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和速度是今天西安的关键词。
11月3日上午7时30分,2024西安马拉松开赛。来自世界各地的35000名跑者冲出起跑线,感受十三朝古都和丝绸之路起点新城的悠久历史文化。活力。
马拉松让一座城市活跃起来。随着马拉松赛事在国内的蓬勃发展,各大城市纷纷利用这项体育赛事展示城市魅力,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促进城市经济增长,西安也不例外。
马拉松不再只是一场体育盛宴,更是展示城市魅力、推动文化、体育、商贸、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以赛事为引擎,西安马拉松加速文化、体育、商旅融合,让这座城市“热起来”。
这是一个游戏,也是一个窗口
只有一项赛事能够容纳数万人同时运行,并且基本不需要建设场馆。只有一件事情,需要数万人甚至整个城市才能完成。这就是越来越令人着迷的马拉松。
2024年是西安马拉松举办的第七个年头。本次赛事包括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和趣味跑,共有35000人参加。据赛事官方公布的数据,今年报名总人数再次刷新纪录,达到204,082人,其中全程马拉松54,987人,半程马拉松106,213人,趣味跑42,882人。报名运动员来自中国、韩国、美国、新加坡、加拿大、英国、俄罗斯等34个国家和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马拉松与无锡马拉松、武汉马拉松、上海马拉松、成都马拉松并列为今年报名人数超过20万的城市马拉松5个。考虑到11月3日北京、杭州、郑州、重庆等30多个城市将在全国范围内同时举办马拉松比赛,西安可以“一马当先”。报名的火爆绝对不是靠运气。
西安有句古话:“进永宁门就是西安人”。 2024年西安马拉松仍将从永宁门南广场出发,这里是历届西安马拉松的迎宾门和起点,途经明城墙、钟楼、大明宫国家公园等城市。遗址公园、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中心。地标建筑和著名景点,最后到达西安奥体中心体育馆……这条42.195公里的赛道就像一条文化长廊,让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领略到这个古老而古老的城市的万千风情和独特魅力。现代城市。 。
回望过去,如果从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开始,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西安城墙一直“陪伴”着马拉松。 1993年,西安人把马拉松带到了城墙上。作为世界上唯一将赛道设置在完整古城墙上的马拉松赛事,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以其独特的魅力享誉海内外。但由于是明朝时期,城墙就属于历史了。文物,导致参赛人数和赛道受到很大限制,2017西安马拉松由此诞生。
2017年10月28日,由2万名国内外跑者参加的西安国际马拉松赛如期开赛。从永宁门出发,沿途经过钟楼、回民街、小雁塔、小寨、历史博物馆、大雁塔、大塘。芙蓉园、曲江池,终点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除了2022年因疫情取消外,西安马拉松从未中断过。虽然每场比赛的路线并不固定,并不断升级优化,但起点始终在南门,终点多次设定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2020年才调整,是曲江池遗址公园的中和广场,去年改为西安奥体中心。可以发现,西安经典的城市地标、旅游景点、大学商圈沿途精心串联,一步步凸显出这座城市的历史与现代、厚重与时尚、诚信与创新。
“一场马拉松,让你了解一座城市。”这是几乎所有举办马拉松赛事的城市的出发点和目标,西安也不例外。如今,马拉松赛事已经成为中国许多城市的金字招牌。大众马拉松不仅是一项全民参与的体育赛事,更是一张名片,一种营销,是展示城市和谐活力的平台,是展示城市建设发展的窗口,更是一种方式。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软实力。有效的方法。
“举办马拉松赛事可以更好地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当地居民参与的同时,还可以吸引周边乃至国内外的体育和旅游爱好者前来参观。”陕西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光表示,举办马拉松比赛主要依托城市现有的道路基础设施,基本不需要新建运动场地或专业设备。从专业角度来说,准备起来相对容易,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参与者的“流量”。
陈光表示,举办大型马拉松赛事是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体现,为酒店、餐饮、快速消费品零售等行业带来巨大商机。同时也为线上经济带来流量热点,通过线上带货、直播打赏等更丰富的营销渠道提升赛事经济效益。
这是竞争和经济
“马拉松热”已成为一种现象。
《2023年中国路跑赛事蓝皮书》显示,2016年至2019年是中国马拉松赛事的井喷期。仅2019年,全国举办路跑赛事就多达1828场。 2022年后,马拉松赛事将再次升温。 2023年,共举办800人以上大型路跑赛事699场,参赛总人数605.19万人,其中至少有250万人完成“半程马拉松”或“全程马拉松”赛事。
经济学上有句话叫“马拉松周期”。这意味着,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就会进入以马拉松为代表的全国路跑运动消费周期,城市马拉松的热情就会散发出来。早在2011年,我国人均GDP就突破5000美元。 2011年也恰好是国内马拉松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人民日报发表《2011年中国举办22场马拉松意味着什么?》文章曾写道:马拉松在中国从无到有,从被忽视到被众多城市竞相竞逐,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明城市与马拉松、体育与伟大时代同进退的必要性。 2000年之前的20年,全国只举办过4场马拉松赛事;2011年,马拉松赛事在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个城市举办,赛事规模超过18个。 “马拉松是一个城市的成人仪式。它不仅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发展程度,也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开放程度。”
业内人士表示,中小型马拉松赛事的费用通常在500万至1000万元之间。大型活动价格在1000万元以上。虽然托管成本不小,但经济账还是很可观的。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3月举办的无锡马拉松创造经济效益2.83亿元。其中餐饮、住宿占多数,分别创造经济效益12706.9万元、11668.2万元。共有33000人参加了本次比赛。假设一家三口来,人均消费达到2782元,是去年中秋国庆假期无锡人均消费的2.63倍。
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个细节是,无锡马拉松本地跑者的比例仅为18.9%,其中65.8%的跑者来自江苏省外;成都马拉松外地跑者比例超过70%。马拉松如此受欢迎。一方面体现了赛事本身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它受到越来越多外地跑步者的“追捧”。谁敢说这不是主办城市的愿望?
显然,马拉松赛事带来的收益远远高于其成本,让人贪婪又兴奋。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对马拉松这块大蛋糕感兴趣。今年4月,延安市首个“全马”赛事——2024年延安新区马拉松赛举行。统计显示,来自外省的参赛者约占30%。此次活动直接带动经济效益超过2100万元,其中餐饮经济效益超过356万元;住宿经济效益303万元以上;旅游经济效益561万元以上;运输经济效益149万余元;购物经济效益245万元;工业经济效益497万元。元。
西安马拉松举办六年来,报名跑者人数突破63万人,参赛人数突破17万人(次),拉动全市经济增长超过10亿元。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今年西安马拉松首次采用“赛事+展览”创新联动模式,意在利用马拉松巨大的人流量,打造一场集展览于一体的综合性高品质赛事、活动、美食、购物和娱乐。体育赛事带动陕西体育消费增长。
这是一条跑道,是发展的新轨道。
消费是观察经济的晴雨表,也是经济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2024年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议指出,体育赛事是体育产业的核心和引擎,对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它们也是体现体育多元化功能和价值的重要载体,是体育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的重要途径。 。会议明确提出,要聚焦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体育+”、“+体育”,促进体育与各产业协调联动、融合互通。
建设2035年世界著名赛事城市是西安悠久的城市品牌之一。在此之下,将继续放大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西安国际马拉松等“一带一路”系列优质赛事的影响力。它的意义。今年9月底出台的《西安市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中还包括“成功举办‘西安国际旅游节’”马拉松'”。
马拉松是文化、旅游、体育的深度碰撞。不仅可以看到体育赛事对文化和旅游的强力推动,也因为西安得天独厚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吸引了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为西安马拉松助力。它已发展成为中国著名的城市级赛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文化旅游与体育深度有机地跨界融合时,很难说这是“文化旅游+体育”还是“体育+文化旅游”,但应该可以肯定的是,这是跑道,甚至更多 开发新跑道。
陈光表示,马拉松本身作为一项体育赛事,刺激了对运动服装、装备和辅助器具的需求。来访的赛事参与者和观众构成了当地旅游场景及配套服务的新消费群体。同时,马拉松运动传播了健康、充满活力的生活方式和休闲方式,在城市文化中烙上了青春、积极、乐观的烙印。从这个角度来看,马拉松体现了文化、旅游、体育的融合发展,对城市经济增长和文化传播具有全方位的正拉动作用。
西安马拉松从2017年开始举办,一步一个脚印,三年内晋升为全国最高级别的“金牌赛事”。荣获2021年世界田径精英签名赛事,近期又荣获2024年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伴随着这个城市品牌赛事的不断升级,西安马拉松也以大量的旅客涌入来回馈这座城市。这就是“以竞争立城、以竞争兴业”的最好诠释。
中国马拉松官网显示,2024年全国将举办各类规模马拉松赛事414场(不含港澳台地区数据)。让我们一起奔跑在马拉松赛道上,实现文化旅游发展新速度,跑过马拉松。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多机会和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8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