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务合同纠纷案中,被告向原告提供留学寄宿中介服务。其向原告承诺,服务合同金额的70%将用于代其支付寄宿家庭费用,但实际上仅支付给寄宿家庭1780美元,仅占合同金额。金额的46%。朝阳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存在欺诈、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判令赔偿原告6240美元。
随后,朝阳法院召开新闻通气会,总结预付费消费服务合同案件审理情况,发布法院消费者维权典型案例。
3月14日,朝阳法院就预付费消费服务合同案件和消费者维权典型案件审理情况举行新闻通气会。
据了解,2020年至2022年,朝阳法院共审理审结预付费服务合同纠纷2918件。其中,职业资格、大学学历等教育培训合同占74.5%。美容美发、健身、婚庆、旅游合同、家政合同等服务合同也涉及其中,涵盖了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此类案件标的额普遍较小,5万元以下的占92.6%。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争议较少,简易程序适用率较高。约65%的案件通过调解或撤诉解决。 ,大部分纠纷可以通过双方协商、调解来解决。
“预付费消费服务合同涉及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我院针对此类纠纷的特点和案件走势进行实证分析,旨在进一步发挥人民法院的作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生活需要。”现任朝阳法院副院长。
齐晓丹表示,在涉及预付费消费服务合同的案件中,当事人具有明显的群体特征。预付款纠纷在教育培训行业、美容健身行业较为常见。引发纠纷的主要原因是经营者履行合同不当,且不少情况下被告未出庭应诉。判决审结的案件中,缺席审理的案件占77.1%。存在经营者“跑路”的现象。调查数据还显示,消费者对经营者的信任程度直接影响合同的后续履行。消费者的诉讼请求主要要求解除合同、返还款项,但其举证能力和诉讼能力仍不足。
朝阳法院望京人民法院院长李金雷通报的5起消费者维权典型案例中,一家健身房擅自将消费者购买的健身课程分成多份不同金额的合同,并更换私人教练。法院判决终止服务合同。 ,健身房退还私教课程剩余预付款;开发商与购房者签订预售合同后,将已售房屋重新抵押,导致预售合同无法履行,法院判决按照合同约定付款。按约定标准计算的违约金;消费者购买预付卡未激活,发卡机构擅自停卡并收取服务费。法院判决解除合同,退还消费者预付款及利息;经营者销售二手手表侵害消费者知情权,法院判决该公司赔偿2万元;快递公司未明确标明保价服务的收费及消费者的权利义务,自行经营保价服务。法院判决,应根据商品的实际损坏情况赔偿消费者损失。
“希望这些典型案例能够引导经营者树立经营诚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消费者要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保持理性成熟的消费心态,关注商家的经营动态。”朝阳法院民事一庭庭长李增辉表示,“针对合同订立、送达等方面存在的违规行为。此类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发现。针对质量难以保证、连带责任适用程度低、跨民刑事案件处理困难等问题,建议完善多层次的法律监管体系,制定行业规范,明确行业标准。同时,法院还将注重发挥审判示范作用。建立多发纠纷预警机制,深化预付款纠纷源头预防、调解、化解工作体系建设,加强法制宣传,减少预付款纠纷发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9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