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餐味道“被实力劝退”,垃圾桶也不够用。据澎湃新闻报道,安徽阜阳一名农村小学生因口味不佳,将营养餐扔进垃圾桶。其中一个桶里的面条溢出来了。对此,该小学校长表示“很难得到大家的认同”、“我觉得味道还可以”。他还表示,学校将改善营养餐的口味,加强对食物浪费现象的宣传教育。
垃圾桶里堆满饭菜的景象,无疑与当前提倡校园光盘宣传、鼓励师生不留剩菜的倡导相冲突。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原因,就不难发现学生的难点。据一位家长介绍:“这个面条根本没有油,只是和蔬菜拌在一起吃,很干。”
倾销行为显然不是少数学生的偏袒和浪费造成的。只要饭菜好吃,学生宁可挨饿也不愿扔掉。正如网友抱怨的那样:难吃的食物就是最大的浪费。因此,学校除了加强对学生珍惜食物的宣传教育外,更应该反思自己,努力提高食物的味道,而不是用难以形容的味道来挑战孩子的味蕾。
平心而论,在营养餐中做到美味与健康的平衡并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口味并不容易,也需要花很多心思。不过,就这件事而言,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校长所说的“各方意见难以调和”,而是孩子们对于难吃的食物意见过于统一:他们把所有的东西都扔掉了。难吃的饭菜,这本身就是最简单的事情。 ,最直接的评价和表达。满溢的垃圾桶上,清晰地写着“不满意”三个大字。
面对学生如此直白的“差评”,学校显然不能以“难以得到大家一致同意”、校长本人认为“味道还可以”为借口。推广营养餐的更好方法是了解学生的不满,主动与学生沟通,通过扎实的研究了解学生的口味偏好,提高菜品的丰富程度。
以此次被曝光的蒸面为例,不难发现学校在食物选择上考虑得不够周到。面条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容易变硬、结块,不适合校外送餐。蒸面以面条为主,辅以豆芽、青菜、肉丝等。显然符合教育部规定的餐饮“主要提供肉、蛋、奶、蔬菜、水果等食品”的要求。有一个差距。
显然,如果学校在选择餐食供应商时能够充分引入市场竞争的力量,充分考虑价格、营养、口味、多样性等因素,并及时征求家长和学生代表的意见,营养餐的情况被抛弃应该得到解决。是可以避免的。事实上,同样采用“4+X”供餐模式(中央补贴4元,学生可缴纳一定餐费),一些地方的学校也给学生交出了满意的成绩。
例如,据央视报道,贵州毕节市朱场小学选定的食品供应公司将聘请营养师制定菜谱。学校提供三菜一汤,每餐有肉,每周不会重复。与这样的膳食选择相比,干瘪的蒸面条无论是营养还是味道都黯然失色。
可见,对营养餐“垃圾桶满溢”的深入反思,不仅涉及口味,还涉及学生意见是否得到充分尊重、学校决策是否公开透明等一系列问题。 。如何让学生的餐费花在刀刃上,确保每一分钱都落入学生的嘴里,也是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取得成效的关键。
该项目自2011年启动以来,已进入第十个年头。在广大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较多,家长外出打工,不照顾好孩子饮食的现象很普遍。国家实施这一计划的初衷是提高农村学生特别是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教育公平。目前,每年约有4000万农村儿童获得营养餐补贴,该计划已覆盖所有贫困县。
但近年来,一些学校从孩子们嘴里“偷菜”、“占便宜”的现象依然存在。江西省万安县多所小学的营养餐被大量变质。河南省商水县一所小学为孩子们提供素食餐。关于面条的消息更令人惊讶。
针对一些地方营养餐造成学生食不果腹的情况,一方面,学校应更加主动、用心,善于倾听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努力提供营养餐,满足学生的需要。更丰富、更美味、更划算。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要加强监管,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严格餐饮企业准入,强化采购招标公开透明,实行学校领导陪餐制度,防止餐饮企业带餐。挪用、克扣学生餐费等别有用心的行为。
当然,要让学生真正吃好、吃好,“不难吃”是最基本的前提。小学生倾倒营养餐的无奈和不满,值得认真对待和尊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8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