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玩鹦鹉的镜头被白海燕“剪”了
白海燕是天水市一名普通公务员。剪纸是她的爱好,也是她记录平凡生活的一种方式。她童年的趣闻、民俗风情、家人的生活轨迹,都成为她在纸上飞剪刀的灵感源泉。对她来说,每一张剪纸都是一本“日记”,记录着她生活的点点滴滴。那些因岁月变黄或褪色的剪纸,成了白海燕半生故事的最好保存。
我从小就对剪纸感兴趣。
✚
●
○
白海燕出生于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农村。剪纸是深受当地人喜爱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受当地民俗文化的影响,白海燕从小就对剪纸产生了兴趣。 “我妈妈很喜欢剪胖娃娃,有时为了让孩子们开心,她常常会点上一盏煤油灯放在窗前,然后剪出一个胖娃娃,在孩子面前晃来晃去。煤油灯,感觉就像是皮影戏……”童年的回忆里,白海燕一脸幸福。小时候剪纸给她带来的快乐和满足,让她终生难忘。这成为她痴迷剪纸的主要原因。
在白海燕的家里,房间里的每一个房间都让人感受到剪纸艺术营造出的浓郁氛围。张贴或悬挂的“飞天”、“吉祥娃娃”,或裙裾飞扬、身姿优美,或天真烂漫、喜气洋洋。里面有一摞摞装订好的报纸杂志,随意打开一本,里面都是色彩缤纷、形态各异的剪纸作品,与人物相关的作品仿佛在诉说着故事。
剪刀在白海燕的手中熟练地上下飞舞,慢慢地,一幅在她手中的红纸上徘徊的生命图画,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 “这幅剪纸作品描绘的是我女儿和鹦鹉玩耍的场景,我断断续续地剪了几天,很快就会完成。”说话间,白海燕展开了手中的剪纸,眼前,一张红色的烫金纸上,一个马尾辫、屁股翘起来的小女孩正趴在鹦鹉面前自娱自乐。剪纸上,少女衣服上的花蕊和虎须图案,制作精美,细如发丝。 “这幅作品来自钦州区自由路一家做酥饼、一大早卖果冻的摊位。”白海燕指着其中一幅剪纸作品说,以前她上班的时候几乎每天都会到这家店买酥饼。随着时间的推移,摊主早起、摸黑干活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白海燕的脑海里。
用剪刀记录生活瞬间
一张铁灰色的纸上,月光皎洁,女子走在树影斑驳的大道上。白海燕指着这幅作品,笑道:“这幅画看起来很美,但那个女人当时的心情却很忧郁。”当时白海燕心情不好,出去散步,就用剪刀记录了自己。多年来,白海燕一有灵感,就用剪纸生动地记录下身边发生的人和事。 “剪纸的色彩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褪色,但记录下来的生活片段最终会成为人生珍贵的记忆。”白海燕笑着说,剪纸已经成为她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
“我二七十岁的时候,是我剪纸的巅峰时期。那时候,我看到什么就剪什么,不管题材是什么,不管形式是什么。我的大部分作品都是这样的。”现在都是那个时期创作的。”白海燕一边整理着手上杂乱的剪纸作品一边说道。今年年初,白海燕受邀为麦集区马跑泉公园长廊创作二十四节气剪纸作品。每一件作品都与她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作品《立春》中,桃花盛开,喜鹊在树上叽叽喳喳,幼小的她提着灯笼站在树下; 《清明》中,她和弟弟跟随爷爷上坟;小时候,父亲曾带她去嘉峪关铁路局工作的地方玩,所以当她创作作品《立冬》时,铁轨和祁连雪山就走进了剪纸……
让所有有兴趣的人学习剪纸
近年来,随着天水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剪纸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走进了当地中小学的第二课堂。白海燕还受钦州区文化中心邀请担任剪纸老师。 。现在,白海燕在多所学校为孩子们义务开设剪纸班,在教导学生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技能。 2015年,白海燕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突出成就,被评为天水市钦州区群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先进个人、优秀代表性传承人。
“手巧心灵,纸用刀切转,万物瞬间生成”。这是民间对剪纸艺术家的客观评价,但在白海燕看来,这更多的是一种鞭策和鼓励。白海燕说,等她有了更大的房子,她就会在家里开一个工作室,让有兴趣的人学习剪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8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