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新冠球队名单上的15名球员中,有9名来自东莞。其中,最后时刻帮助球队完成逆转并惊险获胜的陈国豪和曾钰成均来自东莞四中。
从“11冠”广东宏远的长盛不衰,到东莞市各级篮球联赛的蓬勃发展,东莞的篮球体系为何发展得如此完善? 20日,记者走访了几所培养冠军队成员的东莞中学,采访了东莞篮球界的多位人士,探寻了东莞篮球人才众多的秘密。
中国篮球看向广东,广东篮球看向东莞
“中国篮球看广东,广东篮球看东莞。”这句CBA赛场上的豪言壮语,同样适用于本次CUBAL总决赛。广东工业大学15人名单中,有毕业于东莞一中的邵伟云,毕业于东莞一中的曾钰成、崔俊超、陈国豪、刘康能、周泽元、韩强。四中,还有毕业于东莞市光明中学的陆建豪、陈伟慈。 。这些球员占冠军队广东工业大学整个名单的五分之三。此外,清华大学队名单上的两名球员文松和卢军也毕业于东莞市光明中学。也就是说,在总决赛队伍30人的名单中,东莞学生占据了三分之一以上。东莞篮球的繁荣已经从职业赛场彻底延伸到校园篮球。
6月18日,冠军广东工业大学队队员夺冠后庆祝。新华社摄
提及此事,东莞市光明中学副校长张亮颇为自豪。 “东莞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同时,在我们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下,打篮球的学生有更好的选择。比如我们的篮球学生可以送到清华、北大。”大学、华南理工等重点大学也可以加入职业俱乐部,成为职业球员,这也让更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走上打篮球的道路,在进行篮球训练的同时,也不放松文化。课程,确保高水平的篮球学生可以进入好的大学。”东莞市四中副校长吴美强也表示,今年,有14名篮球天才学生,除两人受伤落选外,其余12人全部考入大学。
平均每年有超过5000场私人篮球比赛
篮球一直是东莞的一张城市名片。篮球运动已经融入城市文化和市民生活,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面积2460平方公里,有篮球场6600多个。 “村村有篮球场,乡镇有篮球馆”是东莞篮球底蕴深厚的最好证明。
用东莞篮协名誉主席方为民的话来说,东莞拥有浓厚的篮球氛围和人才培养的肥沃土壤。方伟民介绍,东莞各镇街有200多个篮球训练班,平均每年举办约5000至6000场篮球比赛。从幼儿园联赛到小学联赛、初中联赛甚至东莞市篮球联赛,大部分都是私人赛事,几乎已经可以做到一年365天、每天都有比赛。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说,有比赛可玩,可以快速帮助提高球数。这场高密度的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篮球人才。广东宏远球员杜锋和王仕鹏都通过在东莞打比赛取得进步,最终进入国家队。这一次,广东工业大学队的邵伟云此前发挥不佳。后来,通过参加东莞篮球联赛,他不断获得比赛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广东工业大学选手陈国豪(左)、邵伟云(右)夺冠后合影。新华社摄
方伟民表示,东莞篮球联赛的火爆,让各乡镇、街道乃至村庄都高度重视。每年各镇、街道、村都有固定经费支持篮球联赛。浓厚的篮球氛围吸引了大量非东莞籍的广东球员。本次总决赛MVP陈国豪来自广东揭阳。这种以比赛培养球员的体系,反过来又带动了广东其他城市的篮球水平,形成了良性循环。
文化学习+篮球训练“双贯体系”训练
群众篮球的繁荣给了东莞篮球坚实的基础,而浓厚的篮球氛围又反过来促进了群众篮球的发展,特别是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了篮球,甚至走上了运动员的道路。作为本次总决赛选手的主要贡献者的东莞四中,也因此受益匪浅。
以“艺体教育”为特色的东莞市四中是全国知名的篮球学校。培养了多名国手,多次代表东莞参加省级比赛、广东参加全国比赛,代表国家参加世界比赛。传奇。 2019年,学校篮球队组建的三人篮球队代表中国参加了在蒙古举办的三人篮球U18世界杯,创造了学校草根篮球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奇迹。
吴美强表示:“我校对学生实行一贯的文化+篮球训练体系,并与东莞实验学校、广东工业大学建立了共建关系,让球员能够从学校接受统一理念的篮球训练。开始,从初中到大学,注重十年的训练周期,让学生同时具备身体技能和文化知识。”
东莞四中的篮球学生正在训练。深圳特区报记者 沉伟峰 摄
在吴美强看来,上大学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更是一个心理成熟的过程。心理素质的成熟度将再次体现在篮球场上。本次CUBAL总决赛,曾钰成敢于在关键时刻投中反超三分。陈国豪面对落后敢于重拳出击,最后罚球扎实。这是成熟心理素质的体现,也是学校坚持文化学习和篮球训练“双一致体系”的结果。
(原标题《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广东工业大学队夺冠,东莞球员支持夺冠球队最多,东莞篮球青年队发展得怎么样?》)
编辑张轲二审韩少军、三审周孟轩、刘一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3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