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的美妙之处不言而喻,但很多人担心,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在校园推广足球是否会本末倒置,影响学生的学习。事实上,对于踢足球是否影响学习的问题,教育部体育健康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也这样解释:
“我去过很多地方,发现擅长踢足球的孩子一般学习成绩都很好。比如青岛的一所小学,校长为三年级以上开设了两个足球实验班,学生们自愿参加实验班的学生每周比普通学生多上十节体育课,每天一堂课,下午三点后,又多了两节足球课,普通班的孩子也上了。结果,在等级考试中,两个实验班的成绩都排在年级前两名,也就是说,这几个孩子在上完八个小时的体育课后,成绩比其他班的孩子还要好。”
那么,为什么说踢足球影响学习成绩呢?
1.课堂太无聊,球场更自由
单纯传授知识很枯燥,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但在球场上,孩子们可以自由地玩耍、奔跑。
2、父母缺乏引导,未能成为孩子的第一模仿者。
家长一定是陪伴学生时间最长的人,家长的思想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大多数家长忽视了这个问题,认为教师应该全权负责教育。
3、学踢球的时间安排不合理
缺乏锻炼会导致学生精力丧失。学习好、踢好球的孩子,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讲究效率,劳逸结合。
其实并不是踢球影响学习。相反,学习不好会影响踢球的水平。
1. 中文
一个。理解能力差:例如,当教练讲解跑位时,年轻球员可能无法正确理解。
b.表达能力差:足球是一项团队运动,球员之间、球员与教练之间、球员与裁判之间都必须有沟通。不善于表达会导致信息沟通不正确,让团队缺乏默契。而且,也会导致教练无法准确掌握球员的想法,从而无法根据球员的情况准确地安排训练。
c.阅读和分析能力差:阅读和分析能力对于赛后分析非常重要。能够在比赛过程中准确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于后续的训练过程非常重要。
2. 数学
一个。空间创造力差:空间创造力可以说是场上位置意识的基础。在场上时,你需要时刻观察队友的位置,并在奔跑过程中将球传给队友。这需要利用你的空间感来判断你的队友即将到达的位置。
b.没有角度和平行线的实际概念:球场上不仅有直球。例如,如何提出旋转球?直线助跑射门不利于踢旋转球。相反,球员必须与球形成一定的角度。这时候就需要有角度大小的概念,通过不断的练习找到最合适的角度。
3. 物理
一个。摩擦力:踢足球时,应根据球场上草地的厚度来判断传球时的摩擦力,从而掌握球的力量。
b.缓冲:缓冲一般用于球员停球时。我们的足弓、脚背、胸部、大腿在触球的那一刻很快就恢复了,球过来的力量也减轻了。
c.速度与加速度:传球时如果对传球速度的理解太偏差,传给队友的球要么太快,要么太慢。如果持球球员对来球的速度和加速度判断有问题,也会导致无法找到合适的接球时机。
✪ 这些尖子生喜欢踢足球
1、钱伟昌,中国现代力学之父:清华大学队主力前锋,入选国足。
钱伟长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现代力学之父、世界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社会活动家。他与钱学森、钱三强并称为“钱三强”。
钱伟长是科学界著名的“超级粉丝”。他曾入选国家队、创办大学橄榄球比赛、赞助女足运动员。他对足球的热爱贯穿了他的一生。
1931年,18岁的钱伟长考入清华大学。他身材瘦小,身高只有1.49米。他是“清华历史上第一个身高不符合标准的学生”。他师从运动员、教育家马约翰,积极锻炼身体。钱伟长特别喜欢足球。他曾经是学校足球队的主力左前锋。他以灵活、速度快、步法好而闻名。清华大学足球队也是当时华北足球的一支强队。
1937年入选中国国家足球队,参加在菲律宾举行的远东运动会。晚年的他颇为自豪地回忆道:“那场比赛,我进球了,甚至刺穿了对方门将的胯部。”
随着年龄的增长、科研任务的增多,钱伟昌踢球的机会也减少了。但他对足球的热爱却丝毫未减。 80年代,他让秘书帮他买票,直接去球场看比赛。后来出行不方便,就看电视转播。 80、90多岁的钱从来不需要秘书提醒。他会在半夜自己起床,熬夜看足球比赛。
2002年,钱老90岁时,上海大学体育中心落成。九十多岁的大学校长亲自组织了“钱伟长杯”上海大学生足球邀请赛,出资打造了“钱伟长”奖杯,并制定了比赛章程和规则。钱总还要求上海女足把主场安置在上海大学,并对食宿标准不足的来访女足给予资金补贴。
❉ 清华足球队
2、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尼尔斯·玻尔:一边实际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一边去国家队训练、做研究。
说到大学橄榄球冠军,很多人首先会想到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前丹麦国家队门将尼尔斯·玻尔。没错,这个玻尔就是物理教科书中与爱因斯坦齐名的伟人!
1922年尼尔斯·玻尔获得诺贝尔奖时,丹麦报纸常用的标题是:“诺贝尔奖授予著名足球运动员尼尔斯·玻尔”。
波尔18岁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后,迅速成为哥本哈根大学足球俱乐部的明星门将。他习惯了在足球场上守着球门,同时用粉笔在球门框上排练公式。
大学四年级时,玻尔因在俱乐部的出色表现入选国家队。 1908年伦敦奥运会,丹麦队获得男子足球银牌,波尔担任该国队的替补门将。
玻尔后来进入科研机构潜心研究,但他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热爱的足球。在做研究的同时,他坚持参加国家队的训练,成为了不折不扣的“科学家明星”。
3、《福尔摩斯》大作家柯南·道尔:一边踢球一边写小说,并创办了一支至今屹立不倒的职业橄榄球队。
朴茨茅斯足球俱乐部可以说是英格兰的一支老牌球队。他们历史上曾两次夺得英格兰顶级联赛冠军。 2008年,他们还赢得了英格兰足总杯冠军。
但你知道吗?这家具乐部的创始人竟然是大作家柯南道尔,而柯南道尔也是这支球队历史上的第一门将!
不仅如此,柯南道尔还客串了后卫。在踢足球的同时,他当过医生并写小说。没想到,后来塑造福尔摩斯的小说家年轻时也是一名足球运动员。动漫《名侦探柯南》中的主角柯南为什么足球那么好?现在您可以告诉您的孩子原因。
4、医学博士——苏格拉底:我一边踢球一边读博士,巅峰时期退役就是为了当一名医生。
苏格拉底是一位伟大哲学家的名字,同名的巴西著名足球明星也成为了一位思想家——“医学博士”。
在球员时代,苏格拉底是巴西著名的“三高”球星之一:身高最高1.91米,学术水平最高,人们称他为“足球博士”,他的薪水也最高。
但苏格拉底计划在30多岁时退休,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后来,为了继续在国外学习医学,他与意大利俱乐部佛罗伦萨签订了一份为期两年的合同。他一边读书一边踢足球。 1987年合同到期,33岁的苏格拉底宣布挂靴回到巴西,一心成为一名医生。
在球场上,他踢过中锋、中场、中卫,能胜任除门将以外的所有位置。退役后,他还担任过教练、商人、政治家、音乐家、剧作家和专栏作家等。
因为在苏格拉底眼里,对新事物的好奇是他一生的唯一目标。而他也一直在为此努力。
热衷于政治的苏格拉底也在20万人的集会上发表演讲,主张修改宪法,直接选举总统。
他也不喜欢足球界的一些奇怪现象,经常发声,批评现在的球员为钱踢球,批评巴西足协官员腐败、不愿上进。
这个《足球博士》还不够酷吗?
5、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缪:一位因病无法实现足球梦想的作家居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法国“荒诞派”文学大师加缪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之一。
他是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的法国人。不过,他比齐达内早出生61岁。
1929年,还在阿尔及利亚求学的他就开始了足球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并被寄予厚望成为阿尔及利亚国家队的一员。
不幸的是,27岁时他险些因肺结核去世,这也终结了他成为职业球员的梦想。从此他成为存在主义小说家的代表人物。
他的朋友曾经问他,足球和戏剧你更喜欢哪一个?
加缪直截了当地回答:“毫无疑问是足球。”
默尔索是他最著名的小说《局外人》的主人公,也是一位独立玩家。他说:“只有通过足球,我才能了解人们和他们的灵魂。”可见足球给加缪的文学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带来无限的创作灵感。
加缪的另一句话“足球教会我们道德和责任”,现在看来是一个美妙的预言。足球对于孩子成长、社会进步的意义恐怕也是如此。
这些大学霸的成长经历也告诉我们,足球和学习并不矛盾。所以,别再说踢球影响学习了。相反,学习不好确实会影响踢球的水平。 (如果人类团结起来,郑州校园足球,瞬间足球,中国教育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0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