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11天,2021年即将结束。你好吗?
也许生意很难?也许工作压力很大?也许忙碌和辛苦的背后,有很多不被理解的悲伤,有无数委屈和心痛的时刻……
杨绛先生曾说过:
“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极其艰难的时期,生活中的尴尬,工作中的挫折,学习上的压力,以及对爱情不断的恐惧。
如果你活下来了,你的人生就会豁然开朗;如果你无法生存,时间会教你如何与他们和解,所以你不必害怕。 ”
今天,我想分享3个小故事。他们的成就已经足够辉煌,但他们也经历了人生中最艰难、最黑暗的时刻。他们是自己孤独的英雄。
希望在2021年的最后,能给你走向2022年的勇气。
作者:正峰
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没有鲜花,没有掌声,
她是最孤独的奥运冠军
中国有这样一位奥运冠军:
当她奋力冲过终点线,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国旗和掌声时,却发现终点线空无一人;
当她伸手向看台上的观众打招呼时,却发现看台上也没有中国教练和工作人员……
她被称为“最孤独的奥运冠军”。
即使时隔21年,回想起她胜利的最后一幕,仍然让人唏嘘不已。
她就是王丽萍。
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但在参加这次比赛之前,谁也不会想到,这位看上去不太“强势”的中国女子,居然会为祖国赢得这届奥运会的冠军。田径项目上唯一的金牌。
20多年前,奥运会田径项目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优势领域。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缺点。尤其是竞走项目,这个由白人和黑人垄断的项目,获得奖牌难度极大。 。对于金牌,很多人其实并没有很强的夺冠野心。就算有,他们期待的人也不是王丽萍。
那届奥运会,中国田径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前几天的比赛中,她们参加的所有田径比赛都未能获得金牌,女子20公里竞走成为夺冠的希望,因为这里是中国田径队。球队的“种子选手”刘宏宇。
刘宏宇是女子竞走的顶尖运动员。她在1999年世界杯竞走比赛和世锦赛上均获得冠军。作为中国田径界的“超级明星”,她被教练们寄予厚望。在大多数人看来,如果中国能够在悉尼奥运会竞走项目上夺得金牌,那么最有可能的选手就是刘宏宇。
至于王丽萍,她更多是以“陪伴”的身份参赛,因为教练组交给她的任务就是在冲刺阶段牺牲自己,帮助刘红宇争夺奖牌。
但王丽萍真的不能拿奖牌吗?即使你想一想也不会。
1998年全国竞走锦标赛和第十三届亚运会选拔赛上,她获得女子十公里赛跑第三名。
1999年世界杯国内预选赛,她在刘宏宇、王艳等众多优秀选手中再次获得第二名。
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她带伤参加选拔赛。高强度的训练经常让她呕吐,最后只剩下黄胆汁……但凭借顽强的毅力,她在选拔赛中获得了三个第一名。 ,并为自己获得了宝贵的资格。
可想而知这样的战术安排对她来说是多么不公平,但王丽萍仍然把国家荣誉放在第一位,毅然选择牺牲自己,为中国队赢得这块来之不易的奖牌。
也许刘宏宇太想赢得比赛了。冲刺阶段,她的速度越来越快,步态多次扭曲。最终,距离终点线4公里处,她因红牌警告次数过多被罚下场,遗憾退出比赛。 。
此时,中国队夺牌的重担落在了王丽萍身上。她稳步前进,超越了一个又一个对手,最终成为第一个冲过终点线的运动员,“爆冷”夺得女子20公里竞走金牌。
是的,她赢得了冠军。时隔8年,她再次打破了白人和黑人在女子竞走项目上的垄断,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也能在田径项目上夺得冠军。那一刻,王丽萍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和喜悦。自豪。
按照国际惯例,冠军需要身着国旗绕场一周。对于一名运动员来说,这也是最激动人心的高光时刻。他们可以在全世界面前分享为祖国争光的荣誉和喜悦。
但王丽萍等不及这一幕了,因为她还不知道,当刘宏宇下场时,教练组心灰意冷地离开现场,感觉“事情已经过去了”,而王丽萍则不乐观,被遗忘在赛场上……
我们能体会到的是当你成功并想要倾诉却发现没有人能倾听时你所感受到的孤独。对于一个获得过世界冠军的运动员来说,她本应该受到鲜花和掌声的欢迎,但这些都化为乌有,连国旗都没有。这是多么尴尬和委屈啊。
接下来发生的是奥运会历史上非常难受的一幕:不能佩戴国旗的王丽萍眼含热泪,空着手绕着赛场跑来庆祝。
我们知道,她很想像其他获得冠军的运动员一样,身披国旗,绕赛场,自豪地告诉世界,她是中国人,但最终,她只能独自站在领奖台上,流着泪。在她眼里。优越的。
在后来的采访中,王丽萍被问到运动生涯中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她表示,夺冠后没有找到国旗是她最大的遗憾。
虽然有遗憾,但王丽萍并没有抱怨,而是继续发扬体育精神。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她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再次参加女子20公里竞走比赛,获得第八名。 2005年东亚运动会上,王丽萍再次夺得金牌,重回巅峰竞技状态。
无论如何,王丽萍告诉我们,即使是最不被看好的人,也要全力以赴。只要你相信自己,你一个人能做什么?这是英雄的必由之路。
一名面包师为了冬奥梦想改变职业
他是一个“堂吉诃德式”的理想主义者。经过多年的训练,他全身多处受伤。他没有球队,没有教练,甚至没有助理。当全球疫情肆虐时,他已经去过三个国家。为了一场没有确切消息的比赛,我坐了40个小时的飞机,飞行了近3万公里。
他就是从面包师转行成为职业滑雪运动员的张家豪。前段时间,他的短视频《一个男人的冬奥梦》迅速走红网络。很多人看完后感叹:“这是最让我震撼的一个关于冬奥梦的故事!”
张家豪今年已经26岁了,但对于职业滑雪运动员来说,这是一个接近退休的年龄。这也意味着他不再有机会通过国家队选拔获得参赛资格。如果他想参加冬奥会,他只需依靠FIS(国际滑雪联合会)积分和世界杯参赛经验就可以赢得一个名额。
为了打赢这场“一人之战”,他从今年8月开始备战。当时正是北半球的夏季,亚洲和欧洲国家都没有滑雪赛事。他的第一站是南美国家智利。不过,尽管出发前主办方并没有明确告知他是否举办比赛,但他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往智利。
两次被拒签后,他去了三个国家,飞行了40个小时,飞行了近3万公里。他终于抵达智利,但这仅仅是开始。他没钱住酒店,只好住在朋友家。如果没有专业设备,就用一些简单的设备凑合一下。如果你没有团队,你就成为自己的教练、营养师和体能教练......
他说,自己不怕苦,就怕受伤,因为一旦受伤,就只能自己承担全部医疗费。更让他担心的是,伤病会耽误后续比赛的进度,他不希望自己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在别人眼里,张家豪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滑雪机器”。最累的时候,他一天只睡4个小时。早上下班后,他去滑雪场滑雪两个半小时,然后回家睡觉。醒来后,他去酒店上夜班,早上下班后继续滑雪……
滑雪多年,他经历过双手骨折、右腿下胫腓韧带断裂、腓骨螺旋骨折、脑震荡等多种损伤。他也承认,自己已经不再处于巅峰状态,但即使只有1%的可能性,我们也一定会去争取。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智利比赛中获得了冠军。随着南半球夏季的到来,他启程前往欧洲。如果他能够在欧洲比赛中积累足够的积分,他就可以去美国参加世界杯。至少参加一届世界杯是他获得冬奥会参赛资格的先决条件。
有人说张家豪的故事自带童话基因,但游戏毕竟不是童话,美好结局总是难得。 11月,张家豪在荷兰两场比赛均失利,止步预赛。他的冬季奥运会生涯结束了。
张家豪失败了吗?其实不是,他表示,无论这次旅行的最终结果如何,他都绝不会后悔,因为他知道,26岁的他正在尽一切努力为自己的奥运梦想而活。
在张家豪眼中,“一开始不考虑危险就去尝试新动作,是鲁莽;摔倒后害怕了,还敢上平台,这就是勇敢。”生活中也需要这样的勇敢。 。
无论结果如何,张家豪证明了一个普通人可以无限接近冬奥会的领奖台。只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死而复生的决心、坚定不移的执行力、不怕失败的勇气,任何事都可以做成。 “不可能”将变成“可能”。
孤独的你,只要坚持,未来就会很美好。
他是一个“备胎”,
为梦想等待23年
他是人们眼中的“后备英雄”。作为我国第一批航天员中唯一一位尚未执行航天任务但仍在服役的航天员,他准备了23年,坚持了23年,等待着。 23年来。
他就是邓清明。 199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旅成立时,他通过层层筛选选拔为我国第一批航天员。然而,直到进入航天员大队第12年,他才作为“神舟九号”的替补进入太空。强化训练队伍,拥有第一次真正执行飞行任务的机会。
作为一名宇航员,后备训练和初级训练在科目、时间、内容、强度和考核标准上没有区别。邓庆明和其他航天员一样,接受离心机训练、低压缺氧训练、模拟失重训练等航天员必备的高强度训练项目。
这些训练有多难?
以离心机为例,为了适应加速度带来的过载,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中,他会承受8-10倍的重力加速度,相当于8个自身重量压在他的身上。胸部。每次训练时,他的脸都扭曲,眼泪流淌,呼吸困难。在这个物理极限下,你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对信号做出正确的判断。
当别人问他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时候,他笑着说:“我们这些年都是这样,我们从农村出来的孩子是能吃苦的。”
遗憾的是,邓庆明并没有出现在“神舟九号”飞行的最终选拔中,但在“神舟九号”飞行过程中,他在地面上按照说明书操作,在天上与航天员一起办理了所有手续。只需在每个步骤上打勾即可。他把这次经历视为下次飞行前的积累。
然而,在随后的神舟十号任务中,邓庆明却因微弱优势再次与梦想失之交臂。 “就是这么小的差距就会让你错过并让你停在发射塔前。”
那一年,邓清明47岁。他不知道“神十一”什么时候出现,等待比训练更折磨人。
“神舟十号”任务结束后不久,邓庆明在体检时发现了微小的肾结石。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么小的石头不需要处理,但宇航员不需要,因为他们在太空中减肥。在某些情况下,结石可能会解离。
为了下一次飞行的机会,邓庆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接受手术。手术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次手术后,医生在他的肾脏中埋了一根管子。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继续插管,连续一个多月都要尿血。
2016年神舟十一号任务中,邓清明再次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担任后备航天员。这一次,他离飞向太空的梦想最近了。接受任务的三年时间里,邓清明完成了与师父同等数量、同等标准的训练。
在“神舟十一号”最具挑战性的33天模拟验证试验中,他和另一名航天员陈东生活在不足10平方米的密封舱内,与外界完全隔离。灯一直亮着,我不能出去,我不能洗澡,机器的振动和噪音总是在我周围。
时间来到神舟十一号任务发射的前一天。总部当天召开会议,宣布由景海鹏、陈东执行神舟十一号任务。邓清明曾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听到结果后,我真的很困惑,整个大厅出奇的安静,我感觉大多数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我身上。”
近两分钟的时间,整个问天阁大殿十分安静。看到这一幕,在场的不少人都流下了眼泪。
2018年接受采访时,邓清明谈起当时的情景表示:“个人荣誉和个人得失此时此刻确实不是特别重要,谁完成了任务就完成了任务,谁飞起来就是航天。”宇航员正在飞翔。”他说,最难忘的一句话是“无论主力还是后备,都是宇航员的职责”。
但我们也知道,看着战友一次次成功飞翔、载誉归来,我们不可能不感到失落。 23年的坚持,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家人最需要陪伴的时光,都是为了飞翔。而放弃的背后又是怎样的孤独?
“成功不一定是我的,成功一定是我的。”邓清明的经历足以增添“英雄”的内涵:虽然他没有披甲上阵,但他仍然是世界英雄。
结论:
不管有多困难,不要辜负梦想和热爱
几年前,我采访过一位企业家,他因创业失败而负债过亿(现在公司营收已超过20亿)。我问,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你是怎么生存下来的?摆脱困境的秘诀是什么?
他想了想,然后用十个字回答了我:“如果你能抵制诱惑,你就能忍受孤独。”
想想看,成功和荣耀从来都隐藏在孤独的背后。就像走过夜路的人知道光明的可贵一样,只有经历过孤独的人才会更加坚定前进的道路。
这条路是什么?王利平、张家豪、邓清明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从头开始,深入到底”。
最后借用最近很流行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文章:
“尊敬的旅客,您乘坐的K2021次列车即将到站,请调整心情,收起悲伤,准备换乘G2022次高铁列车,祝您旅途愉快。”
我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的路。无论你多么困难、多么孤独,都不要辜负你的梦想和爱情。
共勉。
排版|米小白
审稿人|正峰 | 主编孙运光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6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