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路外国人坟墓历史照片
山东中路南起延安东路,北至南京东路,全长仅六七百米。这条路只有几百米长,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南段俗称“麦家圈”,上海第一家西式医院仁济医院(又名麦家圈医院、山东路医院)所在地。北段称王平街。清末以来,《申报》、《新闻》、《时政报》等多家报纸曾在此办刊。俗称“报纸街”。上海开埠后,许多外国人来到上海。他们生、老、病、死,于是在山东路上修建了第一座商业墓地“山东路外国人墓地”。
1947年上海商业代码图
外国人墓地和圣保罗教堂
山东路外国人墓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外国人在汉口路四川路购买了一块土地,用于建造墓地。后来,由于原址地价飞涨,这块土地被“置换”到了山东路。山东路上的外国人墓地四周有围墙,由工信部专门机构管理,保持墓地清洁。墓地里有一座教堂。虽然毗邻繁华的南京路,但这里的环境却非常安静。
1989年《黄浦区地名》
黄浦区体育馆位置
195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搬迁公墓,并将场地改建为公共体育场,命名为“山东路体育场”。 1976年在原址扩建重建,更名为黄埔体育馆。早期的山东路体育场是一座室外灯光体育场。经过多次改建,于20世纪80年代建成,是一座可容纳4500名观众(其中3726个座位和774个站立座位)的综合体育设施。当时的上海以其先进的设施而闻名。 。虽然环境条件恶劣,但黄埔体育馆的使用率很高,尤其是独特的音响、灯光系统,非常有利于举办文体活动。
20世纪80年代黄埔体育场的面貌
当时的黄浦体育场坐西朝东,周围有绿色栏杆。主体育场呈方形。观众从南北四个入口进入体育场。展馆顶部装饰独特,悬挂式吸音器和圆柱形铝板灯罩交织镶嵌。当顶灯打开时,看起来就像布满星星的天空。内场因地制宜,篮筐、排球架均可升降。
20世纪80年代黄浦体育场内部
20世纪80年代黄埔体育场概况
或许是因为其优良的音响、灯光条件,黄埔体育场曾放映过电影,举办过许多文化活动。 1984年8月,经济学家温元凯在这里举办了推介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的活动。这是中断多年后首次举办“签名售书”售书形式,吸引了4000余名读者。赶往黄浦体育场。 1990年夏天,黄浦体育场举办了“新发展——90后上海现代歌唱团体首展”,其中包括《电铁》、《2/4组》、《特别混音》、《重点工程》 “太极光”、“学士”、“女孩”等九支乐队参赛,这是上海摇滚音乐人首次共同登台,书写了上海摇滚乐史上的传奇篇章, 1994年2月,首届东方榜颁奖典礼在黄浦体育馆举行,包括李春波的《小芳》、毛宁的《波声静》、高林生的《我》等十首歌曲。 《我在乎你的人》获奖,刘欢、艾未未荣获男女最受欢迎歌手奖,“东方风云榜”已举办近年30年了,陪伴了几代上海人的青春岁月。一切都是从黄浦体育场的颁奖典礼开始的,我觉得把老黄浦体育场称为上海原创音乐圣地是非常恰当的。
《新发展——上海90后现代歌唱团体首展》新闻报道
随着城市更新,黄埔体育馆已转型为公益性市民健身中心。位于山东路的黄浦体育馆(黄浦市民健身中心)毗邻南京东路步行街南侧。是市中心少有的室内运动场馆。自2012年重建开放以来,在开展全民健身、发挥兼职培训作用的同时,还为学校提供了体育教学场地,缓解了周边学校体育场地紧缺的问题。先后为区青少年体校、报童小学、北京东路小学、光明小学、商旅职业学校、南京东路幼儿园、上海市老年体育协会等提供培训、体育锻炼课程和开展学校运动会。从洋人墓地到露天的山东路体育场,从20世纪80、90年代小巧玲珑的黄浦体育馆到如今的市民健身中心,黄浦体育馆百余年来的巨变并非上海的一个缩影。城市发展史。
如今的黄浦体育馆(黄浦市民健身中心)
2020年黄埔体育场举办的活动
“黄埔·我来比赛”市民运动会跳绳比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9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