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
赤坎游泳馆,赤坎区少年跳水队的孩子们正在训练。
北京时间7月4日凌晨,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的2022年世界游泳锦标赛全部比赛结束。中国跳水“梦之队”包揽了全部13个项目的金牌。其中,4名“广东将”共获得5金1银,创下广东跳水世锦赛最好成绩。值得一提的是,获得混合3米板决赛冠军的朱子峰是赤坎区少儿业余体校跳水队培养派出的湛江运动员;女子单人、双人三米板夺得双金,陈艺文也是第一个在湛江开始跳水训练的人。 “跳水之乡”湛江已诞生了三名奥运冠军。其中,劳力士、何冲是从赤坎区少儿业余体校跳水队走出的世界级明星。
7月5日,记者来到赤坎区少儿业余体校跳水队采访,了解“冠军摇篮”背后的生动故事。
在赤坎游泳池,赤坎区少年跳水队的孩子们正在进行跳水训练。
【遗产】
赤坎泳池不仅是水上运动员的“冠军摇篮”
也是全体湛江人的骄傲
海北路的尽头,幸福路与吉祥路的交汇处,绿荫之中就是赤坎游泳池,历史悠久,为我国水上运动做出了重大贡献。赤坎游泳池始建于1943年,据考证,拥有我国最早的跳水平台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赤坎游泳池经历了多次扩建,特别是1964年的大规模扩建,并于1965年对外开放。后更名为湛江潜水学校。学校拥有大型训练池、比赛池、5米深跳水池、少年池、儿童池。其中,四层十米跳台的弧形造型,是当时一座充满前卫艺术风格和现代特色的建筑。当时全国只有四个这样规模的跳水平台。 1963年,中国运动员参加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取得了优异成绩。两名获奖女跳水运动员郑冠芝和黄秀妮均来自湛江。后来,长春电影制片厂以她们为原型,拍摄了以长春市风景名胜区和赤坎泳池为背景的经典电影《女潜水员》,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
湛江跳水学校不仅历史悠久、设施齐全,位于场地内的业余体校人才济济,先后为国家和省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跳水、游泳、水球运动员和教练员。 。湛江跳水学校不仅是水上运动员的“冠军摇篮”,也是全体湛江人的骄傲。
在湛江跳水训练馆,钟全胜教练精心指导赤坎区少年跳水队的孩子们。
7月5日下午5点左右,位于湛江潜水学校的陆地训练馆逐渐开始热闹起来。来自赤坎区各中小学放学的队员们在家长的陪同下,有说有笑,陆续前来报道。在“金牌教练”、资深跳水教练钟全胜的指导下,队员们认真进行热身练习,为接下来的陆地和水上训练做好准备。
这些孩子很有礼貌,见到记者主动打招呼。 “加入我们跳水队,首先要学会做人,懂得爱自己、尊重他人。道德教育要从小做起,让孩子们拥有健康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够从容应对,面对赛场上的坎坷、输赢、风云变幻,还要“在今后的生活中稳步前进”,脸被晒得通红的钟全胜教练今年已经65岁了。 ,谁取得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湛江运动员奥运金牌“零突破”、2008年北京奥运会高分夺冠的“难度王”何冲、何冲的哥哥、2015年世锦赛冠军何超,他们都是在钟全胜教练的指导下开始了跳水生涯。
何冲师兄在水立方凭借一技惊世的那一年,年仅6岁还在上学前班的朱子峰被父母送到赤坎区少儿业余体校学习跳水来自钟全胜。十四年后,成年的少年朱子枫也站上了世锦赛的最高领奖台。
“看到我执教的年轻球员长大后能够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比赛,我感到非常自豪。他们经过英勇奋战,站上冠军领奖台,升起国旗,奏国歌。作为‘跳水之乡’ - 湛江再次崛起,我很高兴有一位新的世界冠军!”决赛当晚熬夜观看直播的钟全胜激动地说。他忍不住打开手机,一边观看朱子峰最后视频的回放,一边给爱徒竖起大拇指。
钟全胜教练和妻子莫康玉正在给孩子们绑游泳装备。
【坚守】
“中国潜水看广东,广东潜水看湛江,湛江潜水看赤坎。”
“金牌教练”夫妇并肩工作在基层,精心指导、传授孩子们跳水技术。
“全胜在家闲不住,退役后被跳水队重新聘用,为了支持我的爱人,就近照顾他,我也接受了重新聘用,指导了他的训练。”每天和权胜在一起的队员们。”钟全胜的妻子、跳水教练莫康玉今年60岁。记者注意到,莫康宇走路似乎有些困难。 “这是老毛病了,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全先生去世前不久还做了肠息肉手术,而且还有胃溃疡。”
“中国潜水看广东,广东潜水看湛江,湛江潜水看赤坎!”记者了解到,央视纪录频道(CCTV9)在2018年播出了一部特别纪录片——《跳水男孩》,以湛江年轻跳水运动员为主角。追踪对象,每个孩子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但对潜水的热爱却让他们经历了不同却又相似的成长故事。影片中还有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民体育杰出贡献奖”的赤坎区少儿业余体校高级教练钟全胜的身影。在4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奇奇培养了许多著名的跳水运动员,其中包括两名奥运冠军。湛江不少家长来这里送孩子学习潜水。
在湛江跳水训练馆,赤坎区少年跳水队的孩子们正在进行压腿练习。
“赤坎区儿童业余体校目前共有教练4名,队员40余人。队员有的是家长主动派来的,有的是我们在小学甚至幼儿园选拔的。年龄在5-15岁。”已经当了奶奶的莫康玉依然和丈夫一起工作在基层,继续指导、传授湛江的孩子们跳水技能,带领团队做好准备。今年下半年,广东省运动会将在清远举行。第十六届运动会跳水比赛力争为国家和省发现、培养、输送更多的跳水人才。 “湛江跳水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与各级党委、政府对跳水的重视和关心是分不开的。这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湛江体育人的坚持不懈,我非常欣慰和自豪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
在赤坎游泳池,赤坎区少年跳水队的孩子们正在进行跳水训练。
在湛江跳水训练馆,孩子们正在练习倒立。
【爱】
家长支持,孩子喜欢
赤坎跳水运动有着光荣的传统、深厚的底蕴和群众基础
赤坎区少儿业余体校跳水队的孩子们一般都是下午放学后来训练,一般是18:00到19:30;周末和节假日没有课的时候,他们就在上午和下午训练。时间为9:00-12:00,下午3:00-6:30。
“我从幼儿园就开始练习跳水了,刚刚考完中考,打算到高中继续练习!”队员谢巧玲出生于2007年,小学在湛江市第十五小学,初中在湛江市第九中学。 ,“比我大4岁的哥哥,从小就在这里训练。小时候,我出于好奇就跟着哥哥,迷上了跳水。我已经练习了10年了”此后,谢巧玲的弟弟谢承志被派往广东。省跳水队。 “刚刚在世锦赛上获得金牌的朱子峰,是我哥哥的队友,也是赤坎区少儿业余体校的好兄弟。”谢巧玲得意的说道。她本人已经参加过2021年全运会、2018年省运会等比赛。谢巧玲正在与新搭档苦练三个月,为即将在清远举行的2022年省运会做准备。
“妈妈和阿姨送我一起去学潜水,我觉得这项运动很好玩,我也很喜欢,所以不觉得难。”刘云熙,2013年出生,是湛江市第十九小学二年级学生。当他上幼儿园时,他的父母把他送到了他身边。 “我师兄朱子峰在棋盘上的样子非常好,动作也非常漂亮,这次世锦赛他获得了冠军,我为他感到高兴!”刘云熙还学画、练书法。班级宣传委员。随着德、智、体、艺全面发展,她将来想考入艺术院校。参加潜水给这个小女孩的快乐童年增添了不少色彩。
在跳水队中,记者还发现了一对双胞胎队员——冯文俊和冯文杰。不到10岁,他们在进入小学之前就开始接触潜水。
“我儿子权秉文先练习跳水,当时我把儿子送来,背着女儿和嘉莹。受我哥哥的影响,嘉莹后来也跟着学了。”骑着电动自行车送孩子参加训练的队员家长陈彩玉表示,她非常支持孩子练习跳水,“经过这些年的坚持练习,孩子们身体健康,很开心。”家长,我也很欣慰。”
“我的女儿杨佳琪是2016年出生的,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被一位来基层选拔人才的教练看中,从此就一直练习跳水。”另一位家住北桥的队员家长表示,她受到了湛江体育氛围的影响。影响,我之前就对潜水感兴趣。女儿自从加入跳水队后,经常在电视、手机上观看跳水比赛的直播和视频。
据介绍,疫情前,为了让孩子更有效地练习跳水,不少家长甚至来当陪练,组成了享誉省内外的湛江“跳水家长团” 。当时,他们不仅观看孩子训练,还帮忙拉训练带,甚至跟着孩子全国各地比赛。疫情防控常态化后,虽然不再允许进入场地陪练,但广大家长跳水的热情依然不减。
走进跳水之乡“冠军的摇篮”,通过对赤坎区少儿业余体校跳水队教练、队员、家长的采访,人们可以充分感受到湛江跳水的光荣传统、深厚底蕴和群众基础。 ,以及成就和荣誉背后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精神和坎坷故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0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