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庭都拥有一栋别墅,并配有外国仆人;
市中心到处都是限量版定制豪车和复古老爷车。宝马、奔驰只能算低端车。开丰田本田很尴尬;所有公民享受免费教育、免费水电费、免费医疗和住院,并且免征所得税;
大学生毕业后平均月薪达4.4万元...
很难想象这梦幻般的场景竟然发生在中东小国科威特。
一百多年来,科威特从几乎覆盖全境的严酷沙漠,转变为经济可与欧美媲美的发达国家。
这一切的变化都与科威特地下丰富的石油资源和沙巴王室的运作密不可分。
富裕的科威特
科威特是一个有着两大标志的国家:战争和石油。
在富人遍地、战争频发的中东地区,科威特的名字并不出名,也绝不是国际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以至于其他人对科威特的印象不过是入侵伊拉克及其丰富的石油储备。
但大家都知道,非战争状态下的科威特社会是多么繁荣昌盛。
2023年,科威特GDP总量将达到1617.72亿美元,人均GDP将达到3.75万美元。在亚洲排名第9,在世界排名第37。
要知道,这只是一个总面积相当于北京、人口刚刚超过200万的经济体创造的经济总量。
国民财富异常丰富,从科威特在社会各方面“令人羡慕”的福利政策可见一斑。
科威特是少数几个社会福利可与北欧老牌发达国家相媲美的国家之一。政府向公民提供全面的免费福利,几乎涵盖各个方面。
除了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免缴水电费和所得税外,科威特还向本国公民提供各种补贴,如生育补贴、婚姻补贴、教育补贴等。
政府承担了几乎所有人民的日常开支,持续带来全体公民整体生活水平的线性提高。
科威特居民的生活非常奢侈。几乎家家户户都拥有别墅,并配备外籍佣人。
限量版、定制的豪车在市中心随处可见,豪车也为普通家庭所普遍拥有。
据统计,每200名科威特人就有1名百万富翁,是世界上富人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而在普通百姓之上,作为统治者的科威特政府,沙巴王室,更是富有。
2024年10月5日,美国金融机构Equity Atlas发布了全球最富有王室年度排名。
沙特王室总资产达11.9万亿美元,再次加冕全球最富有王室。
紧随沙特富豪身后的不是阿联酋王室或卡塔尔等中东豪门,也不是英国或卢森堡等老牌王室,而是科威特最不起眼的萨巴赫家族。
2023年,沙巴家族以2.45万亿美元总资产超越卡塔尔王室,位居全球王室排名第二。
一个生动的案例足以说明沙巴家族的富有。
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对科威特发动闪电战。
仅仅三个小时,伊拉克军队就已经逼近这座城市。沙巴王室迅速应对挑战,惨败。
科威特王室对此毫无准备。当天上午11点,宫殿陷落,沙巴王室成员分头逃离科威特。
他们中的一些人乘坐飞机,一些人乘坐汽车。
为了躲避伊拉克军队的追击,两名王室成员甚至在沙漠中跋涉了数天才逃走。他们被伊拉克军队围困、困住。
王室背井离乡,国家衰落,科威特面临半个世纪以来最大的灾难。
然而,沙巴王室退出后,立即开始收复祖国。
他们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对伊拉克发动了各种形式的斗争。
据估计,科威特对外投资和存款近10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
科威特贵族在世界各地进行海外投资。素有“不落太阳”之称的科威特流亡政府利用海外资产对伊拉克发动“金融战”。
流亡政府和科威特商界领袖在伦敦的办公室里,汇集科威特的海外资产,协调运作,投入大量资金资助多国部队的军事行动,同时向因伊拉克战争而遭受损失的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对伊拉克禁运。
到海湾战争结束时,科威特政府已向多国部队提供了近500亿美元的援助。
此外,沙巴政府还为21万流亡沙特的科威特人提供每月2000美元的住房补贴,每人每月1000美元的生活补贴。
这笔钱几乎可以支付科威特难民的生活费用。
悲惨地说,他们是在逃亡,说好听一点,这样的生活和出国度假没有什么区别。
1991年2月开始,随着伊拉克军队的惨败,流亡七个月的沙巴王朝迅速回到祖国,开始了科威特的重建。
在一场征服了该国的战争之后,科威特几乎没有受到任何伤害。仅王室在海外储存的巨额资产就帮助整个国家成功度过了危机并迎来了新的生活。
沙巴家族所拥有的巨额财富可见一斑。
那么,沙巴王室高达3600亿美元的资产从何而来?
石油财富
毫无疑问,科威特地下储存的大量石油是其繁荣和GDP赶上发达国家的基本保障。
科威特素有石油王国之称,是海湾地区主要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
目前已探明石油储量约为950亿桶,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0.4%,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沙特和伊朗。
按照每天135万桶的开采量,开采可以持续200年。
巨额石油美元为科威特经济建设和财富积累提供了可靠保障。
1938年2月23日,科威特布尔干油田首次发现巨大石油储量,标志着科威特石油工业的诞生。
此后,在沙巴家族的领导下,科威特开始大力发展石油、加工、石化工业,并加快下游业务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期,科威特拥有三座现代化炼油厂:艾哈迈德炼油厂、舒艾巴炼油厂和阿卜杜拉炼油厂。
1980年,科威特石油公司开始实施垂直一体化跨国石油公司战略。
1981年,美国石油公司收购了海湾石油公司在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下游业务,后来又收购了该公司在意大利的炼油厂、在英国和丹麦的三个子公司。一家子公司。
这为石油公司直接向欧洲国家出售石油开辟了道路。
此外,科威特还是石油输出国组织中唯一在海外投资上游石油业务的国家。
虽然拥有丰富的石油储备,但沙巴家族从来不只顾眼前利益,而是考虑长远和现实,早早在全球范围内做好了长期投资的布局。
科威特在海外收购了大量证券,甚至直接在海外设立产业。
由于西方国家投资环境动荡,科德在西方国家投资资金的同时,也将部分资金投资于其他地区国家。
进入20世纪最后十年,国际发展形势发生新变化。
科威特政府的投资重点逐渐从发达工业生产国转向具有一定生产潜力和发展前景的第三世界国家或投资风险较小的国家。
例如,马来西亚、埃及、西班牙等国对科威特累计投资已超过40亿美元。
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初沙巴家族的海外金融投资总额为850亿美元。
投资多元化大大降低和分散了投资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这也是海湾战争爆发后科威特在海外继续生存并最终复兴国家的重大保障。
大量的石油储量和长期的投资眼光帮助科威特聚集并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本。作为科威特的首屈一指的家族,萨巴赫自然成为了这笔财富的直接受益者。
治理国家
沙巴家族早期对石油资源的占领,为家族积累了第一桶金。
20世纪70年代,科威特石油开始国有化,资源由国家接管。
但在封建王权主导的科威特,沙巴家族就代表了国家。石油国有化非但没有将这笔可观的财富推向外界,反而让整个家族更容易聚集和夺取石油资源。
在1975年石油工业国有化之前,科威特的大部分石油财富掌握在外国开发商手中。
国有化改革后,外国资本家纷纷撤离,王室接管了大量工厂和工业。
西方原来的私有制经济成分一夜之间转变为王室控制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成分。这成为支撑沙巴君主制上层建筑的坚实经济基础。
不仅如此,在许多非石油经济领域,国家资本主义成分也开始获得更多话语权并占据主导地位。
例如,一些基础设施、新建的大型石化和炼油公司以及其他大型非石油公司以及外国投资也是政府所有或政府控股的。
这进一步巩固了沙巴王室的经济基础。
据统计,1952年至1985年,政府通过向商人、地主、房地产所有者购买土地,将高达29.831亿科威特第纳尔的国有资本转化为私人资本。
整个国家都成为沙巴王室的经营单位。国家任何一个部门所产生的资源和财富,自然都会流入沙巴家族的腰包。
这是沙巴王室财富积累的缩影。石油资源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支撑,国有化政策将其转变为私人资本。
于是,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沙巴家族就成为了世界三大富裕家族之一。
参考
韩博.科威特君主制稳定因素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23。
孟远.科威特油价涨跌[J]. 2020年国有企业管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5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