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很容易,但对于一个相对不受监管、不发达、需要集约化养殖的消费行业来说,这意味着走钢丝。当内部管理出现问题或者市场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经营问题。
“一卡就跑”不仅与预付费系统本身有关,更反映出行业长期存在的问题——如何在不依赖折扣的情况下,将“反人类”的健身业务变成健康发展的业务和销售技巧。
借助移动互联网,事情发生了变化。借助科技,以乐客、超级猩猩为代表的新型健身房在性价比、课程、体验等方面都在进行不同的探索,试图给行业带来改变,从“用户”、“月付/卡”身上赚钱。也出现了。
在此期间,与深圳隔江相望的香港出现了一家名为24/7 FITNESS(以下简称“24/7 Fitness”)的连锁健身房,其理念和付费模式类似。与内地同行不同的是,24/7 Fitness“轻内容、重设施”——没有团体课程,甚至推销推销的私人教练也会受到惩罚。他们专注于搭建操作系统、配置高端设备、维护场馆清洁。 ,空气的味道也包括在内。
24/7 Fitness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黄静宜表示:“我们相信,让顾客自由舒适地锻炼,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是短期内获得回报,才是更健康、更长期的模式。”
黄静宜站在24/7 FITNESS店前
从2018年到2024年的六年间,24/7 Fitness已在香港开设了超过100家门店。即使经历了疫情,该店也没有因为资金压力而关门。黄静怡表示,目前“香港每家店都在盈利”。战略得到验证后,黄静怡将目光投向了香港以外的市场——澳门、台湾、新加坡……内地是最重要的。
健身连锁店如何在不依赖销售和预付款的情况下持续盈利?带着这个问题,9月中旬,36氪采访了黄静宜。
健身房,不是“强行推销”
除了从小教育培养出来的对运动的热爱之外,黄静怡决定创业的另一个原因是当时香港健身行业盛行的“强行推销”现象——通过各种不法分子推销会员卡。方法。
香港的健身行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健身文化从欧美传入后,尖沙咀、中环等商圈出现了名为“Big Box”的大型连锁健身中心。 Comfort Castle和California Fitness是代表性公司。
据香港媒体报道,早期,健身房还是个新鲜事物,加上“以瘦为美”的文化盛行,健身房获得顾客并不困难。但随着同行数量增多,竞争逐渐激烈,行业陷入价格内卷。教练的生存法则从注重提供服务转变为抢订单。 “硬推销”已经成为这个行业的代名词。
黄静怡创业前夕,用户对健身房的投诉屡见不鲜。根据香港消费者委员会的数据,2017年至2018年的投诉数量从221宗增加至415宗;同年,香港海关不公平营商手法调查组收到健身业界举报599宗。最夸张的案例是,2015年,一名智障男子据称被健身中心骗签25万港元的合约,并被带到财务公司贷款,累计债务利息近100万港元。
香港议员邓家标协助受害人推动智障男子受骗案。林宇翔 摄
虽然香港自2012年起已将“诱饵销售”、“误导性遗漏”及“疲劳轰炸”等不良营销手法纳入《商品说明(修订)条例》,但也有健身教练被指诱导顾客签名卡。 140万港币并被判入狱40个月,但这个消费陷阱并没有消除。
“我认识很多健身行业的从业者,他们都很专业,他们不想这样操作自己的工作(硬推销)。”黄静怡补充道,“这不是人的问题,而是制度的问题,所以我在想,如果我们给大众一个更舒服的支付方式,这个行业能不能进步呢?”
抱着这样的想法,IT行业出身的黄静怡和朋友一起入局。从付费模式开始,他们制定了完整的用户体验策略。
一是签订协议后实行港币520元/月的抵扣方式,24小时营业时间,方便消费者随时光临。 400至1000平方米的场馆基本采用精英运动员训练级别的美国品牌力健(Hammer Strength系列)器械,涵盖有氧和力量训练。该场地还获得 Hammer Strength 豪迈力量训练中心认证。
此外,场地的清洁也同样重要。卫生间、淋浴房专门保养;还安装了医疗级消毒系统,定期检查细菌含量,确保设备清洁;空气由新风系统提供,搭配Schweisha香薰机,增加“适宜吸入”;热成像系统时刻监控消费者身体状况,确保安全。
24/7健身设施内部图片
这个听起来很简单的策略已经支持了 24/7 Fitness 6 年。 “我认为健身房就是要做好细节,让顾客感受到温暖。”黄静怡认为,打造健身房品牌是由无数小事组成的。
在此基础上,不算店长,每个店都配备了2到3名好看的教练提供服务。他们可能带头示范,活跃锻炼气氛,或者给用户提供一些行动指导。除非客户主动要求,否则没有必要提倡个人培训。
这种做法也与黄静宜的理念密不可分。她觉得“对于健身房的运营来说,教练是最有价值的”。最大程度保留教练热情的方法不是承诺赚很多钱,而是毫无压力地“跑号”。在这种情况下,健身教练会愿意付出更多的钱,感染更多的人。
狮子山下,24/7 Fitness正在书写一个简单却不平凡的故事。
健身行业,先苦后甜
在地价昂贵的香港,写一个“健身故事”并不容易,因为它需要巨额投资。
你经常可以在媒体和行业报道中看到“健身房是重资产”这样的说法。潜台词是,商户前期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包括但不限于租金、设备、人工等,因此需要预付费系统来缓解燃眉之急。这条不成文的规定也转化成了一种叙事——健身房经营有风险,商家为了经营需要找别人分担,而不是独立承担。
在黄静怡看来,这似乎有些问题。我们不应该借别人的帮助,而应该“‘先苦后甜’,先付出,熬过去之后,慢慢就会得到回报”。
据介绍,24/7 Fitness每家分店平均初始投资为4至500万港元。 “一开始投资这些资金有点困难,但这是必要的支付。”
这一点从疫情期间对会员的处理上也可见一斑。过去三年,24/7 Fitness 已关闭约 14 个月。即使香港政府提供补贴,也远远无法弥补损失。为了维护客户关系,在让客户分担还是独自承担责任之间,黄静宜的团队选择了后者。停业期间,24/7 Fitness将暂停会员费,并且不会续约。
让黄静怡没想到的是,得知这个情况后,一群顾客找到她说:“你先集点钱支持一下吧,希望你不要崩溃。”
健身房关乎人际关系,但更重要的是生意。众所周知,香港的租金、人工成本、设备费用巨大。如果会员费不高,前期都是你一个人缴费的,那么你不再盼望自己没有的卡,只靠手中的卡,怎么能打破这种局面呢?
“奥卡姆剃刀”也许是最接近24/7健身方法论的概念——结合数学模型、研究、经验和反馈,尽可能只保留固定开销,统一运营质量。
24/7上海首家店正在筹划中
“如果我们想让会员更方便地使用场地,我们首先必须盈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重点更多是如何控制我们自己的成本。”
例如,店面装修期间,只能通过网络营销寻找客户;合作伙伴倾向于寻找健身教练。他们大多愿意长期留在店内,能够处理日常接待等工作。配备一名保洁人员,至少两人即可经营店铺;疫情期间,老式健身房会雇人测量体温,而 24/7 Fitness 使用机器来自动化执行此操作。
虽然黄静怡创业之初就想打造连锁健身品牌,但对于开店她却非常谨慎。
比如,她一开始就预设了不同的业务难点,制定了平衡各方的方案;或者她没有量化指标并根据市场情况随时调整。她形容,开店后每次签约顾客,就像积累“积分”,成为“积分”。 “等你攒了一定的钱,抵消了成本之后,就可以考虑开下一家店了。在研究店址时,以三年以上来评估租期,并特别关注当地的商业环境。”
在团队管理层面,24/7 Fitness“自下而上收集信息,自上而下制定方法”——除了依靠熟悉地区情况的当地合作伙伴外,24/7 Fitness还定期收集客户反馈。除非你听到很多声音,否则除非必要,否则你不会开店。每个月或者每六个月,黄静宜都会召开一次专题回顾会,大家提出遇到的困难,一起讨论,然后根据多数意见进行改进。
“我们将为合作伙伴提供管理培训。”黄静怡继续说道,“一般来说,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处理客户投诉,我们都已经决定了,但小细节总有例外。这个时候,我们会听取意见,一起完善规则。”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24/7 Fitness的纯加盟商比例不超过20%,且大多是投资入股且与她关系较好的朋友。
据黄静怡介绍,由于各店情况不同,24/7 Fitness没有统一的回款期,通常为9至12个月。截至目前,24/7 Fitness香港各分店拥有1,000至4,000名会员。 12 个月会员费每月港币 520 元,单月会员费每月港币 1,020 元。假设每位会员每月消费港币520元,会员人数为10万,则每月至少产生港币5200万现金流。
打破24/7健身的旧规则,在让健身更舒适、给自己经济保障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叙事。与竞相快速抢占市场份额相比,慢慢来可能会更好。
专注于高级健身人士
事实上,健身行业长期存在的预付费问题与客户群体——新手用户的属性有很大关系。
原因并不难理解。当健身成为流行文化、阶级象征、甚至国家战略时,人们很难不被塑造。体育也从可有可无的“副科”转变为升学必修的“主科”。把行业成熟领域的情况应用到中国这个充满新手用户的市场。随之而来的是充满想象力的“钱”场景和一群跃跃欲试的产业力量。
然而,赚钱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尽管规模巨大,但新手用户并不是稳定的客户群。人性、消费环境、其他娱乐方式……太多隐形因素影响健身消费。
因此,黄静怡主打有一定基础、经常健身的人群,与新手用户兼容,即使市场数字不那么性感。
香港体操运动员施伟雄接受24/7 Fitness访问
她发现“专业化”是世界健身的趋势。对于这群人来说,他们不愿意做简单重复的动作。 “如果装备足够高,能够满足更专业的动作,他们肯定愿意消费。”黄静仪回答道。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24/7 Fitness“不强行私教”的做法。黄静怡继续说道:“一开始教练们(求职的时候)会有点犹豫,但后来他们发现我们这里可以做得更好。除了品牌效应之外,这些有健身经验的用户也会主动来找我们。”提出要求,希望短期内能达到锻炼效果,教练不需要努力去推广。”
疫情以来,随着Comfort Castle关闭、PURE面临租金拖欠,24/7 Fitness逆势扩张。除了在香港开店外,还进军大湾区。 2021年,24/7 Fitness在珠海开设了第一家内地分店,并逐步在深圳、广州、厦门和成都开业。上海首家店也在筹划中。
他们希望将“香港经验”复制到内地,但他们也知道这会很困难——毕竟香港有特殊的人文和地理环境。它是世界金融中心,国际都市,地处亚热带,生活节奏快,消费之都,人口密集,高楼林立。 ……大陆上很少有类似这样的城市。
以定价为例。 24/7 Fitness内地店价格以香港价格为准。目前为458元/月(约500港币)。黄静怡坦言,这个数字并不亲民。内地比24/7 Fitness性价比高的店还有很多。高健身房。不过,她认为24/7 Fitness所处的生态小众在内地市场竞争压力不大,458元的价格也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内地一线城市,或者中心城市一线地区,和我们香港的用户很相似,都是追求健身,甚至达到竞技级别,也会有相应的消费能力。”因此,24/7健身在大陆以中高端市场为主,提供专业的健身器材,重点关注一线地区。
现阶段,在黄静宜眼中,寻找投资合作伙伴与打造品牌同样重要。她总结道:“对于健身行业来说,人的因素非常重要,即使外部条件都准备好了,如果要保证质量的一致性,就需要依靠当地人有类似的想法,所以我们需要推广这个想法非常困难,因为参与的人越多,控制质量就越困难,而且必须克服文化差异。”
2018年至2024年,带有“香港DNA”的24/7 Fitness将继续用不那么特别的模式续写“健身故事”。故事的结局尚不清楚,但现在,他们想把这个故事讲给更多内地消费者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1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