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今年的赛事,从清华大学学生杨谦夺得东京奥运会首枚金牌,到暨南大学副教授“亚洲飞人”苏炳添打破亚洲纪录,奥运冠军就读的院校也成为话题值得关注。那么,本届奥运会参赛并获得冠军的运动员都是哪些学校毕业的呢?历届夏季奥运会冠军的母校在哪里?
名校学生荣获奥运冠军
中国小将杨茜夺得东京奥运会首枚金牌,清华学霸在奥运会上的对决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
射击运动员杨茜在获得首枚金牌后在领奖台上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来源:IC photo)
软科(ID:zuihaodaxue)整理了东京奥运会中国梦之队金牌获得者毕业或就读学校的信息。
体育学院的学生是奥运会项目中最受关注的,他们在本届奥运会上也不负众望,好消息频传!
北京体育大学堪称“冠军的摇篮”。本届奥运会,北京体育大学共有48名运动员、8名教练员、3名保障人员出征,在22个项目中为祖国的荣誉而战!击剑冠军孙一文、射击冠军庞伟、中国帆船帆板冠军金卢云秀、田径冠军巩立姣均出自白大研究生冠军班。他们用场上嘹亮的国歌来证明:“北京体育冠军”不是谎言!
击剑运动员孙一文夺得第三枚奥运金牌
(来源:新华社)
上海体育学院的场地自行车冠军钟天石、南京体育学院的游泳冠军张宇飞、武汉体育学院的跳水冠军王宗源等体育院校的学生都在本届奥运会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非体育院校的学生在本届奥运会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除了在本届奥运会上为中国夺得第一枚金牌的清华大学学生杨千之外,奥运冠军中也随处可见名校学生的身影!
女子赛艇四人双桨冠军陈云霞、张岭,男子200米混合泳冠军王顺,男子乒乓球单打冠军马龙均来自上海交通大学;获得举重冠军的陈立军、获得跳水项目冠军的施廷懋,都是来自西南大学的。
首届奥运会获得跳水“双金”的谢思怡和男子双人10米跳台亚军陈艾森都曾就读于暨南大学。此外,以9.83秒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并获得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第六名的“亚洲飞人”苏炳添也曾在暨南大学攻读本科和硕士学位。 2018年4月,苏炳添被正式聘为暨南大学副教授。据暨南大学官方确认,苏教授带领的第一批研究生已全部毕业。但在执教期间,他并没有停止赛场上的竞争。如今,他成为了自己的新身份,成为北京体育大学体能学院2019级博士生。 据悉,他一边备战东京奥运会,一边还在写博士论文。
苏炳添以9.83秒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
(来源:中新社)
此外,还有毕业于郑州大学的女子赛艇队冠军路阳、毕业于宁波大学的举重冠军石智勇、中国地质大学校友羽毛球冠军王忆璐……
大多数运动员要么是通过高水平运动队的招募过程选拔出来的,要么是在退役后务实学习。他们一边在大江南北接受紧张的训练,一边出色地完成学业。
历届奥运冠军毕业于哪些大学?
除了本届东京奥运会,中国队历届奥运冠军的母校在哪里?
自1984年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洛杉矶奥运会以来,中国队已在十届夏季奥运会上取得了佳绩。软科(ID:zuihaodaxue)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了1984年至2021年中国队夏季奥运会冠军的毕业或现职院校。
在体育院校中,北京体育大学拥有最多的奥运冠军,尤其是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冠军班。白体大研究生冠军班自2003年成立以来,专门招收在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上获得过个人冠军和团体冠军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乒乓球“大满贯”获得者张怡宁、体操奥运“硬件”获得者邹凯、体操女团奥运冠军杨伊琳等都是冠军班的优秀校友。
2019年6月18日,总书记给北京体育大学2016届研究生冠军班全体学员回信。 (来源:澎湃新闻)
此外,许多奥运冠军就读于顶尖综合学校。
来自清华大学的奥运冠军有“跳水女王”伏明霞、“中国射击教父”王义夫、我国女乒第一名将邓亚萍、游泳名将叶诗文;来自北京大学的奥运冠军有“体操王子”李宁、乒乓球“全满”顾军、实现中国人奥运会羽毛球金牌“零突破”的运动员等。
在中国人民大学就读的奥运冠军中,大多数是跳水运动员,如郭晶晶、吴敏霞、秦凯、何姿、林跃、霍亮等。奥运冠军集中在乒乓球和帆船项目在上海交通大学。乒乓球明星刘国梁、马龙、许昕都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友。帆船奥运冠军徐丽嘉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孙杨就读于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成为杨景惠、老力士等跳水冠军的选择。里约奥运会跆拳道金牌获得者赵帅、里约奥运会、东京奥运会连续两届女子跳水冠军施廷懋都曾就读于西南大学。
乒乓球男单冠军马龙亲吻金牌
(来源:澎湃新闻)
值得注意的是,师范院校也是大多数运动员的首选。
第23届夏季奥运会金牌获得者、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女排的朱婷、袁心玥也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友;刘翔,中国第一位男子田径奥运冠军,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女排队员龚翔宇、张常宁、惠若琪均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女排徐云丽、里约奥运举重冠军邓薇均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
8月2日,中国队主教练郎平赛后一一拥抱球员。 (来源:新华社)
冠军进入名校是因为政策和坚持。
事实上,由于大多数奥运冠军忙于训练和比赛,缺乏系统的文化课程学习,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我国优秀运动员之间的“学训矛盾”,影响退役后的二次就业。
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六部(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提出“全国体育竞赛取得前三名,亚洲体育比赛前六名、世界体育比赛前三名获得集体球类运动员、田径项目运动员、武英级运动员称号的八名退役运动员武术和其他项目的国际运动员无需考试即可进入高等院校。”
那么,优秀的运动员更喜欢就读哪些大学呢?不难发现,除了体育类大学外,清北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顶尖大学也受到奥运冠军的青睐。师范院校在体育教育等方面的优势也吸引了大量奥运冠军前来求学。
对于地域特色明显的项目,运动员往往会选择“就近学习”。根据《我国历届夏季奥运会冠军状况研究》文章摘要,从我国竞技体育的地域分布特征来看,力量型项目主要集中在北方,技术型项目主要集中在北方。主要集中在南方,而游泳、皮划艇等依赖特定水环境项目则更依赖南方。例如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海南大学等可以更方便地为相关运动项目的学生提供练习空间,也成为游泳、跳水、赛艇等水上运动的一些运动员的最爱。
在专业选择上,奥运冠军大多选择经济管理类专业、体育相关专业以及语言文学等人文社科专业。这样的选择更多的是基于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与自己的体育工作高度相关。大多数运动员对于自己选择的专业也保持着相对成熟的职业认同。
提高运动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竞技实力,为他们的就业和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让运动员不仅能在赛场上展现才华,还能在赛场外走得更远。
虽然不少奥运冠军可以通过免试政策进入名校,但在竞技体育中反复训练形成的拼搏精神,让他们有了在学业上不断进步的毅力和坚持。
最典型的就是中国乒乓球第一代“大魔王”邓亚萍:24岁退役后,她在清华大学、诺丁汉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学习了11年。先后获得英语学士学位、当代中国研究和经济学硕士学位。他获得了博士学位并成功转型从政。
“竞技体育的残酷告诉我,人生没有捷径,只能靠自己去奋斗。”邓亚萍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政策为奥运冠军十几年的刻苦训练提供了相应的奖励,植根于体育精神的务实和坚持真正让他们在离开赛场后的人生中勇往直前。
奥运会的结束,是运动员新一轮梦想的开始。
这个永恒的世界节日超越了国家、文化、地区和种族。成为了每届冠军的欢呼时刻,成为了流汗、拼搏后无悔的平等和纯粹。
从1932年第10届奥运会中国唯一运动员刘长春,到2021年第32届奥运会777人参赛,我国奥运健儿一路迎难而上,披荆斩棘,全方位角逐。他们用实力证明自己,用努力为国争光。他们值得最热烈的掌声!
2024年巴黎奥运会,希望中国运动员能够超越自我,再次绽放光芒!
[1] 李飞.我国历届夏季奥运会冠军状况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2。
[2] 国家体育总局 中共中央 教育部 财政部 人事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退役运动员的
[3]59人!奥运代表团北石队
为了不让您最关心的内容被遮挡
避免我们不小心分开
请将“软客”设为star★
只需三步↓↓
点击文章顶部名字“软客”进入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角“三点”,点击“设为星”。软客名字旁边会出现一颗黄色五角星,设置成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8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