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体育问答
  • 凤凰花开毕业季:大学四年青春记忆与人生新篇章的启航

    又是一个凤花盛开的夏天,又是一个相爱毕业的一年。匆匆匆匆,时光如一首无词歌,奏响如歌的行板,奏响告别的笙箫。

    曾经拥有的好朋友,曾经抱怨过的食堂,曾经叫过你名字的老师,曾经看不下去的书……一点一滴,一滴一滴,就像你曾经憧憬的心情毕业了,对飞翔的憧憬,现在都消失了吗?依依不舍、对你依恋不已?

    只因为这里留下的不仅仅是回忆,还有你最公开的青春,最鲜活的人生。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串联最美风景的旅程,那么大学就是这趟旅程中最特别、最多彩、最珍贵的部分。

    四年的时间,你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张成绩单和两张证书。雪已落无痕,雁已留声。你给学校带来的,学校给你留下的,远远超过你的想象。许多!

    民国时期国足奥运会_民国时期奥运会足球冠军_民国奥运会选手

    新的生活扬帆起航,新的征程开始。你留下的是我们共同的记忆——档案!

    作为一所拥有111年悠久历史的著名华侨学校,我们有太多共同的回忆值得寻找和分享。值此第十个国际档案日之际,学校档案馆从现有档案中提取精华,汇聚大家,共同揭开暨大大学生民国时期的档案记忆。

    文凭

    民国时期,正式学校毕业证书的右侧是学号和印章。学校和学生各留一半。学校将附上相应的毕业证书存根,并将剩余一半存档。证书和存根的样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当无法颁发正式毕业证书时,学校将以临时毕业证书的形式证明学生的毕业身份。

    民国三十年(1941)陈玉年毕业证书存根(左)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徐晋毕业证书存根(右)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陈百康毕业证书(左)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国立暨南大学临时毕业证书(右)

    档案显示,民国时期,进入国立暨南大学就读的学生须提交高中毕业证书,作为入学资格审查的材料。毕业时未缴纳高中毕业证书的,不予颁发大学毕业证书。

    陈固然高中毕业证书(一)

    1947年学生花名册(第二部分)

    毕业照

    据记载,1948级校友有300余人,大部分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秋考入福建建阳该校。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最困难的阶段,他能否顺利完成学业无法预测。但全体师生仍然保持着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抗战胜利后,学校于1946年复员上海,办学范围逐渐扩大。后方复员学生和琳达学生陆续转入学校,其中1948班的学生有100多人。

    暨南大学文学院1948届毕业生合影(左)

    暨南大学理学院1948届毕业生合影(右)

    暨南大学法学院1948级毕业生合影(左)

    暨南大学商学院1948届毕业生合影(右)

    据史料记载,1925年秋最初入学的学生有70人,但由于战争的原因,有的陆续转学,有的从其他学校转学。四年后,1929年毕业时,学生只剩下37人。

    暨南大学1929届毕业生合影

    真儒发展时期(1923.9-1937.8),学校设有文学院、理学院、商学院三个学院。附属学校有华侨教育师资培训班、附属中学、实验学校。

    文学院设有中国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地理系、教育系;理学院设有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商学院设有会计与银行系、对外贸易系、工商管理系。 。

    暨南大学学生合影(上海真如期)

    1937年暨南大学毕业生合影

    据史料记载,第一期华文教育师资培训班是由侨务委员会创办,后经中央政治会议决定,移交国立暨南大学兼办。由于经费问题,在校长何丙松的努力下,转华侨师资格班于1936年9月14日正式开办。课程包括:教育概论、教育心理学与考试、中小学管理、中国通史、华侨概况、南洋历史、南洋地理、国际法、生物与实验、应用文学等。所有课程均由老师授课校内外专家。著名校友、泰国前国会主席、副总理徐通武、烈士符克等均曾在本次培训班学习。

    华文教育师资培训班合影

    学校附属中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6年建校。但由于这一时期学制未定以及校名变化,从技术上推断附属中学是在公元1906年竣工的。民国22年,即1933年,真如时期,附中共有十个班,其中初中一、二、三年级三个班学校设有高中普通部一、二、三年级三个班,师范部一、二、三年级三个班和补习班(针对报考中考的学生)。初试)一节课。

    1937年暨南大学附属中学全体师生合影

    毕业相册

    据史料记载,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国立暨南大学共有三学院九系毕业生75人,其中文学院29人,国文系3人。文学系5人,外国语言文学系5人,历史地理系5人。科学部7人,教育部14人;理学院20人,其中数学系3人,物理系6人,化学系11人;商学院现有26人,其中会计与银行系22人,工商管理系22人。部门有4人。

    1938年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和外国语言文学系部分毕业生(左)

    1938年文学院历史地理系部分毕业生(中)

    民国奥运会选手_民国时期国足奥运会_民国时期奥运会足球冠军

    1938年文学院教育系部分毕业生(右)

    1938年理学院部分毕业生

    1938年商学院的部分毕业生

    毕业生名册

    民国三十一年至三十三年(1942~1944),国立暨南大学毕业生名册不仅记录了学生的系名和姓名,还记录了学生的学号、性别、毕业年龄详细。 、籍贯、入学年月、成绩、总平均分、毕业资格批准年月及指导编号、毕业年份、毕业证书编号及邮寄地址等。

    学生身份

    学籍是指学生属于某一学校的合法身份或资格。学籍档案是学生基本身份信息、在校学习期间的成绩、思想表现、综合评价等的记录。在校学生的学籍档案通常存放在学校。学籍管理部门作为学校和学校的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查询、审核、审核毕业资格。学生毕业后,转入档案部门保存。

    国立大学各院系及国立大学必修选修课程统计图(19​​36年第二学期)(左)

    国立大学及国立大学各院系学生人数统计图(19​​36年第二学期)(中)

    国立大学及国立大学全体学生籍贯统计图(1936年第二学期)(右)

    1929年国立暨南大学附属中学全体学生学籍一览表(左)

    1928年国立暨南大学全体学生学业状况表(右)

    校友荣誉——东方足王陈振和

    右七是陈振和

    陈振和(1906-1941),著名抗日空军英雄,出生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祖籍福建海城。 1926年考入上海暨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在校期间,他品学兼优,热爱运动。曾是上海队和国足的主力球员之一。 1927年,陈振和与同学组成的中国队以4:3的战绩击败英国队,连续9年夺得江南八所大学足球冠军。代表中国参加第九届、第十届远东运动会并两次获得冠军。 1936年8月,陈振和作为中国足球队左前锋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这也是中国足球队首次参加奥运会。由于他的皮肤黝黑,高尔夫球手们昵称他为“小黑棕”。

    1932年,1月28日淞沪抗战爆发后,陈振和毅然投身抗战,到中央航空学校学习战斗机驾驶。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时,陈振和已是空军中队队长,负责保卫南部海岸线。在防空任务中,他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屡立战功。他还因所在中队在广东战区击落四架日本敌机而获奖。 1941年他英勇牺牲,为国捐躯。

    校友荣耀——泰国“基辛格”徐敦茂

    1936年,徐敦茂(后排中)回国到暨南大学学习。

    徐敦茂(1915-1999),泰籍华人,泰文名巴实·坎贾纳维(Prasit Kanjanawi),泰国前国务院副总理。祖籍广东省饶平县。民国时期,就读于上海暨南大学教师进修班。在学习期间,徐敦茂的汉语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他获得结业证书并返回泰国。 。

    1950年,徐敦茂竞选泰国人民代表,开始了他30年的政治生涯。历任商务部部长、国会主席、司法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职。1972年率泰国乒乓球代表团赴北京参加首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打破中泰两国长期隔绝,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他主张恢复中泰贸易。在他的努力和其他议员的支持下,泰国政府于1973年修改了相关规定,解除了禁令,正式开放中泰贸易。

    1975年两国正式建交,徐为中泰关系正常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被泰国媒体誉为“泰国的基辛格”。

    徐敦茂为学校建校90周年题词

    校友荣誉——体育巨人徐恒

    徐恒(1912-2009),出生于台北,前国际奥委会委员、杰出运动员。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第一学期毕业于国立暨南大学商学院政治学系。 1934年参加第十届远东运动会,获足球金牌、排球银牌。从海军退役后,他致力于推广体育事业,并于1970年至1988年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

    徐衡自幼受到书香世家的熏陶。他勤奋好学,擅长体育运动。 1930年,18岁还在读中学的他,凭借独特的“梳发式”扣球优势成为球队主力,参加了第九届远东运动会排球比赛。

    1934年,他入选第十届远东运动会足球队和排球队的队员,成为“双料选手”,并在两场比赛中均获得冠军。其后,他担任香港水球队前锋,被誉为“水球十字星”。徐恒在各项国际体育赛事中总共获得了八枚金牌。

    民国二十三年第一学期毕业名单(左)

    徐恒绝活——“梳头”扣杀(右)

    校友荣誉——篮球天才蔡彦雄

    蔡彦雄(1914-2007),祖籍广东省丰顺县,泰国归侨。 1938年毕业于上海国立暨南大学教育系,曾任暨南大学校长。历任香港黎明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省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会议。

    蔡彦雄在校时就热爱篮球,是球场上的领袖。当时上海各大报纸都以“蔡彦雄实力震惊所有人”、“蔡彦雄炫耀实力”和大幅照片等醒目的标题进行报道。 1936年,22岁的蔡彦雄作为篮球主力赴德国参加第11届奥运会。

    奥运会归来后,蔡彦雄刻苦苦练球技,与国内外强队同场竞技,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1938年至1939年,他们击败了由上海公共租界美国人组成的美国队,两次获得国际冠军。 1939年8月29日,他效力的上海明星队以41:37的比分击败了加拿大国家篮球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蔡彦雄和他的同伴们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出色的高尔夫球技术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风格与风格

    我校历来高度重视体育活动建设。由于华侨学生体质强健、性情活跃,早在学校创校时期,学校就专门修建了篮球场、足球场、秋千、篮球场等体育设施,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上海真如时期,暨南大学的大、中学生大部分寄宿在校园内,课外生活丰富多彩。他们在音乐、舞蹈、戏剧、球类、田径、游泳等文体活动中表现出色。学校高度重视文化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场地和器材,聘请名师指导,造就了众多文化体育人才。在文学艺术方面,济南人在舞台、银幕上名声大噪;在体育方面,从1927年到1936年,他们连续九年夺得江南八所大学的足球冠军,甚至作为国家队队员远赴东南亚、远东、奥运会,为江南争光。祖国。 。

    棒球队(左)

    民国奥运会选手_民国时期奥运会足球冠军_民国时期国足奥运会

    第九届江南大学生篮球锦标赛济南队(右)

    上海各高校暨南大学足球锦标赛代表队(左)

    上海高校、暨南大学越野锦标赛代表队(中)

    参加全运会的田径队代表钟连吉、郝春德(右)

    女子篮球队(左)

    中学篮球队(右)

    排球队(左)

    中学排球队(右)

    西洋乐队(左)

    致辞(右)

    京剧研究会(左)

    中国画研究会(右)

    英语歌唱班(左)

    西画研究会(右)

    结论

    暨南大学走过了111个风雨飘摇的岁月,走过了100多年的风风雨雨,走过了100多年的砥砺前行。学校历届领导和师生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取得了巨大的办学成就。

    如此悠久的办学历史,理应积累了同样丰富的历史档案,供我们描述学校的历史、见证学校的面貌、展示学校的特色。但由于各种历史和社会原因,我校建校以来的历史档案,特别是解放前的学校档案,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散落在世界各地,给学校的收集整理工作带来困难。历史编纂材料。这也是学校档案事业建设的一个短板。

    作为学校的共同记忆,学校档案馆目前收藏的民国时期校史档案大部分来自第一历史馆、第二历史馆、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市图书馆、广东省档案馆等学校历史编纂期间的地点。收集历史资料和校友个人捐赠。

    为了更好地保存和发展这些珍贵资料,档案馆于2016年启动了校史档案数字化工作,将馆藏原始校史文献进行数字化封装,为学校各单位使用提供服务。

    希望我们在做好解放后校史档案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全力填补解放前校史档案的空白。竭诚欢迎广大师生、校友提供校史档案相关资料!

    学校历史档案收集

    校史档案是传承和创新高等学校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的重要资源,是学校发展历史的原始记录。为客观记录和展示学校发展的历史脉络,探究学校历史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示学校的教育成就,传承优良文化传统,学校档案馆向全校师生开放、退役军人及其家属、海内外校友、社会各界人士收集校史资料。

    一、采集范围

    暨南大学1906年至今各历史时期档案。

    2. 征集内容

    序列号

    内容

    来校视察、参观、参观、讲学的上级领导、社会名人、重要外宾的资料、照片、题词、纪念品等,以及集体和个人合影、工作照等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接见。

    学校历届领导、知名教授的著作、手稿、聘书、证书、聘书、日记、书信、书画作品。

    学校各时期重大事件和活动中形成的材料和实物;各类大型活动中收到的重要贺信、电报、礼品,以及各类媒体报道的学校重要事件、活动、人物等信息。

    学校师生参加国内外各类重要活动、比赛的信息、照片、视频、实物。

    具有历史价值或者代表性意义的教具、教案、仪器设备、工具、模型等。

    能反映学校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典型工作和生活用品,具有时代特征的各种材料和实物,包括回忆录、自传、事迹、媒体报道、轶事、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毕业证书、毕业证书作业证明、成绩单、校徽、校徽、个人身份证明文件(如工作证、学生证、借书证等)、纪念章、门票等、专着、译文、有重大影响的教科书、论文或者论文集。

    学校集体或单独获得国家、省部级各类表彰奖励的物资和实物。

    校园建筑、校园风光老照片、反映学校不同时期风貌的匾额、碑(文)、拓片。

    历届毕业生照片、毕业相册、师生间的寄语、题词等。

    10

    其他能够反映学校发展历史的珍贵资料、实物。

    3、收集材料的载体

    纸质型、电子型、音视频型、实物型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6200.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