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星莹(右)与钟天石(里约奥运会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冲刺冠军)赛后合影
陶星英是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2006级毕业生,毕业后加入新民晚报体育部担任记者,至今已工作十年。她始终活跃在体育新闻的第一线。在享受运动带来的兴奋的同时,她也在竭尽全力做好每一次的报道和评论。
”
我跟随
体育运动一直是紧密的纽带
”
上小学时,一位体育老师看中了陶杏英,邀请她加入田径队。初中时,她选修了特殊班,报读了音乐班。陶杏英再次被体育老师看中。虽然她如愿以偿地加入了音乐班,但她也加入了田径队。高中时,她和男生一起打篮球,跟救生员学游泳……运动细胞丰富的陶杏英,在大学时依然保持着运动的好习惯。
“在上外,第一年参加运动会时,我获得了200米第一名、4*100米第一名、100米第二名。其实我一直很喜欢运动。 ”。
▲陶杏英大学时期参加过4*100米接力赛
除了熟悉的篮球和游泳之外,陶星莹在学校还学习了网球和跆拳道,每天还给自己安排运动项目。她热爱学校的体育运动,更热爱校外的体育运动。由于上外的语言优势,学校里经常有各种国际活动的志愿者机会。陶杏莹也因此成为各大赛场的常客:排球、F1、MotoGP(国际摩托车赛)、沙滩排球……
当然,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她始终没有忘记记者的使命——报道新闻。在校期间,陶星英就通过《上外学报》为上外棒球队撰写通讯,其中一篇报道荣获《上海大学通讯》二等奖。
“当时我觉得棒球队很厉害,他们打败了复旦棒球队,连续多年夺得冠军,我会经常看他们的训练和比赛。”
大学实习期间,她加入了《解放日报》新闻视点移动部,参与社会新闻报道。对于陶杏英来说,这里深度的新闻视角让她更加注重细节。实习期间,她采访了多位红军老战士,以及社会科学院的老师,报道了夏季台风,也报道了科学和社会深度新闻。
然而,在加入新民晚报体育部之前,热爱体育的陶杏英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体育记者。毕业那年恰逢2006年世界杯。陶星英向《文新》、《解放》两大报业集团投递的简历,被当时急需国际体育人才的《新民晚报》体育部选中。于是,她还没毕业就加入了体育部,并在世界杯期间以见习记者的身份参与后方报道。
当她学习国际新闻专业时,她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成为一名体育记者,也没有想到当自己的爱好和工作结合在一起时会从心底里涌出一种满足感。
”
条条大路通罗马
”
陶星莹的报道主线是NBA,但她也“涵盖广泛的话题”。本着“凡是老百姓关心的事情,《新民晚报》都会报道”的原则,凡是能点名的比赛,只要有时间,她都会去。
刚接手NBA一线时,“小巨人”姚明已经在美国休斯顿火箭队培养多年。他的情况一直备受国内外关注。陶星莹每个赛季都会去美国报道。不过,每次采访姚明的中国记者都不少。虽然她也有前辈们积累的资源,但她知道作为一个新人,自己没有机会单独采访姚明,只能集体采访。但由于时差的原因,《新民晚报》在报道NBA的时效性上并不具备优势,因此需要陶星影进行深入的独家报道。
“如果姚明这边不行,那我们就得想别的办法。当时的想法是大家都会对‘姚明是个什么样的儿子,什么样的丈夫’这样有血有肉的话题感兴趣。”明在家吗? ”
在老记者的引导下,陶杏英鼓起勇气走到家庭餐桌前接近姚明父母,并开始用家乡话与姚明父母聊天。虽然一开始她很紧张,姚父母也很谨慎,但随着他们的聊天,陶杏英已经对她要描述的故事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2011年7月20日,陶星莹(左)在发布会后宣布退役后接受采访。
这样的例子对于陶杏英来说并不少见。随着采访经验的增加,她意识到积累人脉以及如何挖掘丰富素材的重要性。如果你不能直接采访别人,那就从另一个角度采访他们,包括他的家人、教练和朋友。条条大路通罗马。
多次获得世界激光骑手级别冠军的中国国家帆船运动员徐丽佳;被誉为“亚洲第一主攻手”的中国男排主攻兼队长沉琼和他的母亲; 100米自由泳后起之秀宁泽涛和他的教练叶瑾……陶杏影通过采访与他们结识,至今仍保持着良好的联系。
▲陶杏英(右)与徐丽嘉在里约
”
我是一个
体育记者
”
无论哪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标准,新闻更是如此。记者的首要任务当然是尽可能客观、公正地向读者报道事件,但同时也必须有自己的职业道德。
当她第一次去休斯敦报道NBA时,她都是中国人。看到姚明在场上的出色表现,陶星莹忍不住和观众一起为他加油。
坐在她旁边的休斯顿当地电视台记者提醒她,“你是记者,这是不职业的行为,你必须保持客观、公正。”当时,陶星影一头雾水,问道:“你不希望火箭队赢吗?”当地电视台记者的话让她瞬间明白了一切:“我也有主队情结,但我只是把它放在心里,我在工作。”
▲2012年NBA全明星赛报道期间,陶星莹是唯一有机会在NBA总裁大卫·斯特恩新闻发布会上提问的中国记者。
“如果我们太主观,我们新闻的真实性就会有偏差。我喜欢一个球员,顶多是因为我在采访中觉得他有个人魅力,或者他的故事吸引了我,而不是钦佩之类的。” ”
▲陶星莹(左)采访勒布朗·詹姆斯
这么多年的采访,陶杏英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工作态度。有时,她采访的团队希望她只写积极的内容,但为了忠实于事实,她写的文章有点质疑团队持续糟糕的记录。当团队给她打电话询问时,她解释道——“新闻报道一定要客观,真实性是第一要务。”
十年记者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陶星莹在采访中也经历过种种困难。 2012年中超联赛第七轮,大连人主场0-1不敌上海申花。赛后,她接受球队采访,在混合采访区遭到大连足协百般阻挠。她还受到人身攻击。她携带的采访设备也被没收。事情发生后,她的家人非常担心陶杏英,她也在考虑是否要继续关注下一场比赛。但她并没有被吓倒,继续关注每场比赛,在她看来,这与足球本身脱节。
“其实这并没有损害我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因为那一次我可能只是遇到了一个坏人,这是一个非典型现象,所以我并没有退缩。”
此外,陶杏英还经常遇到安保不合理、面试官不讲理、来之不易的面试因同行竞争而成绩不佳等问题。然而,每当她走进赛场的那一刻,所有这些不好的心情都消失了。因为对于热爱运动的她来说,每场比赛都是一个兴奋的过程,她的情绪自然会被比赛所激发,充满战斗力。
十年磨一剑,但岁月并没有磨灭陶杏英对运动的热爱。虽然看起来她每年都在做同样的事情,采访同样的比赛,经历同样的过程,但她却感触颇深。
“其实,虽然你每年都会采访中超、NBA等,但每年经历的事情都不一样,感悟也不一样,年纪大了,认识的人也不一样,对生活、工作的思考有很多。”一切都非常有帮助。”
▲陶星莹(右)2010年采访科比·布莱恩特
此刻,陶星莹正在里约热内卢各大奥运场馆奔走。她在见证每一位奥运健儿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的同时,也在与时差作斗争去报道赛事。她对充满激情、热情的南美充满期待。闪闪发光。
▲陶星莹(左)与吴敏霞(里约奥运会跳水比赛女子同步三米板冠军)赛后合影
文章、图片属于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运营的任何公众平台的专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
采访 |新川学院李仁惠、姜以安
撰写者 |李仁惠 新传播学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4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