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体育问答
  • 卡塔尔世界杯争议判罚回顾:梅西手球逃牌与1966年英格兰队长红牌事件

    队长被罚款导致红黄牌制度

    1966年世界杯不仅产生了许多经典比赛,也产生了许多有争议的判罚。其中两个最引人注目的有争议的判罚都与东道国英格兰有关。第一个点球发生在英格兰队和阿根廷队的四分之一决赛中。当值裁判克莱·瑞恩来自西德。本场比赛,他多次警告双方球员,并在第35分钟将阿根廷队长拉丁罚下。这一处罚引起了很大争议。阿根廷球员围住裁判,多次解释拉廷并没有严重犯规,希望裁判改变判罚,但最终无济于事。当时没有红黄牌制度,只有一张记录场上犯规和判罚的记录卡。克莱·特赖恩填补了他的纪录卡,包括对阿根廷队长的点球。

    足球裁判失误判罚规则_裁判失误足球规则判罚标准_裁判失误足球规则判罚有几种

    克莱·特赖恩后来回忆说,拉廷在场上追赶裁判,还一脸凶恶地大喊大叫。尽管克莱特兰听不懂西班牙语,但他从对方的面部表情中读出了侮辱的意思,并立即决定驱逐拉丁。拉廷不会说德语和英语,不得不请翻译上场,并拒绝离开球场,导致比赛一度中断。裁判不得不要求现场安保人员将身材高大的拉廷带下场。由于克莱·特赖恩的职业是裁缝,身高只有1.6米多,因此在这场比赛后他被昵称为“勇敢的小裁缝”。

    这场比赛引起了足球圈的高度关注。比赛结束后,英国裁判阿斯顿在返回酒店的路上遇到红灯停了下来。受到红绿灯的启发,他想到用红黄牌作为足球场上跨语言的国际交流手段。第二天,阿斯顿与克莱·特赖恩讨论了这个问题,并共同向国际足联提交了一份提案。国际足联后来接受了这一提议,并在1970年世界杯上实行了红黄牌制度。克莱·特赖恩的裁判记录卡也成为了珍贵的足球史料,现收藏于国际足联足球博物馆。

    同样是在本届杯赛的另一场四分之一决赛中,两队分别是西德队和乌拉圭队,裁判是一位英国人。本场比赛,乌拉圭队两人被罚下,最终被西德队淘汰。 。赛后,乌拉圭和阿根廷媒体均对裁判执法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在这两场关键的淘汰赛中,分别安排了西德和英格兰的两名裁判执法对方国家队的比赛,存在渎职之嫌。南美洲的两个国家被绘制出来。这两场比赛及其引发的争议据说导致国际足联在重大赛事裁判国籍的选择上更加谨慎,并在各个层面上尽可能避免。

    裁判失误足球规则判罚有几种_足球裁判失误判罚规则_裁判失误足球规则判罚标准

    助理裁判因争议判罚成“英雄”

    在当今的足球比赛中,通常使用门线裁判和门线技术来协助判定进球是否有效。但这只是在世界杯这样的比赛中,在多次有争议的判罚之后才实施的。最著名的关于“门线球”是否进球的争议发生在1966年世界杯决赛中英格兰与西德之间。常规时间90分钟,双方战成2-2平。加时赛进行到第11分钟时,英格兰队的赫斯特射门。皮球从西德队门框下缘弹到球门线后弹起,被西德队门将抱住。来自瑞士的当值裁判丁斯特在咨询助理裁判后判定进球有效。英格兰队士气大振,很快又进一球。最终,英格兰队以4-2获胜,在本土夺得世界杯冠军。

    赫斯特的门线球是否进门,引发了英德之间的世纪争吵。多年来,许多高科技方法被用来分析球。据报道,以色列导弹专家利用导弹弹道分析系统确定了球的运动路线,最终证明球没有进去。牛津大学的几位教授也利用计算机视觉相关技术分析得出结论一般来说,大多数科学论据和高科技分析都倾向于认为球没有进球。

    但这些都不如现场裁判的判断。对这个进球影响最大的人就是助理裁判——巴赫拉莫夫。因为这个判罚,英格兰球迷对他感激不已,而西德球迷则对他咬牙切齿。在巨大的压力下,巴赫拉莫夫坚持自己的观点并罚出这个点球,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由于这个负责任的判罚,巴赫拉莫夫受到了国际足联的重用,后来执法了许多重要的比赛。据报道,巴赫拉莫夫还受到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接见和嘉奖。女王授予巴赫拉莫夫一座镀金小号世界杯奖杯。 199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阿塞拜疆时,专程拜访了巴赫拉莫夫,感谢他“勇敢而公正”的判决。在巴赫拉莫夫的家乡阿塞拜疆,人们把他视为民族英雄。 1993年巴赫拉莫夫去世后,为了纪念他,阿塞拜疆将全国最大的体育场改名为“巴赫拉莫夫体育场”。据说,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裁判命名的体育场。 2004年,体育场外竖立了巴赫拉莫夫的雕像。

    裁判失误足球规则判罚有几种_裁判失误足球规则判罚标准_足球裁判失误判罚规则

    2010年南非世界杯,英格兰和德国再次相遇。但这一次,英格兰队有一个明显越过球门线的好球,却被裁判判定偏出球门。英格兰队士气受到影响,输给了德国队。有粉丝不禁感叹“一切都变了”。这些类似的争议最终让国际足联决定改变规则,引入门线裁判以及后来的门线技术。有趣的是,本以为自己遭受了巨大损失的德国人至今仍耿耿于怀。 2015年德国足球博物馆开放后,博物馆内反复播放1966年赫斯特门线球的视频,让观众投票。球进了还是没进?

    一场迫使裁判改变判罚的“闹剧”

    1982年世界杯,出现了一个涉及体育政治压迫的争议判罚。当时,在科威特队与法国队的比赛中,法国球员攻入一球。然而,科威特球员抗议称,观众席上响起的哨声干扰了比赛。他们误以为是裁判终止比赛的哨声,然后停止了防守动作,让法国队得分。科威特教练组也叫球员到场边。当值裁判起初不为所动,维持了自己的决定,并叫科威特球员回到场上继续比赛。

    事实上,这样的事件在足球比赛中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而且裁判的判罚没有任何问题。然而,当时正在观看比赛的科威特王储法赫德王子,同时也是科威特队的领队,却冲进场内与裁判发生争执。法赫德王子威胁科威特队退出比赛,最终迫使裁判判定法国队进球无效。这次轮到法国队退出,比赛中断了很长时间。这一颇具争议的判罚事件,成为世界杯历史上著名的闹剧。

    世界杯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有争议的判罚。一方面,足球几乎是所有球类运动中场地最大的,但裁判数量却比许多其他运动少。另一方面,场上人员众多,裁判很难及时发现真假犯规和欺骗行为,很难做到不遗漏。因此,多年来,许多人都承认“误判”是足球运动独特“魅力”的一部分。正如足球界的一句名言所说:“足球是圆的”。只要终场哨声没有响起,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1169.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