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在一场追求极限突破的马拉松赛跑中,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劫富济贫”闹剧? 11月,苏州太湖一号公路马拉松赛上,一对“怪异”情侣上演让人哭笑不得的“能量胶抢劫案”。
这对运动员把补给站的能量胶一扫而空,放进了自己的补给袋里。他们保守估计有三四百块凝胶!这可不像参加马拉松,简直就是买货囤货!如果不是其他玩家拍下了视频,这场“嫉妒”就会这么神秘地过去。
“想拍啥就拍啥,想发啥就发啥,没关系!”面对镜头,夫妻俩的态度简直让人震惊。这种自信的样子,让人想起那句老话:“你的脸在哪儿?你让狗吃了吗?”
要知道,马拉松比赛中的能量胶可不是普通的“零食”。这件事对于跑步者来说就像一场“及时雨”。它含有快速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在运动员疲惫时及时补充能量。一块能量胶的价格少则20至30元,多则50至60元。这一包要几千块钱!
更可笑的是,组委会的回应简直就是“弱版”:因为这只是道德问题,并没有违反竞赛规定,所以成绩无法取消。为什么这种回应听起来像是“没有别的办法,我们也无可奈何”?
纵观国际马拉松赛事历史,类似的“怪事”还不少。 2018年伦敦马拉松赛上,拍摄到了跑步者在补给站抢水的场景; 2019年的波士顿马拉松上,甚至还出现过一场跑者互相抢能量棒的闹剧。但像这样自以为是、大规模的“抢胶”行为,实属首例。
网友评论也一针见血:“这不是跑马拉松,是甩羊毛!” “这种人就应该永久封禁!” “交了报名费之后,我可以把所有的物资都带走吗?那我不如直接把赛道带回家吧!”
从职业角度来看,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体育精神。马拉松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种精神传承。补给站的设立是为了帮助所有跑者完成比赛,而不是成为某些人的“私人超市”。
此次事件也暴露了目前马拉松赛事管理中的漏洞。建议今后的活动可以采取“每人一份”的分发制度,或者安排专人在补给站监督分发。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参赛者信用评价体系,对类似行为实施更严厉的处罚措施。
马拉松精神强调自我突破和相互尊重。如果连最基本的道德底线都守不住,那谈什么体育精神呢?希望这对夫妇能够深刻反省,以这次事件为鉴,提醒我们在追求成绩的同时不要忘记运动的本质。
#苏州马拉松补给抢劫案#
#马拉松情侣团队实力抢物资#
#马拉松赛事管理亟待提升#
#体育精神怎么会被贪婪所玷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1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