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体育问答
  •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经济学原理分析

    每年两会后都会发布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包含的经济数据也引起公众的广泛讨论。备考,我们不仅需要了解报告的具体内容,还需要深入了解其背后隐藏的经济原理。我们来梳理一下常识中常见的经济知识点。

    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区域概念,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利用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GDP将突破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这意味着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受到多重突发因素影响和下行压力。尽管增幅明显,但中国政府宏观政策调整积极有效,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2. 消费者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变动趋势和幅度的相对数字。它是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 2023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2%,实现预期目标,物价始终保持平稳运行。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保供稳价措施有力有效。

    基本常识是什么意思_公基常见基本常识_常见基础

    3.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调查失业率是指城镇失业人数与城镇就业人数和城镇失业人数之和的比率。 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城镇调查平均失业率5.2%,顺利完成预期目标。

    4.财政赤字率。赤字是金融专业术语,是衡量财政风险的重要指标。是指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即“花”的钱超过“赚”的钱。财政赤字率是指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比例。具体计算公式为:财政赤字率=财政赤字/GDP×100%=(财政支出-财政收入)/GDP×100%,欧盟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为3%。报告指出,2024年赤字率拟安排在3%,赤字规模达到4.06万亿元,比2023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必须合理安排债务规模,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同时,合理的财政赤字率可以带动企业投资、创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从而扩大社会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有效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

    以上是与大家分享的经济学常识部分的知识点。常识判断非常重要。想要在事业单位考试中脱颖而出,必须注重积累和梳理。只要坚持不懈,锤子磨成针,希望大家都能到达理想的目的地。

    常见基础_公基常见基本常识_基本常识是什么意思

    【考试练习】(单选)赤字率是衡量财政风险的重要指标。 2019年,我国赤字率为2.8%。我国财政政策要适当扩大支出规模,调整支出结构,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根据材料,我们可以推断:

    ①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需要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

    ②立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持精准度

    ③中国赤字率过高,已超过欧盟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

    ④ 我国巨额财政赤字意味着企业和个人可能获得更多政府财政支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基本常识是什么意思_公基常见基本常识_常见基础

    【中文答案】D.分析:①题干指出我国财政政策应适当扩大支出规模,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是货币政策,与题意不符,排除; ②④与问题的意思一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持的精准度。有利于合理控制财政赤字率,让企业和个人得到更多的金融支持; ③欧盟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为3%。 2019年,我国赤字率为2.8%,未超过安全警戒线。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排除。因此,本题答案为D。

    【考点选择】本题考的经济学知识点比较简单,考验记忆力。大家在备考的时候,要注意适当的记住一些考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6107.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