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体育问答
  • 2020厦门马拉松鸣枪起跑:中国马拉松运动迈入新十年,未来十年热度能否持续?

    ▲1月5日,选手们在比赛中。当日,2020厦门马拉松开赛,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多名跑者参赛。

    十年后,

    尤其是近五年的“井喷”发展,

    马拉松在中国已经从小众走向大众化。

    《赛马》、

    无数中国人已成为

    追求新的健康生活方式,

    2017伦敦马拉松_2017年伦敦马拉松_伦敦马拉松2019

    它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中国马拉松运动进入新十年,

    它会跑到哪里去?

    未来十年:马拉松还能继续流行吗?

    中国田径协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年五年间,中国马拉松赛事数量增长了四十倍。 “初步统计,2019年,全国共举办800人以上大型活动1900场,参与人数720万人次。”中国田径协会副秘书长、国家体育总局田径管理中心社会活动部主任水涛表示。

    2018年发布的《马拉松体育产业发展规划》预计,2020年全国马拉松赛事数量(800人以上)将达到1900个,参赛人数超过1000万人,产业规模1200亿元。 “其中一些指标在2019年已经提前实现。”水涛说道。

    ▲2019年12月15日,福州国际马拉松赛在福建省福州市五一广场响起一声枪响。比赛期间,选手们跑遍了福州三坊七巷

    伦敦马拉松2019_2017伦敦马拉松_2017年伦敦马拉松

    连续13年担任“北马”裁判的外交学院体育系主任、国际田径裁判员王莉副教授认为,马拉松热潮背后有着明显的时代印记。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马拉松运动参与性强、社会性强、门槛低、性价比高,受到很多人的青睐。”

    中国田径协会新闻委员会委员、资深跑步媒体人陈元鼎表示,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就会进入以马拉松为代表的全国路跑运动消费周期,又称国际著名的“马拉松周期”。 2011年,中国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标志着马拉松运动开始了近十年的蓬勃发展。

    未来还能继续流行吗?很多业内人士的答案是肯定的。 “虽然中国的马拉松赛事数量大幅增加,但总数仍低于美国和日本。考虑到中国的人口基数,仍有持续受欢迎的空间。”王丽说道。

    厦门马拉松爱好者胡东野告诉记者,近年来,民间跑团在各地涌现,报名参加比赛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大多数活动都需要抽签来分配名额。本届厦门马拉松的胜率仅为28.8%。从数量上看,马拉松运动的发展远未达到瓶颈期。

    水涛认为,在中国经济平稳向好的背景下,马拉松赛事整体发展平稳。 “未来,我们将继续完善赛事体系和管理政策,增加赛事供给。”

    缺失白金:距离世界第一还有多远?

    2019年,世界田径公布了首个马拉松“白金标签赛事”名单,中国马拉松并未列入名单。水涛表示,中国田径协会将支持合格赛事争取白金标准。与波士顿、伦敦、东京等世界顶级马拉松赛事相比,中国到底落后了多少?

    “事实上,我们在整体赛事组织和硬件设施方面可能比一些国际赛事更好。”水涛说,“但如果我们想要达到白金标准,我们需要世界顶级选手的参与,以及赛事服务、电视转播等,都需要继续学习。”

    ▲2018年4月22日,伦敦马拉松赛上,男子精英跑者跑过伦敦塔桥。

    水涛认为,目前最大的差距在于国际化程度。 “二十年前,我去考察纽约马拉松,共有三万人,其中一万名纽约人,一万名纽约以外的美国人,还有一万名外国人。但现在报名参加3万人北赛的外国选手只有500人。”马拉松人。”

    赛事数量的激增,导致专业马拉松管理和运营人才紧缺。有专家认为,部分跑道乱象与我国尚缺乏足够的专业运营管理人才有关。

    水涛介绍,中国田径协会与上海体育学院共建马拉松学院,培养了赛事组织、医疗救援等各方面人才2000余人。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组织培训工作时,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从问题出发。如果只讲宽泛的概念,对赛事组织的提升效果还不够明显。”王丽提醒道。

    此外,多位专家表示,中国马拉松文化培育是其当前发展的最大短板,赛事同质化严重。 “真正的马拉松赛事,一定要从服务跑者的角度去办好。”王丽说道。

    “波士顿马拉松对跑者的吸引力在于其数百年的文化积淀。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地域特色浓厚,可塑性和延伸性强,各地赛事有足够的空间形成自己的特色。”胡东野说道。

    2017伦敦马拉松_2017年伦敦马拉松_伦敦马拉松2019

    ▲2017年4月18日,波士顿田径协会宣布,波士顿马拉松第一位女跑者凯瑟琳·斯维策(Catherine Switzer)所穿的261号号码布退役,以纪念她成为第一位完成波士顿马拉松的女跑者。这是70岁的Katherine Switzer在参加第121届波士顿马拉松赛前向观众致意

    胡东野认为,我国高水平马拉松运动员的数量和成绩落后于亚洲高水平国家,人才培养体系的缺失也会给发展带来隐忧。 “如何形成商业人才培养模式将是未来的突破点。”

    中国特色:如何发挥后发优势?

    从1981年首届“北马”到现在,中国马拉松已经走过了39个年头。与欧美百年发展史相比,中国马拉松仍处于“年轻时代”,具有后来者优势。

    水涛介绍,2019年中国马拉松发展的一大特点是与科技的融合,中国田径协会也在积极拥抱科技发展的新成果。 “比如我们正在试点赛时心率监测系统,通过大数据平台检测跑步者的身体状况,让跑步更安全。”

    “中国马拉松在技术应用和社交媒体方面无疑是世界第一。赛事APP非常便捷,人脸识别的使用也很普遍,赛事直播也越来越移动化。”未来,效率会越来越高,反作弊手段也会越来越强。”陈元鼎说。

    ▲2019年4月4日,跑者们在梨花盛开的赛道上奔跑。当天,河北省邢台市魏县举办了一场花海马拉松。千余名跑者在数千亩梨花丛中完成了比赛。

    近年来,我国专题马拉松赛事越来越多,城市马拉松的类型不断丰富。水涛认为,马拉松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越野跑以及其他类型的路跑。中国田径协会将鼓励推广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赛事,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

    在赛事选择方面,据保守估计,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中国跑者选择参加国外马拉松比赛。王莉表示,这一现象已成为体育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管理部门应该认识到公众交往中的这一趋势,积极做好引导和规范工作。

    中国地方政府很乐意支持马拉松赛事,以此作为促进当地发展的机会。 “马拉松涉及到城市的资源配置,离不开政府。通过举办马拉松来宣传城市形象、推动全民健身战略,也让当地政府愿意进行适当的投入。”

    “‘北马’、‘厦门马拉松’、‘上海马拉松’等市场化品牌赛事不再需要政府资助,而是发挥城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水涛说道。

    “未来中国的马拉松前景一定是非常光明的,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及时处理和规范。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我们也要思考如何把中国的马拉松推广到国外,形成自己的特色。” ”王丽说道。

    ▲2019年12月26日,长沙红色半程马拉松在长沙市橘子洲风景区开跑。比赛过程中,参赛者们争先恐后。

    近十年来,马拉松运动随着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而迅速发展。这一战略机遇期还将持续下去。可以说,站在新十年的起跑线上,中国马拉松正朝着高质量、规范化发展的新轨道迈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5464.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