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本届东京奥运会中国哪个项目最有实力?
毫无疑问,答案就是举重。举重项目中,中国8名选手参赛,获得7枚金牌、1枚银牌。
(东京奥运会举重81公斤级冠军“军神”吕小军为裁判签名。来源:央视)
前两天看电视,中国运动员李发彬在东京奥运会举重男子61公斤级比赛中获得金牌。他在抓举中轻松举起141公斤的杠铃,这个重量是他自身体重的两倍多。
81公斤级冠军吕小军在挺举中甚至举起了204公斤……
五分钟后,我兴奋极了,试图举起一桶矿泉水(约20公斤)放到饮水机上,然后——我的腰一闪。
为什么同一个60公斤的男性,普通人和奥运冠军能举起的重量相差这么大?
对了,奥运冠军李发彬和我的闪腰体质有什么区别?
确实,举重看起来很简单。你只需要用各种方式和方法举起重物,但成为一名举重运动员却一点也不简单。他们与普通人至少有以下三点不同:
01 看起来不一样
大多数世界级举重运动员都是从小就培养起来的。
具有特定身体特征的孩子,如脚长、足弓好、肩宽、胸厚、大小腿比例好等,从小就会被视为“举重潜力股”,进入初选[1,2]。
不仅如此,在中高级运动员的选拔中,运动员的体形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比如四肢的肌肉线条、上下肢的比例指数、三角肌的形状等。肩膀等
良好的体型指标表明,他们在短时间内举起杠铃时可能会更有力量,举重时爆发力更强。运动员初级阶段的训练成绩可以为后续选拔提供依据。
02 不同的练习方式
除了先天优势外,后天的科学训练也很重要。
与大家想象的不同的是,运动员的训练不仅仅是短期、单调的重量训练本身,而是长期、系统的全身锻炼。
“长期”是指他们不能在三到五个月内举起超过100公斤的杠铃,而是通过定期训练逐步达到。
人体所能承受的负荷逐渐增加。在一个训练周期中,首先会增加一定的负荷,然后身体就会出现疲劳。它补充足够的能量并给身体时间恢复,然后训练直到身体可以承受增加的负荷。 。
此时,一个周期完成,身体的耐受性稳定后再开始下一个周期。这种训练保证了运动员的身体能够稳定地负荷足够的力量。
“系统”是指他们的训练是结构化、系统化的,包括体能训练和技术训练,并且每一大类下还有更多细分的训练项目[3]。
从握杠铃到举起杠铃,李发彬只用了两分钟。看似一气呵成,但其实每一个动作都有其秘诀:准备姿势、蹲姿、站姿都需要大量的练习和磨炼。这样的训练使运动员能够更好地产生这些力量。
03 穿得不同
在健身房里,大家都熟悉先在跑步机上热身,然后直接举重的过程,但举重运动员不会这样做。
由于杠铃重量巨大,特殊训练往往是在半蹲或深蹲状态下进行,所以他们会有特殊的装备,比如举重三宝:合适的举重带、护膝、举重鞋。
举重带有助于增加腹内压,增加下背部脊柱前方的支撑,同时限制脊柱运动,避免脊柱过度伸展。
护膝有助于稳定髌骨的位置并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
举重鞋有助于减小脚背和胫骨的角度,确保膝盖向前到达足够的位置,以稳定脚中部的重心[4]。
因此,举重运动员要想立足赛场,先天的身体优势和后天的系统训练是不可或缺的。
话虽如此,并不是每个人提水桶的时候都会闪腰。为什么受伤的是我?
“闪退”医学上称为急性腰扭伤,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种急性腰痛。
一般是由于姿势不当、用力不正确或用力过大、外力碰撞等引起的软组织损伤所致。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搬砖工人、久坐的群居动物等[5]。
第一个是长时间坐着。长时间坐着不动是一种对腰部造成持续伤害的行为。
我们假设站立时脊柱承受的压力是体重的100%,那么坐着时脊柱承受的压力是体重的145%。
当坐着并向前倾时(大多数人在工作时看电脑时采用的姿势),脊柱承受的压力是体重的 185%。因此,长时间坐着会给脊柱和腰部肌肉带来很大的压力[6]。
二是提重物的方法错误。
你通常如何举起东西?是不是像下图这样?
如果是这样,恭喜你成为像我一样的反面典型。
我们习惯弯腰提重物,但这其实是错误的姿势。
弯曲和拱起背部来举起重物是对腰部造成最大压力的姿势。此时,脊柱将承受体重220%的压力。长时间提这样的东西,会增加脊柱的压力,对腰部造成持续损伤[5]。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0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