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体育问答
  • 全国校园足球发展报告:1.3万所特色学校与2000万学生参与,普及与提高如何平衡?

    全国已有1.3万多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69个校园足球试点县(区)、12个国家校园足球改革试点地区。 2017年,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学生人数将达到2000万人……近期发布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报告(2015-2017年)》中显示的这组数据表明,我国校园足球将进入普及阶段。

    但另一方面,我国足球整体水平不高,缺乏高水平的运动员和高素质的球队,也是不争的事实。在校园足球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使质量与数量协调发展,对于校园足球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教育出版社主办的2017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和校园足球工作者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1.吸引而不是强迫孩子参与

    “要处理好校园足球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普及与提高。普及是指能踢球,还是踢好足球?提高是指提高足球课质量,还是提高足球教学质量?”好人才能得到高水平的培养吗?对于普及和提高的定义,我们还需要达成共识。”团中央新时代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心副主任陈志勇说。

    “通常的理解是,普及之后种子就会出现,改进促进普及。就改进而言,如果以结果来决定,比赛成绩优秀的肯定是少数。如果一个学校投入很多发展校园足球的努力,但比赛结果不理想怎么办?如果只看结果,如何界定这种关系?”陈志勇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陈志勇表示,像梅西这样的天才球员是被发现的,而不是充分培养的。训练可以帮助一个人提高到一定水平,但那些能够推动中国足球进入世界杯甚至夺冠的人一定是被发现的,而不是训练出来的。 “从这个层面来说,校园足球很难承担起这个责任。”

    在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邱云看来,普及和提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普及是针对全体学生的,提高主要是针对有兴趣、有特长、有特长的学生。

    近年来,金水区校园足球蓬勃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现在也面临着“提升”的瓶颈。 “如何提高、提高到什么水平比较合适”成为邱云和同事们近期经常提出的问题。谈话的话题。

    这期间,秋云也遇到了很多困惑。当强调普及的时候,已经出现高水平发展迹象的孩子很难获得更好的发展。 “绝对不可能只是普及而不改进,我们必须做一些改进。”邱云说。

    50年来,武汉新河村小学已培养出37名国际足球运动员、600多名职业球员,为国家输送了大批职业足球人才。 “实践出真知,我们也在探索中前进。学校今天的发展,让我们坚定了校园足球的重点是普及校园足球。我们不是要培养几个国足球员,而是要为孩子们​​提供喜欢足球有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平台。”该校校长侯林说。

    丰台区校园足球联赛_2020年丰台区校园足球比赛_丰台小学足球比赛冠军有谁

    对于校园足球的普及和提高,有人认为校园足球可以先普及,过几年再提高;另一些人认为,一些学校可以普及它,另一些学校可以改进它。对于这些观点,北京延庆康庄小学校长纪贵武并不认同:“要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促普及。在普及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校园足球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普及为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为普及保证质量。普及就是激发兴趣,养成习惯,营造氛围,发挥综合教育的作用。提高就是教给孩子高超的技能,然后在比赛中获得。”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文体科技中心活动处处长陈强说:

    陈强觉得,体育的魅力在于竞争。如果没有对冠军和第一名的追求,那么它就失去了应有的魅力。 “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你就会失去方向,训练就很难取得好的成绩。”影响”。

    “普及应该是一种公共责任,是每个学校、每个教育者都必须考虑的,而提高更多的是专业化和市场化。”陈志勇说道。

    “无论是普及还是改进,校园足球应该吸引孩子而不是强迫他们参与。”北京第十八中学校长关杰说。

    2、踢球时不要忽视文化课

    去年6月,为更好发展校园足球,郑州市金水区教育体育局与德国多特蒙德俱乐部、贝肯鲍尔训练营签署校园足球战略合作协议。交流中,邱云被德国教练的一番话深深触动。

    这位德国教练在接触了一些球队后,发现了三件事不可思议:第一,一个教练可以照顾几十个孩子;第二,一个教练可以照顾几十个孩子。第二,孩子这么小就接受这么大的训练量;第三,训练方法主要不是兴趣,而是如何打好游戏!

    “这就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就是如何普及和提高校园足球。”秋云说道。

    陈强曾对学校的足球教练说:“你首先是一名老师,然后才是一名教练,因此,全面培养孩子是你工作的重中之重。”

    2020年丰台区校园足球比赛_丰台区校园足球联赛_丰台小学足球比赛冠军有谁

    “有些孩子小学二年级就进入足球学校,这是非常危险和不现实的。对于孩子来说,第一件事就是学习。”前国际足球教练、北京十八中足球教练谢朝阳说。

    在发展校园足球的过程中,侯林越来越感觉到校园足球不仅是一项体育竞赛、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教育手段。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总觉得踢球的孩子是不爱学习、非常调皮的孩子。起初,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踢足球,认为会影响学习。校队发展起来后,家长们明白,踢足球至少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斗志,提高孩子的身体健康。”

    “孩子学习不好,踢球走不了多远。在国外,踢足球的孩子很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学习好的孩子。”侯林说。

    “在提高校园足球方面,不要急功近利。从教育本身的角度来说,我们培养一个孩子,只有到了高中、大学、进入社会才知道他是否是人才。”如果我们操之过急,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姬鬼舞说道。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体育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指导工作的通知》,提出各级各类体校日常管理、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教练员分配和培训。体育行政部门是主体;体育学校的运动员文化教育,包括教学管理、师资配备、师资培训等,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需要上学吗?需要文化教育吗?必须接受教育!”首都体育学院院长钟丙书表示,“并不是说从事体育运动的孩子成绩就会不好。2013年,我们调查了奥运会金牌较多的国家的成绩,包括俄罗斯、来自中国的运动员。”古巴、美国、法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在青少年时期必须参加文化学习,不擅长文化学习的孩子不允许参加体育训练。方式必须充分发展,不是所谓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3、班级联赛是普及的重中之重

    “对于普及校园足球来说,足球比赛非常重要。从学校工作的角度来看,班级联赛应该成为普及的起点。而在提高方面,更多的是教练员的问题。班级联赛是每个校长的事情。” “能做的事情。”陈志勇表示,校园足球的教育价值和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功能一定是通过比赛来带动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班级联赛的成本是相对可控的。是普及校园足球是当务之急。

    确实,竞赛可以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激励他们锻炼身体。如果没有活动动员,学生的参与只是在课堂上,这只是低水平的普及,没有挖掘出他们的潜力。

    “现在的一些足球比赛比较混乱,很多单位同时组织比赛,让学校无所适从。还有一些比赛的纪律性不太好,不利于孩子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还有有些比赛时间不统一,有的比赛是15分钟,有的比赛是20分钟,有的比赛是30分钟,有时一天三场比赛,一场是40分钟,总共120分钟,这些比赛安排不合理,而且。不规则,不符合儿童成长规律。”纪桂武说。

    校园足球如此蓬勃发展,最终能否实现为国家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目标呢?在钟秉树看来,这是可以实现的。他建议将校园足球竞赛体系与全国现有的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相结合。

    如果两种赛制融合的话,训练时间是否充足?在钟秉树看来,时间是足够的:“很多学校下午3点30分放学后,孩子们可以去附近的俱乐部,或者在学校,或者到附近的业余体校进行训练,下午4点开始训练,一直到7点。”时钟,每天3个小时的训练时间就足够了。”

    “提高校园足球普及度、提高训练效率,有赖于完善的竞赛体系建设,有赖于原有的青训体系和进入校园的专业球队的优质教练资源,有赖于为校园足球提供的现有国家训练基地条件。学校。 “最终还要靠家长和教育者认识到,青少年参加足球训练不会影响学习。我们需要的是科学训练,而不是夸大结果。”钟秉树说。

    4、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自国际足联创办五人制世界杯以来,王敬东有幸成为第一批五人制国际裁判,并于2003年帮助中国足协建立了五人制足球甲级联赛。

    在北京北郊航天城军大院,王敬东投资修建了两块五人制足球场。在这里参加训练的孩子们年龄各异。他们放学后来到这个场地训练,训练结束后回家。因为这个大院里都是孩子,方便又安全。

    不久前,一支训练有素、成绩斐然的青年队即将与王敬东率领的同学们进行一场友谊赛。对方的孩子有的受到北京国安队的青睐,有的则是北京“百队杯”比赛中的优秀射手。

    比赛中,王敬东带领的两名孩子与对方的七名孩子展开对决。结果这两个孩子在场上运球过人,其他七个孩子很难从他们手里拿到球。那七个孩子虽然运球和传球技术稍差,但传球和投篮技术都不错。

    “曾经有人告诉我,有两个足球天才落入了你的照顾,我很了解他们,也知道这样的孩子有很多,只是训练方式不同而已。”王敬东说道。

    “当时对方教练没当回事,说你们两个孩子打的是5人制的小场地,如果是11人制的比赛,他们就很难打了。”出色地。”王敬东说:“这其实是一种普及。从改进上来说,一个11人制场地可以分成8个5人制场地。很多校长抱怨空间不够,而5人制场地边踢足球更有利于校园足球的普及。”

    “许多世界足球强国的经验证明,五人制足球是十一人制足球的基础。罗纳尔多、内马尔、奥斯卡等著名球星都是从五人制足球场开始踢球的。” ”王敬东说道。

    丰台小学足球比赛冠军有谁_2020年丰台区校园足球比赛_丰台区校园足球联赛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院体育健康与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吴健表示赞同:“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五人制足球在培养孩子方面将具有很大优势。”

    但在谢朝阳看来,五人制足球是有阶段的。一到四年级的孩子必须接受五人制足球训练。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能直接进入大领域,否则他们的健康会承受不了。而且,有些技术技能训练很难在大场地进行练习。不会。如果场地很大,球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回到脚下。场地压缩后,孩子触球的次数会多很多。所以,小场地是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段的。它适合每个人。到了中学以后,肯定会以11人制为主。”

    五、整合资源,合力发展校园足球

    “足球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对于孩子们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青少年足球教练员不仅要有责任感、能力和踏实的态度,更要能够科学地指导孩子们踢球”。谢朝阳说,“教练的教学方式有很多种,但每个孩子的发展特点不同,不能一成不变地指导一切。”

    谢朝阳表示,如果能够将这些辛勤的教练吸纳到学校,将会有更多的孩子接触足球并爱上足球,更多的孩子将受益于更专业的训练。从校园足球中培养更多高水平职业球员。

    “校园足球的发展不仅需要人才共享,更需要场地共享。”管杰说:“现在有的学校太窄了,连运动场都没有,学生活动的地方都没有,怎么踢足球呢?”

    方庄是北京市丰台区的一个大型社区。 5平方公里范围内有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46所,但只有十八中拥有标准的大型足球场。为了实现学校之间场地资源和辅导资源的共享,在北京市丰台区成立了方庄教育集群,关杰担任方庄教育集群的负责人。

    在管杰看来,在方庄地区发展了10多年的校园足球是教育集群的独特资源。他说:“校园足球在方庄地区的学校有基础,也有一批非常优秀的教练员,如果不整合,将是方庄教育集群的重大损失。”

    因此,北京十八中率先将原本分散在一些集群学校的校园足球整合为横向连接学校、纵向连接学校舞台的集群课程。在物质保障方面,教育集群在校园内提供了现代化的足球场。教育集群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从职业俱乐部引进教练。不同学校学生的培训时间也是由教育集群整体分配。

    更重要的是,教育集群的整体设计,为校园足球人才的成长开辟了通道。管杰说:“从事校园足球的学生,可以在不中断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在集群内完成从幼儿园到高中的过渡。15年来,学习和足球训练齐头并进,学生高中毕业。”有两个选择:打职业足球或上大学,两条成功之路。”

    目前,数千名中小学生在十八中接受足球训练,形成了一支以十八中附属小学足球队为骨干的集群足球队。曾多次获得北京市校园足球比赛冠军。

    六、培育扎实健康的足球文化

    “当前,校园足球发展面临升级问题。”管杰表示,如果说把足球引入学校体育课或课外活动、整合外部资源参与校园足球建设是校园足球的“1.0时代”,那么,系统开设足球课程、建立足球人才培养链条、贯穿学年的输出机制,打造校园足球文化应该属于校园足球的“2.0时代”。

    “我们需要培养健康的足球文化。比如有人建议,赢球的球迷应该先让输球的球迷走,甚至向他们低头。如果这种文化能够建立起来,我们的足球运动就容易发展起来。”相反,如果一输球就有“京骂”,那么“足球文化对足球运动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管杰说,“我们需要普及健康的校园足球文化。足球文化不仅仅在于有多少学生会踢球,还在于对足球的各个方面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对足球的价值有一个科学的判断。

    “把足球带回校园,是振兴中国足球的必由之路。对于我们基层校长来说,我们要做好铺路的工作,让更多的孩子踢足球,扩大足球金字塔的基础。为中国足球水平的提高做出自己的贡献。”侯林表示,中国足球要想发展,必须从小做起,从基础做起。

    侯林表示,在普及校园足球文化方面,武汉新河村小学设计了与足球挂钩的校徽、校旗,并定期举办足球节等活动。目前,学校有足球队8支,班队24支,形成了班有队、人人有一技之长、天天都有活动的局面。

    “发展校园足球是一项艰巨而艰巨的任务,决不能仅仅停留在球场上、停留在报道上、停留在口头上。”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北京中学生校际足球冠军杯创始人刘义和说:“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善之者,善之者不如之”。善于学习的人,不如快乐学习的人。如果足球是一所学校,就不需要背诵这所学校的教材。体会什么是美,什么是合作,什么是对抗,什么是人性,足球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坚持,什么是激情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足球比体育更能教育人。

    “普及是提高的基础,普及为校园足球积累了大量的后备人才,也营造了良好的足球氛围和文化。”邱云说,“提高反过来又促进普及。通过校园足球小明星的带头作用,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足球、喜欢运动,形成了良好的风气。校园足球离不开校园的土壤和环境。”体育就是教育。”

    “就像一棵树,足球文化是根,足球课堂是枝,提高和人才培养是枝和花。只有扎根深,枝才能茂盛。如果我们为校园足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就如果根扎得更深,就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就能开出更鲜艳的花朵。”侯林说。 (本报记者苏凌)

    《中国教育报》2017年6月7日第4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1651.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