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体育问答
  • 探访陈李济中药博物馆:全球最长寿药厂的历史与匠心传承

    【中国中医药报】报道

    陈李济中医药博物馆

    走进陈李济中医药博物馆,大厅正中一个红底金漆的大字“寿”字映入眼帘。 “寿”字是我国书画界泰斗吴作人先生为陈李济题写的。这意味着陈李济已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制药公司”。这也意味着陈李济四百多年来始终坚持“齐心协力,济世济世”的宗旨。古老的方药造福社会,给千家万户带来健康长寿。

    百年匠心济天下,岭南出一缕药香。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药业有限公司隶属于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600年(明万历年间),至今已有422年历史。陈李济不仅是广药集团旗下12个中华老字号中传承最久的“老大哥”,也是我国中药行业现存历史最悠久的老字号之一。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长寿的药厂”,“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李济”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商标”。

    在广药集团“时尚中药”战略指引下,陈李济的老字号“金字招牌”重新焕发光彩,发展成为中药产业现代化的领跑者。如今,陈李济已拥有丸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散剂、汤剂、茶剂等7个剂型,并创制了壮腰健肾丸、舒筋健要丸、坤仙胶囊、乌鸡白风丸、咽喉病丸等。灵胶囊、咳喘顺丸、补脾益肠丸等畅销产品。同时,依托百年陈皮工艺,积极发展探索大健康产业,激发老字号新活力。

    作为南药的代表,陈李济历经巨变而屹立不倒,与其济世、诚信、创新、奉献、责任的核心企业文化密不可分。这五种文化滋养和弘扬了陈李济,使之成为中华老字号的四百年传奇。 。

    济世:不忘济世初心,良药远扬

    陈李济创业故事_陈李济创业故事_陈李济创业故事

    自成立以来,“陈李济”已走过了420多年的济世历程。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末,广东南海县商人陈体全乘水路返回广州。匆忙中,他不小心将巨额银子落在船上,被同船的南海西樵樵夫李胜佐捡到。李胜佐在码头等了主人一整天。最后,陈体全来了,把所有的货物和钱都归还了。陈体全感激李胜佐的诚实品格,想报答他,但被他婉言谢绝。由于李胜佐精通医术,陈体全将自己一半的钱投入了李胜佐在广东省南大门不再牌坊角(今北京路194号)经营的中草药店。两人将店名命名为“陈立吉”,表达了永久合作、互相帮助、帮助世界的愿望。

    数百年来,陈李济始终牢记济世济世的初心,以其优良的医药而闻名于民间,也成为朝廷的贡品。据《广州医志》记载,同治皇帝偶尔会出现风寒、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在太医的推荐下,他服用了陈李济追风苏合丸。于是,以“兴和堂”为商号的陈李济名声大江南北。光绪年间,两代皇主翁同和为陈李济题写店名“陈李济”。至今,这三个鎏金大字依然存在。清末科举时期,每逢考试期间,商人、官员云集北京。陈李济及时将蜡壳丸运到北京展览销售,从而逐渐树立了声誉,名扬天下。

    陈李济的产品也承载着将中医药文化带到国外的使命,真正践行“济世”的理念。清咸丰六年(1856年),陈李济药行在广州十三行开设批发办事处,出口产品和进口洋药原料。民国初年,陈李济成为我国最早的外向型企业之一。 1981年,联合国世界教科文组织拍摄了陈李济蜡壳丸制作过程的电视录像,使陈李济的声誉远播海外。

    陈李济的济世基因不仅体现在他的医疗实践中,也体现在他的慈善事业上。陈李济在成立之初就立下了一条规矩,那就是“齐心协力,济世济世,救急救难,帮助有需要的人”。历代陈李济人以行善、济贫、授药授茶为乐,代代相传。 1915年广州遭受水灾时,陈李济义卖百年陈皮,所得收入全部用于救助灾民,成为一段佳话。清末民初,由于民居火灾频发,陈李济选派体力强的工人组建了消防队,并购买了三辆消防车,帮助邻居灭火。如今,陈李济中医药博物馆内还陈列着该消防车的模型。诸多义举逐渐在民众心中树立了陈李济“齐心协力济世”的形象。

    进入21世纪,陈李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公司先后通过国家GMP(良好生产规范)认证,实施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并通过了澳大利亚TGA(治疗用品管理局)组织的GMP认证。新时代,陈李济不忘济世济世的初心,不断探索社会责任实践模式,坚持开展关爱老人健康、为灾区捐款、回收过期家用药品等,为社会福利和公共卫生做出贡献。

    为了让中医药更好地服务社区和人民生活,陈李济发起“支持爱心健康中国——陈李济公益腰部爱心日”全国社区公益活动,覆盖全国23个省份200多个城市,惠及数千人 数千人,直接受益群体包括环卫工人、司机、外卖员、医院护士、教师等,唤醒公众对腰部疾病的认识和关注,吸引社会的关注关注特定人群的亚健康状况,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爱腰、健腰、健康管理服务。

    正如陈李济党委书记、董事长史洪超所言:“陈李济的济世之路是与时俱进的,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 ”陈李济作为中国成立最早的制药公司,至今已经存在了400多年。究其根源,就在于“济”字:“济”是布施,帮助弱者; “济”是宗旨,是创始人和一代又一代陈李济人的追求,是追求博大精深的以“仁”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守正:坚持“古而正药”的宗旨,真材实料

    陈李济创业故事_陈李济创业故事_陈李济创业故事

    “古方药”是陈李济质量第一的制药理念,四百多年来始终如一。所谓“古方”,就是通过不断积累和传承总结出来的经典方剂;所谓“正宗”,就是所用的食材必须是货真价实的、一流的。创业之初,陈李济就形成了“火兼文武调神,药辨君臣心济天下”的医药行业训练。其药材品质优良,配方严谨,工艺精湛。为保证质量和功效,采用茵栀。太阳枝不可用,须用根茎而叶不可用。如果材料准备不充分,最好停止生产。比如陈李济的强腰固肾丸,里面就有一种药材,叫黑虎。陈李济坚持只使用岭南地区出产的草药。虽然北方也有种植,但不是正宗药材,所以不使用。

    “百年陈皮”是陈李济的珍品,其制作充分体现了陈李济“古正药”的理念。陈李济的百年陈皮曾作为礼物赠送给宋庆龄、何香凝、霍英东等名人,并获得“一两陈皮,一两黄金”的赞誉。 2016年,陈李济作为唯一的陈皮品牌,最终亮相中国首部大型中医药文化纪录片《本草》。

    陈李济中药博物馆收藏的“百年陈皮”

    陈李济对陈皮的加工和储存十分讲究。在陈李济中药博物馆里,真实还原了当年的果皮储藏场景。每年小雪节气过后、冬至前,陈李济都会派人到新会采摘完全成熟的茶橘(大红橘)。用“两三刀剥皮”后,除去果肉,保留皮,将果实就地晒干。经过加工、干燥后的陈皮,用草席袋包裹,每袋都标有年份,并放置在木质建筑结构的仓库中。仓库底部有雪松栅栏,下面有几个蜜罐,用来制作蜜丸。楼下药厂煮糖时,楼上果皮长期被蜜蒸汽污染。随着时间的推移,陈皮的外层颜色变得像檀香,内层的果肉变成黑褐色。数百年来,它没有受到昆虫或霉菌的影响。香气持久,久煮也不会腐烂。对化痰、降气有独特的功效。

    陈李济制药工具榨油罐

    陈皮加工所体现的工艺,被陈李济运用到了药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四百多年来,陈李济能够屹立不倒,这离不开时间的沉淀,也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创新:紧跟时代发展,创新满足需求

    历经四百年的巨浪,创新是陈李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说到中医药的传播,就不能不提到陈李济发明的蜡丸技术。康熙年间,岭南地区气候潮湿,中成药容易霉变,一些芳香中药材容易挥发,影响药效,造成“南药不到长江”。 ”。为此,陈李济首创了蜡壳蜜丸剂型。他将蜂蜡和木蜡混合铸成蜡壳,然后切成半球形,将药丸包裹在里面,可以防潮、防虫、避光,使药物可以长期保存而不变质。抗战时期,陈李集附近的一口井里打捞出许多带蜡壳的大蜜丸。这些大蜜丸已经浸泡了十多年,没有任何损坏。他们的制作之复杂程度令人惊叹。如今,“小蜡丸”已发展成为“大产业”。由于传统手工蜡丸生产速度慢,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陈李济利用技术创新,将中药大蜜丸改为塑料壳包装,再用白蜡包裹,实现现代化机械生产。

    陈李济蜡丸

    陈李济怀着济世济世的仁爱愿景,始终为人民服务,不断创新。畅销海内外的陈李济壮腰健肾丸,选用黑虎、牛大力、千金霸、金钩吉等道地药材精制而成,其创建有一段为公、为民的故事。 1959年至1961年,我国经历了三年的自然灾害。许多人因营养不良而患上肾虚、水肿等疾病。陈李济药厂受命研制壮腰健肾丸、大米丸剂型,对肾虚、水肿有良好疗效。它们非常受欢迎且供不应求。怀着济世济世的初心和国企的奉献精神,陈李济将配方技术无偿分享给全国各药厂进行生产,并派出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截至目前,壮腰健肾丸全国已有100多个生产批文。

    新时代,陈李济继续开展科研工作。 2006年,新产品昆仙胶囊被列为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产业化。 2021年,陈李济中药免疫制剂研发中心获批广东省中药免疫制剂重点实验室项目。将以坤仙胶囊和玉屏风茶包为核心开展技术、质量、免疫机制和临床研究。中药免疫抑制剂昆仙胶囊由昆明山海棠、淫羊藿、枸杞、菟丝子组成。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肿痛、屈伸不良、腰膝酸软等。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玉屏风茶包是强身健体、强身外脏的经典中药方剂。它由黄芪、白术、防风三种中药组成。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临床常作为中药免疫增强剂使用。

    近年来,陈李济密切关注社会老龄化趋势,探索中医药保健养生市场蓝海。 2015年,陈李济以“百岁陈皮”为文化基础和中医治病的健康理念,全面布局陈皮健康产业。目前,陈李济已研发创造出一系列健康陈皮产品,涵盖柑橘茶、糖果、糕点、果脯等多个细化品类。陈李济大健康结合“产业+文创+电商”,让健康产品更加便捷、时尚,利用“互联网+”和广药集团大平台的资源优势,实现“大南药+大健康”的双轮“推动发展。

    奉献: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服务社会

    陈李济创业故事_陈李济创业故事_陈李济创业故事

    红色基因流淌在陈李济的血液里,带领陈李济人乐于奉献。

    无产阶级革命家杨殷(1892—1929)是陈李济的第一位党员。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全省、香港总罢工和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杨殷在陈李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工会,培养了第一批工人党员。广药集团乃至广州企业的党的历史是由杨殷开创的。 2021年,陈李济专门修建了国内首个杨殷事迹陈列馆,被授予“广州市党员教育基地”。

    杨殷事迹陈列馆

    李朗儒(1888—1968)是陈李济创始人李胜佐的第七代传人,杨殷革命同志。在他的带领下,陈李济脱胎换骨,率先完成了公私合作。 1920年代和1930年代,李朗儒受部落委托接管陈李记,在设备、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创新,使陈李记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新中国成立后,李郎如带领陈李济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改造。作为当时民营企业的领军人物之一,陈李济在公私合作方面发挥了表率作用。

    新时代背景下,陈李济始终坚持党的建设领导,努力成为国有企业的榜样。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号召,陈李济、蔡志林与广东粤源堂南药种植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在广东省阳西县共同建设南药种植基地。目前,基地种植的药用品种有牛大理、黑虎、狗岭、芦笋、广藿香、布扎叶、川芎等,占地面积约1000亩,明年种植面积将扩大至10000亩。未来。通过基地种植、辐射带动农民种植的示范作用,陈李济为当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贡献了中药产业的力量。

    疫情期间,陈李济率领的阳阴红色突击队队员全力以赴支援疫情防控一线,加班加点生产防疫应急物资。哪里需要志愿者,哪里就可以看到党员陈李济的身影。他们深入各医院、社区开展志愿服务,为医务人员和社区工作者减轻负担,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共同维护疫情防控的安全线。

    责任:以振兴老字号、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己任

    “济”是陈李济的理想,也是中医几千年治病救人的写照。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弘扬中医药文化是陈李济肩上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为国内历史最悠久的老字号制药企业,陈李济汇集了中医药的精髓。早在2004年,陈李济就意识到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性,准备筹建岭南首家中医药产业博物馆。 2008年,他以“陈李济中医文化”项目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后,陈李济不断完善博物馆建设,进一步扩建为陈李济中医药文化园,并被授予“全国中医药文化推广教育基地”等称号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社交场所和平台。

    陈李济中药博物馆内藏有明代青花将军坛、清代彩色药瓶等陈李济数百年的珍贵文物。仿古红木药柜上刻有“苏和丸”、“白凤丸”、“宁坤丸”等药名。馆内有一块木匾,上面有对联,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上面刻有陈李济的医药格言:“火兼文武调手,药辨君臣心济天下”。它规定了陈李济的做人、医学原则,也明确了。这是制药企业和制药人应该坚守的责任。博物馆还藏有一本药书《良药集》。泛黄的书页上记载着陈李济在市场上著名的古药,如参茸白凤丸、千金宝月丸、乌鸡白凤丸、养心宁神丸等。马鲁等人。根据陈李济的产品目录牌匾,陈李济的药品涵盖了人生各个阶段的用药需求。

    陈李济百年春联

    为了让更多人领略中医药文化的魅力,2020年,陈李济回归千年古道北京路商圈,建设广州医药陈李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恢复了老岭南建筑风格,运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印记、广州印记”“老字号药材,陈李济老店”,是再造陈李济辉煌之路400年的传统文化。 2021年起,陈李济将继续升级陈李济老楼,弘扬国粹,讲述中医故事,打造广州城市中轴线上的岭南中医药文化新地标,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制药厂”。 “再现北京路千年商道,打造具有中医文化氛围的国家级商业步行街”。

    陈李济旧址(1937年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陈李济致力于实现中医药大众化、大众化、现代化、国际化,做振兴南医药的排头兵,提升岭南中医药文化和老字号的品牌影响力,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 ,为中医药的振兴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4017.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