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长沙国际马拉松赛上,男子马拉松冠军、中国选手李鹏冲过终点。他也是第一位获得全程马拉松冠军的中国选手。视觉中国地图
经历了一场马拉松,长沙这个中国足球、篮球的福地,如今已成为跑步的福地。
刚刚结束的长沙国际马拉松赛上,33岁的体育老师李鹏举着国旗第一个冲过终点,击败非洲黑人跑者,打破了“只要非洲运动员参赛就获胜”的马拉松垄断。 。
“长沙马拉松冠军是中国人”、“中国跑者为国争光”、“中国跑者终于尝到了冠军的滋味”……一时间,这样的标题或评论占据了各大跑步网站的显着位置。 。
当然,也有不少网友抱怨,“得益于长沙的突然降温和大雨,中国选手才有机会夺冠”、“我们自己的比赛,只能借助天气才能夺冠” ”。
那么,在每年举办的四五百场马拉松比赛中,非洲跑者的“黑旋风”对中国的群众跑步赛事影响有多大呢?
“非洲兄弟”在南京马拉松比赛中迷路了。
“天气有帮助”还是“黑人兄弟不够多”?
当马拉松赛事数量呈“井喷”式增长时,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几乎所有超过2万人的比赛和特邀跑者中,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前几名均来自肯尼亚,选手来自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拥有垄断地位。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背景,当体育老师李鹏冲破举着国旗的“非洲兄弟”的领先群,最终率先冲过终点线时,这次冠军赛显得格外不同。
然而,李鹏以2小时27分44秒的成绩获得冠军。这也“成就”了长沙马拉松的又一历史数据——首次没有人跑进2小时20分钟以下。
与其他国际赛事相比,非洲特邀跑者的时间保持在2小时10分钟左右。这位长沙马拉松的新冠军成绩并不出色。因此,不少人抱怨非洲跑者的“集体失常”是因为天气。 。
据《潇湘晨报》报道,由于长沙马拉松较往年推迟了一个月,气温较低。比赛当天气温为7°C至10°C。不仅如此,比赛过程中还下着毛毛细雨,同时还有4至5℃的大风。强风导致空气湿度高达80%。
在嵩山少林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冠军是来自埃塞俄比亚的Sendeku Alelgn,他全程穿着一双凉鞋。
“非洲跑者可能确实觉得天气太冷了,有些不习惯这么寒冷的比赛环境。”长沙马拉松的一名医疗救援医生赛后表示,很多非洲跑者对这样的天气“毫无准备”,犯了自己的错误。我买了很多保暖工具。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比赛结束后仍然感到不适,前往医疗站接受治疗……
可以理解的是,天气的突变肯定会导致球员的状态下降。但在马拉松比赛中,几乎所有成绩的变化都超过十、二十分钟,这也是一件“罕见”的事情。
不得不提的是,11月份进入“马拉松季”后,几乎每个周末都有20多场马拉松比赛。其中,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赛事会邀请多名特邀跑者“提高比赛成绩”。这也导致一些赛事曝光度不够,可能无法吸引非洲高水平跑者。
在华经营非洲跑团的马拉松经纪人陶少明曾在接受《体坛周报》采访时透露,虽然他的非洲跑者在国内很多赛事中“分享”比赛奖金,但随着国内马拉松赛事的泛滥, ,这些非洲跑者“已经快用完了”。
黑人球员使用各种方法保暖和防雨。
马拉松“黑色旋风”或将再刮5年
中国各地的马拉松赛事越来越多,连非洲兄弟都顾不了了。这是否意味着长沙马拉松上类似“中国跑者夺冠”的场景会越来越频繁?
至少在一些马拉松经纪人看来,仍然会有一个过渡期。
欧晨(Obed)是一名在上海学习的马拉松经纪人。近两年来,他为很多赛事“引进”了很多优秀的非洲跑者,而这些跑者也获得了很多冠军奖金。
在他看来,中国的马拉松现状存在“随波逐流”的倾向,导致所谓的比赛没有足够的精英跑者。
“很多人跑步不是因为他们想跑,而是因为别人在跑。”陈欧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直言,“就像中国这些举办马拉松的城市一样,他们跑比赛,因为其他城市也在跑。”
这些“洋中介”眼中的中国马拉松现状,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国内那么多赛事需要“非洲兄弟”。
依托非洲顶尖跑者提升赛事水平,达到国际金银标赛事或国内金银牌赛事的标准,如今已经成为大多数马拉松赛事的“策略”之一。
“我必须说,这种现象是合理的、可以理解的。有人愿意掏钱,有人愿意提供渠道和平台,有人愿意去争取奖金。”知名跑步专栏作家王小刚接受澎湃新闻(微博)采访时表示。
“一些刚刚起步的比赛,会邀请外援来提高成绩,而且不一定只是黑皮肤的选手。加上所谓的‘国际性’,也能在媒体面前凸显报道的亮点。”
但王小刚也坦言,这股“黑色旋风”对于刺激大众跑步者好处不大。而且5到10年内,黑人球员“瓜分”奖金的局面在中国也不会改变。
“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能有两种,一是分别给国内外球员发放奖金;二是减少奖金数额,让黑人球员竞争的动力减弱。如果我们不做出大刀阔斧的举动,金钱的改变,是不可能改变现状的。”
由于天气原因,不少黑人跑者赛后都感到身体不适。
“非洲兄弟”其实压力很大
事实上,控制非洲精英跑者在国内充当“奖金猎人”的欲望,通过科学训练鼓励国内跑者尝试马拉松,已逐渐成为一种新趋势。
据中新社报道,早在去年6月,中国田径协会就出台了《马拉松代理管理办法》、《邀请国外优秀运动员来华参加马拉松赛事管理规定》等三份文件,对国内马拉松赛事进行规范。马拉松赛事邀请外国运动员进行指导和规范。中国田径协会实际上并不鼓励国内所有赛事邀请优秀的外国运动员。
这多少体现了管理者们对当今马拉松赛事的思考——
一方面,赛事主办方邀请外国选手参加,这需要花费大量额外费用。同时,对赛事品牌的积极影响确实有限;
另一方面,马拉松赛事应引导和鼓励更多普通跑者参与。几乎每项赛事的排名和奖金都被国外跑者拿走,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跑者的热情。
有趣的是,国内马拉松赛事的这些逐渐变化也给非洲跑者及其经纪人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从去年开始,欧辰就一直对各地降低比赛奖金的做法感到担忧。比如,合肥马拉松的奖金由3万美元改为3万元,主办方也不再花钱邀请外国运动员。
“比如贵阳马拉松,以前是一个规模很大的比赛,但现在第一名的奖金只有8000元。”
在这位“洋经纪人”看来,这样的改变可能会将一项“原本规模很大”的赛事缩小到很小的规模,“赞助商会跑掉,对职业运动员的吸引力也会下降”。
但这样的变化和发展会给中国马拉松带来哪些变化,我们应该更多地倾听大众跑者的声音。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信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9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