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其实,如果急着报小班,不如用日常聊天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做输出练习。
那么聊天练习到底指的是什么?多和孩子说话可以吗?有什么技巧吗?
回想这些年,我经常练习和千寻聊天。幸运的是,她有这些练习打下了基础,并赋予了她良好的表达能力。现在我已经进入小学了,我发现表达能力真的很重要。这是两个非常具体的例子:
1、一年级“看图说话”测试,测试表达能力。从老师的反馈和家长的抱怨中可以看出,很多孩子要么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要么缺乏条理,要么就是词穷。
比如,根据图片填空时,妈妈对小兰说:“——”她说了什么?如果你的宝宝长时间不会说话,你会被气死的。你心里想,“看图说话”好烦人,可后面还有“看图写字”、“作文”,怎么办?
2.表达能力较弱的孩子受苦较多。前几天,听朋友说他的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但他却无法向老师解释清楚。老师认为他欺负了别人,惩罚他在课堂上站了一堂课。回到家后,他委屈得连晚饭都没吃。吃。
说实话,在小学的“江湖”里,你敢不敢发声、懂得发声,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权利、社交、群体存在感。
因此,强烈建议学龄前儿童家长重视“表达能力”的培养,并在日常聊天中进行练习。
“具体如何修炼?”我的感觉是多说话肯定会有帮助。它可以帮助孩子积累词汇量。但词汇量只是表达能力的一小部分。此外,还有逻辑、诉求等。全面提高孩子表达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有意识的聊天练习”。
“有意识的聊天”来源于苏格拉底哲学,指的是像苏格拉底那样的问答式讨论聊天。它有一个专业的名字叫做Havruta,这是犹太精英家庭培养出无数优秀人才的教养秘诀。这也是扎克伯格创立Facebook的源头。
除了扎克伯格之外,还有很多伟人,比如谷歌创始人佩奇和布林、英特尔创始人格罗夫、甲骨文创始人埃里森、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乔治·索罗斯都是在海华沙长大的孩子。
Havruta的含义与英文单词fellowship(即伙伴关系)接近,意思是两人一组,通过提问、回答、对话、讨论来学习和表达某个问题。在家庭中使用时,它将父母和孩子之间简单的聊天变成讨论,使聊天变得丰富和有价值。
在犹太家庭中,安息日周末是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饭、一起“Hiwar Tower”的时刻。父母不会告诉孩子“好好吃饭,不要说话”。相反,他们在吃饭时讨论各种问题。
在“有意识的聊天”中,孩子不仅被鼓励大胆说话,而且还能学会如何通过逻辑思维说话。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飞速提升!
图片来自 Pexels
具体如何讲呢?
2006年,布兰代斯大学发表了一份名为《Havruta学习理论》的研究报告。这份长达40页的报告总结了对“海维特塔”的观察和研究,提出“有意识的聊天”不仅仅是随意聊天和短视,而是包含三个核心,即:倾听与表达、探索与聚焦、支持与挑战。
倾听并表达
倾听和表达时要强调“说走就走”。
比如,放学后,千寻对我说:
“今天我去游乐区玩橡皮泥,老师说我不能做,因为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通常家长会说:“禁止时间确实不能进去随便玩,既然老师都说了,下次注意点吧!”
这样的答案称为“结论性答案”。一旦得出结论,就堵住了孩子表达的可能性。
如果你把它改成一个问题:
“那你当时做了什么?你是听老师的话,从游戏区出来的?还是反抗?”
现在,孩子有话要说。
你可以通过推论来应用它。无论你的孩子说什么,都不要以“结论”结束你们的沟通。相反,尝试使用问题来让聊天继续下去。
这个链接里有两个关键词——
倾听意味着首先关闭你内心的声音。 (不要急于下结论或解决孩子所说的话)
表达就是用开放式问题要求孩子“多说”。
完成这一步的标准:孩子的参与,即孩子愿意多说出自己的想法。
图片来自 Pexels
探索并聚焦
在探索、聚焦时,要强调“讲透”。
聊天开始后,我们要引导孩子在聚焦话题的同时,探索最大的可能性。
因为“有意识的聊天”是有思想、有营养的,而不仅仅是泛泛而谈。对应的是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是不仅要愿意说话,而且说话要有情节、有内容,而且说的话一定要有自己思考的成分。
比如,打开对话后,千寻说道:
“好吧,我反抗了一段时间,我跟老师说我不玩橡皮泥了,我只是想看看孩子们的玩具还在不在,别被怪物偷走了。”
显然,孩子找了一点借口来逃避老师的责备。
这时候,如果父母专注于处理事情,很可能会批评孩子不聪明。
但“有意识的聊天”的要求是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引导孩子深入思考。
所以,我说:
“你很好,也很懂得为自己违规的行为寻找理由,这个理由确实可以减少老师的一些不满。”
这就是探索,用“肯定语言”引导孩子多思考。
话题逐渐向更深的地方发展……(期间,千寻多次打断,谈论其他话题,被我“拉”了回来)
这就是集中注意力,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聊天话题上。 (孩子思维速度很快,聊着聊着可能就跑到别的地方去了,好动的孩子说几句话就会跑开,被其他外界因素吸引,这时候你需要不断地拉着他回来,回到主题交流)。
完成这一步的标准:孩子的专注力,即聊天时的专注力。
图片来自 Pexels
支持与挑战
支持与挑战,要强调的是“说得高”。
最后,是一个进一步验证和思考的过程。
一方面,为刚才表达的想法和意见寻找支持;
一方面,挑战现有的想法并提出问题,看看我们忽视了什么。
这个环节对应的是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是帮助孩子增强表达的逻辑性。逻辑一直是我们教育中的短板,长期被忽视。美国孩子从一年级开始练习观点写作,学习如何逻辑地表达观点。但我们小学语文更强调记叙文写作。
到了工作岗位后,从小培养逻辑的好处就很明显了。我可以轻松地说服别人并有效地整合资源。因此,我非常重视这个环节。我觉得这不仅培养了千寻的表达能力,还帮助她养成了逻辑思维的习惯,这对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大有裨益。
图片来自 Pexels
我们继续上面的聊天案例,继续往下看:
“那你觉得,为什么老师给出这个理由后,可能会允许你继续玩呢?”
这就是支持。无论你的孩子持有什么观点,多问几个“为什么”,并要求他找到证据来支持他的观点。
“因为,当我说我会帮助孩子们看管他们的玩具时,我是在做一件好事,做一个好孩子。”
“为什么你觉得只要装作好孩子,就不受规则约束?”
“而且,你从始至终都没有考虑过老师的立场,如果老师默许了你的行为,那么如果其他孩子也效仿,整个课堂秩序不就混乱了吗?”
这是不断反驳孩子现有想法并提出问题以找出被忽视的内容的挑战。
从犹太人的角度来看,《希瓦尔塔》中的挑战和反驳是一种帮助,而不是争吵。
完成这一步的标准:孩子的积极性,即他在积极回答为什么。
图片来自 Pexels
这三点看似内容很多,但其实我只是把它们拆成碎片,让大家更清楚。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那么复杂。简单总结一下,有一个很大的原则:不要下结论,多问问题,思考主题,说出几个原因。
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自己家庭的“海伊塔”时间。
一般来说,有两个时间段比较合适:
建立固定时间的好处是,当你在心理上把这段时间归类为与孩子的“有意识的聊天练习”时,你会尝试放下手机,停止处理个人事务,阻挡外界影响。无形中,因为你的专注,你和孩子之间的沟通质量就会提高,为有营养的聊天奠定基础。
如果你用得多了,你会发现它其实是一种思维习惯,是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慢慢形成的。当你养成了这种思维习惯,你自然会和孩子聊得越来越开诚布公、越来越深入,而且不会觉得累。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在这日常的“头脑风暴”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总之,说话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本能,而善于聊天却是后天练习的。
-结尾-
作者丨千寻的母亲不是虎妈,她也排斥佛教。我喜欢用策略来培养学龄前儿童的性格、习惯和能力。如果您和我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才华、有趣,那就来吧!
文章来源|本文经公众号东西子教育(ID:eastwest_edu)授权转载,一群家长在中美旅行,关爱孩子,用心观察。每天分享美国教育理念、优质教育经验、国内教育实践,为3-12岁孩子的家庭提供贴心、专业、国际化的教育指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6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