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庄《庄河篮球》——马东平
文/田明壮
历史需要传承,进步需要后继者。科比拿到第一个总冠军的时候,哈登11岁,杜兰特12岁,罗斯12岁,格里芬11岁,保罗15岁,詹姆斯16岁。时间带走了科比欣喜若狂的干拔跳投和犀利的突破。如今,我看到科比在球场上疲惫不堪。作为对手,你可以鄙视科比。作为球迷,你可以不喜欢科比,但你必须尊重科比。
作为凡人,生命不需要辉煌,但也不能荒废。虽然篮球还没有成为我们生活中唯一的事情,但篮球仍然在我们的生活中。他(她)现在或曾经是庄河篮球的引领者和看守者,庄河永远不会忘记。 - - 题词
马东平,绰号“小马”,原大连物资局仪器公司职工。身高1.73米,控球后卫,速度快,弹跳高,突破能力强,投篮精准,擅长绝杀投篮。 1974年后,代表庄河参加旅大中学生篮球锦标赛,并连续三年夺得冠军。随后,他入选黑龙江省军区篮球队。他当场跳起,触及3.36米的高度。他单手触摸蓝色圆圈20次,双手触摸蓝色圆圈5次。那时的篮球规则还没有三分球,但他场均得分超过30分。
走自己的路,让梦想不断成长,过上绚丽多彩的人生。
马东平1957年出生于晋县登沙河镇一个军区大院,父亲是沉阳军区前哨歌舞团的首席。他与中国著名军旅歌曲作家铁原是战友,20世纪60年代曾参加北京总合唱团。剧团,担任二排第一小提琴手。马东平3岁时,父亲教他拉小提琴。父亲的理想是让孩子继承父亲的事业,追求专业的艺术道路。进入小学后,马东平的艺术天赋并没有完全显露出来,但他的体育天赋却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那时小学没有篮球,他整天和同学们踢足球。没有人教他,也没有人组织他,他每天就只是在球场上踢着足球跑。跟军宣队大人学翻筋斗、侧翻。 1968年,父亲所在单位迁至金县梁家店。那里的小学有篮球场,他放下足球,拿起篮球。从此,他与篮球结下了一生的缘分。在他的朋友中,他能跳得高,能抢篮板,但他不会打篮球,抢到球就给别人。因此,同学们都愿意和他一起打球,他也逐渐对打篮球产生了兴趣。整天忙于工作的父亲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继续梦想着儿子成为一名小提琴家。暑假期间,父亲每天上班前都会给他布置满满的小提琴作业。然而,当父亲离开后,他去了篮球场。在父亲回家之前,他又回到了家。当父亲回来检查他的作业时,秘密被揭露,他经常受到父亲打手的惩罚。
1969年底,父亲的部队换防,马东平跟随部队来到庄河黄柏树,就读于黄柏树中学,接受庄河著名篮球教练于家顺的培养。在于老师的启蒙教育下,马东平接受了非专业但系统的篮球基础技术训练。这时,他的父亲被派往大连工厂“拥左”。现在马东平解放了,再也没有人负责每天练琴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他的篮球水平已经比同龄人高出很多。当父亲执行完“拥左”任务回到家时,发现儿子已经彻底放下了练了九年的小提琴。父亲找到老师,老师说孩子有运动天赋,应该让他发展。父亲没办法,只好提出要求。既然你这么喜欢篮球,就一定要坚持下去,脱颖而出。后来,他的父亲通过关系,将儿子送到了庄河当时著名的教练大黄先生那里。父亲不仅希望儿子成功,而且还认真、善良。他是一位慈爱的父亲,既宽容又严格。他规定儿子必须早上5点起床。无论冬天还是夏天,炎热还是寒冷,他都会亲自叫醒他。
马东平是一个有决心、有毅力的人。只要他设定了目标,他就会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当年,黄柏树军是师部,条件相对较好。另外,由于我们是部队干部的孩子,我们的球衣、球鞋、食物都比农村孩子好。更重要的是,分区里经常有篮球比赛,这让他见多识广,学到了很多篮球技巧。他早上、中午、晚上、甚至在课堂上都练习。为了增加腿部力量,他上课时没有坐板凳,而是练习深蹲。起初他只能蹲几分钟,后来可以蹲半节课。为了练习投篮手腕力量,他将手臂放在桌子上,上下摆动手腕。有一次老师提问,正好看到他弹手腕,就叫了他。两尺长的和尚一头雾水,被老师训斥,引起教室里一阵笑声。
1972年,马东平转学到庄河市第一中学。同年,旅大警备区体校招收篮球运动员,他们在父亲老战友的介绍下去参加考试。考官是后卫区主教练赵多泰。考官问:“你身高多少?”,“1.73米。”考官摇摇头。考官又问:“你100米的速度有多快?” “11秒6”,考官再次摇头。考官又问:“你跳了多远?” “6.35米。”考官再次摇头。他连续摇头三下,马东平被辞退。后来他父亲的老战友、旅大后卫区女篮主教练出面求情,他就留下来了。经过一个月的试训,剩下马东平等26人。试想一下,一个1.70米以上的人,如果被专业团队留用,该承受多大的痛苦。 1973年,驻军体校解散,马东平回到庄河。经过一年半的专业队训练,他的篮球技术和战术有了质的提高,在庄河名声大噪。大家都知道,只要他上场,灯火通明的球场就会爆满。 1974年,参加旅大市“五县五区”中学生篮球赛,获第一名。此后,他连续三年获得冠军。 。
1976年,马东平中学毕业,到鞍子山乡西北大队工作。由于名声大噪,他被西北田坝小学聘为体育老师。在此期间,他参加了辽宁省知识分子青少年篮球比赛并获得了冠军。
感谢经历,才让流年更加历历在目。感谢生活,在岁月里筑起篱笆,种下菊花,播撒了我们所有的悲喜。
马东平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职业篮球运动员。 1976年12月,马东平应征入伍,在旅大警备区警卫二师五团当兵,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光荣战士。在部队中,他身体素质良好,军事技能过硬,为部队赢得了许多荣誉。参加沉阳军区军事体育障碍赛获第一名,参加沉阳军区武装越野比赛获第三名。代表警卫二分区参加旅大警卫区篮球比赛并获得冠军。
1977年,军队改编,马东平前往黑龙江佳木斯保卫八师。由于他在文化、体育、军事体育方面的才华,他被任命为团、营、连、排、班的班长。八分区篮球队第一年在佳木斯乙级队比赛。第二年进入甲级队并获得第二名。他的篮球技术在佳木斯出名,并进入黑龙江省军区篮球队。那是他篮球生涯最好的阶段。他跳到了3.36米的高度,单手触碰蓝色圆圈20次,双手触碰5次。那时的篮球规则还没有三分球,但他场均得分超过30分。
1980年,黑龙江省男篮听说佳木斯驻有一名战士篮球打得很好,就前去打听。面试非常简单。教练把马东平叫到了场上。他穿着东北地区特有的军用大脚趾鞋,穿着厚重笨拙的棉袄棉裤。他运球、投篮、抢篮。考官们高兴的连连点头,立即表达了对这个人的要求。马东平了解自己,也了解自己的身价。对于一个有才华的人来说,他确实是勇敢的。黑龙江男篮是全国排名前8的球队之一。他抓住机会与他们讨价还价:
“我能在省队打主力吗?”
“一个1.73米的小家伙去省队坐替补,别人不会笑话我们省队吗?”对方回应道。
“我的工资是多少?”
“49元,和国青队待遇一样。”
“退役后,我可以回大连吗?”
“等你等级回来了,哪个单位不抢着来抓你?”
三问三答,马东平同意了。正当马东平满怀雄心等待办理手续时,事情却陷入了困境。军队不会释放他,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军队的一员。黑龙江省队领队看到了全队的想法,提出用四人替换马东平,但最终没有结果。
马东平生气了。他背着行李从省军区回到警卫八师。八师政治部主任是他父亲的老战友。得知消息后,他找到马东平说,你将受到军罚。马东平置之不理,做出了一个难以想象的错误决定——复员。
当生活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它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1981年3月,军队特批马东平复员。当他接到通知时,他已经泪流满面了。他舍不得脱掉军装,更舍不得离开部队。他在部队大院长大,年纪大了就穿军装。他对军队和战士有着特殊的感情。但为了自己的梦想,他毅然离开。他立即赶往哈尔滨,找到了省队的教练。教练组再次进行考核,集体同意马东平进入黑龙江省队。
马东平的举动,父亲全然不知道。当他拿着调拨单回到大连办理户籍时,父亲很生气。原因只有一个,他不能让儿子离开大连,也不能让他自己离开。不管马东平怎么说,他父亲连省队人的电话都不接。更何况,如果马东平一意孤行,父子关系就会断绝。大连方面没有回复,黑龙江方面打电话催促。马东平只能说出实情,遗憾退出。
马东平的球技不仅在佳木斯闻名,还传到了解放军八一男篮。八一队的人都认识佳木斯。到了队伍后,他们发现马东平已经复员了。他们把信追回家。信中称,要求马东平前往北京八一队试训,食宿全部费用自理。父亲高兴极了,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儿子,不料马东平却生父亲的气,拒绝了。当时的八一队有中国著名后卫吴锡水和大中锋穆铁柱。他拒绝的理由是那里没有球可打,整天坐在板凳上也很无聊。就这样,机会又失去了。
马东平复员回到大连后,大连的一流球队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中国人民银行的条件是可以转让、分配房屋。他表示球队还不够好,无法发挥高水平。造船厂的条件是你可以选择任何工作或房子。他说造船厂是企业。物资局的条件是可以调任其他岗位,选择任意岗位,分配一套房子。他说,物资局是一个好单位,有福利,有权力。因为当时是计划经济时期,我们有材料审批的权力。于是,他来到大连物资局金属材料公司铜铝锡铅锌科,掌控大连稀有金属的调拨和审批。物资局队当年在大连市职工篮球赛中获得亚军。冠军为大连第一建设,季军为大连造船厂。马东平在大连篮坛小有名气。他在控卫位置上曾排名第一和第二。入选大连职工男篮,并荣获大连市最佳篮球运动员称号。 1988年,马东平调到物资局下属仪器公司任办公室主任。 1991年,他下海操作仪器。
马东平多才多艺,不仅擅长体育,而且在文学艺术方面也很有才华。除了拉小提琴之外,他在声乐方面也很有造诣。他的抒情男高音音色明亮,声音优美柔和。 2005年,大连市举办了行业歌手大赛。他的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震惊评委,获得全场第一名。 2010年代表大连“海之声”合唱团参加全国比赛并获得第一名。 2013年,世界合唱比赛在中国绍兴举行。来自国内外123支合唱团参赛,大连“海之声”合唱团荣获金奖。
聆听青年的承诺。感受青春留下的感悟。回顾一下年轻人犯下的错误。无论成功或失败,都不会在你身后留下空白。生活不是彩排。如果进展不顺利,还可以重新开始。 。
回顾马东平的人生历程,他有过很多不如意,想起来甚至有一种淡淡的心痛。他为没有成为父亲渴望的小提琴家而感到羞愧,为没能在高水平的职业队打球而感到遗憾。马东平有远大的志向。他曾经后悔,如果当初听父亲的话,他也许会像姐姐一样成为一名职业小提琴家。如果他没有听父亲的话,也许他就能成为黑龙江省队的职业篮球运动员。如果他没有生父亲的气,去参观解放军八一队,也许他的人生会是另外一番景象。父亲曾对儿子的成长表示过一些自责,干涉过多,影响了儿子性格的发展。但这一切却从未影响过马东平对篮球的热爱。时至今日,他依然活跃在篮球场上,享受着篮球给他带来的快乐。他表示,篮球培养了他的毅力和意志品质,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培养了他认真的工作态度。他培养了自己的竞争心理和超越心理。他说打篮球和工作类似。他努力练习,是因为他想成为主力,然后拥有自己的存在感。工作中也是如此。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出人头地,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才有发展的空间。用球超越别人就等于在工作中超越别人,而超越需要技巧。生活中需要时间的概念。在篮球比赛中,3秒、5秒、24秒等都是对时间的限制。
马东平常常想起童年拉小提琴的美好时光。音乐就像天使在歌唱。音乐给他带来智慧和善良。音乐也给他带来了丰富的情感和优雅的气质。
马东平经常回忆起在篮球场上蹦蹦跳跳的情景。篮球就像一杯美酒,甜而不醉。篮球给他带来了成功和荣誉,篮球给他带来了生活的乐趣。
马东平时常回想起那段光辉的军旅生涯。入伍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他出生在军大院,长在军大院,穿上军装,在军大院打仗。军队给了他勇往直前的信心,军队给了他不畏牺牲、不惧困难的勇气。军事情结已经流入他的血液。虽然他早已脱下军装,但他心里永远是一名军人。
我觉得不错,请点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0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