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30日,郭金城在比赛中。残奥会官网图片
除了前一天在男子S5 200米自由泳决赛中以2分20秒74的成绩创造新的亚洲纪录外,郭金城在巴黎残奥会的前两天参加了4个项目, 3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这条已经征战赛场12年的“无臂飞鱼”首次亮相残奥会,一次又一次给我们带来惊喜。
“中国飞鱼”惊艳巴黎
剃着光头、没有戴泳帽、没有穿泳裤的郭金城在赛场上很容易被认出来。
作为男女混合4x50米自由泳接力赛的最后一站,他站在起跑台上做好了准备。队友“交出”后,郭金城舒展身体,立即跳入水中,并开始频繁地踢腿,仿佛凭借自己的“涡轮增压”,一口气冲向终点。最终,郭金城以2分14秒98的成绩帮助中国队夺得金牌,并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这位被誉为“中国飞鱼”、“无臂飞鱼”的年轻人,凭借“50米只换一口气”的绝招再次惊艳了比赛。
然而,这招的背后却是艰苦的努力。
“在之前的比赛中,我总是落后冠军0.2秒。通过减少通风,我可以节省0.2秒。”郭金城回忆说:“为了练习屏气,我自己计时,强迫自己每次屏气的时间长一点。他每次都会屏气到快要窒息为止。”他白天在游泳池里练习,晚上在宿舍里装满水的脸盆前练习。渐渐地,他只能屏住呼吸一分钟到近两分钟。比赛时高强度运动消耗氧气较多,屏住呼吸仍然不够,所以他在训练中不断“升级难度”。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他从游50米需要换三次呼吸,变成只需要换一次呼吸。
最终,他在50米游泳比赛中游出了30秒之内的成绩。郭金城实现了对于这类S5级残疾运动员来说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突破。这也让他在杭州亚残运会成名后,三度站上最高领奖台,打破亚洲纪录。
“我的目标是巴黎残奥会。”郭金城告诉自己,更高的舞台需要更多的汗水。
巴黎残奥会训练期间,他积极配合教练进一步加大训练强度,训练量几乎每次都超过万米。 “这样高强度的训练他从不厌倦,每次都高质量地完成。我知道激励他的是残奥会的梦想。”省残疾人游泳队教练刘振斋说。
“当我今天的比赛冲过终点线时,我比之前的比赛更加努力,因为我要实现我的梦想了!”害羞的男孩又笑了。
失去双臂的男孩“长”出翅膀
当看到自己从小养大的孩子登上最高领奖台时,刘镇斋的眼睛都红了。
记得师徒第一次见面是在我省残疾运动员选拔期间。那时,郭金城还是一个8岁的男孩。这个出生在沧州沧县的小男孩,5岁时遭遇意外,因触电失去了双臂。由于对孩子的未来感到迷茫,父亲带着郭金城来参加选拔。
虽然当时还没有到入队的年纪,但刘镇斋却对这个袖空空,却“两眼放光”、有拼搏意识的男孩印象深刻。刘振斋将小男孩列为候补队员,四年后,他带着12岁的郭金成进入河北省残疾人游泳队。
没有双手,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游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郭金城强迫自己跳入水中,用下巴抵住漂流板练习。他一次又一次地跌倒,又重新站起来。他的下巴流血了,肚子里喝了很多水。三天后,他学会了游泳。
改进技术更加困难。身体平衡能力差,入水时身体会窒息,游泳时会因撞到水线而皮肤破裂流血。为了更好地控制身体平衡,他每次训练都会在胸前绑一个1.5公斤的杠铃;为了增强腰部力量,体能训练结束后他还会继续训练。
“那时候,被杠铃片划伤、被水呛到对我来说都是常事。”郭金成说。
一年有365天,郭金城训练超过350天;他每天训练6小时,10多年来几乎无人能敌;回到宿舍放松的时候,他会看国外高手的视频,思考提高动作的细节……
破茧成蝶——从省赛到全国赛再到国际赛,郭金城一步步走上了更高的舞台,取得了越来越优异的成绩。
训练成绩提高的同时,郭金城也变得越来越开朗,对生活充满信心。
在加入游泳队之前,他从未出过远门,父母担心他生活不能自理。加入球队后,他在各地训练、比赛,让他学到了越来越多的技能。他吃饭用脚拿筷子,写字用脚,凡是手能做的事,他都用脚做。 “我的手能做到的,我的脚也能做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我想成为自己的英雄。”郭金城说道。
“我想上大学充实自己”“我想继续参加下一届残奥会”……游泳让这个失去双臂的男孩“长出了”翅膀,翱翔在更广阔的天空。 (河北日报记者 杨明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7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