功、最具影响力的青少年赛事,高中体育中其他团体运动的赛制和队伍管理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借鉴甲子园的成功经验,篮球项目也不例外。
和甲子园一样,日本高中篮球也有两大全国性比赛平台:全国大学生综合运动会篮球(夏季)比赛和全国高中篮球选拔赛(冬季)。参赛队伍来自日本各市县。男女团体每场比赛一般有50-60支队伍参加。刚刚结束的2019年综合运动会夏季篮球赛,男女队分别有53支球队和51支球队参赛。一支队伍参加了本次比赛。
从赛制上来说,这两场比赛的赛制与甲子园赛制没有太大区别。所有球队也分为两个半场。没有小组赛阶段。第一轮,球队被分成两组,所有比赛均为一场。为了决出胜负,赛程只有6天,每天一场比赛。如果你想赢得冠军,就不能输掉一场比赛。唯一的区别是,更多的球队在篮球比赛的第一轮轮空。今年夏季赛,有11支球队在首轮轮空。这样的事件贯穿了整个日本校园篮球。日本的小学、初中和大学生也有相关活动。赛程和赛制可以说与日本高中篮球两大赛事类似。
在运营方面,日本各级青少年赛事都进行了非常规范的商业化发展,为赛事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据日本全国高等教育综合体育大会官网显示,2019年全国综合体育大会共有8家赞助商。主赞助商为日本著名企业宝矿力株式会社,日本最大媒体集团《读卖新闻》为官方赞助商。媒体伙伴,如此高端的赞助商阵容也体现了日本校园体育的商业化发展有多么成功。
在学校方面,日本校园体育的发展也有稳定的资金支持。很多学校可以同时开展7-8项体育运动,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当然,资金支持毕竟有限。许多学校举办大型体育活动,财政拨款无法支持。因此,他们的资金缺口将通过社会赞助、捐赠等其他经济形式来填补。而即便是在这方面,其实也和甲子园有很大的关系。基于早年甲子园的成功经验,日本体育界早已具备造星意识,本土企业愿意培养棒球、足球、篮球方面的强校和体育明星。利用学校和足球明星进行广告宣传早已成为日本企业的常规做法。
另外,在建队模式上,日本篮球的建队模式也与甲子园高度相似。日本学校篮球队的招募非常公开。除了专业招聘之外,该团队以校园俱乐部的形式存在,并向所有在校学生开放。也就是说,你只需要是在校学生并向团队提交申请即可。收到申请表后,您就可以加入团队。不过,加入球队后,能否代表球队出战,就看你的能力了。教练组会根据球员总数和球员水平进行分组。像福冈第一这样的球员较多的学校,整个俱乐部有80人。如果有多名球员,教练组将根据球员级别分为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三个级别的球队。球员较少的学校只能根据球员数量来组队。小学校可能无法凑齐12名球员。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篮协对日本校园篮球的发展影响深远。日本篮协高度重视篮球运动的理论研究和普及,经常开展青少年篮球研究活动。他们经常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免费或付费的教学手册和文档,帮助全国的教练和球员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且日本篮协还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教练评估制度来保证教练水平。可以说,日本篮协对于日本校园篮球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那么,如果你想问日本校园篮球好不好呢?确实非常好。他们拥有非常完善的青少年篮球训练体系,并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作为世界篮球运动与教育结合的经典案例,日本校园篮球在运营和体系建设方面实际上做得无可挑剔。但即便如此,日本校园篮球仍然是青训体系,存在诸多致命缺陷。正是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日本篮球才没有能够像日本足球那样蓬勃发展。
日本青少年篮球的弱点之一:竞赛结构和选拔标准不科学
其实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日本高中篮球,你会发现这是一款由篮球漫画《灌篮高手》高度还原的篮球比赛。大家一定还记得漫画里我们主角团的身高吧。主控后卫宫城良太身高168厘米,得分后卫三井尚志身高184厘米,小前锋流川枫身高187厘米,大前锋樱木花道身高189厘米。主力中锋赤木刚典身高只有197cm。
现实中,日本高中篮球运动员的选拔几乎和《灌篮高手》中的漫画人物一样。为了证实这一点,我根据2019年日本国民体育大会10支球队轮换球员的身高做了一个小小的计算。据统计发现,日本篮球各位置平均身高如下:控球后卫(PG)174cm、得分后卫(SG)180.6cm、小前锋(SF)184.6cm、大前锋(PF)189.5cm,中心(C)200.4cm。考虑到日本200cm以上球员数量较少,单个位置的平均身高无法反映日本内线的平均身高。我还集中关注了PF和C位置的球员并进行了统计,最终得出日本高中4/5位置球员的平均身高为193.6cm。
另外,从最近两场U18和U19比赛的信息来看,日本U18国青队和日本高中队的情况基本一致。他们五个位置的平均身高也分别为177厘米(PG)和183.1厘米(SG)。 ,188.7cm(SF),194.3cm(PF),198.3cm(C),PF/C平均身高为195.7cm。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球迷都能看出来,日本高中篮球的选拔与国际篮球完全相反。他们各个位置的球员都太矮了。虽然国际篮球并不排斥矮个子球员,但像巴里亚、坎帕佐、托马斯这样的球员在各个联赛中仍然属于少数,而且都集中在1号位。然而,日本高中篮球不仅在一号位身高不足,所有位置的身高数据都达不到国际篮球标准。我们可以尝试将日本高中篮球队各个位置的身高套用到中国国家队球员身上,你就会发现日本高中篮球的身高问题有多么夸张。身高185厘米,在中国男篮打控球后卫的赵继伟和孙铭徽是日本高中联赛的3号位。身高188cm的郭艾伦可以打日本队中矮小的4号位。身高190-193cm的方硕和赵,在日本可以打控球后卫。锐在日本可以打45号位的摇摆人,而身高204-206cm的翟晓川和周鹏是绝对意义上的高中锋,因为日本高中里像他们身高的留学生不超过5个。那么日本校园篮球之所以有如此选材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和他们的竞争结构有关系。
正如本文前面提到的,日本校园篮球深受甲子园的影响,制定了所有比赛以一场决定胜负、胜者晋级、败者淘汰的赛制。那么在这样的赛制下,球队之间的竞争到底有多残酷呢?以今年的日本综合体育大会为例,整个比赛参赛球队数量为53支球队,第一轮过后将淘汰21支球队,第二轮将淘汰16支球队,最终仅淘汰16支球队在第三轮中。知道了。也就是说,在这样的赛制下,只有30%的球队能够踢2场以上的比赛,而69%的球队在踢完2场比赛后就会收拾行李回家。所以想要赢,就必须在各方面都竭尽全力。如果你有一点懈怠,校园篮球锦标赛?想都别想。
但这种竞争结构其实是非常不科学的。因为青少年比赛最大的魅力就是见证球员的成长,让他们不断犯错、不断失败,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最终见证他们成为伟大的球员。所以,在青少年比赛中,需要给球队一定的误差幅度,不让输,不让犯错误,这样才不会被一场比赛彻底打败。然而,日本校园篮球的赛制实际上正在扼杀这一点,因为在日本,除了日本职业联赛之外,日本的其他比赛都是“甲子园”性质的杯赛,从“天皇杯”到城市和城市,都属于“甲子园”性质的杯赛。县级。在分区赛中,如果输掉一场比赛,就无法参加下一场比赛。
在这样的赛制影响下,日本校园篮球出现了严重的功利主义。正如文章前面提到的,很多学校都存在让190cm的球员在内线打球的问题。要知道,日本篮协从来没有告诉过学校,如果没有高个子球员,就得让矮个子球员打大个子位置。那么日本联赛中为什么有这么多170cm的后卫呢? 188cm的前锋?内部电缆低于200cm?这完全是因为学校本身招不到高个子球员。为了提高球队的成绩,就是做饭做饭。完全无视球员未来的发展和国内职业篮球的发展。
日本青少年篮球的弱点之二:球员位置过早固化、痴迷阵容小型化
除了“看菜做饭”的问题外,日本校园篮球风格成熟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因为如果你想在如此残酷的游戏中生存下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你的射击和战术执行力,利用技战术来击败对手。那么你该怎么做呢?方法很简单,就是让球员固定打1-2个位置,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让他快速掌握这个位置所需要的技术以及一些基本的打法和动作要领,从而提高球队的能力。整体技能。战术层面。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日本高中、初中比赛中有不少13岁至16岁之间有固定位置的选手。而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日本大学生联赛,这意味着如果你在13岁时就有了固定的位置,那么你很可能会在这个位置上踢球直到大学毕业。
而过早的地位固化肯定会带来相应的问题。比如,那些身高180-190cm的前锋球员,在青少年比赛中可能是非常出色的球员,但长期踢前锋后,他们的运动和控制能力会逐渐下降,不会像后卫那样具备组织能力和能力。 。防守阅读能力,当他们到了职业打球的年龄,职业球队希望他们能够打后卫。所以,这些球员在进入职业队之前最重要的就是重建自己,看看能否通过补课把自己变回后卫。这批日本国家队球员中,田中大辉、比江岛慎、马场雄大都有相关经历。
这里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渡边雄太在中学时的经历。大家不知道的是,渡边雄太13岁时的个子并不高,只有160cm。当他进入初中队时,教练将他训练为后卫。于是,渡边雄太的身高在初三就开始暴涨。高一时他的身高就达到了193cm。进入高中后,他的教练对他的身高非常困扰,因为渡边雄太初中时的身高欺骗了他。他觉得渡边雄太应该打内线,因为他个子更高,但又不愿意让渡边雄太控球。从技术上来说,最终他也没有办法,只能让渡边雄太成为“四异”选手,让他自己上场。所以由此可见日本校园篮球对于超小阵容的痴迷程度。
不过,位置固定还不是最麻烦的事情。最麻烦的是,日本篮球阵容已经这么小了,日本校园还在追求后卫核心。这种情况在日本校园篮球中确实普遍存在,原因也很简单。也就是说,球队在强调战术执行和无球跑动的基本打法之外,还需要个人控球能力突出的后卫。球队整体进攻。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河村英辉、富永庆男、田中力等优秀选手的出现。
但问题是,现在日本校园篮球的控球后卫太多了。你可以看一下我之前做的统计。目前日本校园篮球一号位的平均身高只有174厘米,有的球员甚至还不到170厘米。然而,这样的球员掌控着日本校园篮球比赛的70%以上。进攻球权。这导致日本校园篮球其他位置的球员战术地位较低,主动进攻能力普遍较弱。有大量的2、3号位球员看似投篮精准,但实际上功能单一。 4/5号位的球员就更惨了,因为在防守者核心的影响下,他们的内线任务变得极其简单,就是跑到弧顶掩护、滚翻防守者,然后拉开为防守球员创造突破空间。而且,很多日本教练对这些球员并不感兴趣。基本内功不被重视。他们本身个子矮,还要被训练成低水平的蓝领球员。所以现在很多190cm的日本选手基本功都很差。以后想把他们改成后卫或者前锋,确实很难。
令人郁闷的是,最终日本国家队和职业联赛为这样的问题买单。近年来,日本B联赛的大部分球队都使用了内外两名球员。为什么?就是因为日本学校培养的内线技术太差,很多都达不到职业球员的标准。另一方面,职业球队不使用大外援也没有其他选择,因为日本校园篮球培养的优秀球员都是矮个后卫和矮个前锋。如果他们不选择内线外援,很可能会被对手的高个子球员击败。里面被压碎了。所以现在无论是日本国家队还是职业联赛都在为具有“日本特色”的年轻球员而头疼。
日本青少年篮球的弱点之三:不会培养混血球员和国际学生球员
近年来,国内出现的几大“日本篮球威胁论”都提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日本近年来大规模培养混血球员和黑人留学生,而黑人一般都有比较好的身体素质,而日本是相当可以练习球员的基本功的,所以日本篮球会迅速崛起。
但这一说法显然没有认真调查日本混血选手和黑人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是因为日本混血和黑人学生并不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日本社会接受外国移民的历史由来已久,很早就出现了混血运动员。日本体育界的外国运动员归化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起初涉及足球、田径等少数运动项目。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体育的归化规模逐渐扩大,并延续至今。所以,说日本这几年只搞入籍和混血还不够。准确的。说混血球员和黑人球员会帮助日本篮球迅速崛起也是错误的,因为除了八村塁之外,日本的混血和归化球员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
大家不知道的是,日本校园篮球确实不培养黑人球员。首先,日本校园篮球教练有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就是对混血、留学生球员和日本本土球员一视同仁。事实上,如果你看看近几年的日本高中篮球,你会发现混血和黑人球员与本土球员是一样的。身高超过190cm的混血儿和黑人球员大多打内线或客串,不管对手的天赋如何。然后让他们打内线,如果他们能练出像样的内线技术就可以了。不过很抱歉,日本校园篮球教练喜欢用170cm的后卫核心,教练也不认为内线需要有太多的功能,所以日本混血球员和黑人球员的现状球场是这样的:走到线外设置挡拆,然后跟着小个子进去抢篮板,抢到篮板进行二次进攻。然而,现代内线所要求的内线进攻技巧、内线脚步、中投、外线投篮、面对面的持球进攻、无球跑动、防守技巧、走位,这些都看不见。甚至有一些留学生球员来日本已经3-4年了,连带球都不能流畅。
抛开基本功的差异不说,更夸张的是,很多日本校园球队为混血和黑人球员提供的体能训练非常落后。很多人只注重提高球员的耐力和肌肉维度,完全忽视科学的体能训练。因此,日本校园篮球队中的混血和黑人球员运动能力非常差。他们移动缓慢,对抗性差,爆发力弱。有些黑人球员甚至已经来日本3-4年了。他们甚至很难扣篮。他们不像其他国家的黑人运动员。 。
所以现在我们总是在中国提到日本校园篮球,以及他们的混血球员和黑人学生有多棒,这似乎很可笑。因为现在日本的校园篮球非常热闹,但也存在很多很大的现实问题,有的甚至阻碍了日本篮球的发展。日本的这些混血和黑人球员就更尴尬了,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最终甚至可能无法像很多普通学生球员那样打职业比赛,那么日本青少年篮球的威胁来自哪里呢?日本混血选手和留学生选手对中国的威胁是什么?这真是一个被我们严重高估的对手。
不过,庆幸的是,日本校园里还有一位清醒的教练。他就是八村塁的导师、日本梅城中学的教练佐藤久雄先生。明成中学是日本校园篮球中为数不多的愿意使用身高188cm-195cm的球员打后卫、身高200cm的球员打前锋的学校之一。在佐藤教练的坚持下,八村塁在明城中学打的是34号摇摆人,但他练的是外线技术。正是因为他的坚持,八村成为了现在的选手。遗憾的是,今年明城中学在日本全国高中综合运动大会上表现不佳。他们在8强中意外输给了野台高中,这也体现了日本校园对国际体育的坚持。打篮球有多难。现在佐藤先生有两个身材高大的外来者,山崎岩田(199cm)和菅野琼斯(194cm)。我们可以看到,即使他输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理念,但这样的坚持对于日本来说非常重要。对于校园篮球来说实在是太单薄了,实在是杯水车薪。
关于日本青少年篮球与体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事实上,尽管我在文章中发表了很多对日本青少年篮球的不满,但我仍然对日本青少年篮球抱有极大的敬意。因为从日本高中比赛的很多细节就能发现,日本校园篮球已经像灌篮高手一样受欢迎了。校园体育所倡导的德育、团队服从、坚强精神也深深扎根于全体运动员和学生的心中。和观众的心,所以对于日本教育来说,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日本校园篮球确实是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典范。
对于日本篮球未来是否会超越中国篮球,我目前还是比较乐观的。因为在我看来,日本青少年篮球在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道路上走得太远了。他们严重偏离了日本二级联赛的轨道来供给日本职业篮球。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情况仍将持续。影响了日本篮球的整体发展。虽然日本篮协和B联赛近期已经开始运营日本U15和U18青少年联赛,但这项赛事今年才首次启动,而且从U15比赛情况来看,这项由B联赛和日本主办的青少年赛事校园篮球没有太大区别,所以一切都需要从长远考虑。
另一方面,日本篮球也受到了日本老龄化问题的影响。自1995年以来,他们的年出生人口为122万人。到2018年,日本的出生人口仅为91.8万人。这样的人口增长速度,未来日本的篮球人口将进一步萎缩。所以无论怎么看,日本篮球的未来都将异常艰难。
对于中国篮球来说,日本篮球其实给了我们一些思考。我们目前也在搞体教融合,但日本体教融合的例子历历在目。未来CUBA和全国初中联赛应该在中国篮球中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是我们需要积极研究的问题。日本校园篮球好的地方我们要学习,日本校园篮球不好的地方我们也要重视。我们确实没有必要走日本校园篮球的老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9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