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体育问答
  • 古代水上运动探秘:从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图到唐代跳水高手曹赞

    张择端《金明池竞标》(局部)

    元 王振鹏《龙池赛马图卷》(局部)

    东京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众所周知,水上运动是历届奥运会金牌的主要获得者。中国队此次获得的38枚金牌中有13枚来自水上项目。运动员们的水上风采给所有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实,古人对水上运动也情有独钟。类似高台跳水的运动早在唐代就出现了,史籍中记载了很多游泳高手。如果古人也有奥运会,哪家公司会获得水上运动的金牌?

    游泳冠军小神龙是谁呀_游泳冠军yong_游泳冠军龙子

    30米高空“跳水”。这位唐朝运动员能否压制住水花呢?

    中国跳水队被誉为“梦之队”。虽然古代没有“跳水”这个名字,但很早就有一项与跳水动作和技术非常相似的运动——水秋千。历史上第一位著名的“跳水者”是晚唐的曹赞。他的正式身份是一位戏水艺术家。戏水是古人对各种水上表演、体育运动的总称。古代表演的元素较多,竞争程度远不如现代。这男人高超的水术,就像是开了特效一样。唐代文学家赵琳在《银花录》中记录了自己的一生经历,其中包括他游历黄州时亲眼目睹的曹赞水中表演。

    书中写道:“黄州大诗人胡曹赞,身高近八尺,知书达理,聪明绝顶,各种喜剧表演得淋漓尽致,又善戏水。” ,他没有脱衣服就从竿子上跳了下来,坐在水面上,就像坐在垫子上一样。“在唐朝,一英尺相当于今天的30厘米左右。这个男人身高有两米多。他真的很有才华。 “羌”指的是船上的桅杆。有一根100英尺的桅杆,相当于30米左右的高度。现在奥运会跳台的高度只有10米。我看到这个人穿着衣服从桅杆上跳下来。即将入水的那一刻,他一个华丽的转身,正好落在水面上,就像坐在自己家里的垫子上一样舒服。曹赞的潜水在即将入水时做了一个翻转的动作。至于直立于水面,很可能是一种欺骗,或者是作者夸大其辞。

    水秋千出现于唐代后期。这是当时比较少见的水上运动,常与赛龙舟一起进行。这种动作是非常困难的。五朝十国时期,前蜀花蕊夫人所著《宫词》云:“屋内人罕见水摆,争宫前珠帘。 ”这意味着,当那些宫女听说有人在宫里的湖面上玩“水秋千”时,纷纷赶忙掀开珠帘观看。

    到了宋代,水秋千表演逐渐盛行。宋代孟元老所著的笔记本式散文《东京梦华录》,对水秋千的玩法和形式有非常详细的记载:“又有画船二艘,其上有秋千,上数百戏人”。船尾在竿上,左右两军于侯健,鼓笛教和,又一人上秋千,荡平,翻筋斗入水,谓之“秋千”。 ‘水上秋千。’”伴随着鼓声,一名“潜水员”在船上荡起秋千。在秋千上。只见他荡得越来越快,荡得越来越高,直到与秋千架齐平。然后他突然双手解开秋千绳,飞到了空中。随后他在空中完成了高难度的空翻跟斗等动作。完成姿势后,跳入水中并产生波浪。

    游泳冠军yong_游泳冠军龙子_游泳冠军小神龙是谁呀

    从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宋代的水上秋千与现代的跳水有相似之处。现代跳板跳水利用的是跳板的弹性,而水中秋千利用的是秋千的摆动力。进行水上秋千的人需要具备良好的水上技能并接受专业培训。其难度与本届奥运会跳水项目相当。表演者必须掌握起跳时间,并将秋千摆动到一定高度。如果起飞时间早了或者晚了,他就无法顺利跳入水中,而是重重地摔在船头的甲板上。其中的危险可想而知。

    宋徽宗非常喜爱水秋千,并大力推广。他下旨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水秋千”表演比赛,经费全部由朝廷提供。从全国各地选拔出水秋千大师后,选入宫中,为皇室举办的水秋千比赛做准备。演出结束后,宋徽宗还对表现出色的表演者给予了一定的奖励。宋代以后,水秋千逐渐从历史记载中消失。

    将游泳与魔术、象棋结合起来,古人的想象力真大

    宋代继续出现水秋千等水上游戏,如水球游戏。不过,这个“水球”并不是奥运会上的“水球”。而是要求参赛者轮流向水中扔气球,以距离决定输赢。宋徽宗有诗描述了这次比赛的情况:“打水球争距离,流星照耀。”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水球运动都要求参与者有较强的游泳能力。古代有很多游泳高手,其中就有以水上秋千闻名的曹赞。这位运动员坚信“逆天而行,乐趣无穷”。平常的事情对他来说不再有任何挑战,于是他开始自杀。这句话不是我说的,而是当时的人对他的评价——“见之者皆惊骇,不可思议。若还有人能做到,那他就不是真的了”。会自杀。”意味着所有人的下巴都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他几乎震惊了。如果他没有超能力,他就会冒着生命危险。

    那么,他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行为才自杀呢?例如,穿着靴子在水上行走;钻进一个麻布袋里,让别人把麻布袋口扎紧,扔进河里,自己则想办法在不破坏麻布袋的情况下逃走,把游泳和游泳结合起来。活人的组合真是有创意;又如花样游泳,“回声出入,变化千姿百态”,可见他在水中旋转进出,变换着各种游姿,“龙见头不见尾”。

    古代有很多游泳高手,其中也不乏一些跳水高手。汉武帝曾在河边听到河歌。原来,这是一群老人和年轻人在水上用乐器表演。汉武帝命令他们下水去取回水下洞穴中的宝藏。一名男子被命令潜入数百英尺深的水中,捞出一颗巨大的珍珠。由于生产需要,许多古代沿海居民都拥有如此高超的潜水技术。宋代苏东坡认为“日语”认为,南方人之所以能游泳、潜水,是因为“日与水同居”,长期临水而居。 ,“七岁能涉水,十岁能浮,十五岁能沉”。

    有些北方人还擅长游泳。 《唐书拾遗》记载,龙门人善游泳。龙门古称吕梁,位于山西、陕西交界处。是黄河从这里南下的咽喉。地势险峻,水流湍急,形成急流瀑布。我国古代游泳活动中,“走龙门”极为惊险壮观,历史悠久。 《庄子》记载了战国时期吕梁男子的游泳技术无与伦比。

    据书中记载,孔子游历吕梁时,看见一道巨大的瀑布,连鱼鳖都不敢停留。突然,孔子看到一个人游进了瀑布。他以为那人是想自杀,连忙叫弟子顺水而去救他。结果,那人游了一百步,安全上岸,披散着头发,大声唱着歌。此外,《燕子春秋》还记载了一个名叫谷智子的人,能逆流游5里,顺流而下50里。

    游泳冠军yong_游泳冠军小神龙是谁呀_游泳冠军龙子

    文天祥,元代人,也是游泳高手。不过,与上述单纯求刺激的大师相比,文天祥的游泳却以一个“文艺”二字脱颖而出。每年夏天,他都约“九级棋高手”周子善到溪中游泳,“在水面下棋,以意念和尺度来决定胜负。时间越长”他越高兴,就忘记了太阳和日落。”他们在水中飘来飘去,翻腾翻滚,以水为棋盘,凭着想象下盲棋。两人在水中厮杀得漆黑一片,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存在。

    3000余人参加了龙舟比赛。这场战斗太大了吧?

    赛艇运动虽然起源于现代英国,但它与我们古代的龙舟竞赛也有一定的渊源。最晚在南北朝时期,赛舟已十分盛行。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宫词》,生动地描述了唐代宫廷赛龙舟的情景:“彩旗从赛船头落下,衣服被水浸湿。池的东边竞逐到​​池的西岸,上面写着“先到先得”的字样。诗人李群玉写道:“偶尔赛湖外。”《为一章》诗云:“雷电三千人死……三十六龙飞入波涛。”3000余人驾着36艘龙舟,每艘龙舟平均有近百人,随着雷鸣般的鼓声和欢呼声,飞驰而过,速度之快,就像是在波浪上飞来飞去,场面多么壮观啊!

    由于赛龙舟受天气因素影响,是一项危险性较高的竞技运动,因此经常发生事故。有一年,杭州西湖举行龙舟比赛。突然,刮起了强劲的北风,龙舟随着汹涌的波浪漂向湖南岸。有的龙舟在河里试水时发生事故。三艘船无缘无故沉入河底。尽管如此,古人仍然乐此不疲。

    宋代的“戏水”十分精彩,形式多样。宋代的赛龙舟是“戏水”运动中首创的。之所以如此繁荣,最主要的还是得到了朝廷的支持。政府每年都会举办龙舟赛,王公贵族都会和普通百姓一起观看。比赛结束后,还会有相应的奖励。当时的比赛场地“几乎空无一人”,可见当时的盛况。

    金明池是北宋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东京汴梁市(今开封)。它最初是为训练海军部队而建的,后来成为水上运动表演的场地。金明池占地非常大,池内可以行驶大船。张择端的《金明池赛图》生动地描绘了金明池赛龙舟、荡水柱等场景。画中,中央有一艘大龙船,两侧各有五艘小龙船。每条船上大约有十个人并排划动。船头一人举旗,船上数人奋力划动,朝着前方的标杆冲去。 。 “临水殿”是金明池内的看台,皇帝在此宴请群臣,观看龙舟比赛。岸上的人们争相观看,并肩而行,划艇的浪花溅到岸上的人们身上,也浇灭不了市民观看划船比赛的热情。

    现代体育运动有各种各样的锦标赛。事实上,“冠军”一词源自赛艇运动。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赛龙舟一直是古代人们十分流行的一项体育运动。然而,在唐朝之前,这项古老的活动只是划船活动,并没有“胜”的部分。到了唐代,赛龙舟成为一项独特且极其盛大的竞赛,其目的就是争夺第一。为了确定名次,人们在水面末端插一根长竿,竿上缠着彩色锦布,鲜艳夺目。它被称为“冠军”或“颜色标准”。赛艇比赛中,第一个获得冠军的人获胜,因此这项比赛也被称为“中标”,“标”也成为了冠军的代名词。宋代以后,中标成为渡渡比赛的法定规则,一直沿用至明清。

    文/记者 陈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0747.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