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体育问答
  • 卢福泉讲述自行车人生:从童年记忆到1100公里骑行挑战

    我的骑行之旅

    解说员:陆福泉,中国学生体协自行车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北京大学自行车协会理事、自行车教育课程老师

    方式生活管理的特色不包括_生活方式121_方式生活60%

    自行车是城市中无处不在的交通工具。它们是运动员强身健体的必备装备。也是很多白领的童年回忆……对于我来说,自行车有着特殊的意义。可以说,它是陪伴我前行的生命的象征。

    从我记事起,自行车就一直是我家重要的交通工具。 6岁时,我学会了骑父亲的“二八大杠”。中学时,我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学,自行车自然就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朋友”。

    方式生活60%_方式生活管理的特色不包括_生活方式121

    进入大学后,骑自行车对我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 1999年,在我硕士一年级的暑假里,我遇到了生活中的一些小挫折。我用了13天半的时间,骑行了1100多公里,从上海到了北京。这次骑行让我彻底爱上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也改变了我的视野和格局。 2001年,我来到北京大学体育系工作。从此以后,每当遇到人生的考验时,我总是独自骑着自行车长途跋涉。

    后来大家都知道我有骑自行车的爱好,于是我的领导在2005年就让我担任北大自行车协会的教练。至今,我已经在自行车相关岗位工作了近20年。作为中国学生体协自行车分会常务副秘书长,我和同事们负责在高校推广自行车课程、组织全国大学生自行车比赛等工作,我们还建立了校园虚拟游网站并邀请高校发布校园骑行路线,帮助家长和校友在线“重返校园”。

    如今,骑行已成为一种低碳、健康、社交性强的新生活方式。作为一名大学体育老师,我有更深的体会。目前,在北京大学,自行车教育课程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自行车协会组织的周末训练和郊游次数不断增多,内容日趋多样化;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中国学生体协自行车分会;参加各类全国大学生自行车比赛的学校和学生数量越来越多;教师和工作人员越来越愿意购买汽车。这种热潮已经蔓延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从运动科学的角度定义,骑行是一种具有三大属性的体育活动,即通勤、骑行、锻炼。自行车运动之所以能够“破圈”,正是因为这项运动功能属性的多样性。骑行爱好者不仅可以通过骑行实现通勤、锻炼身体,还可以在锻炼的同时体验生活、感知社会。试想一下,有哪一项运动不需要租场地、不需要去运动场,而且可以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进行锻炼呢?

    从2023年暑假开始,我推出了北大国际暑期学校课程《骑行老北京:探寻千年古都的回声》。本课程通过规划6条具有代表性的骑行路线,带领留学生探索北京作为金元明清古都的历史文化。骑行途中,同学们经过宫殿、寺庙、公园、剧院、河流等,亲身感受千年古城的回声。去年以来,已有来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1名学生参加了自行车运动。他们以独特的骑行视角体验了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和风土人情,留下了许多有趣的回忆。美国罗德学院的学生埃莉诺已经学习汉语6年了,但这是她第一次来北京。埃莉诺兴奋地告诉我:“自行车课程为我提供了一个真正探索北京这座城市的好机会,让我亲身体验了这座古都的魅力。”

    方式生活管理的特色不包括_生活方式121_方式生活60%

    骑自行车有很多好处,但仍然需要强调的是,城市骑自行车最重要的目的是交通,而不是体育比赛。北京大学自行车教育MOOC专门设置了安全教育章节,教学生学习“防御性骑行”(预判最危险的事故),掌握自我保护的两大原则“be see、beheard”(让自己被看到、被听到)听到)被听到),并熟记自行车事故多发路口的安全口号——“慢行、观察、慢行”。

    再次提醒骑行爱好者,在锻炼过程中,应尊重其他道路使用者的权利,牢记交通规则,选择合适的骑行路线,做好骑行前的防护准备,骑行后做好车辆的检查和保养。 。

    (光明日报记者金浩天采访编译)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22日第07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3098.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