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段玉光,松桃盘心镇人,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多部文学作品。
照片拍摄于段福生家门前的粮食晒场。原篮球场场地已恢复为混凝土篮球场--编辑
标题图片:当年的塘头篮球队红极一时,但如今还活着的球员都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
塘头篮球队
作者/段宇光
回首40多年前发生的那些有意义的事件,大兴村塘头篮球队至今仍铭刻在我的脑海中。谁也没有想到,一百多年前美国人发明的篮球会给大洋彼岸的一个安静的村庄带来兴奋。一个小村庄只有不到60户人家。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村里的几个年轻人带头,立即组织了一支20多人的篮球队。这支篮球队实力雄厚,技术精湛。每逢重大节日,他们每场比赛都与周围的篮球队展开激烈的竞争,没有输过一场。声名鹊起。
据段家谱记载,两百多年前,大兴村塘头的段氏家族从湖南麻阳高村迁居贵州,其祖先至今仍葬于高村。塘头地势平坦,丘陵地貌平缓,土地肥沃广阔,农业条件优越。站在村里放眼望去,一片良田,东与湖南接壤,对面是湘西凤凰安井村的周家村和半坡田村。一个坝子划分了两省,田野相连,边疆相通,和睦相处。
一个八字将两省分开。车站右侧是塘头,左侧是湘西唐家大院和半坡场。
回忆起塘头篮球队难忘的历史,就不得不说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段福全。年轻时他头脑清醒,善于思考和发现。那时,他和村里的几个年轻人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工作生活非常无聊。为了打破生活中的孤独和寂寞,他们突然萌生了组建一支篮球队的想法。那时没有条件,没有篮球架,也没有场地。他们讨论就地取材,用简单的材料凑合。段福全带着大家上山寻找坚韧的树木,将它们弯成篮球筐。我们又找了几块木板,雇了队里的沙刀木匠,在晒谷坪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半场球看台。我们还凑钱去铜仁买了篮球。不费吹灰之力,晒古场就搭建起了一个简易的半场球看台。年轻人利用每天下班后的闲暇时间,开始在晒古场练习足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逐渐开始练习足球,球员的技术进步很快。由于半个篮球场的限制,无法满足他们全场练习和打球的需求。半年后,他们筹集资金购买了两个铁篮球筐,并在粮食晾晒场上搭建了一个完整的带有两道围栏的球场。晚饭后,夜幕降临前,20多名年轻人到场上练习足球。他们将队员分为A队和B队进行训练并打整场比赛。训练过程中,邀请了学校的体育老师进行指导,教授他们打篮球时应遵守的技巧和规则。经过一年的刻苦训练,他的技艺日臻成熟。以段福泉为首的一批篮球骨干,用汗水磨练出来。前锋、中锋、后卫、快投手,各有特长的球员层出不穷。随着篮球队的成熟和壮大,是时候走出塘头,去见见对手,见见世界了。于是,他们走出村门,与周边湖南阿拉、黄河、安靖、山木农场、铜仁等队进行比赛。县白水乡代表队与本县盘新中学代表队进行比赛。
前中锋、神枪手傅盛近照
据段福全介绍,那一年他们和阿拉小学的足球比赛是最紧张的。双方阵容存在巨大差异。一边是农民种庄稼的队伍,一边是全校足球技术精湛的老师组成的强大队伍。他们与阿拉小学举办了湘黔边境篮球比赛,数百名当地民众观看。当天场上共有段福泉、段福生、段玉照、段玉阳、段桂阳、段福顺等十余名选手轮流登场。塘头队还派出了自己的裁判段雷培,他经常在队里打犁耙。对方的裁判是一位中年男老师,个子不高也不矮。人们称他为龙老师。
当时,双方进入会场时均未着统一服装。糖头队员身穿白色背心,背心背面印有数字,背心正面和顶部印有红色“糖头”字样作为标志。比赛于12时开始,双方球员高呼口号入场。当时喊出的口号是锻炼、保卫祖国;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这是塘头队首次进入湘西,挑战凤凰阿拉小学篮球队。比赛开始了。当裁判将球扔到球场中央时,哨声一响,双方球员纷纷跳起赢得球权。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拉开了帷幕。赢球、拦球、传球、带球、扔球,个个身强力壮,晒得黑黑的。秋收时节,肩上扛着134粒稻谷的农民,就像一群在田野上松开了缰绳的人。野马爆发出那股凶猛勇敢的冲刺,毫不退缩,直奔对手赢得球权。运球、带球、跳跃拦截板球的动作优美而灵活。他们在盖帽方面有优势,而且篮板球全部掌握在手中,始终掌握着场上的主动权。于洋和于昭身材高大、强壮,擅长打前锋。两名前锋发挥出色,紧紧贴在一起,气势十足。几个回合后,他们来到了篮球架前。负责打前锋的段宇阳急忙将球传给段福生,段福生看到福生双脚跳起。他跳到空中,进行一次远距离空投,瞬间将球放进去。当裁判吹响哨子时,汤头队先得2分,围观的观众爆发出阵阵掌声。
前中锋段玉钊近照
对手也不是吃素的。他们球技精湛,套路多样。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他们面对堂头队的强势进攻,从容面对。场上,他们采取盯人战术,努力从汤头球员手中抢断球权。在争夺球权的过程中,阿拉队多次犯规。紧张的比赛中,一名中等身材的老师持球直冲,冲出重围,从右侧扔出一个板球。弹球入框得2分。当地观众纷纷起立,为阿拉队加油助威,双方交锋,比分屡次追上。比赛非常激烈。双方都进球了。双方进球打平,一时间陷入了拉锯战。最后,有5分钟的暂停休息,各队调整了战术。双方都在进行换人。
随着时间推移到下半场,阿拉队的老师和队员们逐渐显得力不从心。传球、带球、投篮都被塘头队球员拦截和封堵。很难得分。双方僵持了20多分钟,没有取得进球。不过,堂头队越打越勇。过了一会儿,他们连进了三个球。塘头队已经有24分,而阿拉小学队还剩18分,比分差距一下子拉大。阿拉小学队领队急了,要求裁判停下来换人。没想到,队伍越打越疲惫,越来越松懈。汤头队再得4分,而阿拉队只得2分。阿拉队怒火中烧,带球狂奔,犯规次数不断增多。塘头队三罚全中,总比分领先12分。当最后时刻到来时,阿拉队已经无力回天,没有获胜的希望。塘头队以拿分的方式赢得了比赛,当地观众给出了无奈的掌声。
前后卫段绍基近照
比赛结束后,他们来到了榨油厂。当时,他们把油菜籽运到阿拉油坊压榨油。他们利用空闲时间联系阿拉小学打篮球。结果他们赢了比赛,油被榨了。他们扛着香喷喷的菜籽油回家,一路有歌有笑!
塘头篮球队沉迷于比赛。同年秋天,他们受黄河公社小学邀请,到黄河小学比赛。黄河小学的老师中,有几位是长沙师范大学的实习生,球技不错。其中两位老师身高1.78米,团队实力雄厚。汤头篮球队的队长是段玉照。他们在比赛中逐渐积累经验,精力充沛。通过场上的对抗,他们逐渐摸清了对手的套路,并在上半场与对手打成了平手。他们拥有身体优势。下半场,对手体力逐渐耗尽,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比赛结束了。塘头队拿下30分击败黄河师队,多出10分。长沙师范大学的一名实习生走下球场说,塘头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太好了,一碰就会把他们撞倒。他们不得不佩服这支来自塘头农民的业余篮球队的实力。段玉钊回忆说,他说黄鹤万的小球打法最容易打,赢球也最过瘾。那些老师经不起考验,下半场身体就垮了。
前全能控卫、球队灵魂人物段福泉近照
20世纪70年代,邻近的五七干部学校(杉农场)邀请他们去打篮球比赛。这是一支强大的团队。大多数队员曾在当地政府机构工作过,对自己的技能很了解。双方都遇到了各自的对手。上半场比赛,对手率先得分,分差超过10分。当时他们有些散乱,但下半场他们及时调整战术,进球追赶。本场比赛关键时刻,段福生利用自己的远射绝技,在38米线外连续打进5球。最终比赛结果,塘头队以2分的优势获胜,险些输球。
大兴机场扩建期间,他们多次与玉屏县农民工球队交手,取得两胜一平的成绩。他们还与天平队和大龙队交手并打成平手。从盘新中学毕业回到塘头务农的段改庆、向长发等球员,带着塘头篮球运动员乘坐东方红拖拉机,回到母校盘新中学,与塘头篮球运动员一起比赛。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联合团队。体育老师龙文成亲自上阵。场上的竞争与以往不同。学生们的技术稍微好一些。最终,盘鑫队以两球落败。龙文成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塘头篮球队已经接近县运动队的水平。您可以尝试与县运动队比赛。
率队挑战母校并获得比赛胜利的前锋段改庆近照。
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已经变了。当年红极一时的塘头篮球队队员,如今都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回首过去,他们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当他们谈起台江篮球超级村BA执教的时光时,他们自豪地说,我们塘头篮球队在40多年前就已经超越了村超联赛……乡村体育的自发性、体育的兴起,无无论发生在哪个时代,这不仅仅是体育锻炼的需要,也是农民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追求和向往,具有深远的意义。正如稻盛和夫所说,人生不是物质的盛宴,而是精神的修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不能再聚在一起的篮球运动员们合影留念
大坝两侧、黔东、湘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5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