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随着封建礼教的发展而逐渐流行起来的。早在奴隶社会末期、封建社会初级阶段,这种鲜明的家庭性别观尚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例如,秦汉时期,妇女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她们不仅可以养活自己的丈夫、抚养孩子,还可以养活自己的家庭。她们并没有被后世流传的“女子不宜暴露在公众面前”的说法所束缚。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2000多年前的汉朝。试想一下,当时的女性如果想进入职场,可以选择什么工作呢?
一、打破“男耕女织”的传统生活模式,汉代女性与众不同
汉代经济迅速发展,繁荣昌盛,国库充裕,农业和手工业水平发展到新的历史高峰。这也是汉代女性“就业率”高的根本原因。当时,虽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倾向于青睐女性从事纺织、烹饪等工作,但汉代女性的工作并不仅限于此。他们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收入也相当可观,可见他们的实力。妇女能顶半边天。”那么,今天我们就详细来说一下,汉代女性有哪些职位可以选择呢?
01.符合女性性格和生理特点的刺绣、纺织作品
早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妇女就开始从事纺织工作。当时,纺织业已是中国古代妇女的代表工作。
汉代,纺织作为重要的手工业,成为齐鲁地区居民的家庭副业。当时,纺织是家庭手工艺的主要方式。十个女人中有九个擅长纺织和刺绣。女性心思细腻,很难从事体力劳动,所以纺织、刺绣等工作就很符合她们的身体特征和性格。名篇《孔雀东南飞》曾提到:刘兰芝“十三岁能织布,十四岁学会裁衣”,真实记录了汉代妇女从事妇女工作的普遍性。纺织工作。
此时的“女演”水平较之之前有了新的突破。当时的妇女已经掌握了制作服装的基本工艺,不仅是缫丝、纺纱,还包括织布、印染。据史料记载,长沙马王堆出土了一件纱蝉衣。它轻薄如蝉翼。这充分展现了当时纺织工业的高超技术。而且汉代妇女还能将丝、麻织成各种锦缎。这些丝织品的品质更加精致,种类更加多样,图案和色彩也十分丰富多彩。
“我们的鞋子、袜子、衣服、衬衫,还有成千上万的针线都是他们做的。”这首豫剧唱段是真的。当时民间流传着一句谚语:“女子不织,受寒”,意思是女子不织,天下一人会受寒。这生动地描绘了纺织工业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这也说明纺织报酬是汉代妇女的重要收入来源。
这充分说明汉代妇女如果从事纺织工作,是非常得心应手的。专业对口,工作不累,工资又高,我想这应该是大多数汉代女性进入职场的唯一选择。
02.“女儿要自强”。汉代妇女参与农业生产活动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黄梅戏《神仙配》中有一句经典唱词:“你耕田我织布,我给你挑水浇花园”。描写了玉皇大帝七女儿与凡人董永的田园生活。这正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缩影。
但事实上,男女的分工并不像剧中描述的那么明确。汉代妇女不仅负责纺织,也是农业生产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从春季播种到秋季收获,妇女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存在。
这个说法在历史上也得到了验证。比如,西汉大臣杨云失去爵位后,回到家乡,带领妻儿一起耕田、灌溉。这是中国古代夫妻一起下田劳作的例子,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汉代尤其普遍。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夫妻共同耕田呢?
有两个原因。
更专业地说,这种普遍存在的“夫妻齐心协力”的现象,是适应当时生产工具和经济形势变化的方式的必然结果。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铁犁、牛犁的技术更加普遍,农业生产工具也在此时发生了变化,耧斗出现并在全国广泛使用。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哥伦拜恩是播种者。可以说它是现代播种机的前身。当没有哥伦比亚人时,农民在播种前必须用锄头挖沟。这种方法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容易造成播种不均匀,造成漏播、超播。这时,耧斗菜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巧妙的解决方案。这个问题就解决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但施耧斗需要一人牵牛,一人扶犁,所以至少需要两人耕种。再比如种莲藕,需要两个人合作才能完成。
说完了两个人需要一起工作的原因,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夫妻一起工作”。原因很简单:我国古代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组织一般以家庭为单位。作为家庭的年轻劳动力,人们下地干活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充分证明农业劳动也是汉代妇女所擅长的工作。形象地说,就是“自主创业”,全家人都可以分享分红,空闲时间还可以从事副业。适合踏实、经验丰富、大胆、细心的汉代女性。
03.做生意:女人有钱就有底气
汉代,手工业与商业密不可分。原因很简单。有生产,就必然有销售。手工业生产的丝织物必须通过商品交换来获利。但秦汉时期重农抑商。男性加入商会被认为“不绅士”。这个时候,这些手工艺品怎样才能变成现金呢?为了防止“中间人赚差价”,汉代女性决定自己创业!
这时候就不得不提商界女性的榜样——战国时期的巴子晴,她可以说是女富豪世界的鼻祖,也是女强人世界的典范!巴清对于汉代女性经商的决心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汉代的一些女商贩以贩卖糖、鞋、丝织品等生活用品为生。这些商品价格低廉,而且许多都是家庭生产的。虽然赚不到巨额利润,但还是可以提高一家人的生活水平。
其他女性供应商则从事更高级的工作,例如开酒店和餐馆。著名才女卓文君曾开过一家酒肆,当调酒师卖酒。这种商业活动成本高昂,利润丰厚。以这种方式谋生的女性很受欢迎。许多。
从事经商,汉代妇女“就业”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此类工作推荐具有良好口才、良好数学成绩和经济头脑的女性。
04.歌舞伎:能歌善舞的女性,走到哪里都受欢迎。
“秦家有个乖女儿,自称洛芙……”
“你像石头,我像蒲苇……”
这两句歌词均出自汉代乐府民歌。如此高品质乐府作品的出现,足以说明汉代对音乐的重视。
在汉代,对艺伎水平的要求非常高。如果想成为一名艺伎,首先必须接受长期、专业的训练。一旦被上层选中,歌舞功底非常精湛,就会被终身购买或长期聘用。 。
王公贵族的宫殿里都有艺伎。例如,史书中记载,道王刘奎家里有24名艺妓。宫廷宴会需要艺妓进行娱乐,民间聚会也有“郑武赵姑”。这充分说明,歌舞伎的社会需求巨大,就业岗位众多,竞争十分激烈。
这类工作对颜值和才华要求较高,适合有毅力和才华的女性。
2、汉代妇女为何能够参与社会生产活动?
01.由于生活的压力,女人也必须出去赚钱。
工作?别问为什么,还不是因为穷!汉朝虽然有“文景之政”这样的繁荣时期,但封建社会的下层民众却从未过上富裕的生活。如果君主英明,轻徭役,低赋税,底层人民仍能保持收支平衡;一旦君主平庸或者是贪图功绩的主子,底层人民的生活就变得极其悲惨。
这是封建社会的历史特征。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贫富差距太大,生存压力很大。无论有多少次盛世,对他们都无济于事。单纯依靠男人“赚钱养家”,女人“貌美如花”,对于钟鸣鼎世一家来说是很正常的生活方式,但在那个时代,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完全行不通的。
02、礼仪的约束还不严重,社会对女性的偏见也不大。
众所周知,宋明理学以后,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和折磨达到了顶峰。因此,在此之前,伦理道德对女性的约束并不算太严重。此外还有西汉皇帝吕后、孝文帝窦皇后。对于坚强、优秀的女性形象,人们对女性并没有太多的偏见,所以女性仍然可以“展示自己”,参与社会生产。
03.有些社交活动只适合女性。
就像前面提到的纺织、刺绣一样,这类工作适合精致、有耐心、有艺术气质的女性。大多数男性无法从事此类工作。俗话说,有需求就会刺激供给。这类产业的出现是妇女参与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原因。
正是上述原因的综合作用,加上经济的发展为妇女在手工业、农业、商业等方面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才使得汉代妇女的“就业范围”非常广阔, “就业率”也较高。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汉代女性可以从事的工作种类非常丰富,不同性格和“职业特征”的女性也有不同的工作种类。如果你有机会穿越回汉朝,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工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