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技能的提高,有助于孩子提高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也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产生长远影响。但在现实生活中,幼儿的生活技能并不被成年人所重视。笔者通过对不少幼儿园日常生活的日常观察以及对部分幼儿园管理者、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采访22发现,他们对幼儿生活技能的认识仅限于幼儿基本的生活自助能力。无论是幼儿园管理者、老师还是家长对孩子生活技能的认识都非常狭隘,这种认识误区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孩子自身的发展需要极不相称。因此,家庭和幼儿园都必须正确理解幼儿生活技能的真正含义和内容。 2、生活技能对于幼儿的意义 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生活技能定义为一个人有效应对生活中各种需要和挑战,以及与他人、环境和社会交往的身心能力。社会。在人际关系中保持良好的态度,表现出适应能力和积极的行为。笔者认为,定义儿童的生活技能是基于儿童适应和促进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因此,孩子的生活技能必须与成人在方向上保持一致,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它们应该涵盖多个维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生活技能可能会低于成人的要求,也可能因其身心特点和社会角色特征而受到重视。因此,儿童的生活技能不能仅指其吃、穿、行、住等基本运动技能,也不能仅指因年龄小而形成的基本心理素质。 ,但需要包含孩子现在和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能力等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儿童生活技能是儿童在生存过程中心理和行为能力的重要体现。是有效解决生活中各种需要的心理素质、运动功能和生活适应能力的综合能力。三、儿童生活技能的内容 (一)生活自助能力 生活自助能力是指照顾自己个人生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的能力。独立于社会是每个人最基本的能力,也是自理的能力。能力的基本体现。它是孩子最初的照顾自己生活的能力,能够做或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体现在孩子的睡觉、洗漱、吃饭、自理厕所、整理自己的衣服等生活习惯上。这是一个孩子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东西。生活技能。 (7)简而言之,儿童生活中的自我服务能力是指他们服务自己、照顾自己、独立完成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事物的能力。 (2)游戏能力:儿童的游戏能力是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无需成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身体动作和心理活动自发地探索周围世界的能力。游戏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锻炼孩子的语言、认知和社交能力,有利于孩子个性的全面发展。 141 孩子游戏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孩子在游戏中运用心理模仿,大胆处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它包括对现实生活规则和方法的体验、思考、分析、判断、内化和创新,同时提高在微妙和娱乐情境中应对生活的技能。
(三)自我理解能力 自我理解能力是指个体初步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身心特征和活动状态的能力。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告诫我们:“认识你自己”。 ~ 一个人对自己的主观和客观的把握,将会对他或她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自我了解的能力对于处于生命成长关键时期的幼儿来说也非常重要。只有孩子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23@00@@才能逐渐对自己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做出适当的调整。这种调整会影响孩子们思考问题、比较事物以及与他人互动的能力。改善,因为儿童的自我理解能力低下,会影响他们对自己行为和感受的直观准确性,进而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质量。 (四)情绪调节能力 情绪调节能力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和感受的内在过程和外在反应。情绪 监控和调整行为以适应外部情况和人际需求的能力。 [ ]王莉,陈会昌,等。检查2岁儿童的情绪调节特征。结果发现,2岁的孩子已经可以使用主动活动策略、自我安慰、寻求他人安慰、被动行为、回避等情绪调节策略,以及该年龄段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 2可以显着预测幼儿4岁时的社会行为。17]可见,幼儿适当的情绪调节可以促进幼儿后期社交技能的发展,具体体现在:第一、情绪调节能力帮助孩子加深认识生活的规则,逐渐发现世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样会逐渐培养孩子适应生活的能力。
其次,情绪调节技能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尤其是在同伴关系方面,如果幼儿想在群体中玩耍的话。解决群体中的纠纷和意见的过程,需要有调节情绪的能力,学会耐心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此同时,孩子的社交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第三,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会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积极的情绪,从而促进孩子情绪的良好发展。 (五)自我保护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是个人在生活中保护自己生命的能力。这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幼儿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在生活中必须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这样才能自主避免生活中突发的危险,大大减少受到伤害的机会。这是保障孩子正常生活的前提,也是孩子要掌握的关键。更多生活技能的前提和保证。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遇到危险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6)沟通能力:儿童的沟通能力是指儿童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感受、适应、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的综合能力。儿童的自我概念是在互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8]在生活中,孩子们通过交往、交往和人际信息和思想,获得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经验。它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和探索生活中的问题,对生活技能的获得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沟通能力的发展意味着孩子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加强。通过交流,孩子可以通过模仿别人来学习生活技能,接受别人关于生活技能的教导,通过比较和评价来提高和提高自己的技能。生活技能。其次,孩子沟通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他们形成自我概念,提高对自己的认识,这有助于孩子明白掌握生活技能对自己的重要性。主动学习生活技能。 3、提高孩子生活技能的途径(1)通过日常活动,孩子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和亲自参与各种丰富的日常活动来获得和拓展生活技能。我们要通过日常活动练习孩子的手、脚等身体部位,用生活中直观的事物影响孩子的感官,让孩子在直观的过程中练习生活中的“数”、“形”、“语言” 。 ”、“情感”,学会让他们互动、创造。最后,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来锻炼自己的生活技能。比如,在孩子为自己服务、照顾自己的日常活动的创造中,孩子鼓励尽早学习生存技能;在孩子独立完成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日常活动中,促进孩子的生活认知能力的发展,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逐步为儿童提供适当的任务和要求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由简单到复杂。
例如,要求2至3岁的儿童初步能够吃饭、洗脸、刷牙、将物品放回原位、判断和选择需要的物品等自助任务; 4岁的孩子应该能够自己穿脱衣服、鞋子、袜子和带扣。按钮,能够简单地整理和选择自己的衣服、铺床和整理衣服; 5岁的孩子应该能够自己系鞋带,能够将物品分类整理,能够简单地打扫自己的卧室,能够简单地计划和组织参与家庭活动。 (2) 玩各种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家长和老师应尽量将各种生活技能融入到各种游戏中,如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和体育游戏等。进行游戏时,孩子不会对自己所想、所做的事情感到困惑。他们不断切换,思维不局限于具体事物,而是走向抽象思维。在游戏中,他们总是解题自如,超级水平。游戏提供了一个模拟的生活环境,孩子们可以在其中学习如何妥协、保持灵活性、解决冲突以及进行其他探索。这样,一方面帮助孩子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另一方面通过教育和娱乐逐步提高他们的相关生活技能。 (3)运动技能通过体育锻炼在儿童的一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运动发育对幼儿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它有助于智力和技能的发展。 [9] 实现有效锻炼的途径是体育锻炼。从婴儿期到青春期,是人类基本活动技能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孩子得到相应的体育锻炼,大脑灰质很容易成为高级核连接进行连接;如果缺乏身体锻炼,只能形成低水平的核联系。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孩子智商和情商的发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孩子比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孩子在调整心态、灵活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方面更有优势。这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识。 (4)通过人际交往,幼儿的所有情商技能中,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对未来的成功和生活质量有着最重要的关系。 ] 因此,幼儿应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必要的生活技能。一方面,有与成人的互动:在儿童与成人的互动过程中,成人的社会规范、行为规范和道德意识会影响孩子的内心世界,尤其是父母和老师作为孩子的重要他人。他们的言行对孩子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还有与同伴的互动:幼儿之间的社交戏剧游戏、打斗游戏是同伴互动中常见的内容。幼儿通过玩耍和沟通,通过模仿、同伴观点、合作、竞争和领导力相互学习生活技能。
四、教育建议(一)家长要强化对孩子生活技能的科学观。父母是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支持者,因此对生活技能有着深刻的理解。教育理念将直接影响孩子基本生活技能的维度和水平。家长应多渠道积极学习和提高幼儿生活技能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善于发现适合孩子生活技能教育的生活方式。尤其要加强日常活动、游戏、体育锻炼的合理运用,了解孩子各项生活技能的发展水平,要积极与幼儿园沟通配合,培养和训练孩子的生活技能。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技能。在训练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审慎地把握形势。放手、沟通、包容、监督,让孩子尽快学会照顾自己、生存。 (2)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体现专业精神。教师作为幼儿园工作的执行者和实践者,对生活技能意义和意义的理解要体现其专业性,需要运用自己特殊的专业视角和专业角色。通过专业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渠道,加强幼儿在幼儿园生活技能的培养。每个年龄段,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实施生活技能培养和训练,精心设计,促进孩子一生的心理和行为发展。各种活动并巧妙地将培养幼儿的自我认识、情绪调节、对他人的认可和利用环境的能力、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的能力等目标落实到幼儿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可以创造条件让孩子轮流配合分发回收餐具、整理活动室、参加合作体育锻炼等活动,让孩子在日常活动中增长生活知识、培养生活技能。 。这将有助于提高幼儿生活技能发展的有效性。因此,提高教师实施幼儿生活技能教育的专业素养是幼儿生活技能教育深入课堂实施的关键。 (三)丰富幼儿园生活技能活动类型。幼儿园在制定和评估课程内容时,必须严格纳入幼儿生活技能的内容。在教学、游戏、日常生活、班级环境等方面为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创造条件。要结合生活实际,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喜欢。通过讲解或示范的方式提醒孩子,未经家长和老师同意,不要远离成人或跟随陌生人;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不允许他人触摸自己的私处:遵守交通规则等。提高孩子对周围环境不安全事物的判断力,巩固避免危险事物的情感态度。 2 5 0 0 0 0 0 例如:不要触摸电源插座和灯泡,不要爬上窗户或阳台。不要触摸水壶,不要玩弄刀子、钉子或针。不玩火柴、电池、打火机等。幼儿园通过游戏、班级环境创设、教学活动、日常生活等方式帮助孩子了解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志。
如:“紧急出口”、“谨防触电”、“谨防中毒”、“禁止入内”、“危险区域”等标志。同时,适当增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改进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孩子的体力和耐力,发展孩子的身体平衡感、灵活性和协调性,训练孩子适应生活环境变化的能力。 (四)努力营造注重培养儿童生活技能的社会环境。社会应通过媒体宣传向家长和幼儿教师灌输儿童生活技能的正确含义和内容。媒介是人们传递和获取信息的工具、载体、渠道、技术手段或中介。因此,利用媒体的巨大影响力,将完整、科学的生活技能知识传播到千家万户,是非常有效的。方式:还可以通过相关机构为家长提供培训或组织相关活动,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引起家长对孩子生活技能的重视和关注。 (五)家庭和幼儿园长期以来加强儿童自我教育。孩子自我认识的内容还没有得到家长和幼儿园的深入关注。这种认识长期以来仅限于对儿童身体部位的认知,本质上没有关注儿童对自身内心活动特征的认识。自我理解取决于语言、思维、动机、感知、注意力和记忆的发展。因此,日常生活中应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孩子提高对自己的认识,如通过游戏、日常活动、同伴互动、亲子互动等。 、师生互动、阅读,增强孩子对自己的认识。
在实施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家长或老师首先需要尊重孩子,创造条件,通过适当的教育方法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也需要让孩子在不同的活动中适当地体验羞耻、纠结、困惑。失落、后悔等不同的情绪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第二。要给孩子创造更多独立完成事情的机会。第三,应该给孩子更多的自我评价的机会。让孩子学会自我评价。最后,为孩子提供有效、多样化的训练。让它慢慢掌握自控力。一竹经 1110 2014 莫、周夏觅月 0 0 0 ① 0 幼儿教师人格与情绪调节方式的关系研究* 刘晓贤、孙武军、杨琳琳、张艺萌、刘凯丽、刘晓燕 [摘要]研究采用大五人格问卷和情绪调节风格问卷,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532名河南省三个地区城乡幼儿教师。结果显示,幼儿教师在性格外向性和宜人性两个因素上的得分显着高于小学女教师。在情绪调节中,原因调节明显比反应调节重要。在负面情绪中,减弱的调节比增强的调节更为常见。在积极情绪中,加强调节比减弱调节更为常见。外向性、谨慎性、宜人性、神经质四种人格因素对幼儿教师情绪调节风格具有显着的预测作用。
人格是影响幼儿教师情绪调节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人格与情绪调节方法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调整、整合、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可分为认知忽视(简称疏忽)、认知注意(简称重视)和情感。调节方法有四种:抑制(简称压抑)和情绪宣泄(简称宣泄)。忽视和关注是原因调整,抑制和宣泄是反应调整,关注和宣泄是增强调整。忽略并抑制作为减弱的调节。 [ ] 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情绪失衡是许多心理问题的重要表现之一。 [2=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教师担负着教育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责任[3]因此,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由于教师工作是一种情绪劳动,[4]情绪调节不良不仅会导致幼儿教师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I5]及【本文为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新疆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研究”(XJEDU201214 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 注:[1] Botvin GJ,Eng A,Williams CL。通过生活技能训练预防吸烟[J].预防医学,1980(9)。 [2]于淼. “寓教于乐”——在游戏中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强化“生活技能”[J].华章,20 13(31)。 [3] 齐晓芳. 2-3岁儿童自助服务能力现状分析[J].幼儿教育,2001(5)。 [4] 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M].姚美琳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5]王艳,王一方,方平。学龄前儿童情绪理解与情绪调节[J].幼儿教育,2008(11)。 [6]王莉,陈会昌。 2岁儿童应激情境下的情绪调节策略[J].心理学报,1998(3)。 [7]王莉,陈会昌,陈新银。儿童2岁时的情绪调节策略可预测4岁时的社会行为[J].心理学报,2002(5)。 [8] 张明红,主编.学龄前儿童社会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9] 乔治·S·莫里森.当今美国幼儿教育[M].王全志、孟祥智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0]劳伦斯·夏皮罗。情商门: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M].石冠华译.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如惠亚·木哈提:新疆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分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3责任编辑:孟田)1上缎120 14米月下余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2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