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失去双手也能开启甜蜜事业的“脱贫光荣户”——蔡志兵,男,46岁,城口县秀旗镇石井社区居民。
22岁时,他在山西煤矿工作时,因同事失误,意外失去了双手。但他不甘向命运低头,为自己制造了工具。通过练习自己吃饭、自己搬东西,他学会了照顾自己,树立了坚强的生活信心。 2004年,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他开始养蜂。为了更好地吸引蜜蜂,他每天都要往返20多座山。往返需要六七个小时。凭着他吃苦耐劳的精神,蜂蜜成为了他们一家人的主要经济来源。 2015年,在村扶贫队的帮助下,他学习并掌握了专业养蜂技术,扩大了养殖规模。由于他在技术上的刻苦钻研,一年后,他的蜜蜂数量增至30桶,收入达到3.5万元。 2016年荣获城口县“脱贫致富光荣户”称号。
02、顺利完成航母重要部件加工的巴渝工匠——曹光福,男,48岁,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高级技师。
面对生产设备的升级,他从头开始自学数控知识。他不仅掌握了各种车床操作技术,还学会了只有专业技术人员才能掌握的车床编程和绘图技术。遇到生产问题时,他不仅精于“硬坚果”,而且对产品质量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哪怕只有0.02毫米的误差。工作28年,从未出现过重大失误。产品合格率高达99%。先后承担了7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制造。 2017年,他凭借精湛的技术,顺利完成了航母重要部件关键件的关键工艺加工任务。 2012年荣获“重庆市优秀技能人才”,2015年荣获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荣获“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技术能手”,2017年荣获“巴渝十佳工匠”。
03、相伴半生的“拎着篮子的夫妻”——曹树才,男,64岁;徐厚碧,女,59岁,江津区石门镇永安9组村民。
曹树才四肢齐备,但双目失明;徐厚壁很聪明,但不会走路。曹树才年轻时通过广播学习文化、乐器、技术,成为当地有名的农耕大师。在一次次无私帮助徐厚壁的过程中,两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1982年他们结婚那天,曹树才亲手编织了一个竹篮,作为徐厚壁的“座子”。从此,两人形影不离。你是我的眼睛,我是你的腿:每天,夫妻俩都去田里干活。干农活时,丈夫背着妻子,妻子指挥丈夫锄地、收割庄稼;每次夫妻俩上山打柴,妻子坐在篮子里指挥丈夫砍柴,妻子捆柴,丈夫扛柴。两人在一起30年,一直互相支持。尽管双双残疾,但他们从未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帮助,过着完整幸福的生活。孩子们也会受到他们所听到和看到的影响。夫妻和睦,孝顺父母。荣获2017年“重庆好人”、2017年“感动重庆月度人物”称号。
04、随婆婆改嫁的孝媳——陈腊娥,女,58岁,酉阳县里西镇埃池村村民。
20多年前,她的前夫因病去世。她一直坚持全心照顾瘫痪的公婆,并抚养了三个孩子。婆婆瘫痪的十年里,她每天坚持擦拭身体、按摩身体,让老人保持干净,从未生过褥疮。她坚持每天给婆婆喂三顿饭,一次一勺,保证老人的营养。老人的脸容光焕发,根本看不出他已经瘫痪在床十年了。 2014年,她与瘫痪的婆婆萧再成结婚,夫妻俩继续一如既往地照顾老人。在陈腊娥的一言一行下,她的子孙们也对长辈表现出了极大的尊敬。荣获2017年“感动重庆月度人物”、2017年“重庆好人”称号。
05、以“忠德”治家的族长——陈明义,男,82岁,南川区南城街道居民。
陈明义与妻子张必贤育有6个孩子,31口家庭成员四代同堂。结婚60多年来,两人始终以“忠为本、诚为本、德为修、德为范”的家训治家育人。在陈家,每个季度都会举行一次家庭聚会,围绕“遵守孝道、珍惜亲情、努力工作、勤奋学习、帮助社会、幸福生活”的主题进行沟通和交谈;每年召开年终总结会,民主选拔“学习者”。做一个好学生、做护国爱家的好榜样、做奉献家庭的好妻子等好榜样,家庭和睦幸福,子子孙孙都安定下来。 ——脚踏实地、勤奋、健康。陈家人还积极参与社会救助活动。近年来,他们资助家乡建设了两条村道、三个乡镇卫生院、四个乡村学校图书馆。他们还资助了五名失去父母的孤儿。陈家的优良家风也传播到社区,温暖了邻里,带动了美丽社区的发展。荣获2017年“重庆十大最美家庭”、2017年“感动重庆月度人物”、2017年“重庆好人”称号。
06、安居古城“民间河长”——陈明凤,女,73岁,铜梁区安居镇回龙社区居民。
她是安居人。她从小喝涪江、琼江的水长大。她对母亲河充满了感情。自1986年参加社区居委会工作以来,她始终把保护涪江、琼江、安居古城的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自己不懈的责任:洪水肆虐时,69岁的妇女亲自奔赴两岸疏浚河道沉积物,防止固体废物外流。垃圾、垃圾落入河道,造成河水二次污染。她自发组织辖区生态环保志愿者,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对景区餐厅、居民生活垃圾(污水)的处置情况进行挨家排查。她想让两条河的水少一点污染,多一点清澈。直到今天,73岁的陈明峰仍然坚持每天去景区督导垃圾污水排放,巡视河道两岸。她用实际行动保护流经安居古城的涪江、琼江。 2015年荣获“铜梁区新乡人才”称号。
07、陈氏兄妹三人坚守乡村教育三十年——59岁的陈英、53岁的陈丽、50岁的陈蓉,是涪陵区义和镇大白小学的教师。
受教师父亲的影响,陈英、陈力、陈荣三兄弟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三人大学毕业回国,分别在乡村小学任教42年、35年和33年。在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他大哥陈英的学生。他组建的大白小学篮球队连续七年获得涪陵区小学篮球冠军。 35年来,陈力三妹用耐心和爱心帮助山区孩子们在快乐学习中健康成长。四姐陈蓉,患癌症已有15年,接受了40多次治疗。疾病从未耽误孩子们的学业。兄妹三人教学成绩优异,他们的班级管理是全校、全镇、全区的一面旗帜。多年来,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市、区、镇荣誉100余项,授课学生6000余人,考试合格300余人。考入市重点中学,50余人考入重点大学。受他们的影响,一些学生完成学业后也回到家乡,成为了普通的乡村教师。陈氏三兄妹一生扎根山区教育,为农村孩子走出大山铺路。荣获2017年“重庆好人”、2017年“感动重庆月度人物”称号。
08、通过镜头为重庆人留下“老城”的摄影师——戴前峰,男,60岁,重庆出版社退休编辑。
他是重庆人。 30年来,他的镜头里始终保留着对家乡的热爱和重庆精神。他拍摄了10万多张重庆照片,让老重庆烙印在人们的记忆中,也让新人们记住了它。重庆走向世界。通过他拍摄的照片,大家看到了重庆的悠久历史,看到了重庆的奋进,看到了重庆的明天。他精选600幅照片编写而成的《老重庆——二战名城》被国家有关部门作为礼品书赠送给外宾。他精心打造的新书《老城》收集了1000多张老重庆照片,展现了抗战以来重庆民居、抗战机构、外国领事馆等建筑的原貌。 “奥斯卡”还荣获美国印刷奖本尼金奖,被誉为“印刷界的奥斯卡”。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展现出一种城市精神:在继承中前行,在前进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被评为2017年“重庆好人”、2017年“感动重庆月度人物”。
09、用青春筑起中国梦的飞机设计师——何树培,男,30岁,中国商飞设计师。
他从小就有航空梦想,并一直为实现梦想而努力。考入大学时,他选择了与飞机相关的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期间,他因学业优异成为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特约军事评论员。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英国六所知名大学的邀请,选择在英国克莱菲尔德大学学习飞机设计。完成学业后,他努力考取飞行员执照,以便更好地设计飞机。回国后加入中国商飞,参与我国第一架自主设计研发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的研制。他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每一句话都经过深思熟虑,精益求精。他花了两年时间编写了C919飞行手册,这是C919获得包机飞行合格证的必要条件,也是保证飞机安全飞行的重要文件。作为85后,他有着更远大的理想:参与更多国产飞机、甚至航天器的研制,让自己的航天梦想飞得更远。荣获2017年“感动重庆月度人物”、2017年“重庆好人”称号。
10、梁新宇,男,42岁,与死神擦肩而过20年的排爆专家,重庆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枪支危爆物品管理支队民警。
作为排爆高手,他曾多次成功拆除制作精良、威力强大的炸弹。他是重庆市公安局第一位安防排爆设备使用、维护、维修的“全能专家”。加入警察20年,参与处理过百余起爆炸现场。他每一次去现场,都经历着生与死的考验,每一次宝贵的经验都是冒着生命危险才获得的。他经过层层筛选和一系列高强度淘汰训练,成为首批赴海地的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机枪手和排爆操作员之一。多次为联合国维和部队圆满完成救援、清剿等重要任务。他还随特警总队担任排爆操作员,参加了新疆和田的反恐维稳工作,做出了许多贡献。他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警察的形象,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曾荣获“联合国和平奖章”、“中国维和警察奖章”。荣获个人二等功2次,个人三等功3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年专业专家”、“重庆市十大杰出青年专业专家”。重庆市先进工作者”。
11、兑现为战友照顾父母承诺的退役军人——廖良凯,男,43岁,开州区赵家街道和平村12组村民。
20年前,19岁的战士刘继强为救人而牺牲。作为战友,他认刘继强的父母为自己的“父母”,主动照顾他们,并承诺一生履行刘继强的孝心。当兵时,他把零用钱分成两部分,一份发给自己的父母,另一份发给刘继强的父母;他在老人生日那天给他寄了贺卡;他还利用部队假期去吉林桦甸市农村看望了老人。考入辽宁大学后,他每周都会向吉林的父母汇报学习情况。工作之余,他仍然坚持每天打一个电话,每年至少看望一次吉林的父母。 20年来40多次家人探望,让他们成为了真正的一家人。廖良凯结婚时,老人给他准备了新的被褥;廖良凯的儿子出生时,吉林的母亲邮寄了一大包手工童装。今年7月,他呼唤了20年的母亲去世了。他赶到吉林,跪在母亲的灵前,向老妇人致以最后的敬意。他用自己的行动,兑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荣获2017年“感动重庆月度人物”、2017年“重庆好人”称号。
12、阳光孝顺的男孩——罗倩,女,10岁,北碚区复兴小学四年级学生。
她的母亲患有精神病,父亲有三级残疾,祖父年事已高。她虽然年纪小,但很早就学会了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各种家务她都擅长。母亲生病时,她打她、骂她,但她从来没有怨恨过母亲。而是每天照顾她,吃药,起居。父亲的收入不高,所以她从不向他要什么,也从不花钱,也不挑食。穿;爷爷年纪大了,有时出去很晚才回家。她会到处寻找他,并带他回家。来自家庭的压力并没有让她感到沮丧。她活泼、开朗、乐观。她还是学校的班干部,学习成绩优秀,关心集体,尊敬老师,团结同学。 2017年荣获“北碚区孝顺青年”称号。
13、彭阳,女,28岁,英国剑桥女博士,学成回乡创新农业发展新模式。重庆安亿嘉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中毕业后,她留学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先后在土地经济系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她以优异的成绩担任剑桥大学学生会主席。她还作为中国优秀学生代表受到李克强总理接见。回国创业一段时间后,她看到家乡的人们正在努力种橙子,但产量不稳定,销量不佳。她决心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帮助家乡人民发展现代智慧农业。她创立了奉节脐橙“橙时代”品牌。通过脐橙种植、采摘、加工、深加工、物流运输、营销等综合运营,她将奉节脐橙产业发展成为六大产业,有效提升农产品价值,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150多个,公司年产量达4000吨,收入近4000万元,带动600多名果农增收致富。 2017年,她创办的奉节脐橙“沙橙时代”荣获国际智慧农业博览会“中国农业品牌金收获奖”和“智慧农业好项目奖”。
14、邵志,男,53岁,西南地区自闭症儿童临床康复领域领军人物。现任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重庆市儿童自闭症康复治疗中心主任。
他长期致力于自闭症儿童诊疗技术的研究和探索,用自己的努力和行动点燃了自闭症儿童的希望之光。他牵头建立了全国首家省级自闭症康复治疗中心,并带领团队研发了“婴幼儿自闭症早期识别与干预”技术,率先将自闭症儿童的筛查年龄提前到了2019年。在中国12个月。 ;他创新性地建立了自闭症儿童“心灵解读”能力的系统干预体系,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他创建的“自闭症儿童家长支持服务体系”,改变了我国缺乏系统家庭支持体系的现状,为特殊儿童的家庭康复模式提供了新的蓝图。自2001年以来,他已为7万多名自闭症儿童提供康复治疗服务。 90%以上的自闭症儿童取得了显着的临床康复效果,其中30%以上的儿童经过治疗已进入普通幼儿园、小学。荣获“2017重庆市好人”、重庆市“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
15、乐观地面对生活的“重庆森林人”——熊军,男,30岁,万州区黄柏乡居民。
他3岁时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先天性脊髓灰质炎。医生一度断定他此生没有希望站起来。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 14岁时,他在稻田里练习行走。 18岁时,他以单脚跳的方式完成了中专学业。毕业后,在区残联的帮助下,他坚持自力更生,摆摊买早餐;通过众筹,他开设了旗舰爱情火锅店,店内员工全部是残疾人和下岗工人,还资助了15名贫困大学生;他在网上增加了实体店,通过销售,吸引更多残疾人加入家乡土特产销售队伍,帮助残疾人扩大就业。他还凭借顽强的意志参加马拉松比赛,成为跑遍大半个中国的残疾马拉松运动员。他被称为“重庆阿甘”。荣获“2017重庆好人”、“2017感动重庆月度人物”称号。
16、山里的“送书人”徐百慧,女,50岁,秀山县清溪场镇新华书店营业员。
三十年前,她跟随父亲给一所乡村小学送书。山里孩子们求知的眼神深深地感动了她。从此,她接手了父亲的工作,成为了山里的一名送书人。从21岁到51岁,无论是冰天雪地,还是炎炎夏日,她骑着摩托车、卡车、公交车等,跋涉万里,为秀山、清溪地区送去了近百万册图书。在超过18万名学生手中。 2008年冬天,她在送书时摔倒在雪地里,失去了知觉。过了很长时间,她才被当地村民救起。其实送书并不是她的工作,但对于山里的孩子们来说,无论条件多么艰苦,路途多么危险,她都坚持永不放弃。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山里的“送书人”。荣获2017年度重庆市劳动模范、第25届全国书贸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
17、为救老太太而牺牲的火车站乘务员——许前凯,男,29岁,荣昌火车站乘务员。
2017年7月6日15时49分,他正在执勤,发现前方突然走出一名老妇,横穿铁路。火车即将撞到老妇人。他立即发出命令,指示司机停车,然后不顾自己的安危,从行驶中的火车上跳下来,向铁道上的老妇人跑去。车子凭借惯性行驶到了两人面前。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徐前凯没有跳出铁路自保,而是奋力将老妇拉出铁路。老妇人得救了,但不幸的是他的右腿被火车碾过,膝盖以下被截肢。这一瞬间的壮举是徐前凯出色表演的巅峰之作。多次荣获“安全生产标兵”称号,是成都铁路局“优秀青年转业军人”。为表彰他的英雄事迹,中华全国铁道总工会授予他“机车奖章”,并被评为2017年“中华好人”、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重庆市5月1日2017年“五一劳动奖章”、“五四青年”奖章、“感动重庆月度人物”、2017年“重庆好人” 2017年。
18、为乡村振兴奉献青春的模范第一书记——严克梅,女,34岁,巫山县当阳乡党政办公室主任、玉岭村第一书记。
她是第一个从家乡走出去的大学生。 2008年,已经在上海工作的她怀着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梦想,辞职回到家乡,志愿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上任后,她提出“以工引水修路,争取政策改造农房,发动村民购买医疗保险,发展‘两色’产业(黄烤烟)”的工作思路。烟草、绿色养殖)因地制宜”,并带领村民改造水库860立方米。铺设供水管网长4.6万米,改扩建道路11公里;带动该村发展烤烟1200亩,实现增加值近300万元。成立了专业养殖合作社,带领村发展山羊1500余只、生猪1000头,畜牧业产值180万元。三年来,红草村人均纯收入从不足2900元增加到6000多元。 2013年,她通过招录成为乡干部,但她仍然主动担任玉岭村第一书记,坚持扎根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201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11年荣获“重庆市青年五四红旗手”称号,2016年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19、乐观向上的“00后”女孩——杨阳,女,17岁,实验外国语学校学生。
2016年,她被诊断出患有恶性肿瘤。面对疾病,她乐观地告诉家人:小病我可能会撒娇,但既然是大病,我就应该勇敢面对。她克服化疗后的恶心呕吐,在病床上制定了赴中国参加全球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的计划。她在第二届全球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区总决赛中获得第一名,并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免费录取。参加学院国际决赛的机会。现在,她还在积极准备明年的高考。她每周一到周四都有辅导,每周参加英语培训班,为海外比赛做准备。她积极乐观的精神激励了大批青年学子。荣获2017年“感动重庆月度人物”、2017年“重庆好人”称号。
20、冒着艰辛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游建平,女,43岁,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士长。
在过去25年的护理工作中,无论是在高强度的ICU病房还是在高危传染病门诊,无论是在临床护理科研突破还是在国际军事演习中,她始终凭借坚定的信念、精湛的技能和无限的视野。关爱并服务每一位患者。在援非、抗疫中,她是一名防控设计师。为了接待第一个病人,她带头进入病房,每天加班。她被患者亲切地称为“中国妈妈”。在利比里亚的70天里,她和团队成员共接待了112名患者。 2008年汶川地震时,她连续奋战了60多个日日夜夜。作为医疗骨干,她于5月5日前往西藏,开展全方位高原卫勤保障训练。她曾在多次国际军事演习中担任护士长、联络组长、训练老师、翻译等职务。她撰写了我军第一本国际灾害联合救援标准操作手册。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有情怀、有本事、勇于担当”的南丁格尔精神。荣获“第46届南丁格尔奖章”、“全国妇女贡献模范”、“全国卫生系统护理岗位妇女贡献模范”等荣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5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