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3年潍坊市中小学体育联赛小学生篮球比赛中,潍城区浮岩山小学女子篮球队成功夺得冠军。这是她们继今年第21届潍坊运动会上获得女篮亚军之后的又一重大历史性突破。这所位于渭城西南最偏远地区的乡村小学,克服硬件设施相对简陋、活动场地有限等困难,为有篮球天赋的孩子们搭建了平台。从零基础组队,到区第一,再到如今的市冠军,他们上演了潍坊版的“灌篮高手”。
这支夺冠球队的成长环境与城市里的孩子完全不同,打篮球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情。家长不懂篮球,不愿意让孩子练习。对于学校来说,农村小学培养体育人才更加困难。这种存在和坚持,更多的是来自基层学校和张海波老师美好愿望和不懈努力的“坚持”。
最矮、皮肤最黑
在小学参加女子篮球锦标赛
“棒棒棒……”9月12日上午,课间休息时间,教学楼前的空地上,孩子们正在投篮、练习基本功。水泥地面、模糊的白线、两个篮球框,是浮岩山小学的“硬件”。
浮岩山小学是渭城区最偏远的农村小学。这里的校舍陈旧,设施落后,优质学生流失严重。这是该区名副其实的薄弱学校,全校学生只有400多人。
这样一所来自偏远农村的小学能够在短时间内组建一支篮球队并取得成绩,这在校园体育中是非常罕见的。
浮岩山小学4-6年级的学生只有100多人,女篮队员的选拔范围再次缩小。
但这样的条件仍然让目光敏锐的体育老师张海波发现了有天赋的孩子。但能否顺利入队,才是最令人苦恼的事情。有的孩子不愿意练习,有的孩子喜欢练习但家长不支持。遇到好苗子,我就会不厌其烦地来做思想工作。为了与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工作,教练和班主任轮流,校长带领队员亲自上门拜访。然而,有时学校还是很难组建一支完整的篮球队。 2021年潍坊市锦标赛获得第二名时,学校只能派出6名选手。今年潍坊市运动会A组获得亚军时,只有5名选手参赛。 。
所以,这样选拔出来的小将打满全场,在区拿冠军,在市拿冠军,实属罕见。毕竟他们的对手是拥有数千名学生的城市小学。
徐永新校长开玩笑说:“每次全市比赛,不看队服,头最短、皮肤最黑的就是浮岩山小学的队员。”参加市级比赛的球队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篮球馆。但浮晓女篮却没有,连一块塑胶球场都没有。走进浮岩山小学,四排平房里的空地就是孩子们玩耍的地方。水泥地面、方砖场地是他们的脚下,头顶清澈的蓝天白云是他们的场地。从2016年团队组建至今,“天为盖,地为座”。
由于正式比赛使用的是标准篮板,而学校原有的小篮板不符合要求,因此学校向其他学校索要了两块未使用的标准篮板。拆卸、运输、安装全部由徐永新校长和几位男老师亲自完成。结束。
学校坚硬冰冷的砖块和水泥地板让没有专业篮球鞋的孩子们感到困难。水泥球场和方砖球场更“缺鞋”和“缺球”。队员摔倒很容易受伤,而且他们不习惯在体育场的地面球场上参加正式比赛。今年暑假前后,女篮需要参加甲乙组的省锦标赛、市联赛、市运动会,可以说是四线作战。天气炎热,孩子们只能在太阳不高的时候顶着烈日在水泥地上训练。校长徐永新只能在现有的老建筑里暂时将中学原来的餐厅改造成一个简易的竞技场。虽然高度和宽度不达标,但在训练过程中可以将天气的影响降到最低。 “餐厅的高度刚好可以放下篮球筐,真巧。”徐永新校长说道。
浮岩山小学孩子们手中的篮球被划伤、失去原来的颜色是很正常的事情。由于资金紧张,为了省钱,平时的训练用球基本都是由爱心企业、潍坊市体校、兄弟学校捐赠提供。有的球破裂后会粘在一起,有的会粘在一起。球的外皮全部磨掉了,只要能充气就可以继续使用。 “没有条件,就要创造条件。”徐校长表示,就是为了不辜负每个孩子家长的信任。
整个学期没有休息日
扎根农村,铸就“篮球梦”
自2016年成立以来,校篮球队只有一名教练——张海波。一位来自基层的优秀教练。虽然他是一名专职体育老师,但他并不是科班出身。兼任学校政教办公室主任、队辅导员。除了学校繁忙的日常工作外,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团队。他甚至创下了整个学期没有休息一天的记录。带着这份热爱和坚持,他持续努力了十年。把一切奉献给学校、团队、孩子们。
“我只是不想让有才华的孩子被埋没,我觉得我有这个责任。”身材矮小、皮肤晒黑的张海波说道。他已经快50岁了,知道自己的命运。对孩子和父母负责的本能,以及篮球情结让他坚持扎根在这所乡村小学。 “我们的孩子弹跳力和耐力都很好,为什么不组建一支篮球队,为农村孩子打开一扇新的窗口呢?”
面对零基础的孩子,张海波自学了篮球训练的理论知识,从最基本的篮球知识开始,教最基本的动作,在游戏中教学,让孩子们爱上篮球。延长服役期间和节假日,总能看到他和孩子们一起在篮球场训练。汗水从孩子们的脸上淌下来,喊叫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张海波根据孩子们自身的特点,确立了“小、快、灵”的基本玩法。他为每场比赛录制大量视频。回国后,他反复观摩、分析、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进攻、防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他会根据球员和阵容的特点,不断调整自己的打法,并对主要对手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了解和研究,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他还经常邀请潍坊体校的教练和国外学校的老师来学校指导,学习新的打法,磨练自己的技战术。为了改变训练的单调、枯燥,他编编了多款篮球比赛,寓教于乐,充分调动了队员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学校里,张海波以严格着称。队员们身高不占优势,他就注重速度和技术,练好体能和基本功。很多队员一开始就累得哭了。在战术上,他力求精益求精。一个动作他常常要练习几十遍、几百遍,直到达到要求。时间上,他抓住课间、课后、周末三个节点,科学制定训练计划,保质保量完成训练任务。尤其是放学后,他每天都要练习到太阳落山、夜幕降临。
但他又像一位慈爱的父亲,总是能够劳逸结合,宽严相济。虽然偶尔有“暴风雨”,但更多的是“细雨绵绵”。训练之间的小游戏和表现出色的小奖励将大家聚集在一起。彼此之间的距离缩短了,队员们也变得更加“亲近老师,相信老师的教诲”。他深知和谐融洽的团队氛围是坚不可摧、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每年寒暑假,前队员都会相约来看望他。
为孩子打开一扇窗
这改变了人生的轨迹
凭借着农村孩子特有的毅力、张海波的专业指导以及众多热心人士的帮助,这支农村小学女篮逐渐成型,并逐渐“打”出名气。各项荣誉也随之而来:潍坊市篮球锦标赛女子A、B组亚军、潍坊市中小学体育联赛女篮冠军、第21届潍坊市女子A、B组亚军体育运动会篮球比赛。 “击败”潍城、“击败”潍坊市,甚至进入了省赛8强。在张海波的带领下,浮岩山小学女篮成为渭城一支所向披靡的球队。 7名球员被选入潍坊市体校学习。刘晓然在山东男篮锦标赛预赛中首次亮相。毛璐一鸣惊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运动员。他在同龄人中出色的身体素质和天赋引起了省队选拔工作人员的注意,并收到了潍坊市体校和潍坊一中的录取通知书。
为了解除家长和孩子的后顾之忧,浮岩山小学制定了篮球运动员学业优先辅导制度。老师会对因训练、比赛而漏掉的作业或需要提高和巩固的内容进行个别辅导。学校还利用暑期关爱服务建立“双发展”机制,即把关爱学生培养成篮球运动员,主要从低年级学生中选拔优秀人才进行梯队培养和建设;将篮球运动员培养成关爱学生,从而保证训练时间和效果,为暑期各项赛事做好充分准备。
学校把“打好篮球”作为学校发展“六好工程”之一。篮球深深植根于学校基因,让球员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教师篮球队、家长篮球队应运而生。班级竞赛、男女比赛等竞赛已趋于常态化、制度化。
小篮球已成为浮岩山小学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孩子们在篮球中体验运动的魅力,身心发生微妙的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在上课时捡起球拍几下。篮球训练项目成为这里的特色课外项目,进一步推动体教融合和“双减”政策的实施。篮球的魅力逐渐嫁接到学校的校园文化中,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篮球水平,也磨砺了他们的意志。他们不仅在训练中能吃苦,在学习上也更加刻苦。农村小学代表队夺冠的荣耀,体现了渭城区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的成果,展示了渭城市农村教育的可喜变化,是帮助农村孩子圆梦的又一成功验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6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