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发展体育和基础设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不断加大体育投入。青山绿水的体育场馆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也为竞技体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让广大群众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谱写新时代体育发展的新篇章。
持续建设夯实竞技体育基础
11月1日下午,50多名学生在奥运冠军联赛奥林匹克博物馆内进行训练,50多名学生正在有序训练。
“举重场地面积为1500平方米,每个训练平台均采用纯塑料一次打磨而成,厚度为10厘米。”奥运冠军教练陆贤涛说道。
从一名市少体的普通学生,到一名全国优秀教练员,陆贤涛见证了市少体的变化。
“自从进入邵体校以来,举重馆已经搬过四次了。最早的训练场地面积只有100平方米左右,训练站只有5个,四周都是木板。白天训练结束后,杠铃必须用手推车推,锁在仓库里。”陆仙涛说,夏天闷热,冬天寒冷,下雨天漏水,条件也很简陋。
“新举重馆是我们第四次搬迁,目前的设施设备不仅是全省最好的之一,而且可以接受洲际比赛。”陆仙桃说,以前都是家长送孩子上学。过来一看就很安心。
推动竞技体育迈上新台阶,必须加大投入。 2016年9月,市山通学校搬迁至生态新城。学校占地80亩,总建筑面积25177平方米,总投资约1.5亿元。馆)、室外篮球场、网球场、运动员公寓等教学、训练、生活设施齐全。
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办学项目稳步推进。目前,市邵体体育项目共有11个。其中举重、田径、游泳三个项目是学校重点项目,也是我市重点品牌项目。市共享体育荣获国家体育总局2017-2020年度“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新校区交通、生态环境、场馆设施都很好,我们利用中央苏联的政策,积极对接国家举重国家举重中心,争取在我市建立国家举重训练基地”。市体育局局长张清水说。
该市山通学校的变化是该市不断加大重大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
从三明上高速,跨过沙溪河,以“璀璨明珠,梦舞绿都”确定的三明体育中心,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总投资3.6亿元。这里不仅举办了首届全国青运会乒乓球比赛,还举办了省农运会、四国篮球锦标赛等大型体育赛事,更是市民进行体育健身的重要场所,极大地促进了体育健身的发展。丰富了公民精神文化生活。
体育中心就像一座城市的客厅。目前,县(市)体育场馆已建成投入使用,全市共有大中型体育场馆19个。据全国经济普查和体育场馆统计初步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市体育场馆建设投资46.25亿元,资金总额近5亿元,各类体育场馆9357座、665万体育场馆面积665万个体育场馆。以平方米计算,人均体育场馆面积为2.58平方米,比2013年全国体育场馆普查人均体育场馆面积增加60%。
随着体育投入的不断加大,我市竞技体育也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涌现出邓伟、刘成、叶兵、张杰、黄存光、葛强等一批奥运冠军、世界冠军。曼琪、乐惠琳、亚运冠军、全运冠军,越来越多的三明治体育运动员,一次次站在各项重大比赛的最高领奖台上。
布局合理,“场地在你身边”惠及百姓
我运动,我快乐。体育健身已成为人民群众的民生需求。
今年9月,700平方米的滨江新城社区多功能运动场投入使用。早上6点30分,社区居民即可进入晨练。除中午休息外,早上8:00至20:00,居民可以在这里进行篮球、排球、羽毛球等运动。
“现在下班回来,天黑了,但运动场有灯,可以打球,很方便。”谈到社区新建的运动场,滨江新城居民陈先生连连称赞。
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可以充分利用社区空间,建设符合不同人群特别是青少年特点的户外健身场地设施。截至目前,该市已完成199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越来越多的居民可以搬出家门。
像建设社区多功能运动场一样,朝着打造城市社区“十分钟运动健身圈”的目标,本市不断加快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步伐。
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我市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山林等户外资源,因地制宜建设运动场:
三元区东下社区改造后,不仅小区门口畅通无阻,停车场秩序井然,菜市场干净,还增设了一些健身器材。居民有一个休闲活动的好去处;
走出家门,桃园小区的居民们眼前一亮。爬公园已成为周边居民不少居民的新生活习惯;
市区内,城市绿道、滨江绿道、自行车道犹如色彩缤纷的丝带蜿蜒穿过青山绿水,满足了广大市民登山、骑行、休闲健身的多种需求;
花痴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青少年学校活动中心12个,青少年校外活动101个,老年健身康乐屋849个,绿色攀登步道12条,健身步道65条,自行车道17条,体育公园19个(智慧体育公园) 2个公园),全民健身早晚炼近400人次。
打开节点以增强可访问性。我市以仙女谷国家森林公园和江滨公园为纽带节点,连接市区20公里健身步道、18公里自行车道、健身路径。该地区的健身长廊。
城市居民健身方便,农村体育设施也没有落下。
全市有体育健身中心22个,农民健身项目1735个,实现了村村通全覆盖。
点与面的结合注重构造。目前,国家体育场的设施日趋完善,市县“十分钟健身圈”已初具规模。
随着体育设施资源日益丰富、活动空间不断扩大,“场馆在身边”让更多市民走出家门。当晨曦初露,当夕阳临近,无论是社区、农村,还是住宅小区、休闲广场,跑步、玩耍、健身……人们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快乐。
产业融合,培育新动能
加快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不仅搭建了充满活力的体育舞台,也为体育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11月1日,2019年全国男子水胶锦标赛在乐贤体育中心游泳馆开赛。来自上海一队、上海二队、湖南浩沙队、粤陕联队、广西队、陕粤联队、陕西队的100余名体育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乐县素有“深绿派、清新满族”的美誉,连续多年位列“中国深呼吸百强小镇”榜单第一名。水上运动蓬勃发展,承办全国春季游泳锦标赛等各类大型赛事。吸引了国内外运动员的参与,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我市各县(市、区)充分发挥绿色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体育山水”特色体育赛事。
市区举办第十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传统武术大赛、第六届海峡两岸体育舞蹈大赛、五人制五人制足球邀请赛等推动两岸融合交流海峡两岸文化体育事业。
泰宁县连续举办金湖世界中国山地马拉松赛。国家田径协会的注册人数逐年增加。参加人数逐年增加。荣获旅游局“年度推荐项目”,荣获全国十佳评比。
大田县充分发挥“国家手榴弹训练基地”示范作用,举办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和体操锦标赛。曾获国家体育体操总局颁发的特殊贡献奖。
宁化县举办“驰骋红土地,重回长征路”全国山地自行车越野赛,建宁组织“花海、花海骑行”活动,清流县举办全民健身文化节国家山脉。在自行车比赛中,尤溪举办了台山马拉松的组合。美乐和三元区组织的新年高水平活动,吸引了各地体育健身爱好者的广泛参与,有力促进了“体育+旅游”的融合。
加快“体育+”产业步伐,促进健康养生产业发展。发挥医改优势,加快体医融合,打造健康服务新模式;以举办特色体育赛事为契机,大力发展体育休闲、体育体验、休闲度假、观赛、户外和民族民间体育运动,以体育促体育。与工业、旅游、健康等产业融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3901.html