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冠军引领举重生涯
参加比赛获得的大小奖杯、奖牌及物品
来石龙文化服务中心
将藏品捐赠给中国举重博物馆
今天,让我们离这个更近一些
世龙培养的世界女子举重冠军
——史丽华
2020年全国大师锦标赛
冠军之路上的偶像力量
石丽华练习举重时只有11岁。因为年少无知,她经常想办法偷懒,前两年的成绩总是不理想。直到有一天,队友们嘲笑她成绩不如刚来半年的新队友,让她反思问题。
1992年10月,17岁的石丽华被石龙选中,只身来到东莞石龙。离家远、成绩不理想、高考时间等诸多因素让小女孩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1990年亚运会首枚金牌获得者邢芬是石丽华的偶像。
邢芬(网上图片)
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在北京举行。她的偶像邢芬参加了比赛。刚刚参加高考的石丽华看到邢芬在电视上的出色表现,不断地问自己,“我们都是人,为什么他们能举起来,而我却不能?” “我练了这么久,默默无闻,就这样,值得结束你的举重生涯吗?”
很快她就找到了答案。她决定重新举起手中的杠铃,向着自己的举重梦想重新出发。
转折点
一年增重50公斤
1993年9月,石丽华回到石龙后,跟随恩师、退役国家队主帅徐洪林一起训练。这位教练的训练质量和技术能力都有了质的提高。短短一年多时间,她的总成绩增加了近50公斤。
运动员的痛苦和疲劳是难以想象的。石丽华的冠军之路也伴随着大量的汗水、血与泪。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力量不足,石丽华在进行挺举训练时,经常出现胸部锁骨出血的情况。即便如此,她一刻也不敢停下来。她把胶带贴在棉花上,继续练习,生怕停下来就会落后。 3点30分开始的训练,石丽华2点30分到达,5点30分结束的训练,她必须独自坚持到6点30分。陪我的教练总是心疼地问:“你累吗?要休息一下吗?”
一路坚持的训练日记
无论训练有多辛苦,史丽华都坚持记录自己每天的训练。日记记录了她每天的训练内容、情况总结和个人感受。每次比赛结束后,她也会做总结,省队教练也会在她的训练日记后进行点评。可以说,日记里蕴藏着一个冠军的成长和心路历程。
石丽华已经不记得自己是怎么开始写训练日记的了。现在保存下来的训练日记可以追溯到1991年,她在湖南老家的体校开始练习,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退役。他的坚持和毅力可见一斑。
现在翻看她的训练日记,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冠军面对困难时不屈的干劲和拼搏精神。
教练不断的纠正和鼓励
世锦赛前五天训练日记
1991年制定的培训计划
1998年世锦赛后总结
回望我们来时的路
谢谢你当年的辛苦
石丽华再次回顾训练日记,脑海中浮现出以往训练中的很多瞬间,有辛酸、有煎熬,但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是非常特别、美好的回忆。她很感谢当年那么努力的自己。
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她曾获得国家队和省队的参赛资格。她得以与偶像邢芬、著名体育明星陈晓敏成为队友。她还吸收了许多资深举重前辈和师兄师姐的优秀品质。他在许多国内和国际比赛中获奖。
石丽华夺冠主要成绩
1995年7月
第一届亚洲青年女子锦标赛
抓举及总成绩冠军
1995年首届亚洲青年女子举重锦标赛
1997 年 8 月 9 日
第五届世界运动会(芬兰)
抓举、挺举、总成绩第一名
并以挺举130.5公斤打破了64公斤级世界纪录。
1997年第五届世界运动会获奖
1998年11月
第12届女子世界举重锦标赛(芬兰)
以挺举127.5公斤夺得冠军
1998年第12届女子世界举重锦标赛
场上完美收官
2001年,26岁的史丽华正式退役。退役后,她最后一次代表石龙参加2002年广东省运动会,以抓举107.5公斤、挺举135公斤获得冠军。
当时我们比赛的对手是同校的一个师妹。作为一名退役运动员,获得省队冠军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在赛后称赞他说:“你老了,依然更火辣”。
此次赛事的优异成绩为她的举重生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努力培养新一代冠军
史丽华说,她不喜欢人们说举重运动员“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为了改变这种看法,她不仅训练时不服输,而且学习也非常刻苦。在接受紧张训练的同时,她还以高分考取了华南师范大学的本科学位。她说,只要你愿意学,没有人能阻止你。
如今,她回到了曾经训练过的石龙体校,成为了这里的一名文化老师。
最让她高兴的是,她所教的学生彭翠婷前年入选省队,并在去年的全国锦标赛上打破了抓举项目的世界纪录。虽然她教的孩子还小,但她仍然对他们寄予厚望,希望他们从一点一滴做起,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我希望我所教的学生中,有一位奥运冠军能够实现我的奥运梦想。
部分资料由史丽华提供
来源 |石龙榕媒体中心
编辑、视频 |叶子斌
图形|孙妙贤
评论 |刘景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2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