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认为,摆地摊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可以更早地体验谋生的艰辛。有网友认为,大学生报了学历却从事没有门槛的工作,这是对学历的浪费。还不如早几年出去打工,早就能赚钱了。笔者认为,面对大学生摆地摊的现象,我们既不应该一棍子打死,也不应该站在道德制高点嘲笑大学生知识匮乏、浪费学历,妖魔化街头小贩的收入,鼓励大学生“放下身份”,不顾事实地投资。没有或低进入门槛的工作。
梁启超说:“百行先行,万恶皆是懒惰。”翻看大学生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摆地摊日记”,我们可以发现,摆地摊是大学生行动起来的有力证明。他们在行动中享受乐趣并创造价值。 。大多数大学生摆摊是出于个人兴趣和学校创业课要求。摆摊听起来很简单,但其实背后却有很多玄机。从流程上看,摆地摊必须涉及做生意的基本流程。必须对购买什么商品和出售什么商品进行初步市场调查。必须对路边摊的位置进行研究。采购前必须进行成本核算,确定采购货物的质量和价格。渠道要精心把控,同类产品的价格要了解,如何在保证利润的情况下与竞争对手竞争等等,这些都是宝贵的创业经验的积累。同时,摆地摊需要大学生克服“社交恐惧”,与陌生人交流,甚至通过喊叫、叫卖来吸引买家,这无疑锻炼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摆摊时发生的各种故事也无形中丰富了他们的人生经历。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不少大学生也将自己的“异想天开”注入到摆摊中。在大学生摆摊的故事中,买卖商品逐渐淡出背景,创意成为主角。一些大学生利用自己12G的上网速度和对同龄人心理的洞察,摆出了看似离谱但却很受欢迎的摊位:卖童子的旅行青蛙、买缘分、童年摇滚音乐等等,个个都符合要求。大学生求新求爱、追忆童年的心理特征催生了许多网络梗;一些大学生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创业,从海报设计开始。包括自媒体推广甚至微信社区运营,在获得一批粉丝后,开始不拘泥于固定摊位,在各个大学开展“巡回推销”;也有大学生将自己的爱好与自己销售的产品结合起来。捆绑销售,比如买手环、送塔罗牌占卜等,不仅可以宣传自己的兴趣爱好,还能推销产品。你千万不能让人说:“大学生最懂!”
这本来是一次充实而有趣的生活经历,但当它出现在媒体报道中时,情况就发生了变化。省略了艰辛的过程,忽略了失败的痛苦,忽略了令人惊讶的创造力。只剩下“大学生创业月入一万多元”、“大学生摆地摊还债200万元”等字样。此类夸大利润、盲目鼓吹大学生摆地摊的报道,并没有指出只有少数大学生才能通过摆地摊获利。如果他们没有职业或商业计划,他们永远只是重复工作,无法探索摆地摊工作的可塑性。个人的发展不能通过在实践中发现新的商机、总结新的商业模式来实现。最终只会造成一定的重复劳动和学历浪费。而且,大多数大学生摆地摊只是出于好奇和课余兴趣。我专注于快乐的经历,没有长期的计划。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我真正想要的。
一味主张大学生利用摆地摊来解决当今的就业问题,无疑会导致大学生不愿“放下身份”的社会就业矛盾,蒙蔽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关注。对于大学生本身来说,媒体的激进宣传和网络平台的肆意夸大会引发“地摊热”: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能做到,都想分一杯羹。然而事实上,人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很可能最终热潮会消失,摊子赔钱,工作也无路可走,留下的只有没人理解的焦虑和迷茫。
希望社会能够认识到,摆地摊是大学生多样化生活的一种选择,并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灵丹妙药”。居高临下的态度和想当然的建议无法获得真正的理解和同理心。大学生缺少的不是励志故事,而是他们的困难被认真对待,他们的困惑得到解决,他们的声音被听到。想要鼓励大学生创业,政府和社会就必须在政策、资金、培训等方面为青年创业者提供更多支持,最大限度地降低青年人创业的风险……大学生的利益得到保障,生活得到保障,大学生才能坚定地踏上社会的土壤,创造更高的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8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