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体育问答
  • 农村新生活方式调查:网恋、网络游戏成年轻人消费新趋势

    这样的事情在如今的农村并不少见。

    2023年春节期间,在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下,@中国农业农村发布、新华网、微博联合发起“2023年返乡信息”调查问卷。

    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04,917份,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农村占问卷总数的54.6%,城市占问卷总数的45.4%。

    根据我们的研究,农村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新的生活方式正在形成,但生活危机也在蔓延。

    农村,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正在形成/《阳光之下》剧照

    北方的农民_北方的农民有什么特点_北方农民的生活方式有哪些

    我们发现,“农二代”的生活方式已经变得高档化。越来越多的超龄农民工选择进城生活,即使过年也不回家乡。怀旧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我们还发现,很多年轻人都面临着终生单身的问题。他们已经被婚姻市场淘汰了,很可能再也没有结婚的机会了。

    然而,这些农村地区的单身青年仍然有强烈的结婚动机。对于他们来说,如果父母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持,他们可能就无法结婚;即使他们结婚并在城市定居,婚姻也可能因为无法维持自己的生活而破裂。

    随着城乡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城乡新的社会形态开始形成。

    城乡分离越来越不可能,乡村社会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

    从农村中国到城乡中国

    1948年,费孝通在《乡村中国》中指出:“从基层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乡村社会”。直到十几年前,这个判断仍然基本有效。乡村社会具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经济上,人与土地捆绑在一起,家庭再生产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其次,在社会上,人们根据血缘和地缘关系建立了家庭和村落共同体。并以此来规范人们的社交行为;第三,政治上,农村地方规范盛行,自下而上的地方规范与自上而下的国家规则交织在一起。

    北方的农民有什么特点_北方的农民_北方农民的生活方式有哪些

    《四个春天》剧照

    2011年,中国大陆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3%。这意味着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城镇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城乡中国”有了人口基础。

    到2022年,城镇化率达到65.22%。 “城乡社会”的形态不仅有人口基础,还体现在一系列社会事实中。

    中国农村的小农经济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绝大多数农村家庭不再与土地挂钩,农业收入不再是农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我们对全国耕地撂荒现象进行了调查,并按地级市进行了统计,形成了如下所示的全国耕地撂荒地图。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农村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地撂荒现象,部分地区土地撂荒率超过50%。

    反映家乡耕地严重荒废的微博用户比例(以地级市计算百分比)/作者供图

    受自然条件影响,南方山区丘陵地区荒漠化程度较北方平原地区更为严重。但非常有趣的是,中西部地区的废弃情况远比东部地区严重。珠三角、长三角等东部城市带的农业生产主要服务于城市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彻底告别了传统的小规模农经济。

    中西部地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进城务工,老年人则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 “老年农业”带来两个结果。一是放弃耕种条件不便的田地;其次,农业生产主要服务于老年人的“自给自足”需求,具有天然的经济属性。

    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城市和村庄在栖息地方面同等重要。 “空心村”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的普遍现象。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农民工数量将达到1.719亿。从微博数据来看,超过60%的网友认为本地农民工数量很多或非常多。第一代农民工普遍推迟了“退休”。刚刚过去的2022年,“超龄农民工”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城市建筑工地、环卫、物业管理等领域普遍存在老年或超龄农民工就业岗位,客观上延迟了农民工返乡。

    大多数第一代农民工仍会选择返回家乡退休。从微博数据来看,大部分农村地区水、电、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完善。而且,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很多地区还提供了文化体育设施,改善了供水和厕所,甚至修建了公园。

    北方的农民有什么特点_北方的农民_北方农民的生活方式有哪些

    大部分农村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吉祥如意》剧照

    我们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第一代农民工仍然保留着返乡的路线。比如,尽量保留田地的荒地,低价甚至免费转让给别人耕种;小菜园依然保留着,老房子、宅基地也保存完好。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每年都会回到家乡照顾老人,乡村的人情关系继续维系,保持着完整的社会关系。

    近年来,乡村别墅在农村地区开始流行。那些在城市取得成功的农民工开始在农村建造别墅。乡村别墅的建筑风格与城市相当,注重花园、车库等配套设施。他们还注重与周围景观和花园的搭配。

    调查中我们发现,除了棋牌、看电视等传统休闲娱乐活动外,广场舞、看短视频、钓鱼等新生活方式也受到农民的欢迎。即使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进城逛商场、旅游景点也成为生活在农村的农民的一种时尚。

    在一些地区,老年人会自己组织旅游团,并参加旅行社组织的老年团,去全国各地旅游。这说明农民已经适应了城市生活方式,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新技术和更高物质条件的生活方式有广阔的空间。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选择到城市买房,居住空间已经与乡村分离;而汽车的普及也意味着人们的社交空间实现了城乡一体化。

    北方的农民有什么特点_北方农民的生活方式有哪些_北方的农民

    北方的农民有什么特点_北方农民的生活方式有哪些_北方的农民

    农民进城买房买车比例/作者供图

    我们的调查显示,“不动”(在城市有房、有车)是很多农村年轻人步入婚姻的基本要求。这表明,即使年轻人不具备在​​城市生活的条件,在农村父母的支持下,他们也可以提前实现城市生活方式。

    他们在城市完成结婚、生子、养育孩子等家庭繁衍任务,不少年轻父母用精细化的​​教养方式教育孩子。他们的社会交往不再局限于原来的村庄。相反,他们在县里从事商业和利益关系,并且更注重互动的质量。

    客观地讲,“农二代”的生活方式已经中产化。与此同时,一些老人也开始带着孩子搬进城市。比如,越来越多的超龄农民工选择进城生活,即使过年也不回老家。在华北一些地方,年轻人住在小区公寓里,而一些老年人则住在小区车库改建的房屋里。他们生活在社区,一方面靠子女养活自己的晚年,另一方面则到城市寻找低端就业机会。

    当前,城乡分离越来越不可能,乡村社会的维持自然也越来越困难。随着城乡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城乡新的社会形态开始形成。

    在城乡社会中,乡村社会与城市社会并存,人们在两种生命体系之间穿梭。特别是在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家庭一方面保留了村里的生产资料和社会关系,另一方面积极嵌入城市生活体系,实践新的生活方式。

    单身社会即将来临

    中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农村社会,家庭和大家庭是社会细胞。即使第一代农民工和很多第二代农民工离开家乡进城务工,他们在城市生活的同时仍然保留着农村的生活习惯。例如,他们生活节俭,工作导向不注重个人舒适。相反,目的是为了赚钱,服务农村家庭的再生产。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民工进城就业服务于农村逻辑。

    然而,在城乡社会一体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离开家乡,主要是为了融入城市生活,获得个体的生活体验。怀旧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占据了越来越边缘的地位,家和港湾的意义也在不断弱化。

    无论是问卷数据、网友博文,还是我们的实地调查,各种来源的数据都表明,男性和女性30岁以上未婚的现象非常普遍。

    问卷数据分析显示,未婚男性青年占比10%以上,城乡比例高达65%左右;而如果未婚女性青年占10%以上,则城市地区的比例要高得多。在农村地区。

    北方农民的生活方式有哪些_北方的农民_北方的农民有什么特点

    城乡单身青少年分布/作者供图

    然而,城乡单身状况存在显着差异。在城市社会,青年男女晚婚是普遍现象,而在农村社会,青年男子终生单身是普遍现象。相当一部分30岁以上的农村未婚男青年被婚姻市场淘汰,极有可能终生未婚。

    但农村单身青年的结婚动机依然强烈。最重要的动机是父亲主导的家庭繁衍需求。本次调查结果反映,83.4%的农村调查地区,家乡的年轻人结婚时必须在城市买房。与这一现象相对应的是:多达48.3%的地区反映当地农民进城购房比例超过50%; 55.4%的地区农民购买汽车的比例超过50%。

    绝大多数年轻人在父母的支持下在城市买房。父母之所以千方百计(如延长进城工作的时间)为孩子进城做准备,主要是出于“人情往下流”等传统观念和“人生任务”等代际责任。 。这种行为具有独特的地方性。

    在南方的某个地方,结婚困难和当地的婚姻偏好相结合,催生了发达的媒人市场。近几年的市场价格是男女双方给媒人总共3万元。一般来说,男方支付的金额是女方的两倍,即男方支付2万元,女方支付1万元,这是确定订婚后支付的。一般家庭的聘礼标准是二三十万,比较好的家庭则在五十万以上。有些富裕家庭的聘礼很高,媒人甚至收取聘礼价格10%的佣金。有一对新婚夫妇,彩礼超过百万元。媒人要收十万以上的介绍费。这对夫妇认为它太高了,最后把它砍掉了数万。

    然而,年轻人在享受父母提供的城市生活条件时,主要需要的是个人体验。据各地调查案例显示,进城的农村家庭每月需要3000元左右才能维持在城市的正常生活。由于大部分农民家庭都有贷款买房、买车,家庭透支极为普遍,刚成家进城的年轻农民几乎都要依靠父母的赡养。

    可以说,年轻人的城市生活方式和家庭繁衍的顺利完成,取决于父母家庭的支持程度。一旦父母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持,年轻人很可能无法步入婚姻;即使他们结婚并在城市定居,婚姻也可能因为无法维持自己的生活而破裂。

    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单身也是一种美好生活”的意识正在城乡社会蔓延。在城市里,许多单身青年男女都是主动选择的结果。 “赚钱比结婚、恋爱还糟糕。”这种观点看似一句玩笑话,但却是很多年轻人的生活实践。一些城市年轻人已经明确表示,再玩几年,玩够了就结婚。在县里,虽然相当一部分体制内的女性有结婚的意向,但由于优质男性较少,她们还没有结婚,不愿意屈服。

    在城市里,婚姻和爱情的现实主义是单身社会的观念基础。年轻人在婚姻和爱情的选择上越来越注重理性的算计,“情感”也被纳入算计之中。结婚不能降低你的生活质量,否则单身比结婚好。

    在缔结婚姻的过程中,女性越来越注重保护自己的婚前财产,不想被男性利用。而男人也变得越来越现实,不愿意被利用。

    对于很多宅男、御宅族来说,异性还停留在想象的层面。女人觉得自己在婚姻中受到压迫,而男人则觉得“男人要老婆孩子,女人要物质面包,连女朋友都得哄,自己一个人活不好吗?”

    在农村,不少单身青年因无力承担结婚费用而逐渐接受了单身的现实,甚至形成了以单身生活为基础的生活安排。比如,他们不再考虑承担家庭责任,而是沉迷于自己的生活世界。我们发现,农村单身青年的精神世界实际上是极其贫乏的,他们在社会上相对孤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社交网络或在线游戏中找到了意义。

    北方的一个村庄里有一户兄弟两口,一个28岁,一个25岁。父母打工赚钱,两兄弟“躺着”。两兄弟经常以网恋、交女朋友为借口,骗取父母的钱财。大部分钱都花在了网络直播和网络游戏上,但他们的吃穿却很简单。大儿子的两个游戏账号已分别充值至8000元和6000元,小儿子也有过1万多元的充值记录。

    有网友将农村的一种奇怪现象形容为“儿媳变少奶奶”。 “高价彩礼”现象极为普遍。综合数据显示,大部分地方的彩礼都在20万元左右。有的地方彩礼为零或10万元左右。不过,也有很多地方的彩礼高达30万、50万元。该地区出现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彩礼。

    一些年轻的农村妇女有积蓄,过着像城里年轻妻子一样的生活。比如,一位生活在南方城市的全职妈妈,通过抖音、小红书、朋友圈等平台学习了小资生活方式和价值话语,进行了功利性的社交、健身拍照、打卡等。 ——融入她的生活,并将“精致的独立”融入她的生活。抖音女孩作为她的榜样。

    如今,农村地区正在出现“脱节”现象。对于归来的农民工来说,他们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人情的任务。

    因此,人际关系的范围越来越窄,从五代、三代亲戚,到了真正的兄弟姐妹的范围。尤其是进城的年轻人,在村里普遍不再维持地缘和血缘关系,不关心人情,也不愿意“养家糊口”。

    事实上,人际关系也具有明显的功利特征。人们注重“高质量的社交”。 “有用”的关系将被维持,而“无用”的关系将不再维持。

    农村年轻夫妇“只生不养”的现象十分普遍。年轻人生完孩子后,越来越注重精细化养育和陪伴。但矛盾的是,祖父母在育儿方面承担了更大的责任。他们不仅要投入精力帮助照顾孩子,还要为年轻的父母提供物质上的支持。

    北方的农民_北方的农民有什么特点_北方农民的生活方式有哪些

    农村老人承担更大育儿责任/《幸福到万家》剧照

    在中部某地,年轻女子的家庭地位很高。他们在家不带孩子,不工作,每天打麻将,然后去县城花很多钱。丈夫在外打工,公公务农打零工,婆婆则负责家务、照顾孩子、准备饭菜送上牌桌。很多人自嘲自己嫁的不是儿媳妇,而是“太后”。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家庭不再是一个共同体,而更像一个合作社。因此,即使在成家之后,人们也习惯于将个人经历置于家庭事业之上。一旦夫妻双方不能配合,就会选择离婚。所以,单身社会不仅是因为“结婚难”,更是因为离婚率的快速上升。

    在农村,“老婆跑路”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一些农村妇女没有办理离婚手续就离开家庭,多年不回家。正式离婚也很常见。 2022年腊月,在我们调查的一个村庄,一天就有22对离婚夫妇在过年期间返回家乡办理离婚手续。因此,多份报告显示,该村不完整户比例高达60%以上。由于农村单身男性结婚困难,大多数离婚男性无法再婚,这也加速了农村单身社会的形成。

    自养秩序的形成

    农村地区自给自足的秩序正在形成。老年人往往独居,靠储蓄和劳动收入养活自己。他们的生活原则就是尽量不给孩子添麻烦。中年人在退休期间继续从事高强度劳动,为未来的退休生活做准备。年轻人对养老没有太多概念。他们的重点是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条件,无暇顾及养老的责任。

    目前,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这是因为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转移到了城市打工,甚至相当一部分孩子也转移到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

    过去,留守村主要指“386199”部队,包括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然而,近年来,在教育城市化的推动下,农村妇女儿童纷纷涌入城市陪读、读书。 “跟着妈妈读书”不仅是年轻人实践城市生活的必然现象,客观上也加速了农村老年人自养秩序的形成。 。

    微博的用户大部分是年轻人和中年人。在他们看来,经济物质资源缺乏、精神慰藉缺乏、日常护理缺乏、多种疾病已成为农村养老的普遍问题,而多种疾病构成了农村社会养老的主要问题。突出问题。

    客观地讲,老年人中各种慢性病的流行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医疗资源缺乏、不愿意治疗、不愿意给孩子添麻烦、缺乏有效的医疗手段等,是老年人“百病”流行的常见原因。重要原因。随着农村社会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生命历程中的“病期”也相应迅速延长。

    北方的农民有什么特点_北方的农民_北方农民的生活方式有哪些

    城乡养老问题概况/作者供图

    我们的实地调查显示,虽然上述问题都是养老方面的突出现象,但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只要老人还有生活自理能力,最困扰他们的不是慢性病,而是缺乏生活保障。经济、物质资源匮乏,精神安慰匮乏。

    客观地说,农村养老保障水平还较低,养老资源来源主要依靠子女赡养和自身储蓄。

    在第一代老人的生命历程中,“养儿防老”仍然是养老的基本法则,他们的积蓄往往并不多。然而,这些年来,家庭代际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以育儿为中心的家庭秩序。核心家庭的主要资源必须集中在子女的教育上。这导致了第一代老年人收到的代际反馈。不多,这就导致了养老金困境。在大部分地区,只要有条件,老年人都会从事简单的劳动,如种菜、养鸡、捕鱼虾等,以补充生活,提高自食能力。

    自养令下,老年人由于独居,对精神安慰的需求较高。看电视仍然是老年人主要的娱乐休闲方式。近年来,广场舞在农村广泛流行,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也利用广场舞进行休闲娱乐。棋牌游戏是最传统的休闲娱乐形式。农村很多茶馆、老年活动中心都设有棋牌室,这也有利于老年人的社交。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观看短视频迅速成为城乡老年人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短视频深受农村男女老少的欢迎。我们的调查发现,短视频应用的使用占据了人们大部分的娱乐时间。过年期间,孩子们都待在自己的房间里看视频、玩游戏。一位80多岁的老人,晚上10点还躺在床上,戴着老花镜看视频。人们过年走亲戚的时候,也会边看视频边聊天。

    北方的农民有什么特点_北方的农民_北方农民的生活方式有哪些

    城乡老年人娱乐休闲方式/作者供图

    老年人真正的危机在于年事已高,尤其是生活不能自理,日常生活护理陷入困境。核心是,农村老年人普遍无法依靠自己的积蓄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解决日常养老问题,而且大部分农村地区社会化养老不发达,导致老年人不得不依赖子女。

    目前,第一代老人基本上都有很多孩子,但即便如此,他们仍然面临着困难。在一些家庭中,孩子放弃工作全职照顾老人,成本非常高,给家庭带来很大压力。老人家孩子多了,也会引起家庭矛盾,争吵谁付钱多,家庭关系会变得尖锐、功利。

    农村老年人自理令是以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一定的储蓄和代际赡养为基础的。一旦失去这些条件,自立秩序就可能崩溃。据观察,农村养老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自我保护”养老。很多老人离开家乡到国外打工多年,完成家庭任务后攒下一些养老钱维持生计。

    二是“自杀式”养老。一些老人生病后遭到子女排斥,选择喝农药自杀。

    三是寄宿式养老。兄弟关系的破裂导致一些老年夫妇与不同的孩子住在一起,或者轮流住在儿子家里。年龄越大、病情越严重,后两种养老方式就越常见。

    农村老人自理有一定条件/《天下》剧照

    中国农村生活的革命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毛细血管,每个群体都参与其中。总的来看,农村生活革命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农民已经从匮乏社会走向富裕社会。人们的生活逻辑不再是生存的斗争,而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生活革命的过程中,消费主义和理性化进入人们的生活世界,不同的群体在不同的情况下面临着这种遭遇。一些优势群体很快适应了这一趋势,践行城市生活方式,但更多弱势群体则表现出恐慌和迷茫,生活方式危机体现在婚姻、家庭、养老等各个领域。

    生活革命呼唤新的生活秩序。在这光怪陆离的乡村景象中,我们仍然需要尽力寻找美好社会的可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1966.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