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体育问答
  • 郑州最美绿道晨跑体验:陈立的晨跑路线与健康生活分享

    “自从郑州有了绿道,我就爱上了晨跑。鸟语花香,让人心情舒畅,连呼吸都是甜甜的!幸福的一天从晨跑开始!”陈立再次深吸一口气,叹了口气。在他的呼吸中,沁人心脾的花草气味被“捕捉”进了他的体内。

    近年来,绿道已成为郑州的一道风景。绿道上,不少郑州市民和陈莉一样,或步行、或骑行、或跑步。

    郑州最美的绿道在哪里?不少市民在朋友圈或其他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网红绿道”。大多紧邻海滨:有的说是郑东新区西云公园的湖滨绿道,有的说是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沿河绿道也被称为东风运河两岸的河滨公园。

    广场运动服装套装_广场上运动器材有哪些_广场运动装

    而这些“网红绿道”只是郑州城市绿道的一个缩影。目前,郑州城市绿道总长度已达3588公里,可沿郑州三环高速绕行79圈。这些城市绿道就像一条条绿色长廊,连接着城市的公园、游乐园、公交港、休闲站,也连接着郑州市民心中的绿色综合体。

    “郑州市生态廊道建设于2012年启动,中原西路是郑州市第一条生态廊道。”郑州市园林局城市绿化处处长张永强表示,为了改善人居环境,让市民“行走在绿色中”的愿望,郑州市逐年加大生态廊道建设力度。 。

    陈永强介绍,中原西路东西走向,全长约11公里。北侧绿线宽50米,南侧绿线宽80至120米。如今,走进中原西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机动车道组成的“灰带”,然后是快速车道两侧由绿化带和行道树组成的“绿化带”,再向外是由三排银杏树组成的景观长廊。

    广场运动服装套装_广场运动装_广场上运动器材有哪些

    每逢节假日,中原西路上总能看到不少喜欢骑行的人骑行。据介绍,为了方便市民骑行,中原西路铺设了慢行步道和自行车道。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可以在成群的花灌木和遮荫树之间行走,真正实现人车分离、速度与速度分离。

    随着模式的到位,郑州生态廊道建设已进入“奔跑前进”阶段。

    郑州在总结国内外廊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廊道建设的基本思路:在“组团发展、廊道联通、生态隔离、宜居乡村”的城市布局下,通过中心城县、市、新城、村之间将有交通道路连接,两侧建设2050米绿色长廊。廊道内修建自行车道和人行步道,配置公交停靠站和休闲站,实现“公交进湾、中间行走、两侧辅路、林中休闲”,实现“公交进湾、中间行走、休闲在林”的和谐统一。交通、行人、绿化、生态。

    2012年2月,为充分发挥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引领、聚焦和示范作用,郑州市在城内外规划城市公园、游乐园和绿色走廊,逐步形成“两条带” “三圈、四心、九水道”。 “千园三十廊”的网络化生态空间格局。如今,城市景观环境明显改善,一座“绿色新城”如画卷般展开。

    郑州市园林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一般来说,生态廊道主要是指沿城市道路修建的绿道,而绿道范围更大,不仅包括生态廊道,还包括湖滨、绿地等。沿着河边的小路。例如,郑州市沿南水北调明渠、北龙湖建设生态廊道。水系给生态廊道增添了不少灵性,也有市民津津乐道的“网红绿道”。

    春天,双河湖公园百花齐放。家住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韩女士这几天每天都来赏花。她说:“从苏州搬到郑州已经近三年了,我越来越感觉到港区充满了活力。不仅航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绿道建设也蓬勃发展。”勤奋不断,有花有树,有雕塑,还有园林绿地,不比苏州园林差,总感觉自己被画包围了!

    据了解,郑州市已在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园、熊耳河、七里河、十七里河、昆里河、如意河、东风运河、双河湖等滨江绿地建设绿道83.39条、长湖、沣渠。公里,贾鲁河、渭河、潮河等绿道在建148公里。这些生态廊道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有的地方,每天都有数万人在走廊里休闲玩耍。晚上,数千人在走廊里组织跳舞、唱歌等活动。例如,在北龙湖湿地公园,沿北龙湖修建了一条绿道。绿道沿线绿化的基本形式是乔、灌、草多层混合。它三季开花,四季常青。绿道的主要特色是万柳堤,将服务建筑和小型休闲平台置于柳树林中,成为市民滨水漫步的绝佳场所。

    广场上运动器材有哪些_广场运动服装套装_广场运动装

    值得一提的是,郑州的生态廊道和城市绿道不仅绿意盎然,而且非常接地气。许多走廊都设有公共卫生间、食堂、运动场、自行车站、休闲广场、加油站综合体。居民可以在绿地里散步,走累了可以坐下来休息。同时还能欣赏到附近绿树红花的美景,更是锦上添花。提高生活的舒适度和幸福感。休闲广场还可以自发或定期举办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吸引大量市民参与,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机会增多,互助互爱的氛围已经形成。人际关系。

    夕阳余晖下,郑州西郊的绿道上响起欢快的音乐。韩妈妈和姐妹们随着鼓点跳起了《二十四步》。 “每天来跳舞吧,会出一点汗,筋骨会活跃起来,心情也会好起来。”老头很时尚。一阵风吹过,粉红的桃花瓣落下来,落在他的肩头,如人入画。

    这数千公里的绿道也改变了市民的出行方式。开车上班的人越来越少,步行或骑自行车上班的人越来越多。小黄是一名“骑行者”。以前他只在周末骑自行车,现在他每天都骑自行车上下班。 “郑州的绿道包括自行车道、步行道、公交停靠站、休闲站等。每天都可以骑车上班,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在大自然中放松身心。”小黄说,绿道对于交通和行人都很重要。绿化与生态的和谐统一,可以给喧闹城市中的人们带来难得的“慢”生活。

    不少老市民感叹:生态宜居的“绿城”郑州又回来了。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郑州市区146个公园、27个绿化广场、598个游乐园、19495公顷绿地全部成功接入绿色走廊。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5.84%、40.83%和13平方米。

    本报郑州3月31日报道

    中青报·中青在线记者 潘志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1112.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